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自学指导书

合集下载

财政与税收学

财政与税收学
财政与税收
第一章 财政概论
《财政与税收》
1
第一章 财政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的职能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了解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无效 率以及不公平都需要政府从多方面介人社会经济运行。 其中财政手段,即通过政府本身的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 失灵,是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与市场失灵 的主要表现相对应,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稳 定与增长三大职能。
《财政与税收》
3
社会公共需要指社会成员从整体上提出的 共同受益,联合消费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 的物质条件被称为“公共物品或服务”,也 称为“公共产品”,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 公共设施、国家安全等等。
对于这两类需要,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足以满 足第一类需要并有所剩余的时候,才谈得上 满足第二类需要。
《财政与税收》
《财政与税收》
11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概念中,“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的是财政分 配的主体,“凭借政治权利”说明的是财政 分配的依据,“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说明 的是财政分配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社会资 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 定与发展”则说明的是财政的职能。
《财政与税收》
12
第一节财政产生与发展
《财政与税收》
7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二)对财政概念的认识 (1)就现代财政而言,财政是一种国家行为。 (2)财政是一种分配范畴,财政活动是一种 分配活动。 (3)财政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
《财政与税收》
8
社会再生产
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
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Finance and taxation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章2: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教学内容:《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懂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纳税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教学重点:税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教学方法: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引出新课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进行新课从课题出发谁征税?谁纳税?我国的税务机关有哪些?(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插入视频;税收的来源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税收由来已久,并且经过长久的历史,不断在演化。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四、 税务违章处置 税收负担与归宿 一、税收分类
-3-
4 课时 4 课时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二、税收负担 三、税负转嫁
商品税类 商品税类概述 一、商品税的概念及特点 二、商品税的类型 三、商品税税制设计 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四、增值税税率 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增值税出口退(免)税 七、增值税的减免税和起征点 八、增值税征收管理 九、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及特征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三、消费税纳税人 四、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 五、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七、消费税征收管理 营业税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财产税类及其他税类 财产税类及其他税类概述 一、财产税类概述 二、资源税类概述 三、行为税类概述 房产税
-5-
4 课时 4 课时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一、房产税的概念 二、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三、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房产税的减免规定 五、房产税的征收管理 车船税
一、车船税的概念 二、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三、车船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契税 一、契税的概念 二、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三、契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契税的征收管理 资源税 一、资源税的概念 二、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三、资源税的税目和税率 四、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资源税的征收管理
土地增值税 一、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三、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四、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五、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耕地占用税 一、耕地占用税的概念 二、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学法指导】3.9《财政与税收》(人教版必修1)

【学法指导】3.9《财政与税收》(人教版必修1)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一.内容标准二.知识纵横本课承接第八课财政及其作用之后,分析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以及同税收有密切联系的依法纳税。

首先,从税收的概念入手,继之学习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的主要税种;第二节“依法纳税”是从认识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入手过渡到本课的落脚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学法指导第一节税收及其种类(一)知识篇1.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本课最基本的理论,只有理解税收的本质,才能理解国家征税的必然性,进而理解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为此,需要启发学生回答掌握税收的征收主体(国家)、客体(单位和个人)、依据(税法)、凭借力量(国家政治权力而非生产资料所有权)、实施机构(税务机关)以及与国家财政收入的关系(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显著特点,也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同点。

除了要使学生了解三个基本特征各自不同的含义之外,还要使学生理解三者之间完整统一、不可或缺的内在联系。

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使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两种重要形式的“税”与“费”是有严格区别的,具体体现在含义不同、征收主体不同、遵循的原则不同以及特点不同诸方面。

(二)方法篇1.结合历史史实,分析李自成农民起义斗争中提出的“迎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与起义最终失败的内在联系。

2.结合中秋、国庆、新年、春节等节日单位派发礼品的现实,谈谈礼品应不应纳税;如果应纳税,纳的什么税。

(三)能力篇1.结合当地或家庭实际,调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人们主要涉及哪些税种。

2.学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并能就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或某人(如家长、教师)的收入情况详尽列出其应税项目和应税数额。

3.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税收对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影响”为题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二节依法纳税(一)知识篇1.纳税人(教学难点)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理解这个概念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前提和基础。

学案7:3.8 财政与税收

学案7:3.8 财政与税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30分钟完成)课前,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初步掌握重点内容。

课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分层达成目标。

考纲展示命题特点核心提示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及其构成,财政收支平衡1.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高考在本课的高频考点是: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种类及其作用。

2.从考查题型看,命题以选择题为主,且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图像题。

3.从能力考查看,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一种意识纳税人意识2.两个关系财政收支关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两个构成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支出的构成4.两个作用财政、税收的作用5.三个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6.四种行为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征税与纳税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4.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阅读教材、自主习标(A级问题)核心考点1国家收入的分配一、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及其构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它包括______收入、利润收入、______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______的形式,是财政收入_______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财政支出的含义:国家对筹集的_________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5.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________支出,债务支出。

6.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_____,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______,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二、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______和_________,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政与税收大纲

财政与税收大纲

《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授课学时/学分:54/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理解和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明确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象;能够运用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基本业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或从事经济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牢固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理论,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财政与税收的原理及方法分析现实财政与税收问题;掌握从财政与税收业务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了解财政与税收科的发展前沿。

三、本课程的教学环节1、讲授80%,44学时2、讨论12%,7学时3、其他 8%,3学时四、本课程的教学参考书1、《财政学》寇铁军主编2002年2月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07年3月第1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财政与税收》单惟婷主编2001年7月第2版中国金融出版社第1章市场经济与财政(4学时)一、教学内容:§1 财政及其特征§2 市场失灵§3 财政的职能§4 西方财税理论的发展演变二、教学要求:掌握财政的概念,掌握公共财政的发展与特征,重点理解财政的职能及中国财政的特点,了解公共财政建设对财政改革的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财政含义;财政职能;财政特征;公共财政本章难点:财政特征四、思考题:1、如何理解财政?财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财政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各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第2章公共财政收入(4学时)一、教学内容:§1 财政收入分类§2公共财政收入的规模§3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二、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了解我国的税费改革;掌握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分析;了解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财政与税收学习指导

财政与税收学习指导

财政与税收学习指导财政与税收学习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财政与税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政府资助公共事务和改善公共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繁荣。

学习财政与税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财政政策和税收机制,从而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财政学习指导1、首先,要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财政的定义、财政的历史、财政的宗旨、财政的功能、财政的分类、财政的结构等。

2、其次,要了解财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预算、国家债券、国家储备、国家税制、国家拨款、国家金融、国家减税、国家补贴等。

3、再次,要学习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财政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等。

4、最后,要学习财政的实际运作,包括:预算法、债务法、出口补贴法、扶持法、减免税法等。

二、税收学习指导1、首先,要了解税收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税收的定义、税收的历史、税收的目的、税收的分类和特征、国际税收法律、关税法律、海关法律等。

2、其次,要学习中国税收制度,包括:中国的主要税制框架;各项主要税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以及其他特别税制;中国的主要减免性税制如减半征税制度及小微企业减免性税制。

3、再者,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贸易通关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退(免)税条例》等。

4、最后,要学习实务处理方法,如:申请减免退(免)税手续、企业所得税申报及实施方法、土地使用权减征处理方法、海关进出口退(免)税手续以及企业海关进出口业务处理方法。

总之,学习财政与税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相关理论,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实务处理方法,以便我们能够正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财政与税收》自学指导书

《财政与税收》自学指导书

《财政与税收》自学指导书佘明龙编写自学学时:48学时推荐教材:邓子基主编:《财政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考资料:1.王国清、马骁、程谦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2.邱华炳主编:《现代财政学》,厦门大学出版社;3.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4.陈共主编:《财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5.张馨等著:《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6.蒋洪等著:《财政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9月;7.平新乔著:《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4月;8.哈维·罗森著:《财政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财政篇第一章总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概念及产生与发展2.掌握财政职能3.了解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概念、财政的职能以及财政与经济的关系,难点在于对财政内涵的把握及财政职能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财政产生的政治原因是(A)。

A.国家产生;B.阶级产生;C.剩余产品出现;D.商品经济出现。

2. 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财政新范畴有(AD)。

A.捐税;B.公债;C.专卖收入;D.政府预算。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财政?怎样正确理解财政概念?2.试述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3.简述财政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4.试述财政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财政收入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收入及形式2.掌握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3.理解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掌握国有资产收入及形式5.掌握公债的发行与偿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收入概念、原则、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和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难点在于对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的把握及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收》自学指导书佘明龙编写自学学时:48学时推荐教材:邓子基主编:《财政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考资料:1.王国清、马骁、程谦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2.邱华炳主编:《现代财政学》,厦门大学出版社;3.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4.陈共主编:《财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5.张馨等著:《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6.蒋洪等著:《财政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9月;7.平新乔著:《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4月;8.哈维·罗森著:《财政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财政篇第一章总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概念及产生与发展2.掌握财政职能3.了解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概念、财政的职能以及财政与经济的关系,难点在于对财政内涵的把握及财政职能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财政产生的政治原因是(A)。

A.国家产生;B.阶级产生; C.剩余产品出现;D.商品经济出现。

2.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财政新范畴有(AD)。

A.捐税;B.公债;C.专卖收入; D.政府预算。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财政?怎样正确理解财政概念?2.试述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3.简述财政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4.试述财政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财政收入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收入及形式2.掌握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3.理解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掌握国有资产收入及形式5.掌握公债的发行与偿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收入概念、原则、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和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难点在于对财政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的把握及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有(ABC)。

A.经济发展水平;B.价格;C.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制度 D.国家的性质。

2. 公债是国家取得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原因在于(D)。

A.公债具有强制性;B.公债具有社会性;C.公债具有国家主体性;D.公债具有有偿性。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财政收入?2.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

3.简述国有资产收入的含义和内容。

4.简述组织财政收入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5.简述公债发行的条件和发行方式。

6.简述公债偿还的方法和偿还的资金来源。

7.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8.试述财政收入与经济的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支出概念、分类2.了解财政支出趋势及理论解释3.掌握购买性财政支出主要内容4.掌握转移性财政支出主要内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和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难点在于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解释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转移性支出包括(ABD)A.社会保障支出;B.财政补贴;C.税式支出;D.国防支出。

2.高等教育支出应属于(B)。

A.纯公共产品支出;B.混合公共产品支出;C.私人产品支出;D.企业产品支出。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财政支出?2.财政支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购买性财政支出主要有哪些内容?4.转移性财政支出主要有哪些内容?5.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6.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试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及途径。

第四章国家(政府)预算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国家(政府)预算概念、组成及分类2.了解国家(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3.掌握购买性财政支出主要内容4.掌握国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及分税制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国家(政府)预算的概念、种类、组成及分税制,难点在于对分税制的理解与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国家(政府)预算的组织形式有(AB)。

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正式预算;D.临时预算。

2.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A)。

A.预算管理体制;B.分税制;C.税收管理体制;D.集中制。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政府)预算?2.简述国家(政府)预算的组成。

3.简述财政收入的缴库方式。

4.简述国家(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

5.什么是国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其组成内容主要有哪些?6.试述分税制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第五章财政政策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财政政策及构成要素2.了解货币政策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财政政策概念及内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难点在于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适用条件理解与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政策,通常称为(A)。

A.扩张性财政政策;B.“松”的财政政策;C.中性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

2.一般只适用于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而引起通货膨胀的经济状况。

(C)。

A.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B.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C.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D.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你如何理解财政政策?2.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3.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配合方式及适用条件。

税收篇第六章税收原理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税收和税收原则、税收负担及税负转嫁等相关概念2.掌握基本税制要素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税收概念、特征、税收原则和税制要素,难点在于基本税制要素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指导:案例分析。

四、典型例题介绍:1.税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

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及时性。

2.国家税收课征的依据是国家的(A)。

A.政治权力;B.财产权力;C.管理权力;D.财产与政治权力。

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税收?它有何特征?2.试述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

3.什么是税收制度?税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第七章流转税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流转税的基本知识。

2.掌握流转税基本税制要素和流转税主要税种计算。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流转税基本税制要素,难点在于流转税主要税种计算。

三、学习方法指导:案例分析。

四、典型例题介绍:1.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8月份销售商品1000件,每件200元(不含税)。

该商品适用17%的税率。

当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17000元,当月该公司还购进免税农产品10000元。

请计算该公司2016年8月份需要缴纳多少增值税。

应纳税额=1000×200×17%-17000-10000×13%=157002.某酒厂将自产特制粮食白酒2000斤用于厂庆活动,每斤白酒成本12元,无同类产品售价。

白酒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为10%,请计算该酒厂应纳的消费税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2000×12×(1+10%)+2000×0.5]/(1-20%)应纳税额=34250×20%+2000×0.5=7850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流转税?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税种?2.什么是增值税?有何特点?有哪几种类型?3.什么是消费税,其有何特点?第八章所得税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所得税的基本知识。

2.掌握所得税基本税制要素和所得税主要税种计算。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所得税基本税制要素,难点在于所得税主要税种计算。

三、学习方法指导:案例分析。

四、典型例题介绍:1.某居民在9月份取得以下收入:工资收入10000元,技术服务收入120000元,股息收入8000元,稿酬收入10000,试问该人9月份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⑴工资收入应纳税额计税依据=10000-2000=8000应纳税额=500×5%+1500×10%+3000×15%+3000×20%=1225⑵技术服务收入应纳税额计税依据=120000×(1-20%)=96000(元)应纳税额=96000×20%+20000×20%×0+30000×20%×50%+46000×20%×100%=31400⑶股息收入应纳税额应纳税额=8000×20%=1600⑷稿酬收入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0000×(1-20%)×20%×(1-30%)=1120应纳税额=1225+31400+1600+1120=353452.某国有企业当年度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40%,特许权使用费1200万元,税率为20%;B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15%,租金所得200万元,税率为20%,试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解:A国扣除限额标准=2000×25%=400(万)A国实缴税款=800×40%+1200×20%=560(万)大于400(万),所以当年可以抵免A国所得税400(万元)B国扣除限额标准=1000×25%=250(万元)B国实缴税款=800×10%+200×20%=120(万)小于250(万),所以当年可以抵免B国所得税120(万元)则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1750-400-120=1230(万元)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所得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有何特点?2.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扣除的项目有哪些?3.试述如何确定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