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药物新认识
枸橼酸氢钾钠:为何是最重要的防石与溶石药?

枸橼酸氢钾钠:为何是最重要的防⽯与溶⽯药?枸橼酸盐作为预防泌尿系结⽯复发的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应⽤多年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前,⽤于预防结⽯形成的枸橼酸盐主要有两种:在北美⼴泛使⽤的枸橼酸钾,另⼀种就是在欧洲被普遍接受的枸橼酸钾钠、枸橼酸氢钾钠。
它们在临床应⽤已有⼏⼗年历史。
枸橼酸氢钾钠作为⼀种新的枸橼酸盐,2004年在我国上市。
现简述该药的⽣理意义、作⽤机制和应⽤原则。
⼀、认识枸橼酸盐枸橼酸及其盐在泌尿系结⽯的形成和预防中起着⼗分重要的作⽤。
早在1931年,Osterv⾸先提出尿液中枸橼酸浓度的降低可促进含钙结⽯的形成。
1934年,Boothby and Adams发现两例结⽯患者的尿液枸橼酸盐排泄减少。
但这些在此后的近50年内没有引起⾜够的重视,研究者认为低枸橼酸盐尿仅出现在尿路感染的患者,把低枸橼酸尿归结为细菌感染的结果。
1983年Rudman等重新发现肾结⽯患者尿液的枸橼酸盐排泄减少。
1985年7⽉,美国⾷品药物管理局批准枸橼酸钾作为单味药治疗低枸橼酸尿性草酸钙结⽯、尿酸结⽯及轻中度⾼尿酸尿性草酸钙结⽯。
作为临床药物,枸橼酸及其盐具有⽆毒、价廉、副作⽤⼩、可长期服⽤等优点⽽被⼴泛应⽤且⽆论是草酸钙结⽯、尿酸结⽯还是胧氨酸结⽯,都可选⽤枸橼酸盐药物进⾏治疗。
Cody等(1994)研究表明,枸橼酸根可与各型草酸钙晶体发⽣吸附,与晶体中的钙更好的配位抑制晶体的⽣长。
同时,在膜模拟体系中发现随着枸橼酸浓度的增⼤,不但⼀⽔草酸钙晶体的密度减⼩,⽽且它的尺⼨也变⼩了。
新近,关于肾草酸钙结⽯发病机制中重视草酸、草酸盐晶体与肾上⽪细胞相互作⽤致结⽯形成。
Thamilselvan等对体外细胞试验研究表明草酸、草酸钙晶体可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上⽪细胞,进⽽致结⽯形成明。
这种新观点丰富了草酸钙结⽯的发病学说,同时也提⽰枸橼酸可能通过减少尿钙,进⽽减少草酸钙的产⽣,减轻草酸钙对上⽪细胞的毒性作⽤,抑制结⽯形成。
托拉塞米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托拉塞米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托拉塞米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属于噻嗪类利尿剂的一种。
其化学名称为furosemide,是一种强效的利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钠和氯的重吸收来促使尿液的排出,从而达到促进体液排泄和减轻水肿的作用。
托拉塞米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导致水肿的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它能够迅速减轻患者体内的水分潴留,缓解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托拉塞米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种药物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指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托拉塞米进行概述,介绍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引发读者对该药物的兴趣。
2.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托拉塞米的化学结构,包括其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等,以便读者了解托拉塞米的化学特性。
3. 正文部分还将探讨托拉塞米的药理作用,解释它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4. 正文部分还将介绍托拉塞米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药物。
5. 结论部分将总结托拉塞米的重要性,强调其在医学领域的价值和作用。
6. 结论部分还将展望托拉塞米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7.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本文对托拉塞米的系统性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通过以上结构,希望能够让读者对托拉塞米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进而对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托拉塞米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托拉塞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托拉塞米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一步认识托拉塞米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在发展前景。
非布司他减量停药方案

非布司他减量停药方案第1篇非布司他减量停药方案一、背景非布司他(Febuxostat)是一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长期使用非布司他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为保障患者健康,需制定合理的减量停药方案。
二、目标1. 减轻患者对非布司他的依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2. 逐步降低血尿酸水平,维持病情稳定。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风发作。
三、方案1. 减量阶段(1)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史,确定非布司他初始剂量。
(2)减量周期:每4周为一个减量周期。
(3)减量幅度:每次减量不超过原剂量的1/4。
(4)减量原则: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适时调整剂量。
(5)监测指标:每2周监测一次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2. 停药阶段(1)停药时机:当非布司他剂量降至最低有效剂量时,考虑停药。
(2)停药方式:逐步减少用药频次,直至完全停药。
(3)停药周期:每4周为一个停药周期。
(4)监测指标:停药期间,每月监测一次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3. 替代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保持适量运动。
(2)药物替代: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替代非布司他治疗,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
四、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评估(1)减量过程中,血尿酸水平波动可能导致痛风发作。
(2)停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状。
(3)替代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 应对措施(1)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2)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针对药物戒断症状,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
(4)密切观察替代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五、总结本方案旨在为非布司他减量停药提供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指导。
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监测与评估,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完成减量停药过程。
高尿酸血症的管理ppt课件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戒烟 限酒的支持和监督,形成良好
的氛围。
定期检查
对戒烟限酒的患者进行定期检 查,评估效果,及时调整策略
。
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 求。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 和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
高尿酸血症的管理ppt课件
目录
• 疾病概述 • 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治疗选择与应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随访管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高尿酸血症定义
01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 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02
男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 女性超过360μmol/L时,可诊断为 高尿酸血症。
加强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如痛风、肾病 等)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举措
加强患者教育
普及高尿酸血症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随访与评估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生 活质量改善情况。
心理干预与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干预和支持服 务。
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
完善随访体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随访体系,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降低患者并发 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高尿酸血症定义及诊断标准
明确疾病概念,掌握诊断要点。
“整合论治”策略下张冰教授标本兼治痛风病临床实践

“整合论治”策略下张冰教授标本兼治痛风病临床实践作者:李文静张晓朦林志健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01期摘要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复发性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张冰教授针对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急性炎症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特点,建立“整合论治”的治疗策略,采用健脾祛湿化浊除痹以降尿酸、抗炎镇痛,实现截断高血尿酸、扭转尿酸盐沉积、抑制急性炎症的治疗效果,标本兼治全程干预痛风病,为临床治疗慢性复杂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痛风病;整合论治;中医;临床经验; @ 张冰Professor ZHANG Bing′s Clinical Practice of Treating Gout Disease from Both Manifestation and Root Cause Under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ed Therapy”LI Wenjing,ZHANG Xiaomeng,LIN Zhijian(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2488,China)Abstract Gout disease is a chronic,progressive,recurrent metabolic disease closely related to high uric acid and the deposition of urate.The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recently,which impairs public health seriously.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uricemia,urate deposition and acute inflamm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gout disease,Professor ZHANG Bing established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ed Therapy”,and used the methods of invigorating spleen,dispelling dampness,removing turbidity to reduce uric acid,resist inflammation and ease pain,achieve truncation of high uric acid,reverse urate deposition,inhibit acute inflammation,and intervene gout in the whole process by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which provided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chronic diseases.Keywords Gout disease; Integrated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xperience; @ Professor ZHANG Bing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1.002张冰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学术继承人,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負责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临床型),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新认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新认识二甲双胍主要应用于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低糖耐量的纠正,并且可起到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近几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对脂肪肝(非酒精性)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具有治疗作用。
标签: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代谢;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非酒精性)二甲双胍的化学结构式由胍基和含甲基侧链组成,因数量均为2个,所以化学名为二甲双胍。
该药的亲脂能力比以往使用的双胍类药物差,而且半衰期也比以往使用的双胍类药物短,临床应用半衰期为90 min,最终可随尿液排出体外[1]。
70年代时该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并不多,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药物的应用量较小,直到90年代发现该药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其用药量便迅速的大幅度增加。
2006年至今二甲双胍主要应用于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低糖耐量的纠正,可起到降低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2]。
随着药理药性的不断研究,发现该药可应用的适应证增多,本文将就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1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1.1二甲双胍具有降糖的功效,但与磺脲类在此方面的作用机制不同,该药无法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只能通过增加体内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来发挥作用,所以小肠为其作用部位。
有学者做了动物实验,数据表明该药增加了糖的利用度(幅度约为20%),且能抑制肝糖原的转化分解,减少肝糖的输出量,同时促进胰岛素清除血糖[3]。
1.2新的研究发现除上述作用外二甲双胍还能抑制DPP IV活性,从而对GLP-1效应起到延长作用,增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间接的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
所以在2008年该药成为降糖一线用药(2型糖尿病)。
2低糖耐量的纠正作用2.1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期会出现低糖耐量的现象,是糖代谢异常的前兆,但并不是发生这种现象就会患有糖尿病。
临床统计30%的低糖耐量者会产生糖尿病[4],其余人群的一半会转变为糖耐量正常,另一半维持现状没有变化。
痛风讲座心得(精品5篇)

痛风讲座心得(精品5篇)痛风讲座心得篇1痛风讲座心得上周参加了一场关于痛风的讲座,让我对痛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讲座的主讲人是一位资深的内分泌专家,他详细地讲解了痛风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紊乱而导致的关节炎症。
痛风的发生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尿酸代谢紊乱,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处沉淀,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讲座中,专家强调了预防痛风的重要性。
他指出,痛风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专家还介绍了痛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痛风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我也明白了预防痛风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尿酸代谢紊乱的风险。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对痛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预防痛风的重要性。
我相信,通过这次讲座,我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痛风讲座心得篇2痛风讲座心得体会1.背景介绍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引起,患者主要症状为关节红肿、疼痛。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本次讲座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痛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事件过程在讲座中,我们邀请了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讲解。
他首先介绍了痛风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听众们详细介绍了痛风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严重影响。
讲座中,我们通过互动问答环节,让听众们积极参与到讲座中来,增加他们与医生之间的交流,让讲座内容更加生动和实用。
3.感悟总结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痛风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严重影响。
我了解到痛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我也认识到预防痛风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痛风的风险。
此外,我也意识到痛风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控制尿酸水平,以减轻症状和减少对关节的损害。
认识新型沙坦类降压药――阿利沙坦酯

用药之道用药编辑/朱玲萃******************用药之道之道切,可明显降低尿酸。
3.肠道代谢,减轻肝脏负担与其他沙坦类降压药不同,阿利沙坦酯不经过肝脏代谢,而是经胃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被水解酯酶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5-羧酸洛沙坦(EXP-3174)而起作用,这一点与氯沙坦相似。
但氯沙坦口服吸收后需经肝内CYP2C9和CYP3A4 酶代谢,而阿利沙坦酯则在胃肠道经酯酶水解,不需肝药酶代谢,可很大程度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肝脏负担。
4.不良反应少阿利沙坦酯耐受性较好,一般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常见头痛和头晕。
而且因其不经肝脏代谢,与氯吡格雷、华法林、阿托伐他汀等肝药酶代谢药物合用不会有相互作用,也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有学者曾进行“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的研究,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阿利沙坦酯更安全,进而得出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总之,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降压药,阿利沙坦酯具有平稳降压、可降低尿酸、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多个优点,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或肝肾功能轻度异常,或合并冠心病者,尤其安全有效。
当然,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否可以使用阿利沙坦酯需由专业医生综合考虑决定,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同时注意定期复诊体检;切忌自行换药、停药。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
厄贝沙坦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抗高血压药物,降压作用较氯沙坦和缬沙坦强。
“新成员”更具特色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新型的沙坦类降压药——阿利沙坦酯,它是我国在氯沙坦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沙坦类降压药,具有以下特点:1.降压作用平稳同其他沙坦类降压药一样,阿利沙坦酯降压作用平稳,起效较慢,一般需要数周才能达到最大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尿酸药物种类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嘌呤类:别嘌醇、羟基别嘌醇 非嘌呤类:非布索坦
降尿酸药物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促尿酸肾脏排泄药:苯溴马隆(立加利仙) 新型促尿酸排泄药:URAT1抑制剂
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
HUA的饮食治疗
1. 荟萃分析显示,严格饮食治疗大约可以使血尿酸降低 70~90μ饮m食o治l/L疗。是降尿酸的基础治疗,但难以使尿酸长期达标。
46.43%
50.93%
32.48%
17.41%
<280 280-319 320-349 ≥350
(注:男性2254例,年龄>20岁)
(注:女性2934例,年龄>20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7):548-552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HUA分型
尿酸生成过多
根据Cua/Ccr比值, HUA分型如下: 外源性嘌呤
别嘌醇—双刃剑
欧洲:剂量>100mg,<=300mg, 60-72% 仍有33% SUA>360umol/L 61%有一次以上发作 11%有三次以上发作 32%有痛风石 60%有关节肿胀 消化道不良反应 轻重不一的别嘌醇相关的药疹
轻者 固定性红斑型 麻疹样红斑型 荨麻疹型 玫瑰糠疹型
人类尿酸代谢的进化
生化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是人类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
为适应环境的需要,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尿酸逐渐升高
我们的研究结果
山东沿海高尿酸与痛风流行病学调查
2004和2009年课题组对山东 沿海常驻居民(2004年: 5004人,2009年:6382人) 进行了2次大规模原发性高 尿酸血症和痛风流行病学调 查。
Q5组(392-480μmol/L) Q1-4组
累 计 风 险
Q5组(392-480μmol/L)
Q1-4组
男性
随访时间(年)
女性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 2558–2566
HUA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2449例不同尿酸水平参试者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是急慢性 肾衰发生的强有力预测因素。SUA每升高60μmol/L,发生急性肾衰 的风险增加74%(95% CI 33–127%)。
收到別嘌呤醇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485例,超敏反应病 例报告140例(6 ‰)。
苯溴马隆
1.苯溴马隆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 2.其代谢产物 6-羟基苯溴马隆有生物活性,半衰期为
30小时,主要由肾脏排出体外。 3.达标率高、副作用少 4.偶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罕见肝功能损害。 5.该药可与别嘌呤醇或非布索坦联合应用。 6.与华法林、阿司匹林、吡嗪酰胺间存在相互影响。
均明显增加,男性HUA患者MS患病率为28.64%,女性为50.93% 。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8.64% MS
10.95%
13.21%
14.80%
18.63%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内源性嘌呤
(1)生成过多型:Cua/Ccr > 10%
(2)排泄不良型: Cua/Ccr < 5%
(3)混合型: Cua/Ccr :5%~10%
Cua=尿尿酸*每分钟尿量/SUA
尿酸排泄减少
内容
1 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 2 高尿酸血症治疗目标及意义 3 降尿酸药物的分类及药物特点 4 非布司他的特点及临床研究 55 总结
尿酸持续达标促进痛风石溶解
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6mg/dL的目标下,痛风石可以溶 解。“尿酸持续达标”是痛风防治的关键。
Sherman M, et al, Adv Drug Deliv Res, 2008
HU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尿酸>392μmol/L,发生慢性肾衰的风险明显增加: (1)男性增加94%(HR 1.94 ,95% CI 1.20–3.14,P=0.007) (2)女性增加420%(HR 5.20 ,95% CI 1.90–14.2, P=0.01)
2. 严格的饮食控制难以长期坚持。
1.Curr Opin Rheumatol, 2011, 23: 192-202; 2. N Engl J Med, 2004, 350: 1093-1103
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比较
别嘌醇
立加利仙
作用机制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减少尿酸生成
减少尿酸在肾小管重吸收, 促进尿酸在肾小管排泌
HUA的治疗路径
有
痛风治疗路径
长 期
每
3
控个
SUA<360μmol/L(
高 尿
痛 风 症
酸状
SUA>420μmol/L(男)
生 活
制月 目检 标测
指
:
SUA
导
+
, 观
降
察
血/ 症体
有 SUA>360μmol/L(女)
尿 酸
痛 风 或
征
CV危
险因素
无
或CV
SUA>540μmol/L
治 疗
无
痛相 风关 者伴
上市
2004年
初在日 本申请 上市
2009年2月 美国FDA批 准上市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Febuxostat)由日本帝 人公司研发,为新一代黄嘌呤氧化 酶抑制剂
美国FDA批准的适应症用于痛风高尿 酸血症治疗
痛风性肾病的首选药物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药物治疗的
一线用药
2012ACR指南 推荐高尿酸血 症治疗一线用 药。
于196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是过去40多年中最为广泛使用的 降尿酸药物
相关研究获得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别嘌醇的特殊地位
价格低廉,历史长 从“源头”控制尿酸 可用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西方,长期作为首选药物
别嘌呤醇——作用机制
别嘌呤醇
• 结构和嘌呤类似——非选择性抑制酶活性 → 影响其他嘌呤及嘧啶代谢。 → 导致不良反应较多,毒副作用比较大 • 只抑制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XO) → 需重复大剂量给药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 → 导致药物蓄积, 从而产生药物毒性。
发 病
<300μmol/L)
及代谢 无
性疾病
420(男) 360(女)
生活指 效 导3-6
的 发 生
SUA<540μmol/L
个月
降尿酸药物治疗起点及治疗目标
最终治疗目标
有痛风, 开始治疗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 心血管疾病或代谢性
疾病,开始治疗
5
6
7
8
9
初级治疗目标
所有对象 开始治疗
单位:mg/dl
随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发病率明显增加
用法
起始剂量≤100mg/d,中、重度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起始剂量≤ 50mg/d 每周可递增50~100mg,一日最大量≤ 600mg - Ccr<60ml/min,推荐剂量为50mg-100mg/d
- Ccr<15ml/min, 禁用
SCHLESINGER N. Drugs, 2004, 64(21):2399-2416
别嘌醇引起的皮疹
重者 重症多形红斑 型(SJS) 大疱性表皮坏 死松解型 (TEN) 剥脱性皮炎型
别嘌醇引起的皮疹
中国痛风人群HLA-B*5801突变阳性率
应用PCR测序分型法(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对中国北方 汉族560名痛风患者HLA-B*5801的检测结果显示,HLA-B*5801突变 阳性率为10.5%,在目前报道的各种族中仅次于韩国。
出障碍的疾病禁用; 5.嘌呤代谢酶的异常、血液病或体重急剧 下降引起的尿酸大量产生或过度排泄 时相对禁忌。
苯溴马隆 作用部位
内容
1 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 2 高尿酸血症治疗目标及意义 3 降尿酸药物的分类及药物特点 4 非布司他的特点及临床研究 55 总结
2008年10 月欧洲EMEA
欧洲指南推荐非布司他是治疗痛风的新选择
2011年 EULAR指南建议:
• 非布司他,也是一种黄嘌呤氧化 酶抑制剂,具有不同于别嘌醇的 作用机制,对于轻中度肾脏或肝 脏损害的患者来说,剂量不需改 变
• 非布司他40 mg对 80 mg 和 120 mg 均有长效
Hamburger M, et al. Postgrad Med. 2011 Nov;123(6 Suppl 1):3-36.
1.36 1.1
女性
总体
0.0 男性
女性
总体
1.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08,35:1859-64 2. Rheumatol Int. 2013, 33(3) :705-10
山东沿海高尿酸与痛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男性和女性MS的患病率
随尿酸水平降低,痛风复发率明显降低
入选267例有过>1次发作史的痛风患者,调查其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复发率 的关系后发现,血尿酸<300μmol/L患者痛风复发率不到10%,而血尿酸> 540μmol/L的患者复发率将近80%,是<300μmol/L患者的8倍。
Arthritis Rheum 2004;51:321–5.
用于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有一定肾毒性; 不适合尿路结石的患者
国外使用情况
首选的降尿酸药
欧美国家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