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村庄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 学校等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
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外独立的工业仓储用地分别标注 为:
• 附属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 目的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 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 最多不超过1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 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 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 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 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
● 1201 空闲地 ● 1202 设施农用地 ● 1203 田坎 ● 1204 盐碱地
● 1205 沙地 ● 1206 裸土地
● 1207 裸岩石砾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地类认定—空闲地
下列土地认定为空闲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 用途的土地。
空闲地:指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
• 人工修建,用于引水、排水、灌水的渠槽、渠堤及小型 泵站用地。
• 与渠槽两侧毗邻,种植防护林的土地。 • 渡槽及支承渡槽桩柱的土地。 • 地面上,敷设倒虹吸管的土地。
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 渠堤、护路林及小型泵站。
灌溉沟渠 排水沟渠
• 低潮位线用零米等深线替代。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 用的滩涂。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三调”),其中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那么,什么是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将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进行划分和归类,以便对土地的利用情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
在三调中,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全面掌握土地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包括了多个大类,比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
先来说说耕地。
耕地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在三调中,对于耕地的调查非常细致,要区分水田、水浇地、旱地等不同类型,还要了解耕地的质量、坡度等情况。
园地则是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
比如果园、茶园、橡胶园等。
林地是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以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林地对于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商服用地包括零售商业用地、批发市场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等,这些土地主要用于商业经营活动。
工矿仓储用地则是用于工业生产、采矿、仓储等用途的土地。
住宅用地是用于居住的土地,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和农村宅基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等,这类土地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特殊用地包括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监教场所用地等。
交通运输用地涵盖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等,是保障交通运输畅通的重要基础。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

工矿
用地
工业用地
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
0602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
07
住宅
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2K
可调整竹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竹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305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07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307K
可调整其他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104A
养殖坑塘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104K
可调整养殖坑塘
指由耕地改为养殖坑塘,但可复耕的土地。
1107
沟渠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护路林及小型泵站。
1107A
干渠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
1002
轨道交通用地
指用于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单轨等轨道交通用地,以及场站的用地。
1003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1004
城镇村
道路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公用道路及行道树用地,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专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及其交叉口等。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附录B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列出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三大地类。
具体内容如下:1.农用地1.1 水田、1.2 水浇地、1.3 旱地、1.4 园地、1.5 茶园、1.6 橡胶园、1.7 其他园地、1.8 乔木林地、1.9 竹林地、1.10 红树林地、1.11 森林沼泽、1.12 灌木林地、1.13 灌丛沼泽、1.14 其他林地、1.15 天然牧草地、1.16 沼泽草地、1.17 人工牧草地、1.18 农村道路、1.19 水库水面、1.20 坑塘水面、1.21 沟渠、1.22 设施农用地、1.23 田坎。
2.建设用地2.1 商业服务用地、2.2 物流仓储用地、2.3 工业用地、2.4 采矿用地、2.5 盐田、2.6 城镇住宅用地、2.7 农村宅基地、2.8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2.9 科教文卫用地、2.10 公共设施用地、2.11 公园与绿地、2.12 特殊用地、2.13 铁路用地、2.14 轻轨交通用地、2.15 公路用地、2.16 城镇村道路用地、2.17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2.18 机场用地、2.19 港口码头用地、2.20 管道运输用地、2.21 水工建筑用地、2.22 空闲地、2.23 其他草地、2.24 河流水面、2.25 湖泊水面、2.26 沿海滩涂、2.27 内陆滩涂、2.28 沼泽地。
3.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
以上是附录B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个表格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三大地类,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每个地类下面又分为很多具体的类型,比如农用地下面有水田、水浇地、旱地等等。
这个表格对于国土调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的利用情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表A.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一级类编码名称00 湿地01 耕地02 种植园用地03 园地04 林地05 草地06 国土绿化用地07 建设用地08 交通运输用地09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 矿产资源用地11 旅游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二级类名称含义00 湿地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010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XXX、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2 种植园用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1K 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20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2K 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3 园地指种植花卉、观赏树木、草坪、绿化带、采摘园等的土地。
0303 花卉园指种植花卉的园地。
0304 观赏树木园指种植观赏树木的园地。
0306 采摘园指供游客采摘水果、蔬菜等的园地。
04 林地指以乔木为主,覆盖面积大于0.1公顷,树高大于3米,林木密度大于50株/亩的土地。
0402 竹林指以竹为主的林地。
06 国土绿化用地指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美化城市、增加绿地、防沙治沙等目的而设置的土地。
0603 防护林指为防止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保护农田、城市、交通、水源、生态环境等而设置的林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12
其他
土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1201
空闲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
1202
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晾晒场、粮食果品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0602
米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
0603
盐田
指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用地。
07
住宅
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0701
城镇住宅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
0702
农村宅基地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08
公共
管理
与公
共服
务用
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用设施等的土地。
08H1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
08H2
科教文卫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察、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普等科研事业单位,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土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对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就是我们认识和管理土地的重要工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调”。
“三调”全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它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在“三调”中,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是关键的一环。
这种分类系统就像是给土地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让我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和特点。
那么,“三调”的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具体包括哪些呢?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这其中包括耕地,比如水田、水浇地、旱地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还有园地,像是果园、茶园等;林地,比如乔木林地、竹林地等;牧草地;以及其他农用地,比如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等。
建设用地则是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常见的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等;交通运输用地,像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等;水工建筑用地等。
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未利用地是指还没有被开发利用或者难以利用的土地。
比如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
虽然这些土地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但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可能会有新的开发潜力。
为了准确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调查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
他们要通过实地勘察、卫星遥感影像、测绘等多种手段,获取土地的信息。
在实地勘察中,调查人员会亲自走到每一块土地上,观察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卫星遥感影像则能够提供大范围、宏观的土地信息,帮助发现一些难以到达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测绘技术则可以精确测量土地的面积、形状等参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1. 引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是我国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而土地分类和编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土地调查的概念、重要性和目的等方面展开探讨,重点围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分类和编码展开深入解析。
2. 土地调查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调查是指对某一地区或全国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测量和评价。
它旨在了解土地的质量、用途、利用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而土地分类和编码作为土地调查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土地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编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的性质和特征,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土地分类是将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征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有效管理。
土地分类有利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土地分类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帮助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而土地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形地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土地的地貌特征、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进行综合分析,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4. 土地编码的作用和技术要求土地编码是对土地分类结果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的编码体系,其目的在于方便管理和利用这些分类结果。
其作用在于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评价、环境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
而土地编码的技术要求包括编码的唯一性、稳定性、易操作性和易识别性等,这就要求编码体系必须科学合理、系统完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的特征和分类结果。
5.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分类和编码实践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我国采用了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土地编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