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_素材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战国时期著名的骚客和辩士。

他有一次对齐王进行了一次精
彩的讽刺,向世人展示了他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见解。

这次事件至今
被后人称为《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当时为楚国客卿,他听说齐国的齐王趋向于纳谏。

于是邹忌决
定前去齐国,试图劝说齐王改变一些不明智的决策。

当邹忌进见齐王时,齐王心存疑虑,问邹忌道:“你是一个楚国人,你对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邹忌则回答:“君问邹忌于齐,曰:‘地有余而人不足,何也?’”
齐王听后,感到非常困惑,于是向邹忌解释他的问题:“这里的土
地非常肥沃,可供耕种的面积很大,但人口却并不多,你的问题是
什么意思呢?”
邹忌淡然一笑,继续道:“上以为夫稽之谓富也,下以为夫治之谓
贤也。

夫富者,所以为贵也;而贤者,所以为富也。

今齐地方千里,百姓强而无敌,臣亦不以为富;齐相成纳谏臣以为贤,臣亦不以为贤。


这段话让齐王不禁陷入深思。

邹忌以农业生产与政治才华作为比较,向齐王指出了纳谏和治国有道之间的关系。

他欲告诉齐王,虽然齐
国的土地肥沃,但并不足以成为富裕之国;尽管齐国的军力强大,
但并不能完全代表贤明治国的标志。

邹忌接下来的言辞更进一步击中了齐王的要害:“夫齐千乘之国,
力能扶持而费用不足,以奉其君;然而治其民者,不谋其所将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
昔者齐景公,与邹忌、管仲、晏婴三人俱游。

齐景公问曰:“三人者何谓也?”管仲对曰:“臣闻之,进贤退不肖,否则退贤而进不肖也。

”齐景公曰:“善。

”既而退而谓晏婴曰:“子为我谋国,何如?”晏婴曰:“国家安乐,则臣无功;国家危难,则臣有责。

”齐景公曰:“善。

”又问邹忌,邹忌曰:“臣听管仲、晏婴之言,臣自以为可以及管、晏矣。

”齐景公曰:“何故?”邹忌曰:“管仲、晏婴谓臣进谏,则臣进;不进,则臣退。

今国家危乱,而陛下不听臣谏,臣乃退也,何以及管、晏矣?”齐景公默然。

后齐景公与晏婴、邹忌相继崩,齐王继位,邹忌常谏之,齐王不听。

一日齐王宴群臣,邹忌乃谓之曰:“臣闻之,国家者,天下之重器也。

陛下不听臣谏,国家必有大乱。

乱则陛下之位不保,国家之灭亡乃至于此。

”齐王默然。

后来果然,齐国被吴国所灭。

此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听取忠谏,尊重贤能,否则国家必然会陷入危难之中。

- 1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智者,被誉为“智者邹忌”。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睿智的见解在当时备受尊敬。

在战国时期,齐国王室荣光尽失,国力日渐衰退。

邹忌曾多次谏言齐王以振兴国家,然而齐王不仅置之不理,还将邹忌贬为乡下的牧羊人。

然而,邹忌并未气馁,而是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给齐王纳谏,直至齐国重新崛起。

邹忌曾说:“明君之国不如持斧之臣,持斧之臣不如纳谏之君。

”这句话意味深长,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学会纳谏,并从谏言中汲取智慧。

在当时,国君往往以自己的高高在上而目空一切,拒绝听取臣下的劝告。

然而,邹忌的纳谏之道却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

他以自己过人的才智和独到的见解向齐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建议。

然而,这些谏言往往被齐王视若无物。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邹忌以一个民众的身份向齐王献谏。

他说,齐国国力的衰退是因为当时国家法度的松弛,而不是因为人民素质的下降。

他建议王室正视这个问题,并重新强化国家法律的实施。

齐王不仅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且还将邹忌贬为乡下的牧羊人。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邹忌继续向齐王提供建议。

他将一头完全白色的羊牵到宫殿前,告诉齐王,如果他能让这只羊变成黑色的,那么白天就不会变黑。

齐王一听就明白了邹忌的意思: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国家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邹忌的纳谏之道给齐王带来了强烈的启示。

他认识到自己忽视邹忌的建议是多么的错误,于是决定重新听取邹忌的意见。

齐王终于重视起邹忌的智慧和见解,并将其聘为重要的军事顾问,纳谏之事从此被重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邹忌为齐国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齐国得到了强大的战争力量,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齐王终于意识到,纳谏并不是一种弱点,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君主应该懂得纳谏,因为纳谏不仅能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国家的需要,还能从臣下那里获取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5篇范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5篇范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5篇范例)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它是西汉末年-------------编撰的一部--------------------体史书。

“讽”是--------------------------的意思。

2、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讽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孰视之()3、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的差异,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何不同?4、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二)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

邹忌讽齐王纳谏(实用)素材共4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实用)素材共4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实用)素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王在位的时候,皇室的势力强大,令王者骄奢,当时卫将军邹忌对此内心很担忧,因此他就向齐王纳谏,替国家发言,表达自己的尊严。

在邹忌看来,他朝廷的首脑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保持恪尽职守,切忌过度奢侈,以免招致灾祸。

邹忌站在宫殿中,临正对齐王,对着那云淡风清的午夜,说道:“今朝君侯,受朝政之重,参天地之宏,虑国际之明,计大治之所需;要把握分寸,不可成为宝藏藩篱之役,不节制,不享受,不赏赐,那样就会祸及朝政。

”邹忌此言一出,齐王在位只得深思,由此可见邹忌敢于对王者直言,对礼冠楚裳的美好习俗提出异议,表示了宪法的尊严,而且也提示了皇室一定要保持国家利益的重视,恪尽职守。

继邹忌之后,还有人不断地发出警告声。

然而,齐王仍旧不顾大众的反对,总是用钱供养他自己的奢华生活,增加他俯视百姓的虚荣心。

越到后来,民不聊生甚至到了搜刮,不但拖累了国家经济,也为国家招来各种灾害,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历史问题。

因此,邹忌的纳谏显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也教训了以后的在位者,要像邹忌一样,知道何时该尊崇何时该纳谏,切忌太骄奢。

邹忌讽齐王纳谏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 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 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 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 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 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 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 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 人之
对,好
当面。名→状 授予
指责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过失 上等的 议论
“于市 朝谤讥” 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介词结 市朝,公共场合 使…听到。 构后置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
集市 不时,有时候 偶然 满一年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 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 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 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 常幸运遇到了这 样一位贤臣--—— 邹忌。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
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 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 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 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 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邹忌讽齐王纳谏寓言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寓言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寓言故事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大臣,他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仿照妻子的身材和相貌,创造出一个令国王都赞叹不已的美人,可谓“战国第一美女”。

后来,邹忌又用自己妻子的容貌和才学方面超过自己的事例,向齐威王进行了广泛的劝谏,终于使齐威王成功地纳谏除弊,最终齐国大治,被列强尊称为“圣明之国”。

其实,像邹忌这样善于劝谏的贤士并非少见,比如著名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故事中那位冒着生命危险在主公面前冒死进谏的将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而邹忌能够成功劝谏,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从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敢于提出尖锐批评意见,这才是他获得成功的根本。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不愿提出真正的意见,怕伤害到同事或领导的感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对此,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首先,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不要等到问题严重时再去提出意见,否则你的好心只会让别人受到损害;其次,不要把批评当作泄私愤的工具,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则寓言中所说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兵由此起也。

”意思是燕国和赵国开始施展谋略的时候,他们首先选择了占领地势险要的地区,然后派出勇敢善战的士兵来争夺天下。

这段话就深刻揭示了两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即赵国对待外敌入侵的态度和燕国对待异族的态度,而两者的差距也恰恰就表现在对待谏臣的态度上。

后世许多人谈到燕赵文化时,都会举出《战国策》中燕太子丹礼遇荆轲的故事,认为这就是燕赵民风的写照。

其实,这个故事体现的只是燕赵在用人时讲求侠义、气节的一面,跟文化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

实际上,燕赵的民风确实是比较豪爽刚直,但这与《战国策》中所记载的那些充满着谋略和智慧的刺客故事是完全不同的,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和手腕。

面对过失,能够及时改正固然很好,但如果一味推卸责任,甚至据理力争,这就有点小题大做了,也有悖于“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宽广胸怀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人都难免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改正,如果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过失,甚至睚眦必报,难免会招致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来进谏,宫门 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 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 即使 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 韩、魏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 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 国。
第三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 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 ,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 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睡觉时想 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 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 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
第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问三答
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 文中语句回答。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穿戴 照镜子
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与……相比,哪一个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 国之美丽者也
一词多义
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
问之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的) (代词,他) (代词,指俆公)
(代指这件事) 吾妻之美我者\王之蔽甚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朝 朝服衣冠 (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能谤讥于市朝 (集市)
皆朝于齐 (朝拜)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欲有求于我也 (对,向) 皆以美于徐公 (比)
能谤讥于市朝 (在) 皆朝于齐 (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得上) 门庭若市 (像)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谓 邹忌曰:“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 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 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 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公孙乃使人操 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 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 前。田忌遂走。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第二天, 省略句 代词,这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
比得上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 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美? ” 妾回答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 坐着谈话,邹忌又问他 :“我同徐公谁 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或,偶然
满一年 像
不时,有时候。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 曰 :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翻译、分析课文
第一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评 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 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 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 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 “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 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2 )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3)威王除蔽
三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4)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文言现象汇总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确实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
认为 方圆 比 宫里的妃子 全国范围内的人
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特殊句式 忌不自信。 倒装句(宾语前置)
欲有求于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倒装句(状语后置)
倒装句(状语后置) 倒装句(状语后置) 倒装句(状语后置) 倒装句(状语后置)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
与坐谈,问之客曰。 皆以美于徐公。 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省略句 倒装句
齐威王,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初,好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 于髡 (kūn) 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 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 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是讽谏的意思,用暗示、比 喻之类的方法,委婉曲折的进行规 劝。 “纳”是接受。
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
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 当面指责
取独,主谓之间
蔽甚矣。”
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 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 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 美。”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 ,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 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被蒙蔽很深 了。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 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 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 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
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 讥于 谏 劝谏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谤讥:议论
听到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 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 ,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 失,使我听到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第二天 仔细
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远不如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表修饰 主谓取独 以…为美,意动 偏爱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战国策》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 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 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 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 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 论和行动。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yì 窥 kuī 间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