李白《关山月 》原文及翻译
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词了吧,那么关于李白的《关山月》是否有了解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此二句当本此。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
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
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翻译/译文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
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
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注释①《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
《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南北朝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当为“清溪道”。
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
③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
⑤流影:移动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节的黄沙。
⑦犯雪:冒着大雪。
⑧晤(wù):会面。
⑨谁为:谁人替我缝制。
赏析/鉴赏《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
”这首诗既以《关山月》之曲谱词,它的主旨必然紧紧围绕着“伤离别”之意展开。
首联“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点明了诗中主人公别家远去,奔向异地他乡: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
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这两句带出的气氛是绿波生凉、夜幕迷蒙,流露出别家远游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绘夜景。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
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过于清幽;因为由月中桂树近而联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吴刚正在砍伐桂树,而随着流影触发的必是对自己只身在外的自伤;于是,这迷人的夜景带来的是倍觉凄凉。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山月》原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翻译/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关山月》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⑵天山:甘肃祁连山。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⑷白登:指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之事。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⑸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⑹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赏析/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唐诗赏析-李白《关山月》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关山月》原文|译文|赏析'《关山月》是一首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五古,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这首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此二句当本此。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
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
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②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
③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此处泛指西北边地。
【翻译】: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照耀着守边的征人。
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围;胡人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眈眈。
从来这里就是夷夏相争的征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色,脸上现出思归的愁容。
遥想家中的妻子,她一定是在倚楼盼望征人的归来,望月而兴叹,未曾得闲。
【赏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李白《关山月》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关山月》 (带拼音、注释、译文)《关guān山shān月yuè》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明míng月yuè出chū天tiān山shān, 苍cāng茫máng云yún海hǎi间jiān。
长cháng风fēng几jǐ万wàn里lǐ, 吹chuī度dù玉yù门mén关guān。
汉hàn下xià白bái登dēng道dào, 胡hú窥kuī青qīng海hǎi湾wān。
由yóu来lái征zhēng战zhàn地dì, 不bú见jiàn有yǒu人rén还hái。
戍shù客kè望wàng边biān色sè, 思sī归guī多duō苦kǔ颜yán。
高gāo楼lóu当dāng此cǐ夜yè, 叹tàn息xī未wèi应yìng闲xián。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译文:明月从天山渐渐升起,就像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边塞诗:李白《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李白《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李白《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关山月原文及翻译【文章导读】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山月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和借鉴。
《关山月》作品介绍《关山月》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3卷第1首。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古诗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就是出自《关山月》这首诗。
《关山月》作者: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注释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翻译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关山月》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
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原文】
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
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
⑺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此二句当本此。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