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1】整本书阅读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
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重视方法的获得,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
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
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
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
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
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
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1.版本指导。
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2.序目指导。
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
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4.阅读方法指导。
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
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
读整本书的策略

读整本书的策略一、问题提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把读书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小学生为什么要读好整本书呢?1、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教材编写的需求:苏教版教材从五年级起就安排“我读书,我快乐”整本书的阅读,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的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学生还要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综合性研究,体会读书的乐趣,并研究一些读书的方法。
3、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诸如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媒体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无以得到保证。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少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
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
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
XXX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我认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零散、无序和随意的状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学生方面:许多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剩下爷爷、奶奶在家中照顾这他们,普通都比较宠爱自己的子孙。
学生双休日回家往往能完立室庭功课就曾经很不错了。
班上的外地学生比例越来越多。
我在本班学生里做了一个调查,整整两个月的暑假里,只有几位同学坚持看完一本书。
很多学生暑假里除了完成功课,就是看电视或者游玩,每天连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都没有。
还有些学生因为不知道如何浏览一本书,也就不能坚持每天浏览。
整本书阅读策略实施的步骤

整本书阅读策略实施的步骤简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能。
整本书阅读是指从头到尾地阅读一本书,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理解十分有益。
本文将介绍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实施步骤,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知识储备。
步骤一:确定阅读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
这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将所读的书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确定阅读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 定义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等。
- 设定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目标,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步骤二:预习和整体了解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进行一定的预习可以帮助您对书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书籍的封面、目录和摘要,了解书籍的主题和内容框架。
- 浏览书籍的章节标题和结构,了解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梗概。
- 查阅相关的书评和评论,了解其他读者对该书的评价和意见。
步骤三:制定阅读计划在开始正式阅读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控阅读进度和节奏。
阅读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阅读时间过短或过长。
- 制定每个章节的阅读目标和截止日期,将整本书分解为可管理的小块。
- 根据计划设定所需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尽量保证每个章节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步骤四:深度阅读和笔记记录在正式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阅读和笔记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深度阅读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书籍的核心概念和思想,而笔记记录可以帮助您加深记忆和整理思路。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深度阅读和笔记记录的技巧: - 注意书籍中的关键词、概念和主题,并通过书籍中的例子和实践指导进行思考和理解。
- 做好笔记记录,可以使用符号、标签和颜色来标记不同类型的内容。
-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将书籍中的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整本书阅读策略理论

整本书阅读策略理论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而整本书阅读策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定义和分类整本书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旨在提高阅读效率、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整本书阅读策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按照阅读目的可以分为理解型阅读策略、探究型阅读策略等;按照阅读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策略、略读策略等。
二、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阅读理学理论阅读心理学理论是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之一。
阅读心理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认知和情感因素。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技能和情感因素来理解和处理文本信息。
因此,整本书阅读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因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也是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之一。
认^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涉及到多个认知阶段的相互作用。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技能来理解口处理文本信息。
因此,整本书阅读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箴口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口思维品质。
三、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教学实践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协口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以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课程目标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阅读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高中语文教育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针对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阅读。
相对于片段阅读,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2.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为了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整本书阅读策略: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精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从而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泛读则是为了把握整体结构和脉络,把握全文的基本情节和思想。
2. 注意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理解作品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社会的了解,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需要重视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
3.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和风格特点,学生需要通过整本阅读来把握作品的结构和风格,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4. 多角度分析作品。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比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语言的运用等,这样有助于全面理解作品。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1.确定阅读目标和计划: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计划。
这包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书籍,制定阅读的时间表和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2 .激发阅读兴趣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和动力,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例如,通过介绍书籍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意图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奖励优秀阅读表现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3 .培养阅读习惯和自主性: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性。
这包括定时定量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极思考和提问等。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4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书籍和阅读目的,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例如,略读、速读、精读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听读、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的效果。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5 .注重阅读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这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提问、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实现。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思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建立阅读共同体: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可以建立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享阅读体验、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阅读共同体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7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例如个别辅导、课堂讲解、在线讨论等。
8 .评价和反思: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需要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读书报告、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深水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真正带来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二是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三是学生阅读素养的真正形成。
那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学生顺利达成阅读目标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在于读。
一、先读,为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了整本书阅读的书目。
教师应该自己先阅读这些书目,然后再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著作去阅读。
毕竟自己班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编者估计的学情是不是吻合,只有教师知道;书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喜欢读的,教师只有自己认真阅读后才能确定。
在这一点上,叶圣陶先生为教师树立了榜样。
为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他专门写了一篇长达上万字的文章《〈爱的教育〉指导大概》。
文章认为《爱的教育》一书是以“感”和“情”表现爱的精神,这是对全书内涵精准、深刻的概括;文章还通过摘录书中的多个案例,具体分析作者在表达艺术上的特点。
假如叶圣陶先生写作之前自己没有认真研读《爱的教育》一书,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这篇文章就不会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爱的教育》时收录,足见文章中的观点达到了别人难以超越的地步,能够影响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由此可见,在向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先于学生认真研读的重要性。
教师先于学生阅读整本书,认真寻找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这决定了学生阅读时产生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影响学生能不能把整本书读起来、读下去的关键所在。
当整本书中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被教师抓住并精心设计成观点、主张、看法,在向学生推荐该书时教师才能举重若轻,点石成金,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期待。
二、伴读,助学生突破瓶颈在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之后,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此前已经读过了,这一阶段主要是督促学生阅读,于是传统的查阅摘录笔记、现代化的打卡等多样手法都派上了用场。
由于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过程,上述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阅读有督促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找到其中的破绽,督促就处于失效状态。
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面对不同环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的书籍,并在教学中明确阅读的目的,比如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还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全书,并且在阅读中有针对性地积累相关的能力和素养。
二、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框架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框架,包括书籍的背景知识、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
通过构建阅读框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框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三、提倡多元化的阅读体验除了书籍本身的阅读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比如通过课外阅读延伸和拓展书中的知识和思想,或者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书籍中所涉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书中的问题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书中涉及的问题,比如书中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的发展规律等。
通过深入探讨书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范例和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书籍的思考和探索。
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比如对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或者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评价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对自我阅读能力评价优的只占8%,良好的占 23%,一般占34%,不好的占35%。
读书呈两个极端,经常读,喜欢欢的每学期读书量 平均9本,而不喜欢读的一个学期平均0.2本。
经常读的同学因为喜欢读的占40%,受家人影响的 占31%,受老师影响的只占14%,其它占15%。
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 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 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 “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 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
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
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袁绍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 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 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 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 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操曰: “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 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 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 此女,为吾后患!”
(2)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和研究存在严重缺失
相对于课堂课文精读教学而言,泛读、整体读教 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教师无方法、备课组无计划、学校无组织、教研 部门无指导。
02 课标
要求
(没有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怕的)
5
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
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提出: 一体四层四翼:为什么考、考什么、 怎样考 2017年3月:新考纲颁布,高考语文阅读增加 2018年最大的变化,放在具体情境中。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
3. 你能不能根据平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将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
黄
群
赤
巾
雄
壁
之
逐
之
乱
鹿
战
三
三
国
分
鼎
归
立
一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
4. 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 是哪三场?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 夷陵之战 陆逊反败为胜,决定了孙刘两家的命运与走向。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
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曹操: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 刘备: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 诸葛亮: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三、研读目录,合作探究
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一、初读目录,筛选信息
1.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哪些信息 最值得我们关注呢?
人物、情节、环境、旨意(创作倾向) 2. 你平时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长篇章回体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二、细读目录,梳理整合
1. 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的主要 人物有哪些?
2. 围绕这些人物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 件呢?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1
目录
• 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 怎样指导整书阅读 • 具体阅读书目策略
1.《三国演义》 目录阅读法 2.《觅渡》 快速浏览法、序跋阅读法 3 《世说新语》 知人论世法 4.《论语 》 课前辩论法 5.《中国文化读本 》通读勾画法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1)当前学生阅读情况堪忧
9
怎样阅读: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
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要求: 必修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学术著作,选择性必修和选 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 学习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 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人物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 讨天子宝雕弓、金鈚(pī)箭,扣满一射,正中 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pī)箭, 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 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高二 上:《世说新语》--文言选文---- 知人论世法 下:《论语》--------文言名句------课前辩论法
高三:《中国文化读本》---社会科学-----通读勾画法 (叶朗 朱良志》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一
一、以《三国演义》为例学习—目录阅读法。 目标:通过阅读目录,了解原著概貌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7
三、新课标及实施指导意见的需要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 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 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 修三个阶段。
整本书阅读整体策略
1.读前阅读方法指导 2 .读中成果展示 3.读后期中考试
三年的效果:
1. 会考达A率84% 2. 高三期初考试成绩 3. 所带班级成绩
三年阅读书目
高一:上:《三国演义》---长篇章回------ 目录阅读法 下: 《觅渡》 -----选文集 ---------快速浏览法 序跋阅读法
教学提示:
1.整体把握其内容,梳理小说架构,理清人物关系; 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 3.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 4.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5.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 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6.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 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1. 语用题:病句、成语、连贯
2017年底《高中语文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
7. 【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
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 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 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018年高考)
3.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 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