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古诗词中描写颜色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颜色的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古诗词中50条描写颜色的诗句,供大家欣赏阅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
——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牡丹比得谁颜色。
似宫中、太真第一。
——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比得谁颜色》▶颜色清新香脱洒。
堪长价。
牡丹怎得称王者。
——欧阳修《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
——孟郊《出门行》▶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杜甫《百忧集行》▶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丘浚《咏菊》▶染得罗裙好颜色,西湖新柳绿春风。
——张以宁《戏作杭州歌·吴姬魫冠望若空》▶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杜甫《秋雨叹三首》▶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梦李白二首》▶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
——杜甫《虎牙行》▶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王维《新秦郡松树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李白《长干行》▶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杜甫《哀江头》▶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色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色
1. 红色: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喜庆和繁荣。
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黄色: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尊贵、权威和富丽。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3. 白色: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纯洁、高雅和清新。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4. 黑色: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神秘、庄重和严肃。
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5. 绿色: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生命、自然和宁静。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6. 蓝色:蓝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深沉、忧郁和高远。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这些颜色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境和主题,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颜色的象征意义和审美观念。
古语中的颜色代词

古语中的颜色代词(2011-02-12 22:11:03)分类:网文标签:杂谈1,黯形声字。
从黑,音声。
本义是:“深黑色”。
《说文》:“黯,深黑色也。
”《广雅》:“黯,黑也。
”《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
”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
常泛指黑色。
2,赫会意字。
从二赤。
《说文》:“赫,火赤貌。
”火赤。
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
”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形声字。
从黑,代声。
《说文》:“黱,画眉也。
从黑,朕声。
”“黱”也写作“黛”。
锴本作画眉墨。
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
”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后来泛指“青黑色”,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会意字。
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
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本义是:“黑色”。
《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后经常表示“黑色”。
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
《说文》:“红,帛赤白色也。
”本义是:“粉红色。
”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
”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
本义是“(帛)红色”。
《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
”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
”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会意字。
甲骨文,从大(人)从火。
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
一说“大火”为赤。
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
《说文》:“赤,南方色也。
”《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
初中古诗文中的中国色

初中古诗文中的中国色
1. 《登高》唐代:作者王之涣在诗中运用了“蓝田稻花”、“白
沙樱花”、“青山绿水”等自然景色,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
然美和大自然的壮观。
2. 《静夜思》唐代:作者李白在诗中运用了月亮和秋夜的美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然的热爱。
3. 《长恨歌》唐代:描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描绘了唐朝的盛景,包括长安城的繁华和壮观的宫殿。
4. 《浣溪沙》宋代:文学家柳永在诗中描写了江南地区秀美的山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5. 《琵琶行》唐代:讲述了一位女琵琶手的传奇故事,通过艺术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美丽,同时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艺繁荣。
6. 《水调歌头》宋代:作者苏轼在诗中描绘了宜州地区的美景和文化特色,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气息。
7. 《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在诗中描绘了春江的美景和月夜的幽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之美的推崇。
8. 《青玉案·元夕》唐代:作者辛弃疾在诗中以“元夕”为背景,
展现出中国传统节庆的繁华和欢腾,同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古代颜色传统名称表

中国古代颜色传统名称表中国古代颜色传统名称表①红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
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绯红:艳丽的深红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
2.国画暗红色颜料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丹:丹砂的鲜艳红色彤:赤色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赫赤:深红,火红。
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洋红:色橘红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
亦泛指脸红色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赭色:红色、赤红色。
②黄鹅黄:淡黄色(鹅嘴的颜色,高明度微偏红黄色)鸭黄:小鸭毛的黄色樱草色:淡黄色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
别名黄姜。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栗色:栗壳的颜色。
即紫黑色褐色:黄黑色枯黄:干枯焦黄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
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小编收集了部分古诗中的色彩,分别是黛色、琥珀、锦葵、梨白、凝紫、素馨、棠红、松烟、杏黄、胭脂色。
让我们一起感受五彩斑斓的中国色彩吧。
一、黛色1.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唐代·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2.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3.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
——唐代·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代·杜甫《古柏行》5.不堪相望病将成,钿昏檀粉泪纵横,不胜情。
——五代·鹿虔扆《虞美人》二、琥珀6.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宋代·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7.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8.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唐代·李白《客中作》9.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唐代·李贺《将进酒》10.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唐代·李商隐《咏史》三、锦葵11.锦葵月夕。
红定瓯圆露华拭。
——清代·沈岸登《暗香尝蚧,为澹人赋》12.锦葵原自恋金蜂,谁供花颜奉神灵。
——清代·仓央嘉措《情诗˙其五》13.黄帘照映锦葵春,红情绿意犹三月。
——明代·陈霆《踏莎行˙葵花》14.锦葵碧筱閒云底,小几疏帘暮雨馀。
——明代·乌斯道《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其二》15、视草堂前新雨过,锦葵承日不胜春。
——明代·杨士奇《夏日馆閤赋柬马学士曹侍讲》四、梨白16.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
——明代·蔡文范《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其三》17.柳青梨白,春浓月淡,蹋歌椎鼓。
——宋代·鞠华翁《桂枝香(过溧水感羊角哀左伯桃遗事)》18.多情一树山梨白,小立柴门待月明。
中国颜色汇总

中国颜色汇总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把色彩透彻地研究了个遍。
他们不仅调配出了上百种好看的颜色,还将其应用在艺术、生活、政治、宗教等方面。
最厉害的是,古人用“红、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总结出了一套属于中国人完整的世界观。
天地万物,都在五种颜色里。
中国古人对色彩的称谓可谓花样繁多,从胭脂到天青,从粉红到黛绿,从服饰到瓷器,从绘画到刺绣,每一个颜色名称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红】粉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妃色等。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红:鲜红色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
2、国画暗红色颜料。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
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tuó)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洋红:色橘红。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黄】鹅黄:淡黄色。
鸭黄:小白色。
樱草黄: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橙黄:橙的黄色。
(现代感比较强。
广告上用得较多)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姜黄:中药名。
别名黄姜。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棕黄:浅褐色。
褐色:黄黑色枯黄:干枯焦黄。
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
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古诗词里的中国色,一起来学习吧

“白”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白的叫法有白、素、缟、皓。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戏赠》
宋·陆游
帘幕阴阴昼漏迟,鹅黄雪白络新丝。
只应笑杀东邻女,不见秋千到拆时。
《残花》
唐·韩偓
南宋·刘辰翁
一年春事几何空。杏花红。海棠红。
看取枝头,无语怨天公。
幸自一晴晴太暖,三日雨,五更风。
山中长自忆城中。到城中。望水东。
说尽闲情,无日不匆匆。
昨日也同花下饮,终有恨,不曾浓。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出蓝诗》
唐·吕温
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
朱研未比德,白受始成形。
袍袭宜从政,衿垂可问经。
当时不采撷,作色几飘零。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杨万里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麴车口流涎。
牡丹
宋·宋祁
弱柳毵毵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连。
东方千骑浮云骏,折得春枝便作鞭。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寄题徐候雨山堂
宋·刘克庄
竹溪来索后村吟,读记披图已醒心。
岂是沕渊行雨懒,亦非避地入山深。
喜看素瀑飞青壁,不管苍苔卧绿沉。
西北城高刁斗急,将军未可问山林。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柳烟,总带棲蝉。写艳霜边,疏芳篱下,消磨十样蛮笺。载将画船,荡素波、凉月娟娟。倩郦泉、与驻秋容,重来扶醉看。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
于亮上人院会宿(节选)
唐·权德舆
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
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
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
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
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鹊踏枝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
唐·李白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宋·梅尧臣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帖妥裁轻罗。
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
沈园二首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珍珠帘·寿岳君选
宋·蒋捷
书楼四面筠帘卷。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争劝。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无题四首(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如果你对传统色彩感兴趣,
加载中...
唐·冯延巳
花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
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
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
已知前事无寻处。
渼陂
宋·李廌
晴山如黛水如蓝,波净天澄翠满潭。
身在玉壶图画里,心随飞鸟过终南。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浣溪沙
宋·苏轼
芍药樱花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霜花腴·已未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近代·王国维
海漘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坡老黎村,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醉乡尽宽,更紫萸、黄菊尊前。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