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DRGs)..

合集下载

DRGs与临床路径简介

DRGs与临床路径简介

一、DRGs简介图 1 各国 DRGs 研究进展图 1 中黄色的是已经开始运作 DRGs 的,已趋成熟;蓝色的是已经在做,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红色的是开始在做;绿色的是准备做的。

从图中不难看出,进行 DRGs 研究的国家是很多的。

(三) DRGs 分组框架DRGs 是由住院病例分为 25 个 MBC ( 主要诊断分类 ) ,再在 25 个 MBC 的基础上进行 DRGs 的分类。

它的分组指标包括疾病的首要诊断、手术种类、并发症和合并症、出院状况(是否死亡)、年龄、昏迷时间和新生儿的体重,根据这些指标把 MBC 分为了若干个 DRGs 组,这些组在各个国家分组的数量不一样,它可以作为质量控制、费用补偿,易于管理。

它依据资源消耗相近、临床特征相近进行分组。

具体可见图 2 所示。

图 2 DRGs 分组框架根据发病器官、系统和病因结构先划分成 25 个诊断分类组,详见表 1 。

表 1 25 个诊断分类组图 3 DRGs 的形成图 3 是在 25 个诊断相关分类以后分成的 DRGs ,它有手术室手术及操作和非手术室手术和操作,以及手术的分级、肿瘤症状,最后要按照年龄、伴随症和合并症进行分组。

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以方便管理。

那么DRGs有哪些分组原则呢?4. MCC (主要并发症 / 合并症)对患者医疗资源消耗起到很大影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表 2 DRGs 分组情况表 2 是 DRGs 的分组情况,美国 876 个,德国 986 个,法国 700 个,英国 583 个。

(六)应用效果国外 20 余年的应用经验表明与现有的其他付费方式相比 DRGs 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既兼顾了政府、医院、患者等多方利益,又达到了医疗质量与费用的合理平衡。

它可以兼顾各方利益达到质量与费用的合理平衡。

1. 效果一能够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DRGs 不再根据医院的投入,而是按照医院收治的病例及其诊断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使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更为直接有效。

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

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
2010年至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保办主 任胡牧教授联合北京的10余家医院,以课题方 式,大面积的开展了DRGs的实践性研究,在 ICD数据库试用了其他版。北京市卫生局给予 全力支持。包括疾病名称、手术、操作名称标 准数据库的持续维护。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要求所属医院上报临床路 径病例数据,DRGs入组率,病种、并出具数 据分析报告。
天津市卫生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医科大学 ,军队医院,院校都有学者在1988年-2000年 间对DRGs-PPS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不 同的方案。
200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朱世俊教授在主编 的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中介绍了临床路径 的概念及研究。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多国认为DRGs仍不能充分或精细的反映出病例病情 的严重度和复杂性差异,显示医疗服务使用和医疗 费用差异程度后,研究出多种补充方案,如疾病分 期、严重度指数、急性生理与健康评价等等。
2.7 美国3M公司不断开发的DRGs软件及应用(10年 前已介绍到我国)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三、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试行实践中的问题
2009年-2011年,原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通知”、“临床路径管 理试点工作方案”,作为医改中卫生部的重要内 容之一正式启动,(学习、培训、试点、检查、 总结、实施),没有DRGs的有关内容,只有中国 自定义的“单病种”概念,主管部门似乎对此的 定义和原理尚未全部弄准确。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1970年末至1980年初,美国耶鲁大学率先建立
了“诊断相关分组(DRGs)”定性和定量法, 从五个方面在理论上做了阐述:(1)病情严重 度(2)疾病愈后(3)治疗难度(4)治疗的必 要性(5)医疗资源消耗强度。

drgs指标解读

drgs指标解读

drgs指标解读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进行分类,将具有相似医疗资源消耗和临床路径的病人归为一组,从而为医疗机构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工具。

DRGs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推动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DRGs指标体系的构建DRGs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分类依据:DRGs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分类依据,即根据哪些因素对病人进行分组。

这些因素通常包括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等。

2. 设计分类标准:在确定了分类依据之后,需要设计相应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实际应用。

3. 划分DRGs组别:根据分类标准,将病人划分为不同的DRGs组别。

每个DRGs组别的病人具有相似的医疗资源消耗和临床路径。

4. 制定权重系数:为了反映不同DRGs组别之间的差异,需要为每个DRGs组别制定相应的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可以根据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等因素来确定。

5. 计算DRGs得分:根据病人所属的DRGs组别和权重系数,计算病人的DRGs得分。

DRGs得分可以用于衡量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DRGs指标体系的应用DRGs指标体系在医疗服务管理和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通过对比不同医疗机构的DRGs得分,可以评价其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

DRGs得分越高,说明医疗机构在相同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医疗服务效率评价:DRGs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比不同医疗机构的DRGs得分,可以评价其医疗服务效率的高低。

DRGs得分越低,说明医疗机构在相同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DRGs_DRGs_pps相关情况介绍_疾病诊断与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DRGs_DRGs_pps相关情况介绍_疾病诊断与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分类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外部或内在特征将事 物分组排列、组合,是统计、分析的前期工作, 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研究事物本质的一种行之 有效的手段。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征,将疾 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 合。
疾病命名与疾病分类的关系
正确规范的疾病诊断构成: 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

5.有手术治疗的患者 ,主要诊断要与主要 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 致,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癌、瘤
主要诊断选择的意义
临床路径 医院评审报表 重点学科申报 手术分级管理
肿瘤报告 传染病报告 死因证明书 单病种结算
新版病案首页对主要诊断的定义:
主要诊断: 指患者出院过程中对身体健康危害最
大、花费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 疾病诊断;外科的主要诊断指患者住院接 受手术进行治疗的疾病;产科的主要诊断 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其他诊断:
例:结核 性 胸膜 炎
左上病肺因 鳞状部细位胞 癌临床表现 脑膜部位炎 病理 临床表现
部位 临床表现
医师3.诊在断填不写完诊整断名称时的要求: 例:肺癌 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应避免部不位正欠确具的体出院诊断 1缺.诊少断病不理规范
4.(缺1术)后使并用发英症文的缩描写述,例如:TB、DM等 (例2:)术自后创出疾血病名称:功血、单白、单核等
DRGs系统的25个疾病诊断类 目
131.女.神性经生系殖统系疾统病疾及病功及能功障能碍障碍 142.妊.眼娠疾、病分及娩功和能产障褥碍期 153.新.耳生鼻儿喉及疾其病他及围功生能期障新碍生儿疾病 11764..血骨.呼液髓吸及增系造生统血性疾器疾病官病及疾,功病 功能和能障功障碍能碍障及碍低分化恶性肿瘤 185.传.循染环病系和统寄疾生病虫及病功(能全障身碍性的或无特定部位) 196.精.消神化疾系病统和疾障病碍及功能障碍 207.酒.肝精胆/系药统物、滥胰用腺以疾及病酒及精功/药能物障引碍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 218.外.肌伤肉、骨中骼毒系以统及及药结物缔毒组性织效疾应病及功能障碍 22239..烧影.皮伤响肤健、康皮状下况组的织因及素乳及腺需疾要病与及保功健能机障构碍接触的因素 241.获0.得内性分免泌疫、功营能养不和全代综谢合疾征病及功能障碍 251.多1.发肾性脏创及伤泌尿道疾病及功能障碍

DRGs的分组原则

DRGs的分组原则

DRGs的分组原则一、DRGs的分组原则DRGs的分组需要临床经脸与统计脸证相结合,临床专家、统计专家和计算机工程师的共同参与。

分组的相关流程:MDC编码举例:MDCB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MDCC眼疾病及功能障碍MDCD耳、鼻、口、咽疾病及功能障碍……BJ-DRGs所有的DRG编码由4位码组成。

②一位码为英文字母,A-Z分别表示26个MDC。

②第二位码为英文字母,表示DRG组的类型A, B, C, D, E, F, G, H, J 9个字母表示外科部分K, L, M, N, P, Q 6个字母表示非手术室手术部分R, S, T, U, V, W, X, Y, Z 9个字母表示内科部分③第三位码为数字(1-9),为DRG组的顺序码;④第四位码为数字,表示是否有合并症和伴随病“1”表并症和伴随病(CC) “5”表示不伴合并症和伴随病 “7”表示死亡或转院 “9”表示未作区分的情况例如:Ba43开 颅术,年龄077岁,伴有一般性的合并症、伴随症。

B -表示该组 属于神经系统的MDC a-表示该组属于外科部分 4-表示该组的DRG 的排列顺序3-表示伴有一般性的合并症和伴随症二、DRGs 下的主要诊断选择原则出院诊断患者出院时,临床医师根据对病人所做的各项检查、治疗、转归 以及门急诊诊断、入院诊断、手术前后诊断、病理诊断、院内感 染诊断等综合分析得出的最织诊断。

I填写住院病案首页出院诊断时要分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并发症、伴 随症)。

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主要诊断定义:经研究确定的导致患者本次住院就医主要原因的 疾病(或健康状况)。

一般要选择本次住院所治疗的主要问题。

01 患者一次住院只能有一个主要诊断02主要诊断一般应该是:①消耗医疗资源最多,②对患者健康 危害最大,③住院时间最长顺序: 先主要、后次要; 先 严重、后轻微; 先本科、后别科; 示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和伴随病(MCC) “3”表示伴有一般性的合先病因、后症状;临床表现、后外部原因03 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的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

DRGs_DRGs_pps相关情况介绍_疾病诊断与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

DRGs_DRGs_pps相关情况介绍_疾病诊断与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

重庆市肿瘤医院·医教部
DRGs-重要作用
(二)制定临床诊疗规范
临床诊疗规范不仅知道医生在整个临床过程的诊疗行为, 同时对提高医护质量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医疗保险制度 中执行DRGs付费,必须依照临床诊疗规范,制度入、 出院标准和必要项目等诊疗规范,从而保证患者的权益, 医院要在DRGs支付制度下控制医疗成本,必须在临床 诊疗规范指南下确定本院的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全国性 的全病种的临床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只有某些地区对少 数病例制定了临床诊疗规范,因此,为提高医疗服务的 管理和质量,保证DRGs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制 定出全国性的包含所有病种的临床.医疗服务整体技术难度指标(病例 组合指数值CMI值) • 3.医生工作量 • 4.费用消耗指数 • 5.时间消耗指数 • 6.低风险组死亡率 • 7.急危重病例救治能力
重庆市肿瘤医院·医教部
DRGs-重要作用
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 一类,其分类基础是患者的主要诊断,在此基 础上在考虑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 等情况。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种类又成为分 组的重要因素,伴随疾病、年龄、新生儿体重、 昏迷时间、是否死亡等。因此,疾病诊断和编 码不仅是制定DRGs的基础,也是决定患者支付 DRGs组别的依据。
重庆市肿瘤医院·医教部
DRGs-重要作用
(一)规范疾病诊断与编码
因此,规范的疾病诊断和编码不仅可以提高我国DRGs 版本的准确性,还可以保证DRGs支付制度有效运行, 从而避免因编码错误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保险金的损失。 规范疾病诊断和编码,不仅要完善各级医院管理信息系 统,还需要统一全国范围内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系统,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强化疾病诊断和编码的规 范性。
重庆市肿瘤医院·医教部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DRGs-PPS)与临床路径的关系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DRGs-PPS)与临床路径的关系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DRGs-PPS)与临床路径的关系摘要:DRGs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手术操作、住院天数等因素,将临床特点相同或相近的患者分到同一个 DRG 组中。

美国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付费方式----预付费制(PPS,prospective payment syetem),将传统的后付费制度改为定额预付费制度。

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医技、药学等部门)共同针对某一疾病、手术或操作,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达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适宜的医疗、护理服务的目的。

本文拟就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DRGs-PPS)与临床路径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DRGs-PPS;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医保支付pay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Gs-PPS and Clinical PathwayAccording to the age,gender,main diagnosis,complications,operation,length of stay and other factors of patients,the patient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ame DRG group. On this basis,the United States has created a new payment method - PP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which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post payment system to the prospective payment syetem.Clinical pathway refers to a standardized and procedu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formulated by doctors,nurs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medical technology,pharmacy and other departments)for a disease,operation or operation,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medical quality,controlling medical risks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edical resources,and with strict work order and accurate time requirements,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gulation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medical service behavior,reducing waste of resources,and making patients obtain appropriate medical and nursing servic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Gs- PPS and clinical pathway.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卫生资源的紧缺及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控制费用过快增长的方法。

临床路径简介

临床路径简介
临床路径简介 临床路径简介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乔凯
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 源的利用效率,对政府支持的老年医疗保险和贫困医疗补助实行了 以 诊 断 相 关 分 组 (DRGs) 为 付 款 基 础 的 定 额 预 付 款 制 (DR Gs— PPs.)o同一类DR 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服务 成本无关,这样医院承担了更多的经济风险,只有当所提供的服务 成本低于DR Gs—PPs标准时,医疗才能盈利。此后该模式受到了美 国医学界的重视。目前临床路径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行 和广泛使用。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 的不断完善,临床路径必然在国内推广。
Clinical pathway的主要组成 的主要组成 内容和要素
一、内容 1. 治疗进度表 2. 检查及治疗项目 3. 治疗目标 4. 治疗计划和目标的调整 二、 临床路径的四要素: a.其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操作,一般是DRGs的一组,当然也可以是某个 ICD 码对应的各种或某种手术等。 b,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剂、 检验、 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o c.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检查治疗的 项目,顺序和时限。 d,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 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10.
临床路径的意义:
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住院天数,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增加患者满意度: A.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日 CP通过明确医疗职责,减少治疗环节间的瓶颈,提高工作效率。CP使临床过 程程序化,明确规定了病人检查与治疗的时间安排,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 浪费,有效降低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 B.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发生 CP是经过循征医学和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而制定的,使医务人员工作有章可 循,提醒医务人员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避免制定治疗方案时的随意性, 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后人通过CP对医疗过程有一定的 了解,主动配合医疗工作,增加病人满意度。 C.满足病人知情权,增加病人满意度 通过CP可以减少医疗成本,而不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使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另外,CP是医院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理方式,无论医生水平如何,都可 以尽量为病人提供医院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CP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 的知情权。 D.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CP规范了医生行为,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进而减少浪费,降低了医 疗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是否达到了目的
并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数据库,确实有能力指导 全国医疗机构的改革试点实践,可与政府其他 部门据理力争说服他们在医改、医保、财政 、物 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尽量体现公益 性公立医院的特点,帮助公立医院做好医疗服 务。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1989年北京协和医院计算机中心李包罗教授率队 以美国HCFA-DRGs第三版对协和医院近万份出院病 案做了DRGs分组研究。
1988年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病种质量管理标 准”,建立了66个病种疗效及费用数据库。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四、支持体系
医院管理团队:应以医改的高度对待这项目 性的工作,以院长、书记为首的医院高级管理 团队,需要十分清楚如下几个概念:即:临床 路径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操作,一般是DRGs 中的一组,也可以是某个ICD码对应的病种和手 术。
四、支持体系
诊断相关分组包括三部分内容:是一种病人 分类方案;基于诊断对病人进行分类;病人的治 疗和发生的费用联系起来。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 分组不能割裂开来,同时与ICD技术紧密相关。 三种技术之和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对 此认知不清的现象。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展了 对医院“医院质量、资源使用”的研究,针对医 疗质量评价,但对“病例组合构成”没有形成确 切定义。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1970年末至1980年初,美国耶鲁大学率先建立
了“诊断相关分组(DRGs)”定性和定量法, 从五个方面在理论上做了阐述:(1)病情严重 度(2)疾病愈后(3)治疗难度(4)治疗的必 要性(5)医疗资源消耗强度。
四、支持体系
采用目前的DRGs技术可以做到对重点临床 专科建设质量作出评估、评价,可以做到对每家 医院、每个科室、每位医师的准确评估、评价, 不但可以监测医疗资源的使用(包括高值、低值 耗材),更可以对医疗质量作出评估、评价。 DRGs技术可应用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临床质量 评估体系中。
四、支持体系
术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是管理的重要课题。
四、支持体系
病历书写:近年出版的《临床路径病历书写 与评价标准》这本书中,作者有着明确的观点, 阐述了最基本的原则,举出大量实例,较准确的 解读了这些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编者在书的前言 中写道:提供的临床路径病历书写标准,将有效 的提高病历书写质量,避免流水账及缺漏重要内 容。对于病历书写质量监控工作,按照此标准检 查才能有据可依,方便、准确、容易培训。举例 见后。
2007年8月北京医院协会周保利教授,英立平 教授在主编的临床路径应用指南中对临床路 径做了概述,并提出了我国临床路径的制定 和实施,列表说明了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 2009年12月原卫生部印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工作方案”(22个专业,112个病种)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四、支持体系
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 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死亡率等等,设定了 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入组 完成率≥70%的指标,明确提出这项工作目的之 一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工作的持续性PDCA管理是医政处的重 点工作项目,是不得不重视的工作之一。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多国参照DRGs模式建立本国的病例组合系统, 如加拿大CMGS(Case Mix Groups);英国 HRGS(Health Resource Groups);澳大利亚ANDRGs(Australia National DRGs)……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四、支持体系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国家级、省(部)市 级、院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达标准则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收治的病种,疾病的严 重度,治疗难度,手术、操作难度,可开展的 业务量(范围);愈后的结果;诊疗效果;医 疗资源的消耗强度(包括医、护、技、药的人 力成本);充足的优质病源,及其他非临床的 客观条件,才能达到临床重点专科的条件。
问题,医保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高于医疗机构,
在真正实行预付费(PPS)时,医疗机构遇到的 麻烦一定会大于第三方付费部门。
四、支持体系
医院评审(评价):原卫生部制定的“三级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三级综合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四:临床 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对评审标 准,评审要点达到A、B、C标准都有详细说明。
多国认为DRGs仍不能充分或精细的反映出病例病情 的严重度和复杂性差异,显示医疗服务使用和医疗 费用差异程度后,研究出多种补充方案,如疾病分 期、严重度指数、急性生理与健康评价等等。 2.7 美国3M公司不断开发的DRGs软件及应用(10年 前已介绍到我国)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四、支持体系
病案信息技术管理:在某一例临床路径的过 程中,临床医师与病案信息专业人员组成了环路
的不同节点,临床医师在顺利完成某一例诊疗过
程后,须将疾病诊断名称,手术、操作名称书写 正确,为分类、编码的准确打下基础。
四、支持体系
而编码员的正确分类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提高我国编码员的技术水平是一件应优先解决的
三、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试行实践中的问题
2009年-2011年,原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通知”、“临床路径管 理试点工作方案”,作为医改中卫生部的重要内 容之一正式启动,(学习、培训、试点、检查、 总结、实施),没有DRGs的有关内容,只有中国 自定义的“单病种”概念,主管部门似乎对此的 定义和原理尚未全部弄准确。
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
前言
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的概念在90年代初被大 量介绍到我国,许多学者都在做着理论上的研究和有 限范围的实践,正式大规模的开展始于2009年,原卫 生部以各种方式推动,并作为医改的试点项目进行。
前言
但 近20多年来对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循证医 学的研究并未停止,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试 点到实施,卫计委和全国的医疗机构都在以具体行动 参与医改。
天津市卫生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医科大学 ,军队医院,院校都有学者在1988年-2000年 间对DRGs-PPS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不 同的方案。 200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朱世俊教授在主编 的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中介绍了临床路径 的概念及研究。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1989年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王凯戒研究员 提 出 了“以病例为单元”的概念,做了大量的 研究。 1989年-1990年北京医院管理研究所黄慧英教授, 张修梅教授,系统的介绍了美国的DRGs-PPS制的情 况,并对北京地区10家医院10万份出院病案做了 DRGs可行性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是否达到了目的
国内由于开展此项技术时间不长,许多客观数 据尚未全面获取,但许多管理者已感到了逐渐产 生的效益,中央政府层面试图控制住医疗总费用
高于GDP的过快增长,社保部门试图控制参保人
群医疗总费用快速增长,北京市试点“总额预付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已略显效益。
五、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是否达到了目的
三、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试行实践中的问题
在卫生部派出督导各省市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 作实况后,总结出几条问题。 1.由于培训不足,院领导,科主任,临床 各级医师的认知度及开展此项目要达到的目的 不明确,对此项知识不熟悉,主动执行性差。
三、临床路径、诊断相关分组试行实践中的问题
2.对临床路径疾病、病种的标准确认、执行、 变异、出组技术掌握不到位,极为不熟悉,变异 病例多,出组率高。 3.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程度不发达, 甚至许多知名医院在信息化支撑临床路径项目开 展上也存在不足,手工书写,表单过多,增加了 临床医师的工作量,
2010年至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保办主 任胡牧教授联合北京的10余家医院,以课题方 式,大面积的开展了DRGs的实践性研究,在 ICD数据库试用了其他版。北京市卫生局给予 全力支持。包括疾病名称、手术、操作名称标 准数据库的持续维护。
一、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内)
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要求所属医院上报临床路 径病例数据,DRGs入组率,病种、并出具数 据分析报告。 2013年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邓小虹教授领衔 研究,组建完成了DRGs推行中的ICD数据库 的设定标准及维护。
卫计委在原卫生部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推广 临床路径、DRGs项目,与医改做了关联,试图 达到规范医师诊疗行为,诊疗路径合理、规范 ,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病例组合”方案 ,不仅仅限于其他政府部门的“以控制费用” 为主的目的,还要兼顾医疗质量、学术、学科 建设,适宜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资源的合理 配制。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医学
、统计学中的应用,使得与此有关的大量数据得
以更加精细和便于采集,评价结果更加合理,趋
于同质性和统计学的一致性。
二、临床路径与诊断相关分组背景资料(国外)
1982年美国医保局(HCFA)委托耶鲁大学完成 ICD-9-CM3编码的DRGs修订版。1983年美国国 会通过立法,对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及贫 困医疗补助(Medicaid)实行DRGs-PPS支付。
几点说明: 临床路径的定义:是针对病人管理的无序状况进 行的一种优化、简化和增效的管理。包括:针对 一组DRGs,是某个ICD码对应的病种、手术、 操作;多学科合作的过程;对所要进行的医疗行 为时限顺序做出规定;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