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表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内容包括: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目标:1.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模型、数据卡片、图表纸等;2. 学具:铅笔、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 讲解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条形图的结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等。

3. 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收集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绘制条形等。

4.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如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趋势等。

6.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2.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讲解概念、制作方法、数据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使学生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起看看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欢迎查阅!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行初步的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同时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看统计图、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进行初步的预测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1、马上就要到六一了,老师想举办联欢会庆祝一下,要庆祝首先就要布置布置我们的教室,征求大家的意见,布置成大家都喜欢的颜色样式,那就要准备彩色的纸,大家一起动手。

2、那就要先来说说你们喜欢的颜色吗(叫几个学生说一说)3、说一说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喜欢颜色)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喜欢红色,也有小朋友说喜欢蓝色,还有小朋友说喜欢粉色,到底老师要准备一些什么颜色的纸,来动手布置我们的教室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生:1、举手表决 2、投票 3、统计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统计一下。

(板书课题)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家最喜欢的(投票选举)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选票,请你写上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的,然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之后放进投票箱里,明白了吗(学生很快的完成投票过程)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2、师:(小黑板出示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

(具体数量课前填好)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6、指名汇报该复式统计表的填法,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然后让学生说说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的地方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

(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我的身高、体重、年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我的身高、体重、年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我的身高、体重、年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学期我们将进行一次关于身高、体重以及年龄的统计。

通过此次统计,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一节课:身高统计在第一节课上,我们对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身高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教学方式:1.进行比较:让身高相近的同学站在一起,可以像量高度一样,排出“高矮排行榜”,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身高相对位置。

2.测量自己的身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尺子或者直尺等量具进行身高的测量,为每位学生记录下身高的数据。

3.制作柱状图:通过学生身高的数据,可以制作出身高的柱状图,让学生可以在图表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身高,并且了解到班级中身高的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高的概念,并且通过图表的制作,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班级中身高上的差异。

第二节课:体重统计在第二节课上,我们将对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并且可以使用一些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1.猜猜体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面写出一些数字,例如20、25、30……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字,猜猜自己的体重。

在学生猜完之后,老师可以告诉大家自己的真实体重,以及其他同学的数据,让学生可以比较、分析自己的的体重数据。

2.测量体重:在猜完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称重器等量具,测量自己的体重,并且将数据进行记录。

3.制作饼状图:通过学生的体重数据,可以制作出体重的饼状图,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班级中体重的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重的概念,并且通过游戏性质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统计中来。

第三节课:年龄统计在第三节课上,我们将对学生的年龄进行统计,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游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年龄的概念。

1.文字游戏:老师可以写下一些班级中学生的名字,并且在名字后面写上数字,例如“小明7岁”。

二年级数学2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2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2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m2.8.2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使用人教科书第109--111页的基准2。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并使学生重新认识条形统计图,明晰用1格则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够根据统计图明确提出问题,并初步展开直观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1.重新认识并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分析。

2.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几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

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非政府积极开展套圈游戏。

2.格子图,套圈得分统计表,水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交流信息,谈话引题:同学们,课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套圈游戏。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套中几个圈,得几分,并在得分统计表里作好记录。

2.顺利完成套圈罚球统计表:套圈游戏得分统计表()组3.各小组长展现罚球统计表,汇报罚球情况。

二、分析数据,设计统计图1.观测数据:(出示现场收集的各组总得分统计表)瞧,老师也收集了一张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罚球452035302.能把这张表制成统计图吗?(媒体出示统计图)谁来说说你准备怎样画?3.引起思索:如果用以前“一格代表1”的方法去制作统计图,一组罚球必须涂抹几个格?这样便利吗?怎么办?4.学生小组内讨论。

(师巡回发现问题)5.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见解。

让学生明确:一格不仅可以表示“1”分,,还可以表示“2”分,或表示“5”分,甚至表示“10”分……只要每格表示的数量多一些,那么格子不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出具顺利完成的统计图。

(1)观察一格代表几分。

(2)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指出统计图的优势在哪里?(3)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从条形的长短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的具体形象,便于比较。

三、小组合作,顺利完成统计图1.出示统计图,让各组填写纵轴(一格代表5)。

二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

二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

二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多的国家。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山清水秀,名山众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

(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探究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从统计图中能提出哪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人数种类性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男生
女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7()2()6524()24()
7.练习作业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26=()846=()32()=3()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19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户数电费月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
一月份
二月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41元61元81元题: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17=()486=()72()=9
21()=748()=6729=()......
6.比一比谁最棒。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
(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81={7.1.8.}426={7.4.6.}......
(2)填空
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表
复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