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主持词.

合集下载

茶艺主持词3篇范文

茶艺主持词3篇范文

茶艺主持词3篇范文篇一:成人茶艺、主持人串词成人茶艺大赛串场词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现场,今天我们将举行的是20xx年度中国国际茶艺表演大赛。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到现场的评委,他们是: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顾问,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老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丁以寿老师北京服装学院表演系副教授,中国职业模特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洪源老师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姚红老师中国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委、东方国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熊志惠老师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和静园茶人会馆总经理:王琼老师接下来就请于观亭老师给我们宣读本届茶艺表演大赛的评比规则:谢谢于老为我们宣读比赛规则。

对于我们在坐的大多数人来说,茶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同的感觉,或平淡、或新奇、或激情……古人有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今天来到现场的朋友这么多,就让我们共同通过观赏茶艺表演进一步感受茶中的真味。

现在有请北京更香文化有限公司为我们带来参赛节目《乾坤》:谢谢更香茶艺表演队为我们带来的融长嘴壶、太极拳、中国古典舞蹈为一体的茶艺表演,真是精彩!茶艺表演始于唐代,兴于宋代,唐风汉韵是茶艺的历史记忆,接下来就有请北京锦武嘉业商贸有限公司为我们带来的参赛节目《汉风煎茶茶道》:谢谢锦武嘉业茶艺表演队的精彩表演,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茶艺的历史,感受到古人对于茶特有的理解。

接下来有请北京坡顶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我们带来参赛节目《坡顶山安娜的下午茶茶艺》:坡顶山茶艺队的精彩表演让我们领略了为何西方人对于红茶情有独钟。

“细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是佳人”,宋代诗人苏东坡将茶比喻为一位清秀的佳人,接下来就有请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为我们带来参赛节目《绿茶茶艺》:今天上午几个茶艺队的表演都各有特色,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上午的茶艺比赛将告一段落,下午的比赛将在 1:30进行,届时我们将在此恭候您的到来。

茶艺文化主持词开场白

茶艺文化主持词开场白

茶艺文化主持词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感谢各位莅临参加我们的茶艺文化活动,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担任主持人。

茶艺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合了茶道、品茗、品香、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元素,代表着中国人对于自然、人文和生活之美的追求。

茶艺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和感悟。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茶艺文化的魅力,并且学习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茶艺是一门细致入微的学问,它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

通过品茶、赏茶,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同时,茶艺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教会了人们如何安静下来,如何与自己、与他人进行对话。

茶艺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拘于固定的模式和形式。

它可以融入到各个方面的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聚会、商务宴请,还是与朋友闲话家常,都可以通过茶艺来增加互动和交流的乐趣。

而且,茶艺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它也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茶艺的魅力,增进友谊和了解。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资深的茶艺师给我们做茶艺表演和讲解,我们可以亲身感受茶艺的精髓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向茶艺师请教问题,深入了解茶艺的技巧和心得。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将进行互动环节,通过品茶、品评等方式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并且有机会赢得一些茶艺用品。

最后,我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给大家带来愉悦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欣赏茶艺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茶艺之旅吧!祝愿大家茶艺文化活动圆满成功!。

茶艺文化主持词开场白

茶艺文化主持词开场白

恭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茶香琴韵聚会的现场,我是~~~ ,非常荣幸担任本次聚会的主持人,希翼能和在坐的朋友共同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这是一次共同追求夸姣精神家园的约会,在这次约会中放慢我们生活的节奏,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来一次精神补养!此次聚会有一个主题,两个讲演。

主题是:感受休闲文化。

讲演分别是沈老师谈《茶文化》,朱老师谈《艺术与生活》。

最后还有书法家现场为我们挥毫送福。

“人生四韵并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

”有请沈老师上场分享《茶文化》,掌声欢迎!介绍主讲人:??(演讲和表演结束)让我们再次感谢沈老师。

现在中场歇息15 分钟,请朋友畅叙友情、自由交流。

下面有请朱老师上场演讲,掌声欢迎!介绍主讲人:??下面就请朱老师为我们分享《艺术与生活》,让我们静静地聆听。

(演讲结束)我引用一幅对联概括上面两个精彩演讲,“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琴棋书画诗酒花,非要不可;横批:快乐生活。

”下面我们请书法家现场书写春联,给大家送上龙年的夸姣祝福。

(9 :40)第一次催场柳虹:恭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佳宾、亲爱的火伴们,欢迎您参加“让好茶与您更亲近”20~~年春茶品鉴座谈会,我们的座谈会将于10 :00 准时开始,请入坐稍等,谢谢!(9 :50)第二次催场柳虹:各位尊贵的朋友,“让好茶与您更亲近”20~~年春茶品鉴座谈会,即将开始,请大家入坐并保持肃静;现场的各位同事请将还没有入坐的朋友引领入坐。

(10 :00-10 :05)主持人开场柳虹:恭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合作火伴,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这里是大家茗茶20~~年春茶品鉴座谈会的现场,欢迎你们的光临,我是主持人柳虹。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大花园之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从出现至今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几千年来,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包括平民百姓为之痴狂,而今天,正是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力量再次把咱们现场所有的佳宾高朋汇聚到了一起!在此,我代表大家茗茶的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合作火伴,为大家茗茶的发展辛勤付出,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感谢!柳虹:本次座谈会受到集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例15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例15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例15篇】茶艺表演解说词1信阳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周时期,两千多年的种茶和饮茶历史,构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信阳茶文化。

千古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

细备深山珍茗,准备茶席是信阳人传统的待客之道。

此刻表演的是备茶设具,从茶水、茶具都一一准备好。

锋毫初展:信阳茶叶网供给的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有“茶王之乡”美誉的浉河港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精细的手工制作造就了她“细、圆、紧、直”的外形特征,请各位慢慢鉴赏,锋苗纤细,白毫满披的翠芽,好似佳人着纱,委婉典雅。

烹泉请杯:信阳毛尖绿茶茶艺表演为各位沏茶用的.水便是取自浉河上游的南湾山泉水,信阳茶、信阳水原滋原味,口感独特。

信阳毛尖茶“色绿、形美、毫多、汤鲜”,为使其完美展现,故准备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沏泡,此时如同琼楼晶宫,等待佳人登临。

流云拂月:温杯是沏茶的重要步骤,杯体升温后不至于茶汤骤冷,影响汤味,然后旋转杯体,将温杯之水倒出。

同时,也有洁净之意,愿能为远客涤去一路风尘,静心享受一杯好茶。

南湖蒸腾:高档的信阳毛尖,极其细嫩,沏泡水温要求在85°C 左右,所以沸水要晾冷,这个过程犹如南湾湖在艳阳高照下水汽蒸腾,也示意信阳茶艺事业蒸蒸日上,香飘五洲,友遍天下。

龙潭飞瀑:是悬壶高冲,入杯五分满,形如龙潭飞瀑,亦为高山流水,同时也是为了使水快速降温,以免烫伤茶叶。

移步汤泉:茶叶纷纷入杯,好似佳人轻移莲步,徐徐入池,在汤泉中沐浴,同时也是为了使茶香散发。

涤尽凡尘:这是一道润茶的过程,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润茶,能够使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香气散发,同时,也有利茶汤浸出。

随乡入境:此时,茶叶已初步舒展,清香散发,其形若兰芽,香气清高,合目细嗅,仿佛置身于迷朦的茶山之中,渐入佳境。

有凤来仪:沏泡采用凤凰三点头注水法,犹如三鞠躬,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茶汤尽出,同时,也示意对贵客光临的欢迎与敬意。

敬奉香茗:茶香袅袅的一杯翠绿,如同春山薄雾,可望而不可及。

茶艺表演主持词(推荐五篇)

茶艺表演主持词(推荐五篇)

茶艺表演主持词(推荐五篇)第一篇:茶艺表演主持词茶艺表演是一个基于茶艺的表演节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术语民俗文化范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艺表演主持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艺表演主持词范文1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

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功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

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神入茶境: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茶具展示: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深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烹煮泉水: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

同时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效果。

沐淋瓯杯: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盖瓯和茶杯中。

观音入宫: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入盖杯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瓯里酝香: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的。

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

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三龙护鼎: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盖瓯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行云流水:提起盖瓯,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观音出海: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盖瓯,按序低斟入杯。

点水流香:也称韩信点宾,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

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敬奉香茗:姑娘们敬茶、品茶、这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主持词茶艺

主持词茶艺

主持词茶艺第1篇:茶艺主持词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的到来。

在这温馨美妙的时刻,我们相聚在古朴、优雅的茶艺实验室中,共同去领略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由本班的9位同学依次为大家进行绿茶之西湖龙井、红茶之正山小种、乌龙茶之铁观音、以及茉莉毛尖四种茶艺表演,首先,请大家用掌声欢迎我们的9位表演者入场,【出场】再次欢迎【鞠躬】各位老师的到来。

茶因人而添香,人因茶而增色。

说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展示部分,它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传达着悠久的东方神韵。

人们都说茶是草中仙,日月光华入芽尖,蒙蒙漠漠香色绝,还需妙手巧烹煎。

欧阳修在其《尝新茶呈圣俞》一诗中,说道:“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

”清新淡雅却不故作清高、圣洁内敛却不高高在上、神采奕奕却毫不招摇,这便是绿茶的品质。

而绿茶中又数西湖龙井最为知名。

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色香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功自成。

说的便是乌龙茶。

【出场】一杯春露暂留客,两叶清风几欲仙。

茶,自古在我们中国人眼中,乃是天地间之灵物,它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云雾相伴,以明月、清风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

青茶,俗称乌龙茶,类属半发酵茶,其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接下来请欣赏由xx,xx两位同学带来的乌龙茶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为安溪铁观音,请大家静心品茗赏艺。

关于茉莉花,宋人有诗云:一卉能熏一室香。

茉莉花香,因茶香而越发悠长;茶香清越,因茉莉而越发别致。

难怪有人曾说:窨(yin)得茉莉无上味,列做人间第一香。

福建【出场】是茉莉花茶的主产区,品种繁多,花色分层,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茶引花香,相得益彰。

曾经有个外国诗人这样赞美茉莉花茶,从中国的花茶里我们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美的程序,接下来请观赏xxx,xxx为大家带来的茉莉花茶艺之盖碗泡法。

茶文化活动主持词(集合5篇)

茶文化活动主持词(集合5篇)

茶文化活动主持词茶文化活动主持词(集合5篇)主持人在台上表演的灵魂就表现在主持词中。

在如今这个时代,主持词是活动、集会等的必需品,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主持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茶文化活动主持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文化活动主持词1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时光匆匆地走进灿烂的五月,在这鲜花烂漫的季节我们迎来了长安首届网络茶艺文化节。

今天的大唐御品茶艺楼大厅弥漫着醉人的茶香,我们也将通过网络将这茶香弥漫到全国各地。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出席的领导和嘉宾:今天出席的领导有:......感谢你们的到来。

下面有请xxx致开幕词。

......我代表本次活动组委会对各位领导与朋友对此次网络直播活动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网络轻风拂茶艺,千年古道是新知。

我们真心的企望通过这次和以后类似的茶艺直播活动,把茶艺这个千年古道播撒到更多的日显繁忙的国人中去,“古道酬新知,清风去浮躁”,让更多的人在认知和了解茶艺的基础上,把艺术融入生活,还人生一点明识,在喧嚣的都市里寻的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

本次直播活动至此结束了,从网友观看的热情,和茶友踊跃跟贴来看,这次活动还是很成功的,至少让我们看到在浮躁中生活的人们还是希望求得内心的平静的,我们也希望茶艺能再次为我们的民族绽放它应有的光芒。

茶艺表演始于唐代,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造就了唐人烈列腾腾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浓烈的社会风采。

唐代的茶产业日益兴隆,很多名品均出自于唐朝。

下面大家可以就大唐茶文化自由交流。

谢谢大家!茶文化活动主持词2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茶香琴韵聚会的现场,我是xxx,非常荣幸担任本次聚会的主持人,希望能和在座的朋友共同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这是一次共同追求美好精神家园的约会,在这次约会中放慢我们生活的节奏,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来一次精神补养!此次聚会有一个主题,两个讲演。

主题是:感受休闲文化。

讲演分别是沈老师谈《茶文化》,朱老师谈《艺术与生活》。

茶艺表演主持词(精选7篇)

茶艺表演主持词(精选7篇)

茶艺表演主持词(精选7篇)茶艺表演篇1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来到“----”参观、品茗、赏艺。

我是---的茶艺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绿茶茶艺表演。

(行礼)1、恭请上座:整理茶具在泡茶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茶道组合:内有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匙,这是泡茶的辅助用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分别的作用。

茶漏:用来扩大壶口面积,以防茶叶外漏;茶针:用来疏通壶嘴,使流水更通畅;茶夹:用来夹取茶杯及茶叶;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匙:用来拨动和挑选茶叶。

储茶罐:用来存储干茶;赏茶荷:形似荷叶,用来鉴赏干茶色泽及形状;玻璃杯: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最佳器皿,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欣赏茶舞;茶盘:用来放臵茶具的基座;电水壶:又名随手泡,是用来烧制开水的器具;水盂:用来盛放废水。

2、佳茗共赏:今天为大家选泡的是日照绿茶,日照绿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其外形曲而不卷,条索肥壮,色泽油润深绿,有熟板栗香。

请大家赏干茶。

3、回旋烫杯:茶性至清至洁,是天涵地孕的灵物,所以要求泡茶用具也要一尘不染,用沸水再次烫洗杯子,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情。

4、龙入晶宫:即投茶入杯。

5、湿润心扉:用少量热水击打茶芽,犹如轻轻扣开少女的心扉。

茶艺表演主持词篇2茶室设计理念:普洱茶,来自崇山峻岭,经历了马背的蹉跎,岁月的磨砺后她变得圆融、平和,经历了沧桑依旧那么美丽、那么自然。

几千年以来勤劳勇敢的普洱人们为茶而歌,为茶而舞,敬茶如神,使得普洱茶拥有“香飘千里外,味醇一杯中”的美誉。

茶室设计:茶室以一幅品茗下棋的画面为背景,下棋之人的悠闲与典雅的生活品味尽显其中,突出茶室设计的主题。

一套精致古朴的紫砂壶茶具象征着普洱茶的历史沧桑,品茗杯排成一弯月牙形置于正前方以示对来自五湖四海青睐普洱的朋友们的欢迎,茶荷置于右上方以示对茶的尊敬,随手泡置于右下方,便于取用。

胸前的茶巾,用于清洁。

动态演示语各位评委教师午时好,我是~号考生~~~,请欣赏茶室设计《迷情普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的到来。

在这温馨美妙的时刻,我们相聚在古朴、优雅的茶艺实验室中,共同去领略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由本班的9位同学依次为大家进行绿茶之西湖龙井、红茶之正山小种、乌龙茶之铁观音、以及茉莉毛尖四种茶艺表演,首先,请大家用掌声欢迎我们的9位表演者入场,【出场】再次欢迎【鞠躬】各位老师的到来。

茶因人而添香,人因茶而增色。

说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展示部分,它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传达着悠久的东方神韵。

人们都说茶是草中仙,日月光华入芽尖,蒙蒙漠漠香色绝,还需妙手巧烹煎。

欧阳修在其《尝新茶呈圣俞》一诗中,说道:“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

”清新淡雅却不故作清高、圣洁内敛却不高高在上、神采奕奕却毫不招摇,这便是绿茶的品质。

而绿茶中又数西湖龙井最为知名。

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色香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功自成。

说的便是乌龙茶。

【出场】一杯春露暂留客,两叶清风几欲仙。

茶,自古在我们中国人眼中,乃是天地间之灵物,它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云雾相伴,以明月、清风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

青茶,俗称乌龙茶,类属半发酵茶,其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接下来请欣赏由xx,xx两位同学带来的乌龙茶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为安溪铁观音,请大家静心品茗赏艺。

关于茉莉花,宋人有诗云:一卉能熏一室香。

茉莉花香,因茶香而越发悠长;茶香清越,因茉莉而越发别致。

难怪有人曾说:窨(yin)得茉莉无上味,列做人间第一香。

福建【出场】是茉莉花茶的主产区,品种繁多,花色分层,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茶引花香,相得益彰。

曾经有个外国诗人这样赞美茉莉花茶,从中国的花茶里我们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美的程序,接下来请观赏xxx,xxx为大家带来的茉莉花茶艺之盖碗泡法。

从神农氏开始发现、到魏晋时的煮茶、直至唐朝时的煎茶、宋朝时的点茶。

品类众多的茶叶,纷繁复杂的手法,无不令人神往。

而大雅即大俗,茶,也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它是香叶、是嫩芽。

穿过千年悠悠光阴,落入这一杯中。

慢饮入喉洗尽古今人不倦,品味余香将至醉后岂堪夸。

高山流水,茶与它的知音在今天又一次相遇,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