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的用药分析
格列美脲说明书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格列美脲英文通用名称:Glimepiride其他名称:阿茉立、安多美、安尼平、迪北、佳和洛、科德平、力贻苹、普唐苹、瑞平、圣平、圣糖平、唐弗、唐苏、万苏平、亚莫利、伊瑞、佑苏、Amarel、Amaryl。
【临床应用】用于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均不能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
【药理】1.药效学本药是第三代口服磺酰脲(SU)类降血糖药。
作用机制与格列本脲相似,但本药是与SU受体上的65kDa亚基相结合,而不是与140kDa亚基相结合。
另外,本药有改善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且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这一特点可能与其结合及离解SU受体的速度都较格列本脲快有关。
2.药动学本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00%在胃肠道吸收),进食对药物吸收影响不明显。
服药后2-3小时达峰浓度,口服4mg后平均峰浓度约为300ng/ml。
半衰期为5-8小时。
本药在肝脏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氧化,并全部代谢为环己羟甲基及羧基两类衍生物(分别为M1及M2),M1可进一步代谢为M2,两者皆无降低血糖作用。
口服以14C标记的本药后7日内,约60%出现于尿中,其中M1和M2(占主要)占80%-90%;约40%出现于粪便中,其中M1和M2(占主要)约占70%,尿液及粪便中均未发现药物原形。
3.遗传与生殖毒性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实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
【注意事项】1.禁忌症(1)对本药、其他磺酰脲类或磺胺类药过敏者。
(2)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4)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曾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昏迷史者。
(5)白细胞减少者。
(6)孕产妇。
(7)哺乳妇女。
2.慎用(1)体质虚弱者。
(2)老年患者。
(3)肝、肾功能不全者。
(4)恶心、呕吐患者。
(5)肾上腺皮质功能或腺垂体功能减退,尤其是未经激素替代治疗者。
(6)高热患者。
阿茉立(格列美脲片)使用说明

阿茉立(格列美脲片)【用法用量】遵医嘱口服用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或任何其他降糖药物都无固定剂量,必须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确定患者用药的最小有效剂量;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常起始剂量:在初期治疗阶段,格列美脲的起始剂量为1~2mg每天一次,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给药。
那些对降糖药敏感的患者应以1mg每天一次开始,且应谨慎调整剂量。
格列美脲与其他口服降糖药之间不存在精确的剂量关系。
格列美脲最大初始剂量不超过2mg。
通常维持剂量:通常维持剂量是1~4mg每天一次,推荐的最大维持量是6mg每天一次。
剂量达到2mg后,剂量的增加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每1~2周剂量上调不超过2mg。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透析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治疗最初几周内。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运动和用药时间。
2.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病人应给与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代谢。
3.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不良反应】1.免疫系统:个别病例轻微的过敏反应可发展成导致威胁生命的严重情况,如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有时发展为休克。
极个别病例可出现过敏性血管炎。
同其它磺脲类、磺胺类或相关物质可能有交叉过敏性。
2.血液和淋巴系统:在格列美脲片治疗的过程中血液学变化罕见,中、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曾有报道。
通常停药后即可恢复。
3.代谢系统:在极少数病例已观察到服用格列美脲片后出现了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通常立即发生,可能非常严重,有时难以矫正。
与其它降血糖疗法一样,低血糖反应基于个体因素,如饮食习惯和用药剂量。
4.眼:尤其是在治疗开始阶段,由于血糖的改变,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性影响。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患者在患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而在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时,则需要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分泌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进而促进血糖的降低。
相较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具有副作用少、方便服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本文旨在分析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药物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药理作用,深入探讨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机制;2. 探讨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炎症等方面的作用;3. 分析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 探讨格列美脲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策略,研究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搭配;5. 探讨不同患者群体对格列美脲的剂量需求差异,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的剂量选择和调整。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评价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2. 正文2.1 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格列美脲(又称格列酮或西格列酮)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氢-吡啶衍生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抗性、减少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酶-4抑制剂。
它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
格列美脲通过抑制二肽酶-4的活性,可以延长胰岛素样肽-1(GLP-1)的半衰期,提高其稳定性。
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格列美脲对GLP-1的稳定性提高,则可以增加其在体内的浓度,进而增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还能抑制胰岛葡萄糖抑素的降解,增加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葡萄糖抑素是一种由肠道K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抑制胰岛葡萄糖抑素的降解,则可以减少其在体内的浓度,进而减少胰岛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临床上,格列美脲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格列美脲还可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降低胰岛素的阻抗和胰岛素抵抗。
格列美脲还可以减少体重和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如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除了降低血糖水平外,格列美脲还具有其他一些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能够改善胰岛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格列美脲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格列美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二肽酶-4并增加GLP-1的稳定性,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并减少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
格列美脲还具有改善胰岛细胞损伤、降低血脂和血压的作用。
使用格列美脲治疗时,仍需注意剂量和用药的安全性。
格列美脲的服用方法

格列美脲的服用方法格列美脲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它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利用,从而控制糖尿病的症状。
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药物的疗效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格列美脲的服用方法,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这种药物。
1. 服用时间,格列美脲通常是每天一次,最好在早餐时服用,这样有助于控制一天中血糖的波动。
如果您错过了一次服药,可以在下一次服药的时间继续按照正常剂量服用,不要双倍服药以补偿遗漏的剂量。
2. 剂量,格列美脲的剂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30mg,每天一次。
在医生的指导下,剂量可能会逐渐增加或减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注意事项:在服用格列美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应立即补充糖分,或者就医寻求帮助;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增加格列美脲的降血糖作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在服药期间,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查,以确保身体的代谢功能正常。
4. 不良反应,格列美脲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头痛等,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处理。
5.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服用格列美脲的同时,可能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使用。
总之,正确的格列美脲服用方法对于控制糖尿病症状非常重要,希望您能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这种药物,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共同管理好糖尿病,保持身体健康。
【药品名】格列美脲

【药品名】格列美脲【英文名】Gimepiride【别名】伊瑞;亚莫利;安尼平;Amaryl【剂型】片剂:含格列美脲1mg、2mg、3mg、4mg、6mg。
【药理作用】本品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释放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本品与胰腺β细胞受体结合,导致平滑肌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使β细胞去极化及钙通道开放,促使胰岛素分泌。
口服治疗剂量不会对血流产生影响,也不会引起血管收缩,一次给药后可控制24h的血糖浓度。
【药动学】空腹或进食服用均较易吸收,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口服为2~3h内最大的降糖效应。
血浆半衰期为9h,在肝脏代谢,部分在肝脏中完全氧化分解,其代谢产物的药物活性仅为母体药物的30%。
大部分从粪便或尿液中排出,24h后仍可在尿液中测出药物。
每天剂量分次服用,并不能提高疗效。
【适应症】用于治疗应用饮食和运动控制后均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于治疗,单用后者疗效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禁忌症】1.肝肾功能不全者、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服推荐的低剂量。
2.儿童、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C肽呈阴性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2.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3.因本品作用较强,轻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时应注意用量。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佳、恶心、便秘、金属味、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见低血糖、皮肤过敏反应,对视力和肝脏功能的影响均少见。
【用法用量】口服,初始剂量每次1~2mg,每天1次,于早餐或第1次主餐中服用,持续1~2周后每天增加2mg,维持剂量为每天4mg,最大剂量每天8mg。
【药物相互作用】与二甲双胍合用则会产生低血糖现象,口服糖果或饮葡萄糖水可解除此现象。
【专家点评】国外报道,一项与格列本脲的双盲试验,49个医疗中心共10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1年其疗效两者相似,但是格列美脲用量比格列本脲小,格列美脲每天4mg能控制血糖24h,而且发生低血糖者比格列本脲少,特别适用于一般磺脲类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者。
长期服用格列美脲的患者,这三大注意事项要牢记

长期服用格列美脲的患者,这三大注意事项要牢记
提起来格列美脲,想必糖尿病患者并不陌生。
它属于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阻断肝脏葡萄糖的形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
然而,是药三分毒,格列美脲也不例外,使用过程中,要牢记这五大注意事项,以确保降糖疗效。
一、用药时机
说明书中建议该药物起始用药剂量为1mg,一天一次,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可间隔1-2周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推荐的最大日剂量为6mg。
该药物可以在早餐前不久或者餐中服用,如果当天没有进食早餐,则可以在第一次正餐前不久或者餐中服用。
二、不良反应
格列美脲长期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通常发生在用药早期。
此外,常见的还会有口腔金属味,食欲减退或增加,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该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定期检查
服用格列美脲期间,为了评估药效,患者需要定期做检查,比如血常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尿糖水平等。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摘要】格列美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本文旨在探讨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药理作用和效果。
通过分析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的机制。
临床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展示了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同时分析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治疗效果。
结论指出,格列美脲是一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并且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药理作用,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实验结果,影响因素,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胰岛素分泌素类药物,能够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对于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与药理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格列美脲的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副作用。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格列美脲提供参考,提高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格列美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指南,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美脲的用药分析
摘要:比较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对药物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19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格列美脲在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达美康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所引起的疾病,糖尿病以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
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患者为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寿命少十年左右,并且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多[2]。
糖尿病以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3]。
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进行治疗,从而比较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对药物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19例。
观察组21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35~78岁,平均(42.56±5.7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7±2.63)年。
对照组21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43.85±4.9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71±2.57)年。
两组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血糖持续上升;②患者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③患者在近期服用过可对血糖水平造成干扰的药物;④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61)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药量进行确定,常规药量为每日服用2.5~20mg(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15mg),在每日进餐前服用,患者服药27日为一个疗程,在为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血糖水平进行复查。
给予对照组患者格列吡嗪(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353)进行治疗,患者在用药初期每次药物剂量为1~2mg,每日服用1次,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mg;患者到治疗中期时可每次服药1~4mg,每日服用1次,每日剂量不可超过6mg,
医师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对患者服药剂量进行调整,患者服药27日为一个疗程,在为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血糖水平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和治疗前后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采用GOD法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定,对患者的HbA1c进行测量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患者 C-P进行测量时采用 GOD法。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束后,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S)进行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方面变化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FBG、2hPG、HbA1c方面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方面变化
组别例
数
FBG(mmol/L)2hPG(mmol/L)HbA1c(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219 9.54±
0.66
5.66±
0.39
12.86±
2.76
8.67±
1.68
9.65±
1.18
7.69±
0.25
对照组219 9.03±
1.03
6.36±
0.58
12.77±
2.99
10.02±
1.97
9.50±
1.26
8.00±
0.69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2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用药过量,导致出现低血糖反应,对药物剂量进行降低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消失。
对照组219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饮食过少,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对其进食量进行调整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消失。
3 讨论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黄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物,通过对胰腺β-细胞表面的黄酰脲受体相结合,从而对胰岛素的释放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格列美脲还具有对肝葡萄糖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作用,因此降血糖效果较好[4]。
但是仅适用于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均不能满意控制非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5]。
已知对格列美脲有过敏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禁止服用,并且孕妇、分娩妇女、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格列美脲。
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在治疗初期,不规则进食患者,饮酒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并且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上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肝脏转氨酶升高。
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如荨麻疹、红斑、瘙痒等症状,但是该类症状较为少见。
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注意饮食、运动和服药时间。
在治疗中,患者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从而便于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在服药期间严禁饮酒,从而避免患者出现类戒断反应[6]。
与环磷酰胺、香豆素类、氯霉素、β受体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素类、抗结核病药、保泰松类、磺胺类、水杨酸类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格列
美脲的治疗效果。
服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氯霉素后,能够有效的延长格列美脲的半衰期,但是相对的低血糖反应的持续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虚脱。
氯霉素影响肾排泄,从而导致格列美脲的半衰期延长,使得患者体内血浓度升高。
氯霉素是酶抑药物,能够有效对肝脏微粒体内药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格列美脲的代谢,使格列美脲的作用和毒副反应增强,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肯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格列吡嗪与氯霉素均有相似的相互作用。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如果患者在服用格列美脲时需要氯霉素,可减少格列美脲的药物剂量。
患者在同时服用两种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检测。
如果患者服用格列美脲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可使用胰岛素进行短期治疗,但是在治疗时所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应小于常用剂量。
烟酸制剂、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类、拟交感神经药、氯丙嗪等药物会降低格列美脲对降血糖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期间,医师应注意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在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杨小红.几种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30-31.
[2]沈万香,张邦升,王虹等.4种用药方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5):404-406.
[3]徐明远.简析格列美脲的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0):127-127.
[4]黄涛,刘峰.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9):250-251.
[5]周海燕.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4,(26):402-403.
[6]刘福朋.格列美脲与其它降糖药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