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资运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费林试剂检测还原糖;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 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糖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费林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脂肪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分类;2. 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脂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脂肪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苏丹Ⅲ染液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脂肪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蛋白质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分类;2.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蛋白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双缩脲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PPT课件

例2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 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 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尝试解答】 C
【思路点拨】
【归纳提升】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成分
鉴定 物质 添加 顺序 反应 条件 反应 现象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0.1 g/mL 0.05 g/mL 0.1 g/mL 0.01 g/mL
NaOH溶液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uSO4溶液
还原糖
蛋白质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 先加入A液1 mL,摇匀,
使用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水浴50~65 ℃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即时突破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 质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 热 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 现配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特别提醒
实验用的花生种子需提前浸泡3~4 h,浸 泡时间太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太长,则组 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选材与制备:鲜肝提取液或黄豆浆滤液
呈色反应:
结论:说明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取材:马铃薯匀浆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pt课件

双缩脲试剂
检测 对象
还原性糖
蛋白质
试剂 甲液:0.1g/mLNaOH A液:0.1g/mLNaOH 组成 乙液:0.05g/mLCuSO4 B液:0.01g/mLCuSO4
试剂 甲液与乙液先混再用, 先加A液,再加B液,不 用法 且现配现用,需加热 需加热
检验 结果
砖红色沉淀
可编辑课件PPT
紫色物质生成
9
橘黄色小圆颗粒 即为脂肪颗粒
脂肪 + 苏丹Ⅲ(或苏丹Ⅳ可)编辑课染件PP液T 橘黄色(或红色) 10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
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
③需使用洗显去微浮镜色观察
④ 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
橘黄色或红色
可编辑课件PPT
11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选材 应该选择含 蛋白质丰富
14
可编辑课件PPT
15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但二者有如 下三点不同: ①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的浓度为0.1g/mL, CuSO4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的浓度为 0.1g/mL,CuSO4的浓度为0.01g/mL。
②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 缩脲试剂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
的
B液: 0.01g/ml的 CuSO4 )
检
先加 A液1,ml再加
。B液4滴
测
注意:
结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而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果才
容易与Cu离子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紫色的络合物。
B液要求量适中,否则多余的B液将会与A液发生反应生成大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教学课件 (一)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教学课件 (一)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其在人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这些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在各类食品中的含量和比例,需要对它们进行鉴定分析。
这里介绍一种关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教学课件。
一、糖类
糖类是构成食品中最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在糖类的鉴定中,可以使用苯酚-硫酸法。
这种方法能够把醛糖和酮糖进行分离。
实验过程中,先将待测样品加入苯酚-硫酸混合液中,并对混合液进行加热处理,最终可通过紫外光谱法来检测糖类的存在。
二、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成分。
在蛋白质的鉴定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英氏试剂法和比色法。
英氏试剂法是利用一种含有铜离子的试剂对蛋白质进行鉴定,而比色法则通过测定还原草酸的反应来间接地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三、脂肪
脂肪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延缓饥饿的重要物质。
在脂肪的鉴定中,有一种被称为鼠弟实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鼠弟反应,采用氯酸盐和亚硫酸盐进行萃取和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将待测样品与氯酸盐和亚硫酸盐混合后,采用浸泡、沉淀等方法来提取脂肪物质。
综上所述,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教学课件涵盖了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原理等内容,并在课件中附上实验图示和详细的实验说明。
这个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鉴定这些营养成分的具体方法,也能帮
助他们对三种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中,这
个课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验数据
分析能力。
2.3+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出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第2个实验,也是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本实验的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奠定感官与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说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初步学会并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五、实验用品: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小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鸡蛋,植物油,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待测组织样液六、教学过程:1、引入,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实验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讲解,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食物中有机物种类的鉴定,适时给与指导。
4、实验总结,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汇总实验结果,总结食物营养成分的共性。
5、整理实验器材,还原实验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特性。
(2)学会使用化学试剂进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 脂肪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3.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4.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技巧。
(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如苹果、花生、鸡蛋等),化学试剂(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滴定管、天平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组织样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其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2. 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3. 讲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方法,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析并解释结果。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食物中主要养分成分的鉴定一、教学目的1. 学问与技能:说出养分成分鉴定的原理和反响现象2. 过程与方法:完成养分成分的鉴定试验3.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形成生物学习的爱好,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2. 归纳比拟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鉴定所需的试剂及现象。
教学难点:1. 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运用的不同。
2. 学生利用自带材料的探究过程。
教学须要有电脑多媒体课件、学生写的试验设计方案和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金依蕾: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生物试验,所以须要教师来引导他们。
我在做试验之前,先给学生讲解了试验的原理。
由于他们对于化学试验还是比拟熟识的,所以操作起来还算简洁。
但是做试验的过程中,由于是合作完成的,有一点闹哄哄的,这个时候就须要教师在下来四处走动视察,扶植学生解决做试验的时候遇到的困难。
做试验是很好玩的,所以在之后总结时,教师要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保证学生已经从做试验的兴奋回到课堂上。
王思远:本节课教授过程生动形象,课堂里学生爱好深厚,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的试验和讨论等方式的施行都给学生思维充分的发挥空间,主要都是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详细突出以下几点:1.本节课用大量生动的食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求知爱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食物入手,产生直观相识,并逐步理解人体须要的养分物质及性质特点。
教学过程中图片的运用也刚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从而把生物学科和生活学问严密联络起来。
2、通过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的试验,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激起了深厚的爱好,增加了学生进展科学探究的愿望,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主动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能进一步探究未知的新问题,发觉未驾驭的新学问,甚至去创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教学过程中留意学生习惯的教化。
第三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2)用到有色材料的实验有: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 原;②观察叶绿体;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颜色的影响,还 要特别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实验对象,如甘蔗汁不能用来检测还 原糖,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
上表皮受光照强,叶绿体小而多
返回
命题点(二) 以种子成熟和萌发为素材, 考查有机物的检测
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 24 h 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 碘液后不发生蓝色反应;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 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 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答案:B
返回
生物实验中的材料选取原则
(1)凡是用到染色剂的实验,一般都需要选择无色材料,涉及 的实验有:①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②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③观察线粒体;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⑤观 察细胞的减数分裂;⑥低温橘黄色颗粒
结论:花生种子的子叶中有脂肪存在
3.蛋白质的检测
鲜肝提取液或蛋清稀释液 选材与制备 黄豆浆滤液
颜色反应
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三、疑难点拨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比较 项目 甲液 成分 0.1 g/mL NaOH溶液 斐林试剂 乙液 0.05 g/mL CuSO4溶液 A液 0.1 g/mL NaOH溶 液 双缩脲试剂 B液 0.01 g/mL CuSO4 溶液
返回
种子成熟与萌发时有机物的变化
(1)种子成熟时有机物的变化: 种子成熟时, 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大分子物质, 以便于储存, 主要营养物质变化如下:
①可溶性糖类→不溶性糖类(如淀粉)。
②非蛋白质氮→蛋白质。 ③糖类→脂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花生种子经过3-4小时的浸泡使其变软, 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 则切片时易碎裂,切不成薄片。
3.试剂配制
苏丹Ⅲ溶液:将0.1g苏丹Ⅲ干粉溶于
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
溶解后即成。
学习课堂
9
4.实验步骤
(1)切片制作
①去掉花生种皮
②用左手的三个手指夹住花生的一片
斐林试剂 乙液(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现用现配, 切不可分开滴加,或者久置后 才用。
学习课堂
4
4.实验步骤 (1)制备组织样液(教师制备)
(2)鉴定样液
先在试管中加入 2mL组织样液
学习课堂
5
注意观察整 个实验过程 中,溶液颜 色的变 化!!!
再加入 2mL刚 配制的 斐林试 剂
先加 2mL组 织样液
再加 2mL双 缩脲试 学习课剂堂A液
加3-4滴 双缩脲试 剂B液
16
蛋白质检测实学习验课堂的实验结果
17
注意: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分别滴加两种试 剂,并且硫酸铜只能加3—4滴,不能过量 如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蓝色 Cu(OH)2沉淀,遮盖了紫色。
鉴定蛋清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要充分稀释。
如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 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易彻底,并且试管中也不易 冲洗干净。
学习课堂
18
5.
如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 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易彻底, 并且试管中也不易冲洗干净。
6.若用物理方法如何鉴定脂肪的存在?
烘烤种子后,把子叶放在白纸上用手
指挤压,白纸上会出现透明的油迹,说
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
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学习课堂
1
(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1.实验原理
当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与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混合 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悬浊液。 Cu(OH)2与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可溶性 还原糖共热,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样液中含可溶 性还原糖。
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学习课堂
14
2.实验材料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一般选用蛋白质
含量较高的大豆(可用豆浆替代)或鸡蛋清。 3.试剂配制
A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双缩脲试剂
B液(0.01g/mL的硫酸铜溶液)
学习课堂
15
4.实验步骤:
(1)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教师制备) (2)鉴定
(3)镜检鉴定
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花生子叶切片的
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移至视野小颗粒,这就是
脂肪滴(油滴)。若发现观察物外围也有许
多橘黄色小颗粒,则是脂肪跑了出来。
学习课堂
11
脂肪检测实学习验课堂的实验结果
12
若用物理方法如何鉴定脂肪的存在?
学习课堂
水浴煮沸 2分钟
6
还原糖检测实学习验课堂的实验结果
7
(二)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
苏丹Ⅲ是可以对脂肪染色的试剂, 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 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 内橘黄色的颗粒。
学习课堂
8
2.实验材料
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所用材料一要脂肪含 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才能做徒手切片,花生 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
烘烤种子后,把子叶放在白纸上用手指 挤压,白纸上会出现透明的油迹,说明子 叶含有脂肪。
学习课堂
13
(三)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1 实验原理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 (H2NOC-NH-CONH2)能与Cu 2+作用, 形成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 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
子叶,使花生子叶高于手指之上(为 什么?)。右手持刀片,将子叶削去
一层,形成平面。
③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
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 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如此连
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
学习课堂
10
(2)染色
用毛笔将最 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洁净的载玻片的 中央→滴苏丹Ⅲ溶液2-3滴于花生子叶薄片上→21min后,吸去染液→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 多余酒精→再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 临时装片。
R—CHO+2Cu(OH)2→R—COOH+Cu2O↓+2H2O
学习课堂
2
2.实验材料
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 的含量、生物组织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 果及其观察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要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 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其中以 苹果、梨最好,也可用白萝卜替代。
学习课堂
3
3.试剂配制 甲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明子叶含有脂肪
学习课堂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