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小医生(教学设计)
中班社会活动学当小医生教案与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学当小医生教案与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
1.2 能力目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照顾自己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幼儿以健康的身体去关注他人。
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让幼儿懂得公共场合互相照顾和关注,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打基础。
2. 教学重点1.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科学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知识。
3.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提前准备好复印机和课程相关的知识资料。
2.为幼儿制作木板、布、水、毛巾、纸巾等相关的自救物品。
3.精心准备幼儿医生工具箱。
4.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全。
3.2 课程设计3.2.1 集体活动(10分钟)引导幼儿们听音乐,跳欢快的舞蹈,放松身心,为今天的学习做准备。
3.2.2 课堂介绍(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活动,告诉幼儿们今天将通过学习成为小医生,学习如何给自己和他人卫生保健、急救等知识。
3.2.3 学习—当小医生(25分钟)1.讲解卫生保健知识老师分享可以预防口腔发炎的方法,如多喝水、不喝饮料、少吃糖果、注意口腔卫生等。
讲解了头痛发热时应怎么做。
2.操作装备老师出示给其他小朋友照看的装备,或者请小朋友们自带,如弹性缠带、棉布巾、碘伏消毒棉球、纱布、抽象矿物油等。
3.练习医生技能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如何给自己或伙伴使用装备,练习创口消毒、药膏和绷带使用等技能。
4.小组合作小组中的医生排队医治,演示了急症急诊、创口处理、鼻塞、扭伤、头痛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
3.2.4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问一些问题来测试小朋友们的理解和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问题。
3.3 课后练习让小朋友们在家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如颈部伸展、旋转颈项、扭转身体等,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学当小医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当小医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学当小医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主题: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成长的不良影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评论。
活动对象:一年级三班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自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2、难点:小品表演的技巧和教师恰当的引导艺术。
活动准备:排练小品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上一节心育课,等会儿,你们会看到很精彩的表演和很有趣图画,你们可要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回答问题。
好,现在我给你们出个谜语。
(头戴白帽子,身穿白褂子,人人有病都找他,打针开药他最行。
)(猜一种职业)请看图:(图上的医生在干什么?)身体上有毛病,我们请医生看,现在,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老师请你们来当医生,医治这位特殊的病人,好吗?下面,请看小品,小医生们,请认真做好“病情诊断”。
看他哪些行为出了毛病?二、活动训练1、小品表演《嘉嘉做作业》时间:某一天下午四点地点:家里人物:嘉嘉,妈妈内容;某一天下午四点,嘉嘉坐在写字台前,书本摊了一桌,他刚写了两行生字就停下来吃饼干,然后又换了数学本,做了两道题,又去开电视。
妈妈走进屋生气地关掉电视坐在一边盯着他。
嘉嘉,只好又去抄生字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去炒菜了,嘉嘉又停下来,打开收音机,边听音乐边玩手工。
这样一直做到七点钟,作业只完成一点点,妈妈生气地要打他。
2、师生对话老师:各位小医生,你们诊断出嘉嘉的毛病吗?学生:(请四个同学回答)嘉嘉他(1)、不会收拾东西(2)、边吃边做,边玩边做。
(3)、做事三心二意。
(4)、自觉性差,自控能力不强。
老师:嘉嘉这样做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略)我认为,嘉嘉这样做,(1)他做作业的时间会很长,(2)他的字会写得不好。
(3)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4)他会写错字等等。
大家都知道,嘉嘉的这些毛病确实对学习有影响,你有什么好办法治好嘉嘉的毛病?3、小组活动(讨论)为了更好地医好嘉嘉的`毛病,现在让几个小医生会诊,给他开些“处方”帮他“治病”。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学当小医生》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学当小医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学当小医生》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轻微病痛的简单处理方法。
2.遇到轻微病痛时不害怕。
3.引导幼儿了解轻微病痛的症状。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医院日常用品;小朋友的书活动过程:一、叙述故事,引出主题二、小朋友当小医生,帮助老师处理伤口1.手擦破皮了怎么办2.流鼻血了怎么办三、了解日常生活中轻微伤痛的处理方法1.手上划破,有点出血,有什么好办法2.流鼻血了,有什么办法处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3.讨论:哪些是轻微伤痛(擦破皮,蚊子叮,起小包,流鼻血等)四、角色扮演一位幼儿说出自己受了什么伤,另一位小朋友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对应的医药用品五、总结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类似的轻微伤痛,只要和大人一起进行简单处理就能够好的。
活动反思:小朋友很喜欢玩小医院的游戏,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让你熟悉看病就医的步骤,积累有效的生活经验,这样在下次的玩耍中更游刃有余,演示的更加精彩。
也可以和好伙伴们一起分配角色进行玩耍,体验当医生的乐趣。
《学当小医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当小医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面对生活压力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等。
2.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以及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 调节情绪的方法:自我暗示、换位思考、倾诉、运动等。
4. 积极心态的培养:面对困难与挫折、积极面对生活压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情绪的类型及特点、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心态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情绪的类型及特点、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心态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
4. 游戏互动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情绪调节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心理健康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分析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 讲解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5. 讲解积极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
8.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情绪调节的过程。
9.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情绪调节方面的收获。
10.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情绪调节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互动等。
中班科学教案学当小医生

中班科学教案学当小医生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并学会应对简单的健康问题。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医生和护士服装、医疗器械道具、医生和护士角色扮演卡片、幼儿自备的医疗急救箱。
2. 素材图片或图书:《小猪崽崽看病》、《看病(扉页)》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角色扮演教师挑选幼儿角色扮演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模仿扮演医生或护士,并简单介绍各种医疗器械的名称和功能。
2. 知识传递: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身体上有什么部位?”、“你们知道身体的哪些地方容易受伤?”、“如果摔到了,应该怎么办?”等。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认识和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3. 观察实践: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医疗器械,例如听诊器、体温计、注射器、纱布、创可贴等,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然后,教师模拟使用这些器械,让幼儿观察操作过程,了解器械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4. 小组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病人”,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医生和护士。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的过程。
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有机会观察和亲身体验医生和护士角色,提高他们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5. 拓展活动:教师借助绘本或图片,讲解简单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例如感冒、发烧、摔伤等,并引导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幼儿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并启发他们预防和处理常见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分享: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鼓励幼儿分享医生和护士角色扮演的体验,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描述理想中的医院和医生。
四、教学延伸:1. 家园合作: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讨并记录家庭成员的常见健康问题和应对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急救常识等。
学当小医生-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4节学当小医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出血的类型,能根据出血的状况判断出血的类型。
(2)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情景的亲历,学会拨打“120”电话和紧急止血等一些急救的技能。
(2)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小药箱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调查、查阅药品资料、分析综合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常识。
(3)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救护生命的过程,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安全用药”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来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拨打“120”急救电话和紧急止血的基本方法。
(2)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
教学难点:
(1)掌握并能应用急救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1)实验材料、器具的准备。
(2)教学中各种模型、用具的准备。
(3)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认识常见的药物,了解药名、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教学安排:2课时。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学当小医生》

《学当小医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医生的工作职责,知道生病时要配合医生治疗。
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服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医生的工作,学会关心他人。
2.教学难点: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医生工作服、听诊器、针筒、血压计、体温计等。
2.场地:布置成医院场景。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运动,活跃气氛。
2.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小医生》手指游戏。
(二)主题活动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生病的时候都去过医院吗?在医院里,你们都见过哪些医生用的工具呢?2.讲解医生的工作师:医生是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人,他们有很多工具,比如听诊器、针筒、血压计、体温计等。
医生的工作很辛苦,他们每天都要帮助很多病人。
3.角色扮演(1)教师扮演医生,幼儿扮演病人。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医院,我是医生,你们是病人。
你们要告诉我你们哪里不舒服,我会给你们检查身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医生的工具为“病人”检查身体。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试试当小医生呢?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些工具来为别人检查身体了。
师:通过刚才的角色扮演,我们知道医生的工作很重要,他们帮助我们治疗疾病。
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当别人生病的时候,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医生”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医生的角色。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小医生?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医生的角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医生的工作,还学会了关心他人。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过于兴奋,导致场面有些混乱。
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幼儿的管理,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2.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对医生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学当小医生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学当小医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模拟医生的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与他人交流、如何关心他人等。
4.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基本部位、器官的功能以及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
5.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医生的服装和工具:白大褂、医生帽、医疗器械玩具等。
2.医院环境的布置:诊室、候诊室、药房等。
3.健康教育相关的素材:图片、绘本、模型等。
4.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展示板、幼儿绘图纸、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了解幼儿对医生的认知和体验,并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经历。
2.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幼儿穿上医生的服装,并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分别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患者,让幼儿通过模拟医院的情景,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3.医院环境的角色扮演:在教室里模拟医院的环境,如设立医生诊室、候诊室和药房等。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并学习。
4.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医生工作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医生的工作内容,了解健康检查、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性。
5.学习医学知识:以绘本、图片等为媒介,向幼儿介绍身体的基本部位和器官的功能,并引导幼儿探索身体健康和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如洗手、锻炼身体等。
6.医生诊室体验:教师假扮患者,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模拟诊疗过程。
引导幼儿询问病情、观察身体、处理伤口等操作,培养他们的医疗技能和责任心。
7.工具制作: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制作材料,如医疗箱、口罩等,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8.小结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想,鼓励他们讲述自己在角色扮演中收获的乐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医生工作内容和责任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当小医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出血的类型,能根据出血的状况判断出血的类型。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情景的亲历,学会拨打“120”电话和紧急止血等一些急救的技能。
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小药箱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调查、查阅药品资料、分析综合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常识。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救护生命的过程,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通过“安全用药”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来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拨打“120”急救电话和紧急止血的基本方法。
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
难点:掌握并能应用急救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器具的准备。
(2)教学中各种模型、用具的准备。
(3)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认识常见的药物,了解药名、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4)教师收集材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数字比喻引入
人们把身体健康比做1,把财富、荣誉、成绩等比做1后面的零。
只有1存在,后面的零才有意义。
健康不存在,零前面没有1,后面的零就毫无意义。
而健康的保持,除自身以外,医生是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医生的角色,学一些医学常识,学会一些自救和救人的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景学会拨打“120”电话
2004年9月11日上午10∶40,一名男子闯进座落在苏州市吴中区白云街13号——小剑桥幼儿园挥刀狂砍,当场砍伤儿童28名。
随后该男子被苏州市吴中区城管队员发现并制服。
现场儿童满身是血,情况危急。
若你也在现场应该怎样救助这些幼儿呢?激发学生进入激昂状态,积极思维。
分析得出同时打“120”和“110”。
怎么打“120”呢,现场模拟:一同学打“120”,另一同学演医院救护中心。
角色体验:如此打电话,如果你是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你能迅速、准确地赶到出事地点吗?拨打“120”,应该提供哪些必要信息。
分析得出:打“120”时,不必加区号。
说清具体地址,主要道路及附近标志性建筑,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候等。
为什么要同时拨打110呢?
是否任何突发情况都能拨打“120”和“110”呢?
强调只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拨打。
一般小伤,如果自己知道怎样处理,可以自行解决。
但是若是伤势较重,或自己不懂救助的方法时,在学校可向老师、校医求助。
在家时,可向邻居求助。
在路上,可向行人求助。
三、模拟探究动静脉出血如何止血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看着小朋友被刀砍伤的部位血流不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如果达到20%以上,就会休克,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止血。
怎么止血呢?
首先要分清出血的类型,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止血。
出血分内出血和外出血。
内出血需及时送医院抢救。
外出血首先分清楚哪种血管出血。
复习三种血管的知识,从而引导出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
根据不同出血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等。
应压迫在什么位置呢?我们通过一小实验来找答案。
准备一有洞的细橡皮管,左端提起一些,用一小漏斗向内注水,使水向右流动,试一下绳扎在洞的哪一边,可以阻止水从洞中流出或从洞中流出的水明显减少。
然后右端提起一些,用一小漏斗向内注水,使水向左流动,试一下绳扎在洞的哪一边,可以阻止水从洞中流出或从洞中流出的水明显减少。
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根据水流方向,在洞前面扎住,可阻止水从洞中流出。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有方向吗?复习动静脉中血液流动方向。
分析得出结论静脉血血流方向: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止血应压迫或扎紧远心端,使静脉血流受阻而达到止血。
动脉血流方向: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应压迫或扎紧近心端,使动脉血流受阻而达到止血。
四、实践操作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了解原理,具体操作还是有些技巧和常识的。
播放指压和止血带止血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组在人体模型上练习上臂静脉和大腿动脉出血的紧急止血法。
强调止血带止血的注意点如位置、要有标志(上记录止血带的时间)、40分钟左右松带一次等。
动脉出血与静脉出血相比,血流速度更快,对生命的危害更大,通过人工止血,在病人送往医院救护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五、分组讨论了解煤气中毒急救的方法
以近阶段本地区煤气中毒的新闻引入,若你在场首先发现他们,通过你的救助,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吗?
分组讨论: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知道如何做才能救助他们?
各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动画小结:煤气中毒的原因和救助的程序。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严禁做什么?播放事先准备的有错误的煤气中毒急救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纠错。
强调注意点。
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还得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及早让病人恢复心跳与呼吸。
六、课后延伸
播放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地视频,让学生感知如何操作。
记住操作要点,课后在玩具娃娃上练习。
可见掌握一些急救的技能,在突发事件中,能赢得自救或救人的最佳时机,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避免悲剧的发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千手观音》视频,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的节目震撼了所有观众,不仅是节目精彩,而且如此精彩的节目是由一
群聋哑女孩演绎的。
其中领舞邰丽华的表演更是令人称绝。
可是你知道邰丽华原是个正常人,2岁时得了麻疹,高烧不退,又因为注射了过量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药能治病,也能害人。
怎样让药发挥救人的功效,尽量减少其副作用、毒害作用呢?
二、角色扮演,认识常用药物
课前布置学生认识常见的药物,了解其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自己所认识的药物,同种药物省略,向同学介绍药名、作用和使用方法。
填写书上13页的表格。
三、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药品如此众多,如何管理呢?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一方面严格处方药监管,另一方面规范非处方药监管。
实物投影两药盒(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讲清标志,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认识区分的意义。
以抗生素滥用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介绍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
加大了对抗生素的管理。
让学生了解感冒发热不能自行服用抗生素了事。
四、合作学习,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处方药特别是非处方药,没有医生的指导,如何使用呢?就靠药品说明书了。
分组阅读药品说明书,讨论:服药前你看药品说明书的哪些栏目?有哪些栏目,你没看。
阅读药品说明书,你应该看哪些项目?分析解释有关条目,如药物的“用量”指出用药的多少,有时必须与规格结合起来看,例如感冒冲剂为袋装,在用量上写明:“每次12克”,规格上写明:“每袋6克”,实际上每次服用2袋,还有某些禁忌症等。
强调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五、实践中体验按照不同主题设计小药箱
分组设计不同主题的小药箱。
准备几个纸盒(一个纸盒装有写有不同主题的小纸条如: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小药箱、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小药箱、为夏天去青岛夏令营准备小药箱、为冬天去北京冬令营准备小药箱等,其他纸盒内有各种简洁的药品说明书),每组抽到某一主题的纸条后,分工合作,参考配套纸盒中的药品说明,迅速准备相应的小药箱。
六、交流中反思修正
各组向全班展示自己准备的小药箱,并解说选择药品的依据。
其余组可随时向解说组提问题,并且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评出谁设计
的药箱最合理。
分析归纳出小药箱要根据成员身体状况、季节性、地区性疾病发生特点等进行配备。
一般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时令性疾病为主,。
种类要适宜,要经常检查,及时调整、更新,过期药物坚决淘汰。
然后各组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
设计准备好家庭的药箱中的药品如何保存呢?你家的药品是如何保存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保存药品的注意点:保存药品说明书。
避光、防湿、低温、密闭等相应措施存放。
分类放置,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特殊药与常规药分开,以免拿错误服。
经常检查,及时更新。
七、课后延伸
DIY我们不仅自己要学会科学安全用药,还要向我们的同学、朋友等周围的人宣传都要爱护自己的健康,安全用药。
小组合作,以“珍爱生命,安全用药”为主题,设计一份安全用药知识小报,倡议大家都要关注用药安全,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