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算法部分)
信息技术的36条知识点汇总

1.信息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且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运动变化特征的内容。
2.语言、文字、图形、图像、数字、符号和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3.一般来说,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
4.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常用工具。
5.计算机内的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的。
6.二进制仅用“0”和“1”两个符号来表示数据,它的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
7.中央处理器也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8.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重要部件,有内存和外存之分。
9.内存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前者存储的信息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后者将完全丢失。
10.外存有硬盘、光盘、优盘(U盘)移动硬盘等。
11.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存储容量,容量单位是: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12.存储容量单位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3.目前外存存储容量的大致范围:硬盘 160GB~500GBCD光盘 650MB~700MBU盘 1G~16GB14.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获取信息的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麦克风等。
15.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用来输出信息处理结果的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耳机、喇叭等。
16.系统软件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和程序的翻译、编辑等。
操作系统就是最常用的系统软件。
17.一台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如果要正常运行,首先要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18.常见的操作系统有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Mac操作系统、Unix和Linux操作系统。
19.应用软件是指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应用软件的品种很多,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安装多种应用软件。
20.常用应用软件有办公处理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防病毒软件金山毒霸、多媒体播放软件暴风影音等。
21.图片文件的扩展名:bmp gif jpeg(jpg);音频文件的扩展名:mp3 wav wma;文档文件的扩展名:doc txt rtf;网页文件的扩展名:htm html等。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知识点
1. 网络安全:
- 常见的网络威胁:病毒、木马、钓鱼等。
-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设置强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新软件等。
- 网络欺诈防范:辨别真伪信息、保持警惕等。
2. 电子文档处理:
- 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
- 文本编辑:插入图片、调整格式、设置样式等。
- 数据处理:公式计算、数据分析等。
3. 多媒体技术:
- 图像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裁剪和合并图片等。
- 音频处理:录制和编辑音频、添加音效等。
- 视频制作:剪辑、合并、添加文字和特效等。
4. 程序设计:
- 算法与流程图:研究基本算法和使用流程图解决问题。
- 编程语言:研究基本的编程语言,如Python或Scratch。
- 简单程序设计:编写有限循环、条件语句和函数等。
5. 信息搜集与利用:
- 网络搜索技巧:关键词选择、筛选搜索结果等。
- 图书馆资源利用:借阅图书、阅读参考资料等。
- 信息真伪鉴别:辨别可信度、核实来源等。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主要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将帮助你更好地利用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研究和工作效率。
高一新教材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一新教材信息技术知识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一的学习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系列与计算机和科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新教材中包含的一些主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
它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对计算机的运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处理常见的计算机问题。
2. 网络与互联网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这包括了网络的组成、网络的分类、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等内容。
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并了解在互联网上进行安全和有效的网络交流的方法。
3.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软件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学生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办公和学习。
4.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
学生需要了解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和智能化的社会。
5. 程序设计与编程基础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和编程的知识。
这包括了编程的基本概念、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常见的编程语言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总之,高一新教材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互联网、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程序设计与编程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些技能。
初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上海信息科技下载

初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上海信息科技下载【篇一:初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上海信息科技下载】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信息科技基础知识点梳理》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十进制和二进制对照表十进制二进制表示 (365.28)10365.28d(1001.01)2 1001.01b数码 0,1,2,??,9 0,1 基数 1010i-1 i-1小数部分进位规则逢十进一逢二进一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排列)如:(37) 10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权展开,逐项求和)如:(1101.11)2 1x23+1x22+1x20+1x2-1+1x2-2=8+4+1+0.5+0.25 =13.75 十六进制和八进制由于二进制位数较多,不便交流和记忆,因此为了书写方便还采用了十六进制和八进制的形式。
101010 111011 121100 131101 141110 151111 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信息科技基础知识点梳理》十六进制数用a、b、c、d、e、f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10、11、12、13、14、15,各种数制的相互转换(110101001)2 (651)8(572)8 (101111010)2(11010111001)2 (6b9)16(5c8)16 (10111001000)2十进制转其他进制除以2(8,16)取余数其他进制转十进制将各位的数值与其对应的位权相乘后再求和二进制转十六进制四合一(从右至左,四位分隔,不足高位补零)二进制转八进制一分四(一位变四位,不足四位高位补零)十六进制转二进制每一位用4 位二进制数表示八进制转二进制每一位用3 位二进制数表示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八进制的转换过程中,可以采用“凑数法”,即每位二进制数从右至左分别对应8,4,2,1,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凑数。
第三章算法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一

【答案】:A
s=s×1
【解析】:由于s=s×1,本程序,不管它行动多少次,s均为1,所以选A项。
i=i+1
9.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只有一种
i>6?
是
否
B.有穷性是算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C.可行性不属于算法基本特征
输出s的值
D.算法对程序设计没有任何作用
结束
【答案】:B
处理 判断
功能
表示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输入或输出 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计算与赋值
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
3.伪代码描述:用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来描述算法。它不用图形符号,书写方 便,易理解,便于向计算机程序语言过渡。
二【知识梳理】
(四)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解析】:见教材43,数据量变多时,计算机处理效率高于人工处理。
5.关于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B.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C.针对具体问题以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解析】:ABC三项的说法都正确,所以选D。
图3-10 第8题图
【解析】:算法的特征包括:有穷性、确定性、数据输入、数据输出、可行性,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 A项说法不对,CD表述也均有问题,所以选B。
三【典型例题-------学业测试】
10.下列选项都是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
A.汇编语言、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Basic语言
C.Basic语言、Python语言
A.算法不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
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后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3.常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4.信息载体: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
5.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6.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7.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8.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9.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10.信息技术:简称IT,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职工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11.常见的代替人的信息功能的信息技术有:感测与识别技术、计算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12.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1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1)语言的产生。
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2)文字的发明。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地域传递和交流信息。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可能,为人类的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传播信息的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越,使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的纪元。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6条逻辑主线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6条逻辑主线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2. 编程与算法:学习不同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的
基础语法和编程思想,同时深入学习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网页开发与设计:学习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掌握网页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编写并优化网页内容。
4. 数据库与数据管理: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语言和
数据库设计等知识,了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5.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御方法,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保护数据的能力。
6. 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学习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以及项目进度管理等工作。
2023年高考信息技术专题4 常用基础算法(学考)知识点梳理(必修)(浙教版2019)

第四章常用基础算法一、算法概念1.广义的讲,“算法”指的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步骤。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算法”指的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需要让计算机有序执行的,无歧义的,有限步骤的集合。
2.算法的特征:(1)有穷性:一个算法的处理步骤必须是有限的。
(2)可行性:每一步的操作与要求都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3)确定性:每一步的执行描述必须是明确的(4)0个或多个输入(5)1个或多个输出3.描述算法的方法:1.自然语言描述;2.流程图描述;3.伪代码描述;4.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4.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抽象与建模;2.设计算法;3.编写程序;4.调试运行程序二、解析算法和枚举算法1.解析算法:根据问题的前提条件与所求结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求解问题的数据表式,并通过表达式计算来实现问题的求解。
2.枚举算法:把问题所有可能的解一一例举,然后判断每一个列举出的可能解是否为正确的解。
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思考:百钱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翁、母、雏各几何?请编写Python程序解决该问题,思考应该用枚举还是用解析。
三、常见数据处理程序4.图像处理类(1)将彩色(灰度)图片转为黑白图片from PIL import Image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choice=128img=np.array(Image.open("lena.jpg").convert('L')) #以灰度模式打开rows,cols=img.shape #图像尺寸分别赋值for i in range(rows): #依次取每个像素的坐标for j in range(cols):if (img[i,j]<=choice): #像素值小于等于指定值,赋值1,否则为0 img[i,j]=0else:img[i,j]=1plt.figure("lena") #指定当前绘图对象plt.imshow(img,cmap='gray') #显示灰度图像plt.axis('off') #关闭图像坐标plt.show() #弹出包含了图片的窗口(2)答题卡处理from PIL import Imagex_start = 11 # 起始点坐标y_start = 92fill_width = 24 # 信息点宽度fill_height = 10 # 信息点高度space_width = 15 # 间隔宽度space_height = 12 # 间隔高度num_length = 9 # 准考证号长度def bw_judge(R, G, B): # bw_judge 用于判断一个像素的填涂情况 Gray_scale = 0.299 * R + 0.587 * G + 0.114 * Breturn Gray_scale < 132def fill_judge(x, y): # fill_judge 用于判断信息点的填涂情况 count = 0for i in range(x, x+fill_width):for j in range(y, y+fill_height):R, G, B = pixels[i, j]if bw_judge(R, G, B) == True:count = count + 1if count >= fill_width * fill_height * 0.64:return Truetotal_width = fill_width + space_widthtotal_height = fill_height + space_heightimage = Image.open("答题卡.bmp")pixels = image.load()num = ""for col in range(num_length):for row in range(10):x = x_start + total_width * coly = y_start + total_height * rowif fill_judge(x, y) == True:num = num+str(row)breakelse: #十个点检查完都没有填涂for...else...特殊用法 num = num+"#"print(n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
85.算法:为解决某一问题设计的确定的有限的步骤。
86.算法的主要特征:
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87.算法的三种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或程序。
88.流程图符号:
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89.常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发生改变的量。
90.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取值可以改变的量,对应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单元。
(1)每个变量都有一个名字作为标记,不同程序设计语言对变量的命名规则个不相同。
(2)从变量中读取数据后,变量的值不发生改变。
(3)变量的赋值:a = 2 或 a ← 2
(4)变量赋值的特点:取之不尽,赋值即覆盖
91.运算符
92.三类运算符的优先级: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93.主要函数:取整函数Int()、求算术平方根函数sqr()、求绝对值函数abs()
94.算法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95.循环结构中要注意:循环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条件。
96.计数器: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用来记录某种事件发生次数的变量。
(1)计数器的初值通常为0
(2)在循环体中的计数语句i = i + 1
97. 累加器: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用来生成并存储数据累加和的变量。
(1)累加器的初值通常为0
(2)在循环体中的累加语句s = s + a
98.累乘器: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用来生成并存储数据累乘积的变量。
(1)累乘器的初值通常为1
(2)在循环体中的累乘语句s = s * a
双分支结构
单分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
99.解析算法:用解析的方法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
【解析算法实例】输入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a、b、c,利用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100.枚举算法:列出各种可能的情况并逐一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操
作。
“枚”就是一个一个;“举”就是列举。
核心:不遗漏不重复。
枚举算法充分利用了Array计算机“运行速度快、不知疲倦”的优势。
(1)结构特点:循环中嵌套分支结构
列举——由循环结构实现
检验——由分支结构实现
(2)设计步骤
1)确定列举的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范围,否则会造成重复或漏解
2)明确检验的条件:根据检验的对象来设定条件,以及检验后所执行的相关操作。
3)确定循环控制的方式和列举的方式:借助循环变量的变化来列举,或通过输入。
【枚举算法实例】若一个三位数x=100*a+10*b+c (a 、b 、c 都是个位数),满足a3+b3+c3=x ,则x 称为水仙花数。
找出三位数中所有的水仙花数。
101.数组:一种特殊的变量,在内存中的位置是连续的,用于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
几个相关概念:数组名、数组元素、数组元素名、数组元素下标、数组元素值。
【数组实例】输入10个数字,依次存放到数组中,再将其逆序输出。
102.冒泡排序的算法思想
(1)从最下面一个元素起,自下而上地比较相邻两个元素中的数据,将较小的数值交换到上面一个元素。
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元素中的数据,称为一遍
(2)然后对余下的i-1个元素重复上述过程。
(3)由于每一遍加工都是将最小的元素像气泡一样浮至顶端,故称为冒泡排序。
例:有一组数据23、61、24、15、89,问第二轮冒泡的第一次交换后数据排序的结果如何?
冒泡过程:
答:第二轮冒泡的第一次交换后数据排序结果为15、23、24、61、89
103.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找最值——擂台法)
(1)从第一个元素起,自上而下找出最小数,并记录下它的位置,将最小数交换到第一个元素中。
完成第一遍加工。
(2)然后对余下的i-1个元素重复上述过程。
(3)在每一遍加工中,只需交换一次位置即可
上例中的这组数据23、61、24、15、89,用选择排序的过程如下:
〖冒泡排序与选择排序的比较〗选择排序实际上是一种优化了的排序方法,它和冒泡排序的区别在于减少了交换的次数,在每一遍的加工过程中,选择排序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遍历,记录下最值的位置,最后再将最值所在位置的数据与待排元素所在的位置进行交换,因此每一遍加工只需交换依次位置。
大大减少了算法的复杂度。
104.擂台法实例:已知数组d中已经存放了10个数,输出其中的最大值(1)先假设d[1]中的数值是最大值,令k← d[1] 。
(2)用d[2]与k比较,若d[2]大,则令k← d[2],否则继续比较,直至d[10]
105.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按照数组元素的先后次序,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逐个检验是否和查找的数据相等。
(枚举算法)
例:在包含10个数字的数组中顺序查找一个符合要求的数。
106.对分查找的算法思想:先取数组中间的元素和关键字比较,若不相等则缩小近一半的查找范围,在剩下的元素中继续查找。
由于对分查找每查找一次,查找范围就缩小一半,因此对分查找的效率要远高于顺序查找,但它的前提是:待查找的数据必须是有序的。
107.默写分支结构的语句代码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A
else
语句组B
end if
108.默写循环结构的两种语句代码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
Do while 循环条件
循环体
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