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2.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件

D.由亮变暗,观察到的细胞多
8、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 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 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 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A__和_C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C__,颜 色较深的原因是___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_糖__多;不 变色的试管是___E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酶__失__活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 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剩__余__的__淀__粉_遇__碘_。变蓝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 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 存在,在医学上,还常用上述两种试剂进行疾病的诊断。能够诊断的 疾病是(D ) A、糖尿病、肠炎 B、糖尿病、胃炎 C、肾炎、胃炎 D、糖尿病、肾炎 3、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不需要用的化学试剂是( D )
A 斐林试剂 B苏丹IV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4、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D)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 ④ ② ⑥ B 、⑤ ③ ⑦
C、 ① ② ⑥ D、 ④ ③ ⑥
高中生物实验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5.双缩脲试剂并不是双缩脲分子。所谓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经脱氨缩合而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实验桌上两瓶不同浓度的CuS04溶液,避免拿错。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注入组织样液2ml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七.疑难精析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斐林试剂只能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或不溶性糖。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取样 注入试剂 加热和观察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高中一年级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的一个实验。
教材把该实验安排在详细学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前,目的是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三类营养物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
同时,这也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
通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能够运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相关物质的鉴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难点围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授等相结合五、教学准备(一)实验材料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模拟尿液、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淀粉溶液、梨匀浆、苹果汁、葡萄匀浆、西瓜汁、火龙果汁、番茄汁、甘蔗汁、小白菜汁、浸泡后的花生种子、干花生种子、食用油、面粉、马铃薯匀浆、豆浆、牛奶、鲜肝提取液、鸡蛋清稀释液、煮熟的鸡蛋白悬浮液等。
(二)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毛笔、刀片、镊子等。
(三)实验试剂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B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等。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的呈现教师创设情境: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常常会出现葡萄糖。
讲台上的两种液体,究竟哪种是正常人的尿液,哪种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呢?如何进行鉴别?引出还原糖检测原理: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3)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2.能力目标:(1)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2)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三、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
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实验室先制备五种生物组织的提取液作为待测样液,学生在未知情况下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待测样液分组检测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尝试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并据此推测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此时告知生物材料有马铃薯、豆浆、花生、猪肝和苹果)。
之后各组相互介绍实验现象及结果,教师作出适当的点评。
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然后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你想亲身去检验一下生物组织中的这些有机化学成分吗?就需通过实验来证明,从而引出课题。
1.原理介绍: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沉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淀粉+碘→蓝色试剂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组成浓度实质用法2.情景创设▲提供几种未知组织液A、B、C、D、E(学生可自带材料提取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匀浆、鲜肝提取液……)▲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未知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如何设计实验?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含有用“+”,不含用“-”)附一:实验记录表一(预测)待测样品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匀浆(自备材料)4.分组学习、自主探究葡萄糖蛋白质淀粉花生油每组同学任取A、B、C、D、E 五种待测样液中的一种,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如实作好实验记录。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
实验原理:
还原糖 ________________砖红色
脂肪________________红色
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紫色
1、还原糖的检测
什么是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
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
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高中生物必修一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人教版

8、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
(2)__用__滴__管__向__试__管__中__滴___加__2_—__3_滴__5_%__的__N_a_O__H_溶__液__,__振__荡__。___ (3)_用__滴__管__向__试__管__中__滴__加__2_—__3_滴__3_%__的__C__u_S_O_4_溶___液__,__振__荡__ (4)结果观察:_静__置__一__会__儿__后__,__观__察__到__红__紫__色__,__说__明__唾液中含有蛋白质
②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不正常,但B组比C组发育状况指标好,差异显著。说明“人造蛋白”比缺乏 蛋白质对儿童正常发育更有害(注:其他的合理答案均可)
参考答案:
2. (2) ①选取年龄相当、体重相当、发育良好的大白鼠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标记为A、 B、C。分别饲养 ②每天分别给A、B、C三组大白鼠饲喂等量的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 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 (2)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的存在与否。斐林试剂由质量浓 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 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 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 色(沉淀)。
2.1-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蛋白质检测实验的实验结果
四、淀粉的鉴定
鉴定试剂:碘液
淀粉遇碘变蓝色
化合物
试剂
现象
注意事项
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麦 芽糖)
斐林试剂Biblioteka 砖红色沉淀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颜色
2.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水浴加热
3.原理: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先等量混合再加入 (现配现用)
4.溶液的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
淀)。
Cu2O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为什么不用植物的叶或西瓜与西红柿的果实?
A 液0.1g/mL NaOH B液 0.01g/mLCuSO4 先A后B(量 不同),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苏丹Ⅲ 苏丹IV
脂肪滴颜色 橘黄色 红色
2.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
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
脂肪检测实验的实验结果
(三)蛋白质的鉴定
1.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 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
如大豆,鸡蛋(卵白)。
2.鉴定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
浅蓝-棕色-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或苏丹Ⅳ)染液(或红色) 显微镜观察
淀粉 蛋白质
注意区分
碘液
蓝色
原理不同:斐林试剂是新制
双缩的脲Cu试(O剂H)2,双紫缩脲色试剂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人教版

2、据报道,继“阜阳假奶粉案”曝光后,“假牛奶案”逐渐浮出水面。一些不法商家生产的所
谓“100%纯牛奶”居然与牛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用香精、糖、自来水和一些添加剂,就可以生 产出“纯牛奶”。更耸人听闻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 具,经过化学、生物处理,水解出皮革中的原有蛋白(称“人造蛋白”),作为原料制成假牛
C
B
D
A
5.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的NaOH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 的NaOH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 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奶。有人分析,“阜阳假奶粉案”所造成的大头娃娃致死,并非单纯是蛋白质含量低那么单纯
,很可能是添加了“人造蛋白”所致。 请设计实验,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1)实验材料:幼龄大白鼠若干、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
”的假牛奶、发育状况测定装置(可测定一定的发育状况指标)、饲养装置等。
(1 0.1g/mL的NaOH
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 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0.1g/mL的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 环境,再加试剂B(0.01g/mL的CuSO4溶液)。
用发育状况测定装置测定 A、B、C三组鼠的发育状况。记录各组发育状况指标,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缩脲试剂用于通过双缩脲反应检测双缩脲,因蛋 白质中也有-CONH-基也可用于检验蛋白质,与蛋白 质接触后的颜色呈紫色。
(4)淀粉+碘液
蓝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鉴定
1 1 1
(2)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 h,将子叶削成薄片
需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2氧 具有肽键的化合物在碱 化,Cu(OH)2被还原为Cu2O 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
成络合物
砖红色
紫色
乙液CuSO4浓度为0.05g/mL
B液CuSO4浓度为0.01 g/mL相同点
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浓度都是 0.1g/mL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颜色反应。
(1)还原糖+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现用现配)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等是非还原糖)
(2)脂肪: 苏丹Ⅲ染液 镜检 橘黄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
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个分子脲(即尿 素)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NH3)后 得到的产物。
①取最理想的薄片 ②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色3 min或苏丹Ⅳ1min 制片 ③去浮色: 1~2滴50%的酒精 ④制成临时装片:吸、滴、盖
镜检: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花生子叶最薄处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1
3.实验注意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 在物质的鉴定实验中,选择无色或颜色较浅的材,以
避免材料本身颜色的干扰。 (2)物质鉴定的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组(自身前后对
照),若设立,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标准对 照)。
辨析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比较项目使用 Nhomakorabea方法
呈色
反应
不 条件
同 点
反应
原理
颜色
浓度
相同点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 使用,且现配现用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