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蒙牛产品定位分析资料.

合集下载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第一篇: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蒙牛与伊利的市场分析报告一、蒙牛与伊利公司的基本资料蒙牛公司的简介: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伊利公司的简介: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二、蒙牛与伊利的基本产品:伊利公司产品包括:伊利金典有机奶、伊利营养舒化奶、畅轻酸奶、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巧乐兹冰淇淋等是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蒙牛公司产品包括:冠益乳、新养道、低温鲜奶、冰淇淋,桶装奶粉,奶酪、高钙奶、酸酸乳、特仑苏等。

“奶爵6特乳”比较少见,产自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所谓“6特”,取意于牧场的6大顶级特点。

这六大特点,使“奶爵6特乳”成为目前国内最高品质的牛奶。

奶酪:主要是包装成小包装的,跟饼干差不多。

三、广告宣传策略蒙牛的广告的宣传策略是利用公益事业打造企业形象。

无论是从神五到超女,从超女到台球,杨利伟、张含韵、李宇春、丁俊晖,蒙牛的每一个市场行动,几乎都紧贴著一个令人激动的中国故事,蒙牛的每一个代言人几乎都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年轻一代心目中的英雄,都在国人心目中引起巨大的共鸣,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作为后起之秀,蒙牛在与伊犁的竞争中,在形象上一直保持主动积极的进取姿态,注重与平民的互动,与时尚的接轨,与竞争进取精神接轨,因此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同伊利的宣传策略:伊利的“心灵的天然牧场”。

伊利的广告主要是公交广告,其大部分是车体与候车亭广告。

在广告代言中,伊利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先后有易建联、刘亦菲、潘玮柏、刘翔、周杰伦等为伊利优酸乳代言,吸引学生青年的视线。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本文旨在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市场份额、营销策略等方面,以期了解两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二、品牌竞争1. 蒙牛品牌分析蒙牛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蒙牛以“健康、科技、品质”为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成功打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蒙牛在产品包装上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蒙牛还与多个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 伊利品牌分析伊利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以“健康、科技、绿色、责任”为品牌核心价值,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

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体验营销,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伊利也与多位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形象。

3. 品牌竞争分析蒙牛和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两家企业都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出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

蒙牛在品牌宣传方面更加激进,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伊利则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体验营销。

在品牌竞争中,蒙牛和伊利的竞争势均力敌,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产品竞争1. 蒙牛产品分析蒙牛的产品线涵盖了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蒙牛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蒙牛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酸奶和奶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 伊利产品分析伊利的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包括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伊利注重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伊利的酸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尤其是其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蒙牛市场定位及产品分析

蒙牛市场定位及产品分析

产品多元化
蒙牛可以通过推出符合不同消费人群需求 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提高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营销
蒙牛应加强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 度。
05
蒙牛市场定位及产品分析 的未来趋势
市场定位的未来趋势
健康食品市场持续扩大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健康为卖点的乳制品将更受欢 迎,蒙牛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在健康乳制品市场的份额。
蒙牛产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品牌影响力:蒙牛作为中国乳 制品行业的知名品牌,具有广 泛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 度。
产品特点与优势
研发实力
蒙牛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施,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改进现 有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渠道优势
蒙牛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能够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为消费者 提供便捷的购买体验。
蒙牛市场定位的背景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企业自身 的战略转型。
蒙牛市场定位的策略
基于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自身的特 点,蒙牛采取了多元化的市场定位 策略。
其次,蒙牛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 将健康、品质、创新等元素融入产 品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 认可。
首先,蒙牛通过推出不同类型的产 品,满足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各种 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
蒙牛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来增强消费者满意度,例如优化酸奶的质地、口感和营 养成分。
精准营销
蒙牛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来提高产品推广效果,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和 喜好,为不同消费者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推荐和优惠
市场定位与产品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融合线上线下渠道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谈到伊利和蒙牛的品牌延伸和创新策略,基本上都相同,他们都重一开始的液态奶,发展到了跟奶制品有关的食物(雪糕,奶片,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但因为伊利集团成立得早,在雪糕,奶酪等方面的市场占有份额比蒙牛大。所以在奶类产品的延伸方面,蒙牛公司会更加注重发展。
伊利和蒙牛虽说是都是的乳制品公司,但它们的品牌策略也有着不同,各自占领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品牌策略方案都是根据自己的公司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抓住时机,利用好广告,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美好形象的品牌。
伊利和蒙牛在竞争中也有自己的一套品牌传播方式。伊利长期坚持“天然”的品牌诉求,天然成为品牌的特质。来自牧场、品质天然,是消费者的第一品牌联想,后来发展到以草原为主要视觉和诉求,到以事件传播为主,实现了品牌的跳跃,形成了自然纯厚健康向上的品牌形象。再考虑到购买液态奶的消费者大多是已婚女性,以“新鲜、健康”为核心品牌诉求点,建立了新鲜、健康、具有现代都市感和家庭感的品牌形象。“好牛好奶100%好奶100%无抗奶有健康有光明分享光明分享家的味道好奶来自牛爸爸”等这些口号也在大多数消费人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伊利以天然为主打口号,再到天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再发展到天然形成了伊利品牌的烙印,这也的赞助,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度,2008年伊利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这不仅巩固了国内的市场,而且也向国外宣传了自己的品牌。而蒙牛的传播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蒙牛是一个舍得花钱在广告上的企业,而且每次做广告都有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为快速树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蒙牛2004年以3.1亿的投放一举成为当时央视的广告标王。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上,蒙牛以2亿元,获得了2010年上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标的。同时,蒙牛又注重地方卫视、户外和终端售点广告的投放。讲究点面结合。除此之外,2004,2005年蒙牛也把广告瞄准了明星,利用超级女声的平台,接住了明星,营造人气。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引言概述: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格业的两大巨头,向来以来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着激烈的对抗。

本文将从品牌定位、产品创新、市场拓展、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等五个方面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分析。

一、品牌定位1.1 蒙牛的品牌定位:蒙牛向来以来以“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为品牌定位,强调产品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1.2 伊利的品牌定位:伊利则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健康、科技、质量”为核心价值,强调产品的安全和健康性。

二、产品创新2.1 蒙牛的产品创新:蒙牛在产品创新方面注重研发新品种和新口味,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2.2 伊利的产品创新:伊利则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

三、市场拓展3.1 蒙牛的市场拓展:蒙牛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销售渠道,加强市场渗透,进军国内外市场。

3.2 伊利的市场拓展:伊利则注重市场细分,通过推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线,拓展市场份额。

四、营销策略4.1 蒙牛的营销策略:蒙牛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明星代言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消费者购买。

4.2 伊利的营销策略:伊利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等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沟通。

五、品牌形象5.1 蒙牛的品牌形象:蒙牛在品牌形象上注重年轻化和时尚感,与体育赛事和明星合作,提升品牌的活力和时尚感。

5.2 伊利的品牌形象:伊利则注重品牌的健康形象,与健身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活动合作,传递健康和活力的形象。

结论: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格业的领军企业,通过不同的品牌定位、产品创新、市场拓展、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等方式展开市场竞争。

蒙牛注重规模和市场份额,强调产品的多样性和广告宣传;伊利则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细分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双方在市场竞争中各有优势,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动,蒙牛与伊利将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和创新。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第一篇: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下面我将通过伊利、光明、三元这三家规模不同但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乳制品厂商与蒙牛的比较,来分析蒙牛在乳制品产业的相对经营状况主营业务收入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

蒙牛5年来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反观伊利,市场增长动力不足,自08年起被蒙牛反超。

由于伊利后期转价格战为新品推广,逐步搬回劣势,于2010年缩小与蒙牛的销售差距。

净利润除07年外蒙牛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均保持较高的利润,相对而言,伊利净利润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尤其08年受三氯氰胺事件影响,两公司07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伊利亏损更为严重。

总资产总资产显示企业规模的大小,蒙牛作为后起之秀总资产增长迅速,年均增71.8%,并与09年首次超越伊利。

伊利作为老牌乳制品企业总资产稳步增长。

年均增20.6%。

净资产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企业带去大额亏损,直接导致净资产下降。

除此之外,蒙牛连年高额的净利润,再加上股东的再投入,使企业净资产高速增长,年均增长81.35%。

康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弱于蒙牛,其10年净资产恢复与07年持平,年均增长35.5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两家公司自净资产收益率走势均已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伊利的所有者权益获利能力始终低于蒙牛。

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由于净利润的大幅亏损导致两公司销售净利率大幅跳水,自08年后两公司业绩稳步回升,距离逐步缩小,并从09年起趋于稳定。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两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逐年增加,说明其销售能力增强,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

08年蒙牛首次超过伊利,09、10两年两公司基本持平。

核心指标分析结论•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蒙牛和伊利的走势均以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说明其08年盈利能力骤减,反映出三氯氰胺实践带给乳制品行业的大幅震荡。

蒙牛伊利分析对比

蒙牛伊利分析对比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内部内部分析分析分析资料资料资料,,注意保密注意保密))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

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

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

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

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

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

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蒙牛市场分析报告

蒙牛市场分析报告

蒙牛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概述: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格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向来以来都在市场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蒙牛进行市场分析,从品牌定位、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产品创新和市场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品牌定位1.1 品牌历史与形象:蒙牛自成立以来,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1.2 品牌定位与目标群体:蒙牛在市场上定位为高品质乳制品提供商,主要目标群体为中高收入家庭和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

1.3 品牌推广策略:蒙牛通过广告、赞助体育赛事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市场竞争2.1 主要竞争对手:蒙牛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伊利、光明等国内乳制品企业,以及来自国外的国际品牌。

2.2 竞争优势:蒙牛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渠道覆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竞争策略:蒙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来应对竞争,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

三、消费者需求3.1 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3.2 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对不同口味、包装和功能性的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3.3 品牌信任度: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越来越重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口碑和信誉的品牌。

四、产品创新4.1 新产品开辟:蒙牛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4.2 品质提升:蒙牛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口感。

4.3 包装设计:蒙牛注重产品包装的设计和创新,通过包装形象的提升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市场前景5.1 市场增长潜力:中国乳制品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5.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3 发展机遇:蒙牛在市场竞争中仍然有机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品牌形象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的
品牌之间的关系(狗血剧般相爱相杀三)
2004年12月17日,掌管伊利22年的“教父”郑俊怀突然被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事拘留,理由是涉嫌挪用巨额公款,同时被拘的还有其他4名公
PK
司高管。一夜间,“伊利”这个在乳业最响亮的消费品牌、在资
本市场最耀眼的绩优蓝筹股几乎身败名裂。
为了将该定位传播出去,蒙牛毅然决定从借来的600万启动资金 中划出一半,选择呼和浩特市做为突破点,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 宣传。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蒙牛颇费苦心。当时的呼和浩特, 路牌广告刚刚萌芽。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在 繁华地段为自己立了几个牌子,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待开发的金 矿。蒙牛用“马太效应”策动益维负责人:“你的牌子长时间没 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 铺天盖地做上3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得百 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 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结果,蒙牛用成本价购得了 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
功能型
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
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 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 能奶。
产品对比
高端型
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 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IDF 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
品牌之间的关系(狗血剧般相爱相杀二)
酸奶 :奶源地之战与技术之争
酸奶产品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增速也都优于白奶,但技术要求更高,
且需低温保存,保质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所以酸奶产品的竞
争的着力点在奶源地和技术实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场的价格战也
PK
是一直不断,但在酸奶领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点是奶源地之 战和技术之争。
品牌之间的关系(狗血剧般相爱相杀大结局)
先前伊利将营销资源重点用于“超市包围小区”的推进战略,希望 借助超市的东风破冰,基本上认准洋品牌口味的深圳老百姓并不 买账。蒙牛吸取伊利的前车之鉴,决定营销资源重点用于“小区 包围超市”的拉动战略: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 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 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 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 市迅速火了起来。蒙牛迅速将“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 尝”的营销模式复制到北京和上海,大肆展开“圈地运动”,乳业市 场烽火连天。
欢迎收看下季~~~
敌人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
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PK
: 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
营销创新
PK 产品创新
发展战略
产品对比
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
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 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避免价格战。
更富戏剧性的是,6年后,郑俊怀因不义之财锒铛入狱,牛根生却散尽 十亿财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冰 火两重天!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体奶总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竞争 的强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随着酸奶市场容量的增加,两家都在 这一领域加大了投入,预计他们将在这一产品领域展开更大的竞 争。
品牌产品分析
蒙牛VS伊利
广告二班 彭远鹏
品牌简介
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由液态奶、冷饮、奶粉、 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 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 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乳制品 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 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 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 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 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世界乳业巨头芬兰维利奥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国市场连
续5年的独家使用权,并于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
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中高端市场发力。蒙牛也先后推出过
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并在2006年末与达能合作
成立酸奶公司,利用达能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研发技术,提升其酸
产品营销
营销创新
伊利、蒙牛双方斗法最精彩的看点就
是在营销方面,这也是各种媒体评论最 多的地方。
•蒙牛在营销方面是绝顶的高手,他们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
营销、“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
牌的知名度,为业界所称道。
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 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 销售助力。
产品对比
低端型
在乳饮料市场,先有伊利的“优酸乳”,向主要消费人群的青春少年 传递从“青春滋味,自己体会”的诉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蒙牛推出追随品牌 “酸酸乳”,并借助“超女”之势,飞速发展,销售 收入飙升,成为成长最快,最成功的产品,市场份额也超越了“优酸乳”。
企业之间的关系(狗血剧般相爱相杀)
剪不断理还乱的臭婆娘的裹脚布一般的千丝万缕的渊源。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 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 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 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奶源地之战。先是伊利发难,使“长富乳业”抛弃蒙牛,转
投伊利,从而占有了长富乳业在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
蒙牛也积极展开对当地奶源的收购工作,并马鞍山投巨资建奶源
基地。
技术之争。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战,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
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差异
化竞争。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加强对市场的开发,还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