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概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合集下载

急救医学概论

急救医学概论

6.神经系统急症 脑血管意外是 急救中死亡率最高的危象症,在 急救的早期及时认识脑水肿并给 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 的关键之一。 7.消化系统急症 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腹痛,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 腺炎和以腹痛为主诉的青年女性 宫外孕破裂出血等诊断要及时。
8.内分泌急症 除糖尿病、酮性 酸中毒,各种危象等及时救治, 尤其是糖尿病病人的低血糖须警 惕。 9.昏迷是一个需多科参加鉴别诊 断的危象急症,要重视急性中毒、 脑血管急症所致的昏迷的快速诊 断与救治。

(2)急救转运管理:
院前急救应该重视合理的转运技术。 1.搬运管理:搬运的常用工具是担架, 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使用合适的担架,搬 运时得注意平稳,防止病人跌落,骨科 病人应该固定后搬运,遇有颈、腰椎伤 的病人必须三人以上同时搬运。
2.运输管理
危重伤病员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如何 进行转运是院前急救成败关键之一。 下列几点要特别重视。防颠簸、防 窒息、防出血、防继发伤,加强监 护及有效的对症处理。

1987年成了中华急诊医学分会,设有若 干专业学组如院前急救组、危重病急救 组、小儿急救组、创伤灾害组、急性中 毒急救组等。全国还成立了中国中西医 结合急救医学会; 急诊急救医学期刊不断出现如:中国急 救医学、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国中 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 各医科院校相继设立了急诊医学临床课 教学、急救医学专业著作手册不断问世。
急救医学现状
急救(First-aid)表示抢救生命,改善
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 护措施。 急诊(emergency call)则是紧急地或 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 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它包 含得更多的内容,特别是目前国际已广 泛推行组织“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它 把 院 前 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 医疗病室(Coronary care unit,ccu, intensive care unit ICU)等三个部门 有机联系起来,为了一个目的,让危重 急症得到快捷,最有效的救治,提高抢 救的成功率和危重病人生存的质量,降 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急诊医学包括 了急救医学等几种专业。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概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手术)、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first aid)、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

急诊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传统认为,急诊是紧急救治的过程和医疗的前期阶段,仅对住院前患者的伤、病情简单评估,经专科会诊及初步处理后,再收入院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对创伤、疾病早期发展影响临床预后认识的深入,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需求的日渐提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展,都要求在致伤或发病早期快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如现场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镇痛,液体复苏,抗感染初始治疗,确定性手术,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等。

目的是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

所以,集中人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急诊学科,对提高社会和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水平和急救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急诊”与“急救”经常被混用,含义却有所差别。

急诊医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或)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

目前医院急诊中大多数患者并非都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

而在院前急救中,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需要调动全社会总的救助资源,涉及政府部门、交通、通讯、消防、公安以及军队等方面的通力协作。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抢救室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1
急诊抢救室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急诊抢救室应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 人员,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
3
急诊抢救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 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水平。
05
急诊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3
转运后治疗
继续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06
急诊患者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恐慌和恐惧
急诊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突发性和 严重性而感到恐慌和恐惧。
焦虑和不安
由于病情的不确定性和等待治疗的 过程,急诊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不 安。
抑郁和绝望
一些急诊患者因为病情严重或者治 疗过程漫长而感到抑郁和绝望。
急诊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急诊医学教育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急诊医学教育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规范化

建立全国性的急诊医学教育标准和 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资源的建

加大对急诊医学教育的投入,提高 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急 诊医学教育。
优化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际临床 需求的衔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

积极推动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设 和研究,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急性发热

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概论

一,急诊医学概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急诊医学的核心治疗评估处理预防诊断治疗急救任务内容内容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技术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培训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二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发展模式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需求院前急救需求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抢救时间急救转运时间效果院前急救效果医院急诊(hospital emergency)1.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2.医院急诊的能力及质量是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生命垂危患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有致命危险危重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非急诊患者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有效支持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1.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多采取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2.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3.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急诊“救人治病”原则病情多变且复杂很难明确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抢救黄金时间确定诊断病因治疗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侧重功能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评估判断抢救 v再评估急诊医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将敏锐和关注作为一名急诊医生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急诊遵循的流程评估评估A ——气道 B——呼吸 C——循环如有生命危险立即抢救判断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诊断最重要的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抢救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再评估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效果常用急救技术紧急气道开放咽插管(口咽通气)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术昏迷呕吐窒息 迅速侧俯卧位、拍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二,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定义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由于本身的病变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心室纤颤(vf) 、或心电停止或心肌电—机械收缩分离导致心搏突然停止,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若不及时复苏,将引器官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甚至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死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肺 癌
(一) 病理类型
(二) 临床表现
(三) 辅助诊断方法 (四) 治疗原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肺癌的急诊对症治疗
改善呼吸困难
控制咯血
防止窒息 镇咳、止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鉴别诊断
过敏性疾病 血管性水肿 支气管炎 COPD及肺气肿 HIV感染和AIDS 二尖瓣狭窄 肺部肿瘤 儿童过敏症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咽喉气管支气管炎 儿童气管内异物 支原体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绦虫感染 毛滴虫病 其他需考虑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呼吸困难 (dyspnea)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概念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自觉“空气不 足”、“气急”或“呼吸费力”、胸闷,临 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改变,用 力呼吸可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 者表现为端坐呼吸、发绀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类型
治疗原则
支持 治疗
保持呼吸道 通畅
治疗 原则
纠正 缺氧
病因 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部分呼吸困难急 症





抢救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手法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急性发作 自发性气胸 急性左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us)

急诊医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急性呼吸困难
总结词
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立 即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
VS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 炎、心衰等。对于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医 生需要进行快速的评估和诊断,并根据病 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氧、使用呼 吸机、抗感染等。
急诊医疗服务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不干 涉患者的自主决策,除非患者的决策可能 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急诊医疗服务中的法律责任
医疗过错责任
医生在提供急诊医疗服务时,因 疏忽或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应
承担医疗过错责任。
医疗合同责任
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存在医疗服 务合同关系,医疗机构未按照约 定提供服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应
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1 2
急危重症救治研究
研究急危重症的救治方法和策略,提高救治成功 率。
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研究
研究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标准,提高救治 质量。
3
急诊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
研究急诊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保障患者权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急诊医学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急诊医疗服务中的伦理原则
生命至上原则
公正分配原则
急诊医疗服务应以抢救生命为首要任务,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救治。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诊医疗服务应公 平、合理地分配资源,确保所有患者得到 均等的救治机会。
知情同意原则
尊重自主原则
患者有权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并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出自主决策。
在急诊医疗服务中,患者的隐私信息 可能涉及个人尊严和人格利益,医疗 机构和医务人员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 私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急诊医学概论1-1 绪论

急诊医学概论1-1 绪论
总之,急诊科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快 发展步伐,改善设施,提高技术水平,迎接新挑战
Page ▪17
17
三、急诊科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1.急诊科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处置能力
2.根据各地区情况急诊急救方向应各有侧重
3.建立大急诊概念
4.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保障无缝隙救治
5.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实现院前急救、急诊及各专
Page ▪26
26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1)
急危重症
包括急症与危重症两个层面
对急症与危重症的预测,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预测”主要包括评估严重程度和评价预后
✓ 对急症“预测”更倾向于危险分层的评估,目的是对急 症患者采取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
✓ 对危重症“预测”则是动态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患者面 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并指导治疗措施的恰当选 择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1973 创办了专门的急诊医学杂志 1979 国会颁布《急救法》,建立急诊医疗体系
Page ▪5
5
一、急诊医学发展史(4)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史
1986年10月
全国急诊医学学 会筹备组在上海 组织召开了第一 次全国急诊医学 学术会议
1986年12月
中华医学会常委 会正式批准成立 中华医学会急诊 医学分会
33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8)
非急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情况好
➢上呼吸道感染、胃炎、泌尿系感染等 ➢遵循先诊断后治疗的原则,可以稍缓处理
风险发生率低
Page ▪34
34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9)
急危重症病情评分
根据疾病的一些重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进行 加权或赋值,从而对其严重程度乃至预后包括面临 死亡的危险进行量化评价

急诊医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紧急处理与抢救措施
紧急处理
对于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 血、抗休克等。
抢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心电监 护、输液等。同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或上级医生进行会诊 和治疗。
04
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 助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呼 吸衰竭及原因。
到达接收医院后,与接收医院的医护人 员交接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用药等
情况。
交接护理记录
将患者的护理记录交接给接收医院的 医护人员,以便接收医院了解患者的
病情和护理情况。
交接药品和设备
将患者使用的药品和设备交接给接收 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说明使用方法。
完成交接手续
完成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接收医院 。
06
根据患者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 运工具,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通知接收医院
准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
提前通知接收医院患者的基本情况、预计 到达时间等信息,以便接收医院做好相应 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准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 如氧气、心电监护仪等。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
保持患者舒适
在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患 者舒适,避免过度颠簸或摇 晃。
治疗效果。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01
02
03
04
指挥调度
通过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确 保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
监护等环节的顺畅运行。
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信息 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
率。
团队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和沟 通,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门独立的学科
新兴的边缘或跨科的学科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界普遍认为,急诊医学是指对所有急危重症
病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言的一门学科。是一宏观的概念。 而急救(first aid 或rescue)仅是指对急诊病人的紧急救 治而言 急救是从属于急诊医学范畴的一部分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有报道美国西雅图的院前急救CPR成功率可达60%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4
国际上急诊医学概况
日本 三级急救网络。日本急诊医学学会(Japnese Association of
Acut Medicine,JAAM)成立于1973年
澳大利亚 70年代初较大城市设立了较现代化的急救站。急救站包
——希波克拉底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3
急诊医学发展史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掌握急救技术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的原则与禁忌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4
急诊医学的发展
医学: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其 预防和治疗对策的学科
2020/7/14
现代医学
珍爱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
学习目的… …
了解急诊医学的概念、范畴和发展现状 知晓掌握急救常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知晓基本的急救原则和常见急诊、急症的
诊断及处理原则、流程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2
关于医生
对于医生而言,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外表,这毫无疑问 十分重要。因为人们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那些不懂得照顾 自己身体的人没有资格去照顾其他人。他应该懂得如何和 何时保持安静,去救治生命,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 的名声。他的举止必须是一个诚实者所为。要做到这点, 他要与所有诚实的人交往,做到诚心和理解。他不应该表 现出冲动和性急,他应该看上去安静、温和、决不能脾气 暴躁,从另一方面来说,过于快活对他是不适合的
括4部分:运输、救护、活动ICU和管理部分,高级救护时使用活动ICU, 由专门训练的人员负责操作,代替原来的医士和护士。墨尔本人口2.5 百万,有6个活动ICU,大城市的呼叫急救站的讯号(000)
法国 (SAMU)以“15”作为急救讯号。现在法国全国设立了急救网
络,由SAMU运作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3
国际上急诊医学概况
美国
最初起源于公交道路交通事故的抢救,由联邦交通部 负责管理院前抢救工作,1972年通过了加强急救医疗法案。 急诊事物由福利保健部门管理。全国统一急救呼号为 “911”。院前急救大部分由消防队兼管。抢救半径为2.5km。 美国急诊医学的学术组织“急诊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ACEP)成立于1970年, 现在是很有权威的学术组织
升飞机在院前急救,进行现场和途中救护,使伤员能迅速、 安全地被转送至医院急诊室,进行准确高效诊治。以后又建 立了设备齐全的ICU(加强监护病房)和CCU(冠心病监护病 房),形成了特殊的医疗体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6
急诊医学的发展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 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5
急诊医学的发展
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急诊医学的发展,据美
国统计,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场战死率分别高达8.4% 和4.5%,朝鲜战争为2.5%。越南战争中(1965--1971)其伤 死率下降至2%以下
1959年美国将急救医学正式列为独立医学科学,并装备了直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0
急诊医学发展史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掌握急救技术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的原则与禁忌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1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送到危重患者身边或发病现 场,并给以初步诊断和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安全转 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使得院前急救-急 诊科救治-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7
急诊医学的发展
1980年卫生部医政司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文件 1983年起全国有少数几家较大的医院成立了第一批急诊科 1986年“急诊医学学会”成立---
(Chinese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EM)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5
绪论
国际上急诊医学概况
意大利 建立大区与省配套的急诊体系。急救电话号码是1l8 急诊体系组成包括: ① 市民 ② 全科医师 ③ 医疗看护 ④ 118体系(再分为大区实施中心、省实施中心和地方站点) ⑤ 医院体系组成:急救点、急诊科、第一和第二级急诊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6
急诊医学的发展前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提高认识,加强对EMSS的管理 EMSS 的任务 EMSS 的组织 院前急救的通讯 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现场急救人员的组成和物质供应 现场救援行动的组织 救护人员的培训 社会急救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8
急诊医学发展史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掌握急救技术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的原则与禁忌
2020/7/1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9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救(first aid 或rescue) 复苏学(Resuscitatology) 危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创伤学(Traumatogy)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 儿科急诊(Pediatric Emergency) 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 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