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录C 锚杆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报告

锚杆验收试验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工程概况三、荷载分级四、使用设备五、资料整理六、试验结果附图1:XX工程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图;一、前言受XX公司委托,AA公司于对XX工程的锚杆进行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按照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I、Ⅱ、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1.5%,且均不得少于5根的要求确定试验数量。
本次锚杆验收试验数量为1根,试验锚杆由委托方指定。
试验的目的是评定锚杆是否合格。
试验依据规范如下: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二、工程概况该工程锚杆为嵌岩锚杆,锚固岩层为中风化泥岩,为永久性锚杆。
本次验收试验锚杆基本信息,见表1。
表1:锚杆基本信息表序号编号岩质砂浆强度(MPa)钻孔直径(mm)钻孔倾角(º)锚固段长度(m)自由段长度(m)杆体材料规格试验荷载(kN)1 BBB 泥岩30 90 20 4.0 1.70 1C25 180三、荷载分级(一)荷载分级和观测时间1、前三级荷载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每级为10%;2、达到检验荷载后观测10min,在10min持荷时间内锚杆位移量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时持荷至60min时,锚杆位移量应小于2.00mm;3、卸荷到试验荷载的0.10倍并测出锚头位移。
荷载分级和观测时间,见表2。
表2:荷载分级和观测时间加荷次数试验荷载的百分数(%)荷载(kN)观测时间(min)备注1 20 36 52 40 72 53 60 108 54 70 126 55 80 144 56 90 162 57 100 180 10/60 在10min持荷时间内锚杆的位移量应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时持荷至60min 时,锚杆位移量应小于2.00mm。
8 10 18 5 (二)破坏终止加载条件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3、土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 倍。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锚杆(索)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锚杆(索)7一般规定7 . 1 . 1 锚杆(索)为拉力型锚杆,适用于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岩石基坑以及建(构)筑物锚固的设计、施工和试验。
7 . 1 . 2 锚杆使用年限应与所服务的建筑物使用年限相同,其防腐等级也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7 . 1 . 3 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下列地层中:1 有机质土,淤泥质土;2 液限w L>50%的土层;3 相对密实度 D r <0 . 3 的土层。
7 . 1 . 4 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预应力锚杆:1 边坡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时;2 边坡在施工期稳定性很差时(宜与排桩联合使用)。
7 . 1 . 5 下列情况下锚杆应进行基本试验,并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1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或新技术的锚杆;2 无锚固工程经验的岩土层内的锚杆:3 一级边坡工程的锚杆。
7 . 1 . 6 锚固的型式应根据锚杆锚固段所处部位的岩土层类型、工程特征、锚杆承载力大小、锚杆材料和长度、施工工艺等条件,按附录 D 进行选择。
3.1设计计算7 . 2 . 1 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Nak =Htkcosα( 7 . 2 . 1 - 1 )N a=r Q N ak( 7. 2 . 1 -2) 式中N ak——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kN);N a——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H t k——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kN);第33 页Sf f确定。
α——锚杆倾角(°);r Q ——荷载分项系数,可取 1 . 30,当可变荷载较大时应按现行荷载规范7 . 2 . 2 锚杆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 ≥ r 0 N a (7 . 2 . 2)S2 y式 中 A —— 锚 杆 钢 筋 或 预 应 力 钢 绞 线 截 面 面 积 (m 2); ε2——苗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 0 . 69,临时性锚杆取 0 . 92;r o ——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f y , f py ——锚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平安等级3.2.1边坡工程平安等级〔表〕3.2.2平安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那么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那么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防止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以下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3.5.6泄水孔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设计规定〔与根底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根底〕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根底四、边坡工程勘察4.1一般规定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4.1.3勘察报告内容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4.2边坡勘察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4.2.2分阶段勘察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4.2.4勘探的方法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4.2.8及时封填密实4.2.9可选局部钻孔埋设检测设备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崩塌勘察4.4.2比例尺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4.4.5危岩稳定性判定4.5边坡力学参数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Ç∫〕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五,边坡稳定性评价5.1一般规定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用对象5.2边坡稳定性分析5.2.25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5.2.3图例滑动法5.2.4平面滑动法5.2.5折线滑动法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项5.3边坡稳定性评价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6.2侧向土压力6.2.1静止土压力标准值eoik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压力的计算规定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坡顶填土不规那么时6.3侧向岩石压力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定6.3.5根底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6.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七、锚杆.7.1一般规定7.1.3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土地层〔三类〕7.1.4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两种〕7.1.5锚杆应进行根本试验的情况〔三种〕7.1.6锚固型式的根据7.2设计计算7.2.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7.2.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7.2.3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要求〔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要求〔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7.2.5水平刚度系数Kn7.2.6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7.3原材料7.3.2灌浆材料性能规定〔6点〕7.3.3锚杆杆体材料选用应符合附录E要求,不宜采用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要求〔3点〕7.3.5套管材料要求〔3点〕7.3.6防腐材料要求〔3点〕7.3.7隔离架、导向帽和架线材料7.4构造设计7.4.1锚杆总长度的组成,并应满足的要求〔2点〕7.4.2隔离架〔方向、倒距、取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点〕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点〕7.5施工7.5.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5点〕7.5.2锚杆施工规点〔3点〕7.5.3钻孔机械选择考虑因素7.5.4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要求〔2点〕7.5.5锚杆灌浆要求〔4点〕7.5.6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规定〔4点〕八、锚杆〔索〕挡墙支护8.1一般规定8.1.1锚杆挡墙形式分类8.1.2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用板助式或格构式的边坡〔1种〕8.1.4填方边坡8.2设计计算8.2.1锚杆挡墙设计内容〔8点〕8.2.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表8.2.3挡墙侧压力分布简化图形考虑因素8.2.4填方式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布〕8.2.5递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计算enk〕8.2.6立柱荷载设计值8.2.7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计算〔规定〕8.2.8结构内力计算方法8.2.9挡板简化+考虑卸载拱效应8.2.10格构式锚杆挡墙简化8.3构造设计8.3.1立柱间距8.3.2锚杆布置的规定(7点,立柱底部设置锚杆)8.3.3立柱、挡板和格构粱≥C208.3.4立柱截面尺寸,助柱截面高度、宽度、钻孔挖孔柱直径8.3.5立柱根底8.3.6挡板和拱板厚度≥200mm8.3.7立柱配筋8.3.8格构粱尺寸8.3.9温度伸缩缝8.3.10连梁〔立格顶部〕8.3.11锚固区有建筑物根底荷载较大时8.4施工8.4.1逆作法〔可能失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1三类边坡对应的锚喷类型9.1.2不应采用锚喷的边坡〔2类〕9.2设计计算9.2.1整体稳定性计算规定〔2点〕、〔岩石水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hk计算,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计算〕9.2.2锚喷时锚杆尚应符合7.2.1~7.2.4规定9.2.3加固局部不稳定块体时,锚杆抗力规定〔加固受拉破坏;抗拉承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承载力;〕9.2.4喷层对局部不稳定块体的抗拉承载力验算9.3构造设计9.3.1岩面护层形式9.3.2系统锚杆的设置要求〔4点〕、〔倾角、间距、类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布置要求〔受拉,受剪块体〕9.3.4喷射混凝土≧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表〕9.3.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9.3.7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钢筋网9.3.8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钢筋、面板9.3.9面板竖向伸缩缝9.4施工Ⅱ递作法Ⅱ类局部递作法十、重力式挡墙10.1一般规定10.1.1重力式挡墙分类10.1.2适用边坡高度±≤δ岩≤1010.1.3不采用重力式挡墙的边坡10.1.4仰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10.2设计计算10.2.1三角形分布〔坡顶无载〕10.2.2~10.2.4尚应抗滑移,抗倾覆,地基三个稳定性验算10.3构造设计10.3.1重力式挡墙材料及材料强度等级10.3.2逆坡〔坡度〕10.3.3墙顶宽度10.3.4挡墙根底埋深〔及考虑的因素〕10.3.5伸缩缝、沉降缝10.3.6填料.10.3.7基地做成台阶形〔坡度>5%〕10.4施工10.4.1座浆法10.4.2块石厚度、外露面、错缝砌筑、不留垂直通缝10.4.3分层夯实墙后填土10.4.4填方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1.1适用范围11.1.2根底埋深11.2设计计算11.2.1除10.2.2条计算外,不需内力和配筋计算11.2.2第二破裂法11.2.3侧向压力分布〔立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立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5底板以上土体考虑与否11.2.6裂缝宽度〔迎≤0.2mm 背0.3mm〕11.3构造设计11.3.1砼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规定〔扶壁距高,厚度,外伸,立板〕4点11.3.3配筋率,搭接,锚固11.3.4防滑键11.3.5基底做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3.6软弱地基成填方地基11.3.7伸缩缝11.3.8沉降缝11.3.9填料和回填质量11.4施工11.4.1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防止水软化地基11.4.2清楚杂物,砼70%后填土夯实11.4.3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12.1一般规定12.1.1优先采用坡率法12.1.2不应采用坡率法边坡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联合应用12.1.5高度较大边坡应分级放坡12.2设计计算12.2.1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2.2.3坡率允许值应稳定性计算边坡〔4类〕12.2.4填土边坡坡率允许值12.2.5稳定性计算考虑因素12.3构造设计12.3.1可同一坡率或者不同坡率放坡12.3.2人工压实填土〔边坡修成假设干台阶〕12.3.4排水12.3.5局部不稳定块体12.3.6永久性和临时性边坡护面措施12.4施工12.4.1开挖自上而下12.4.2雨季水的排导和防护十三、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13.1滑坡防治13.1.1滑坡类型〔表〕〔诱发因素,滑体特征,滑动特征〕13.1.2滑坡防治规定〔5点〕13.1.3滑坡后缘〔地表和地下排水〕13.1.4滑坡前缘〔被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带〕13.1.7根据3.4.4选择抗滑结构13.1.8滑坡稳定性平安系数13.1.9载效果不利结合〔设计控数值及考虑因素〕13.1.10滑面〔带〕的强度指标13.1.11支挡设计规定〔推力分布形式,防止情形〕13.1.12滑动推力设计值计算〔设计控制值,主滑断面,滑坡推力平安系数〕13.1.13信息施工法〔分段跳槽,不宜雨季爆破〕13.2危岩和崩塌防治13.2.1危岩类型13.2.2危岩类型不同,计算模型不同〔条文说明〕13.2.3危岩治理措施〔6点〕十四、边坡变形控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控制〕14.1.2变形控制要求〔变量变形,地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被动土加固〔软弱土质〕14.2.3根底在软弱面下稳定层〔临空外倾较弱〕14.2.4竖向支撑体系〔垂直变形大〕14.2.5注浆〔张开型裂隙和软弱层面〕14.2.6顶加固〔相邻建筑〕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稳定性差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施工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15.1.3不应超载15.1.4临水排水,永久性排水15.1.5及时封闭,及时支护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2施工组织设计15.3信息施工法15.4爆破施工15.4.1防止爆破对边坡和坡边建筑物的震害15.4.2局部或全部人工开挖15.4.3边坡爆破施工要求〔5点〕15.4.4地面质点震动速度15.4.5爆破震动效应15.5施工险情应急措施〔临时压重,排水,加固,排水,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16.1质量检验16.1.1原材料质量检验16.1.2锚杆质量验收16.1.3管住排桩检验16.1.4钢筋16.1.5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检验16.1.6质量检测报告16.2监测16.2.1边坡工程监测工程表〔监测工程,测点位置,应测,造测,不测〕16.2.2监测方案.16.2.3监测规定〔数量,因素,时间〕16.2.4监测报告16.3验收〔资料〕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类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整程度〔表〕完整性系数Kv附录 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B.0.1 最大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线荷载)B.0.2 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均布荷载〕B.0.3 主动土压力(坡顶地面非水平时〕〔3种〕附录C 锚杆试验C.1 一般规定C.1.1 适用范围C.1.2 加载装置C.1.3 可进行试验的强度要求C.1.4 反力装置C.1.5 记录内容C.2 根本试验C.2.1 与工程锚杆一致C.2.2 最大试验荷载C.2.3 主要目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3条〕C.2.4 循环加.卸荷载法规定(3条〕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表〕C.2.5 应终止加载〔3条〕视为破坏C.2.6 试验结果〔3条曲线〕C.2.7 锚杆弹性变形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根本值C.2.9 极差,粘结强度特征值C.2.10 钻取芯样C.3 验收试验C.3.1 目的C.3.2 锚杆数量C.3.3 质量有疑问的也抽样C3.4 试验荷载值C.3.5 加卸载等级.测读时间C.3.6 试验结果〔一条曲线〕C.3.7 合格条件〔2条〕C.3.8 重新抽检和全数抽检情况C.3.9 锚杆总变形量要求附录D 锚杆选型〔表〕〔类别,材料,长度,应力状况,承载设计值〕附录E 锚杆材料E.0.1 材料选择考虑因素E.0.2 物理力学性能〔钢丝.钢绞线.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附录 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F.0.1应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情况;应按等值梁法计算的情况F.0.2 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计算假定〔3条〕F.0.3 静力平衡法〔锚杆水平分力,最小入土深度:入土深度).。
基础抗浮锚杆验收试验最大试验荷载的确定

基础抗浮锚杆验收试验最大试验荷载的确定抗浮锚杆越来越广泛运用在深基础工程底板下以平衡地下水浮托力,(抗浮锚杆的合理布置能平衡地下水浮托力,也能较好的承受上部荷载,可当作岩石锚杆基础使用)。
涉及抗浮锚杆的规范有《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90。
对抗浮锚杆验收试验最大试验荷载值,在这些规范中有的未做出详细说明,只能依据锚杆(索)规范对其进行设计、施工、检验。
现就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验收试验时的最大试验荷载值。
一、不同规范关于“抗浮锚杆验收试验最大试验荷载”的差别(一)《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第九章试验: (1)9.1一般规定: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杆体极限承载力的0.8倍[N=0.8Afptk其中A——锚杆杆体截面面积(mm2) fptk——锚杆杆体材料的强度标准值(N/mm2) Nt——锚杆轴向抗拉设计值(KN) N——锚杆验收试验最大试验荷载(KN)](2)9.4 验收试验:永久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1.5倍;临时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
(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 附录 C 验收试验: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1.1£2ASfy;对临时性锚杆为0.95£2ASfy。
£2—锚杆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fy—锚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附录M 岩石锚杆拉拔试验要点: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设计荷载的2倍。
锚杆试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锚杆抗拔试验,为检测工作正确进行提供依据二.编制依据: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三.工作程序:附录C 锚杆试验C.1一般规定C.1.1 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
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C.1.2 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C.1.3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C.1.4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C.1.5制定。
锚杆试验记录表表C.1.5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校核:试验记录:C.2 基本试验C.2.1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C.2.2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C.2.3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试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惊喜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曾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6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2 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杆段长度应取设计锚杆固度;3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
C.2.4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2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3 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表C.2.4确定。
表C.2.4 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C.2.5 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是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1 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重拔出;2 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也许值;3 土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6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16.1质量检验16 . 1 . 1 边坡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 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 材料现场抽检;3 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
16 . 1 . 2 锚杆的质量验收应按附录 C 的规定执行。
软土层锚杆质量验收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16 . 1 . 3 灌注排桩可采取低应变动测法或其他有效方法检验。
16 . 1 . 4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钢筋探测仪复检,当对钢筋规格有怀疑时可直接凿开检查。
16 . 1 . 5 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面板护壁厚度检测可用凿孔法或钻孔法,孔数量为每100m2 抽检一组。
芯样直径为100mm 时,每组不应少于 3 个点;芯样直径为50mm 时,每组不应少于 6 个点;2 厚度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值应不小于设计厚度的90%;3 直径100mm 芯样经加工后,其抗压强度试验值可用作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直径为50mm,芯样经加工后,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统计值,可供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参考。
16 . 1 . 6 边坡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检测点分布图;2 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型号;3 检测资料整理和分析;4 检测结论。
16.1监测16 . 2 . 1 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根据表16 . 2 . 1 进行选择。
表16 . 2 . 1 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注:l 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2 H 为挡墙高度。
16 . 2 . 2 边坡工程应由设计提出监测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
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建造工程中,对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总称。
边坡工程是指建造工程中用于保护土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一种工程措施。
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设计要求1.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坡度、坡高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
2.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满足工程的稳定性要求,包括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等。
3.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如降雨、地震等因素。
二、施工要求1. 边坡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验收要求1. 边坡工程的验收应由专业的验收人员进行,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2. 验收人员应对边坡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坡度、坡高、土壤稳定性等。
3. 验收合格的边坡工程应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并进行档案管理。
四、监测要求1. 边坡工程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监测内容包括边坡位移、土壤水分含量、降雨情况等。
3.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维护要求1. 边坡工程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保持工程的稳定性和完好性。
2. 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杂草、排除积水、修复损坏等。
3.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档案管理。
六、风险评估1. 边坡工程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存在的灾害风险。
2. 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设计和施工的参考,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七、技术创新1. 边坡工程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 技术创新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八、案例分析1. 边坡工程应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2. 案例分析应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2岩量边坡的损害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之阳早格格创做3.2.1边坡工程仄安等第(表)3.3.2荷载效力最不利推拢(分项系数,要害系数γο等)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与动背安排法(真量)3.4.4边坡支护结构时常使用形式(表)参照果素3.4.6预防深掘下挖,后俯或者分阶搁坡3.4.8死态呵护+自己呵护步伐3.4.10启掘坡角,坡顶超载,火渗进坡体3.5.2截火沟(天表火)3.5.3排火管、管井、截槽(天下火)3.6坡顶有要害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安排3.6.1安排确定(与前提相邻效率)3.6.2新建边坡步伐(与相邻前提)3.6.5已建档墙坡足新建建(构)筑物时四、边坡工程勘察4.1.1普遍兴办边坡工程应举止博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兴办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兴办勘察一并举止,但是应谦足边坡勘察战央供.庞大的战天量环境条件搀纯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天量环境搀纯的一级边坡尚应举止动工勘察(博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动工勘察对于应情况)4.1.2勘探范畴+统制性勘探孔深度4.1.4变形监测、火文少瞅孔4.2.5详勘的勘探线、面间距(笔直边坡走背,数量≧2)4.2.6三轴考查,试样数量4.2.7特殊央供、流变考查4.3局里、火文战火文天量条件4.3.1三样天量勘察,谦足央供4.3.2抽火考查、渗火考查、压火考查去赢得火文天量参数4.4.3勘察央供(崩塌史、天形天貌、天量条件、天下火)4.5.1结构里抗剪强度指标尺度值(表)(Ç∫)五,边坡宁静性评介5.3.1边坡宁静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背岩土压力6.2.3仄里滑裂里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尺度值,土对于挡土墙墙背的摩揩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润、土体表面火通常,主动土压力尺度值6.2.5当墙背直坐光润、土体表面火通常,主动土压力尺度值6.2.6有天下火但是已产死渗流时,侧压力的估计确定6.2.7产死渗流时,尚应估计(有较陡的宁静岩石坡里)6.2.9坡顶有线性分散荷载、均载战坡顶挖土没有准则时6.3.2对于沿中倾结构里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尺度值(岩量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背压力估计)6.3.3对于沿慢倾的中倾硬强结构里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尺度值6.4.1侧背岩土压力的建正(表)七、锚杆7.1.3永暂性锚杆的锚固段没有该树坐正在土天层(三类)7.1.4没有宜采与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二种)7.1.5锚杆应举止基原考查的情况(三种)7.2.3锚固体与天层的锚固少度央供(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性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少度央供(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安排值)7.3.2灌浆资料本能确定(6面)7.3.3锚杆杆体资料采用应切合附录E央供,没有宜采与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央供(3面)7.3.5套管资料央供(3面)7.3.6防腐资料央供(3面)7.3.7断绝架、导背帽战架线资料7.4.1锚杆总少度的组成,并应谦足的央供(2面)7.4.2断绝架(目标、倒距、与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暂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面)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面)7.5.1锚杆动工前应搞佳的准备(5面)7.5.2锚杆动工规面(3面)7.5.4预应力锚杆锚头启压板及其拆置央供(2面)7.5.5锚杆灌浆央供(4面)7.5.6预应力锚杆的弛推与锁定确定(4面)八、锚杆(索)挡墙支护8.1.2宜采与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与板帮式或者格构式的边坡(1种)8.2.1锚杆挡墙安排真量(8面)8.2.2侧背岩土压力估计(侧背岩土压力建正系数β2)表8.2.4挖办法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散)8.2.5递做法动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散(侧背岩土压力火仄分力尺度值估计enk)8.2.7坐柱战锚杆的火仄分力估计(确定)8.2.9挡板简化+思量卸载拱效力8.3.2锚杆安插的确定(7面,坐柱底部树坐锚杆)8.3.3坐柱、挡板战格构粱≥C208.3.4坐柱截里尺寸,帮柱截里下度、宽度、钻孔掘孔柱直径≥200mm8.3.10连梁(坐格顶部)8.4.1顺做法(大概得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2没有该采与锚喷的边坡(2类)9.2.1完齐宁静性估计确定(2面)、(岩石火压力火仄分力尺度值ehk估计,锚杆所受火仄推力尺度值估计)9.2.3加固局部没有宁静块体时,锚杆抗力确定(加固受推损害;抗推拆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拆载力;)9.3.2系统锚杆的树坐央供(4面)、(倾角、间距、典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安插央供(受推,受剪块体)≧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教参数(表)9.3.7喷射混凝土里板薄度、钢筋网9.3.8永暂性边坡的现浇板:薄度、钢筋、里板Ⅱ递做法Ⅱ类部分递做法十、重力式挡墙±≤δ岩≤1010.1.4俯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10.2.1三角形分散(坡顶无载)10.2.2~10.2.4尚应抗滑移,抗颠覆,天基三个宁静性验算10.3.2顺坡(坡度)10.3.4挡墙前提埋深(及思量的果素)10.3.5伸缩缝、重落缝10.3.7基天搞成台阶形(坡度>5%)10.4.2块石薄度、中露里、错缝砌筑、没有留笔直通缝10.4.4挖圆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2.1除10.2.2条估计中,没有需内力战配筋估计11.2.3侧背压力分散(坐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坐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6缝隙宽度(迎≤0.2mm 背0.3mm)11.3.1砼等第,呵护层,薄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确定(扶壁距下,薄度,中伸,坐板) 4面11.3.3配筋率,拆交,锚固11.3.5基底搞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4.1动工时应搞佳排火,预防火硬化天基11.4.2领会纯物,砼70%后挖土夯真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共同应用12.2.1土量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量边坡坡率允许值(无中倾硬强结构里)12.2.3坡率允许值应宁静性估计边坡(4类)12.3.2人为压真挖土(边坡建成若搞台阶)十三、滑坡,危岩战崩塌防治13.1.1滑坡典型(表)(诱收果素,滑体特性,滑动特性)13.1.2滑坡防治确定(5面)13.1.3滑坡后缘(天表战天下排火)13.1.4滑坡前缘(主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戴)13.1.9载效验不利分离(安排控数值及思量果素)13.1.10滑里(戴)的强度指标13.1.11支挡安排确定(推力分散形式,预防情形)13.1.12滑动推力安排值估计(安排统制值,主滑断里,滑坡推力仄安系数)13.1.13疑息动工法(分段跳槽,没有宜雨季爆破)13.2.2危岩典型分歧,估计模型分歧(条文证明)13.2.3危岩处置步伐(6面)十四、边坡变形统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统制)14.1.2变形统制央供(变量变形,天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主动土加固(硬强土量)14.2.3前提正在硬强里下宁静层(临空中倾较强)14.2.4横背支撑体系(笔直变形大)14.2.5注浆(弛启型裂隙战硬强层里)14.2.6顶加固(相邻兴办)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宁静性好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动工15.1.4临火排火,永暂性排火15.1.5即时启关,即时支护15.4.3边坡爆破动工央供(5面)15.5动工危机应慢步伐(临时压重,排火,加固,排火,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品量考验,检测及查支16.2.1边坡工程监测名目表(监测名目,测面位子,应测,制测,不料)16.2.3监测确定(数量,果素,时间)16.3查支(资料)附录A 岩量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典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备程度(表)完备性系数Kv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背压力估计B.0.1 最大附加侧背土压力(桩顶中线荷载)B.0.2 附加侧背土压力(桩顶中均布荷载)B.0.3 主动土压力(坡顶大天非火通常)(3种)附录C 锚杆考查C.1 普遍确定C.1.1 适用范畴C.1.2 加载拆置C.1.3 可举止考查的强度央供C.1.4 反力拆置C.1.5 记录真量C.2 基原考查C.2.1 与工程锚杆普遍C.2.2 最大考查荷载C.2.3 主要手段;锚固少度战锚杆根数(3条)C.2.4 循环加.卸荷载准则定(3条)加卸荷等第与位移瞅测隔断(表)C.2.5 应末止加载(3条)视为损害C.2.6 考查截止(3条直线)C.2.7 锚杆弹性变形C.2.8 锚杆极限拆载力基原值C.2.9 极好,粘结强度特性值C.2.10 钻与芯样C.3 查支考查C.3.1 手段C.3.2 锚杆数量C.3.3 品量有疑问的也抽样C3.4 考查荷载值C.3.6 考查截止(一条直线)C.3.7 合格条件(2条)C.3.8 重新抽检战齐数抽检情况C.3.9 锚杆总变形量央供附录 D 锚杆选型(表)(类型,资料,少度,应力情景,拆载安排值)附录E 锚杆资料E.0.1 资料采用思量果素E.0.2 物理力教本能(钢丝.钢绞线.下强粗轧螺纹钢筋)附录F 土量边坡的静力仄稳法战等值梁法F.0.1应按静力仄稳法估计情况;应按等值梁法估计的情况F.0.2 静力仄稳法战等值梁法估计假定(3条)F.0.3 静力仄稳法(锚杆火仄分力,最小进土深度:进土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 一般规定
C.1.1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
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C.1.2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C.1.3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C.1.4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C.1.5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表C.1.5 制定。
表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C.2 基本试验
C.2.1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C.2.2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 倍。
C.2.3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试验锚
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6 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
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
3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 根。
C.2.4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
2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 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表C.2.4 确定。
表C.2.4 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
C.2.5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3上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 倍。
C.2.6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一位移(Q-s)曲线、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
C.2.7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C.2.8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C.2.5 规定的破
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
C.2.9当锚杆试验数量为3 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30%,应增加试验数量,按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锚固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2.2~2.7(对硬质岩取大值,对软岩、极软岩和土取小值;当试验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
C.2.10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
C.3 验收试验
C.3.1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C.3.2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Ⅰ、Ⅱ或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5 根。
C.3.3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
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C.3.4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1.1ξ2Asfy;对临时性锚杆为0.95ξ2Asfy。
C.3.5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然后卸荷到试验荷载的0.1 倍并测出锚头位移。
加载时的测读时间可按表C.2.4 确定。
C.3.6锚杆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图。
C.3.7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为合格:
1加载到设计荷载后变形稳定;
2符合C.2.7 条规定。
C.3.8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C.3.9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