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合集下载

千教网-《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实验原理 (1)鉴定 114865

千教网-《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实验原理 (1)鉴定 114865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溶液);②苏丹4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教材分析: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

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方法训练,让学生知道利用特定的化学式给予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这些物质,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检测技术测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七、教学过程:八、板书: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化学试剂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反应,利用这个特性区分各种有机物。

二、实验步骤1、已知成分的鉴定淀粉+ 碘呈现蓝色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呈现红黄色沉淀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4)紫色脂肪+ 苏丹Ⅲ呈现橘红色2、未知样品成分的鉴定生物材料切碎----研磨----过滤-----取滤液。

每种鉴定用滤液2ml,加各种试剂进行鉴定。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各种生物材料的有机物成分。

蛋白质糖类脂质的实验鉴定

蛋白质糖类脂质的实验鉴定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选材: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结论:组织样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பைடு நூலகம்
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 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 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 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 斐林试剂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还原糖、脂肪和蛋白 质的鉴定实验
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
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 (1)糖类 50~65℃水浴加热 约2 min 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蓝色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实验流程
解析:如果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 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进行彻底,并且
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只加双缩脲试剂A是为了造成
碱性环境,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粘固在试管壁上。鸡 蛋蛋白液中含丰富的蛋白质,是蛋白质鉴定的合适材料。 蛋白液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B,摇匀后即可观察现 象,是否粘在试管壁上与反应时间无关。 答案:A
3.(2007· 江苏高考)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
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
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 确的是 ( )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
(2)过量的双缩腺试剂 B 会于试剂 A 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脂肪知识回顾斐林试剂苏丹橘黄色红色砖红色沉淀紫色苏丹双缩脲试剂鉴定物质试剂实验现象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碘蓝色某些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产生预习提问
知识回顾 水 无机物 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预习提问:1、实验原理?
●请确定具体的检测实验材料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材料
梨匀浆
花生种子匀浆
豆浆 马铃薯匀浆
●请熟悉检测步骤(注:1滴管是1 mL) 一、淀粉的检测和观察(注:淀粉易沉淀,使用前请先混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马铃薯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二、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梨匀浆。 第二步: 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第三步: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第四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豆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 第三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边滴边摇。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3、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世
人注目。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
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斐林试剂 C.双缩脲试剂
B
)
B. 红墨水 D.苏丹Ⅳ染液
拓展提高:学案P17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和脂质的鉴定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和脂质的鉴定

动物细胞中储存的脂肪 (染成橘黄色 染成橘黄色) 染成橘黄色
洋葱根尖细胞中脂肪颗粒被苏丹 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染液染成橘黄色
成年人体内储存的糖原只有几百克, 成年人体内储存的糖原只有几百克, 几百克 而脂肪的储存量高达数千克甚至十几千 而脂肪的储存量高达数千克甚至十几千 数千克甚至 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 克。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高明之 处”! 1克脂肪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 克脂肪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 量约为39kJ,1克糖原氧化分解放出能量 量约为 , 克糖原氧化分解放出能量 约为17kJ ;而1克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 约为 克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 体积是1克糖原体积的 克糖原体积的1/5 。 体积是 克糖原体积的
11. 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 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 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是指_________;E在动物是 (1)A是指 ) 是指 ; 在动物是 指_______,植物主要是指_________。 ,植物主要是指 。
是指_______;它是由 (脂肪 (2)F是指 ) 是指 ;它是由B( 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 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 括_______和______。 和 。 (3)C是指 ) 是指________;通式是 ; 是指
A. ①③
B. ② ③ C. ①④
D. ②④
【例2】实验测 】 得小麦、大豆、 得小麦、大豆、花生 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 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 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 B. 蛋白质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作为材料 C. 三种种子都常用来做成面粉或榨食用油 D.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 2量相同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 还原糖、脂肪、蛋 白质的鉴定实验
四类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问: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核酸? 淀粉 +碘液
蓝色
热水浴 2-3min 红黄色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本尼迪
特试剂
油脂 +苏丹Ⅲ染液
橙黄色 紫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 +双缩脲试剂B
项目 试剂
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 为
A.浅蓝色 B.无色 C.砖红色 D.棕色 棕色 浅蓝色 浅蓝色 绿色 砖红色 棕色 棕色 无色
4.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 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 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 管内加入3 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为 什么只加入3 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 过量?
材料 颜色
鉴定糖类 鉴定脂肪 鉴定蛋白质
本尼迪特试剂 苏丹Ш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苹果、梨 砖红色
花生中叶 大豆、卵白 桔黄色 紫色
1.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蛋白质的过程中哪一种需要 水浴加热? 可溶性还原性糖 2.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 液和B液应如何使用?。 先A液后B液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如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 量兰色Cu(OH)2沉淀,遮盖了紫色。
5.鉴定蛋清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为何充 分稀释? 如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 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易彻底, 并且试管中也不易冲洗干净。 6.若用物理方法如何鉴定脂肪的存在?
烘烤种子后,把子叶放在白纸上用手 指挤压,白纸上会出现透明的油迹,说 明子叶含有脂肪

(完整版)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实验精品习题及解析答案

(完整版)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实验精品习题及解析答案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1.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那些是可以成功的()①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②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③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

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面粉的成分及性质,面粉的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没有水解所以没有还原糖。

3.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 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 留下次实验用【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起到对照试验的作用。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 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 棕色→绿色→无色【答案】 A【解析】这个过程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中显浅蓝色,反应开始时生成的砖红色Cu2O 与藍色Cu(OH)2混合出现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OH)2全部被还原砖红色Cu2O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藍色—棕色—砖红色。

5.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C. 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 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答案】D【解析】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相当于对试管直接加热,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Cu2O转化黑色的CuO,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年6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3.实验成功关键点(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由于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故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蛋白质鉴定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可预留部分样液作对照实验,若需进一步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溶液。

1.下图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如下图示的处理,2 min后试管内将呈现何种颜色?试加以分析说明。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对吗?提示(1)应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因未经水浴加热,只有将试管置于50~65 ℃温水中,经水浴加热后,方可呈现“砖红色沉淀”)。

(2)不对。

只能证明含有“还原糖”,不能具体证明是哪种还原糖。

2.下图为某种物质鉴定方案,请推测:(1)图示的实验方案用于鉴定何类物质,其中“某试剂”是什么?A液、B液分别指什么?(2)若溶液中有被检测物质则右侧试管“摇匀后”变成何种颜色?提示(1)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双缩脲试剂;A为0.1 g/mL NaOH溶液;B为0.01 g/mL CuSO4溶液。

(2)紫色。

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检测1.(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会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D。本题在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正确回答这类题 目除了要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外,熟记实验过 程的操作程序是解题的关键。脂肪的检测选 用的材料是花生子叶,切片后,染色制片用 显微镜观察。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 都是将生物材料制成样液,然后检测,不用 显微镜。需要隔水加热的是检测可溶性还原 糖的实验;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先混合 再使用,且要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中的A 液和B液不需混合,但也要现配现用。实际 上,该实验中有许多可对比记忆的知识点,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善于去归纳总结。
• 2.方法步骤: • (1)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 (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 ①向试管内注入组织样液 2 mL( 或蛋白稀 释液2 mL)
• (3)结论: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颜色变 化为无色,再加双缩脲试剂B后,颜色的变化是 紫色。这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从而鉴 定黄豆组织中或者蛋白稀释液中或新鲜的肝脏 中有蛋白质。 • 注意: 做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 要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以便用来与化学试 剂发生反应后的颜色作对比,增强说服力。 • 若不用豆浆,用蛋白稀释液或新鲜肝脏提取液 做实验材料,应稀释到一定程度,如果稀释不 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 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不易刷 干净。
•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花生种子浸泡的时间是 ( ) • A.1~2 h B.3~4 h • C.6~7 h D.8~9 h • 答案:B • 解析: 实验前将供实验的花生种子浸泡的目的 是容易切成完整的薄片,浸泡时间短了,不容 易切成片(易碎);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 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经实验证明适宜的浸泡 时间为3~4 h。
双缩脲试剂 A液 B液
成分
鉴定物质 添加顺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0.1g/mL NaOH溶液
0.05g/mL CuSO4溶液
0.1g/mL NaOH溶液
0.01g/mL CuSO4溶液
还原糠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 使用 水浴50~65℃加热 样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 先加入A液1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样液变紫色
• 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溶液的颜 色 变 化 过 程 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 解析: 由于斐林试剂的甲液 ( 氢氧化钠的质量浓 度为0.1 g/mL的溶液)和乙液(硫酸铜的质量浓度 为0.05 g/mL的溶液)两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浅蓝 色的Cu(OH)2沉淀,将蓝色的甲液和乙液的混合 液(刚配制的斐林试剂 )注入盛有苹果组织样液的 试管中,振荡试管,溶液混合均匀,此时呈现 蓝色是Cu(OH)2的颜色。当将这支试管进行水浴 加热时,仔细观察会看到:溶液的颜色由开始 时的浅蓝色首先变成棕色,随后又逐渐变成了 砖红色沉淀。开始时的浅蓝色是 Cu(OH)2的颜色; 中间出现棕色是蓝色Cu(OH)2和砖红色的Cu2O混 合的颜色,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是Cu2O的颜色。
(1)糖类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4)淀粉+碘液―→蓝色
• (二)目的要求 • 初步学会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 •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 (1) 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 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 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 吸水纸,显微镜。 • (2) 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 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 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简记 “三特”: “特定的物质与特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 物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试剂 斐林试剂 颜色 砖红色沉淀
淀粉
苏丹Ⅲ液 苏丹Ⅳ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橘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A液 B液 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5g/ mL的CuSO4溶液 质量浓度0.1g/mL的NaOH溶液
2、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B液
质量浓度0.01g/mL的CuSO4溶液
3、苏丹III (或苏丹IV)染液 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斐林试剂 白质的鉴 定在生活中的应用。普通奶粉中主要含有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题干中的脱脂淡奶 粉因脱去脂,所以无脂肪;因是淡奶粉, 所以无糖;主要成分只剩下蛋白质。供选 答案中,斐林试剂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 苏丹Ⅳ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双缩脲试 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红墨水是用来观 察水分的运输作用的。

• • • • •

4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解析: 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说明物镜完好 无损,反光镜和细调节器也已调节好。而另一 部分细胞模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切片厚薄不均 匀,厚的模糊而薄的则清楚。 答案:B

• • •

5(2008·广东高考)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 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 ) A.肽键 B.氨基酸 C.羧基 D.氨基 解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 脲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反应,以鉴定蛋白质 的存在。 答案:A
• 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是伪劣产品,不需用 的化学试剂是 ( ) • A.斐林试剂 B.苏丹Ⅳ染液 • C.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 答案:D
• (2)实验操作的方法和观察 • ①向试管内注入样液2 mL
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过程中生 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将子叶削成薄片
• 1.选材: • 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 生种子 ( 取其子叶 ) 。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 必须提前浸泡 3 ~ 4h 。浸泡时间短了,不 容易切成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 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1)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 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 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 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 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
(3)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通常是已知的,探究性实验
[实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还原糖+斐林试剂 2、脂肪+苏丹III
脂肪+苏丹IV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反应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4、淀粉+碘液 蓝色
[实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试剂 :
1、斐林试剂 (现配现用)
• 1 .保证生物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 ) • A.K、Fe、Mn、Zn、Cu、B • B.Fe、Mn、Zn、Cu、B、Mo • C.Ca、Fe、Mn、Zn、Cu、No • D.Mg、Fe、Mn、Zn、B、Mo • 答案:B • 解析: A 项中的 K 属于大量元素, C 项中的 Ca 属 于大量元素,D项中的Mg属于大量元素。
• • • •

3下列各项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理 想材料是 ( ) A.韭菜 B.鸢尾 C.菠菜 D.梨 解析: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最理 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 ( 或 器官 ) ,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因此 韭菜、鸢尾、菠菜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 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 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是理想的实验材 料。而只有梨符合条件。 答案:D
(3)从使用条件比较,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混合后 需50 ℃~65 ℃水浴加热,而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 跟踪训练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 蛋白质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 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 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是氢氧化钠的质量 浓度为 0.1 g/mL的溶液;乙液是硫酸铜的 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溶液。只有将甲液 和乙液混合后,才能生成浅蓝色的 Cu(OH)2沉淀。而还原性糖就是与Cu(OH)2 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 淀,起到鉴定还原性糖的作用,因此应选 C。
例2
【思路点拨】
C 【尝试解答】 ________ 【探规寻律】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 较 (1)从成分方面比较,两种试剂都是由NaOH 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的,但NaOH溶液浓 度相同,CuSO4溶液浓度不同; (2)从试剂的使用方面比较,使用斐林试剂时,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使用双缩 脲试剂时,先加入A液1 mL,再加入B液4滴, 摇匀;
二、实验材料选用
1、糖类的鉴定:含还原糖较高,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
(如:苹果、梨匀浆) 2、脂肪的鉴定:富含脂肪(植物油)的种子
(如花生、核桃、蓖麻等的种子) 3、蛋白质的鉴定 (1)植物组织样液:黄豆种子或用豆浆 (2)动物组织样液:鸡蛋清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 肪、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 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