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实验报告
实验一:CCS基本操作与软件仿真实验

实验1:CCS基本操作实验一、实验项目与目的重点学习CCS中断点、探针、代码剖析器、图形工具、数据追踪与Matlab操作等的使用技巧,练习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及调试。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CC4.1版软件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CCS设置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先选择Close,进入如图4.1所示的配置对话框。
由于本实验采用软件仿真器(Simulator)进行软件仿真,因此应从Available Board/Simulator Types列表栏中选择C2xx Simulator,在C2xx Simulator上单击右键,选择Add to System。
然后单击Finish 即可。
注意:如果要从另一种平台(例如Sdgo2xx)中转变为C2xx Simulator平台,应右击System Configuration列表中的该平台,再选择Remove删除,然后才能按照本步骤对CCS 进行设置。
图4.1 CCS设置2.创建新项目文件(1)在“C:\tic2xx\myprojects”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volume的目录,将本书配套的实验1“exp01_volume”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该目录下。
(2)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CCS。
(3)在Project菜单下点击New,在出现的项目创建窗口中输入项目文件名称。
名称任意,例如“volume”,文件后缀*.mak可省略。
3.向项目中加入文件(1)在项目文件查看窗口中的volume.mak上单击右键(如图4.2所示),选择Add Files,或者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此时出现如图4.3所示的添加文件窗口,在“文件类型”中选择要加入的文件的文件类型。
将应用程序volume.c(主程序可以是C程序 *.c,也可以是汇编程序 *.asm)、命令链接文件 *.cmd(volume.cmd)等分别加入。
如果需要用到中断向量,加入中断向量文件vectors.asm;如果用到了C程序,还需加入实时运行支持库文件rts2xx.lib。
实验一CCS及基本指令实验

实验一CCS及基本指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TMS320C54x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格式,以及使用CCS进行汇编、链接的基本过程。
2)熟悉硬件仿真器Emulator和软件仿真器Simulator的使用方法。
3)通过软件仿真器各窗口观察TMS320C5402内部资源和修改内部寄存器状态。
4)初步熟悉C54x汇编语言COFF公共目标格式文件。
二、实验设备1)微机一套,操作系统为WINWODS98、WINDOWS2000 SP2或WINDOWS XP SP1或具有更高级的补丁。
2)5000CCS2.0软件版本。
3)程序及链接命令文件见D:\EXPER\EXP1目录下的.asm 和.cmd文件。
三、开关设置将开关K9拨到右边,即仿真器选择连接右边的CPU2。
四、实验内容1) 系统连接进行DSP实验之前,先必须连接好仿真器、实验箱及计算机,连接方法如下所示:2) 仿真口选择开关K9拨到右侧,即仿真器选择连接右边的CPU:CPU2;接通实验箱后面220V输入电源,系统会自动上电复位,在硬件安装完成后,确认安装正确、各实验部件及电源连接正常后,,此时,仿真器上的“红色小灯”应点亮,否则DSP开发系统有问题。
3)在D:\USER下建立自己的目录,并将实验所用的源程序和链接器命令文件复制到自建的子目录下。
如D:\USER\LLD4)启动CCS,待计算机启动成功后,开关置“ON”,实验箱上电,启动CCS,此时仿真器上的“绿色小灯”应点亮,并且CCS正常启动,表明系统连接正常;否则仿真器的连接、JTAG 接口或CCS相关设置存在问题,则掉电,检查仿真器的连接、JTAG接口连接,或检查CCS 相关设置是否正确。
5)建立项目文件:如果还没有建立项目文件,则使用[Project]-[New]菜单中新建一个项目。
在选porject creat 对话框中的Project location中选择或填入新建项目的路径(如D:\USER\LAN),在project中添入项目名称(如test.pjt)并选择完成。
CCS实验报告

CCS实验报告《CCS 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减排手段,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对 CCS 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测试,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 CCS 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2、评估不同碳捕集方法的效率和成本。
3、研究二氧化碳的封存机制和安全性。
4、探索 CCS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
三、实验原理CCS 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运输和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和收集起来。
常见的碳捕集方法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等。
燃烧后捕集通常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溶液(如胺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吸收。
吸收后的溶液经过加热解析,释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捕集。
富氧燃烧捕集是通过使用高浓度的氧气来燃烧燃料,产生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主的烟气,经过冷却和脱水后,容易分离出二氧化碳。
运输环节主要有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两种方式。
管道运输适用于大规模、长距离的二氧化碳运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船舶运输则适用于海上运输。
封存环节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到合适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稳定地储存,避免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四、实验设备与材料1、模拟工业生产的燃烧装置。
2、化学吸收塔及相关的化学试剂。
3、二氧化碳检测仪器。
4、管道运输模拟系统。
5、地质封存模拟装置。
五、实验步骤1、碳捕集实验启动燃烧装置,模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分别采用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方法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方法下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能耗。
对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纯度检测和分析。
ccs入门实验1实验心得

ccs入门实验1实验心得CCS(Code Composer Studio)是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成开发环境(IDE)软件,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
作为入门实验的第一步,我进行了CCS的安装和基本配置,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我从德州仪器的官方网站上下载并安装了CCS。
安装过程相对简单,只需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完成。
安装完成后,我打开了CCS,并进行了一些基本的配置。
在CCS中,我首先创建了一个新的项目。
在创建项目的过程中,我选择了适合我的开发板的配置文件,并指定了项目的名称和路径。
创建项目后,CCS会自动生成一些默认的源文件和配置文件。
接下来,我在项目中添加了一个简单的源文件。
在这个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LED灯闪烁的实验。
我首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用于控制LED灯的闪烁。
然后,我将这个源文件添加到了CCS 的项目中。
在添加源文件后,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配置。
首先,我配置了编译器选项,指定了编译器的版本和优化选项。
然后,我配置了调试选项,指定了调试器的类型和连接方式。
最后,我配置了下载选项,指定了下载器的类型和接口。
配置完成后,我编译了项目,并进行了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使用了CCS提供的调试工具,如断点、单步执行和变量监视器。
这些工具帮助我跟踪代码的执行过程,找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修复。
在调试完成后,我将程序下载到了开发板上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验证了LED灯的闪烁效果,并进行了一些参数的调整。
通过这个实验,我熟悉了CCS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开发和调试。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CCS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C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开发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
通过CCS,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代码的编写、编译、调试和测试,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总结一下,CCS入门实验1是我熟悉CCS的第一步。
通过安装、配置和实验,我对CCS的基本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成功完成了LED灯闪烁实验。
ccs软件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设计报告设计类别: DSP软件仿真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班级学号: B09011404学生姓名: 杨珂敏指导教师: 王奇、王明伟、吴庆国、孔繁坤日期: 2012年5月《DSP程序设计与CCS仿真》一、设计的目的目的: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软件仿真及DSP 实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CCS软件和MATLAB(含SIMULINK工具包)软件。
三、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 《ICETEK–VC5509-A-USB-EDU教学实验系统软件实验指导》(电子版)[2] 《Code Composer StudioProject Management and Editing Tools》(电子版)[3] 《TMS320C55xAssembly Language Tools User’s Guide》(电子版)[4] 《TMS320C55x Optimizing C/C++ CompilerUser’s Guide》(电子版)参考书:[1] 彭启琮等.《TMS320VC55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尹勇、欧光军.《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开发指南》.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3]《TMS320C55x DSP Programmer’s Guide》(电子版)[4]《TMS320C55x DSP Algebraic Instruction Set Reference Guide 》(电子版)一、FIR低通滤波器的DSP实现用窗口法设计线性相位的FIR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1kHz,采样速率为8kHz。
窗口大小N=11,分别加矩形窗和海明窗。
检验结果并计算峰值的位置和过渡带宽度参考例程:\Lab0501-FIR\Fir.pjt\ti\c5500\dsplib\EXAMPLES\FIR\fir.pjt或fir2.pjt或firs.pjt。
实验一CCS的使用及DSP基本数学运算解读

实验一 CCS 的使用及DSP 基本数学运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CCS 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工程的生成方法;2、熟悉SEED-DEC2407 实验环境;3、掌握CCS 集成开发环境的调试方法;4、了解数在DSP 中的基本计算过程。
二、实验原理TI 公司为TMS320系统的集成与调试所提供的工具包括:标准评估模块Evaluation Module (EVM )、扩展开发系统eXtenfed Development System (即硬仿真器,如XDS510)、集成开发环境Code Composer Stdio(CCS )。
标准评估模块(EVM )是TI 或TI 的第三方为TMS320 DSP 的使用者设计生产的一种评价DSP 的硬件平台,其外观和布局结构如图1.1。
扩展开发系统(XDS )是功能强大的全速仿真器,用以系统级的集成与调试。
PC 机与XDS 及EVM 板的连接方式如图1.2。
图1.1 标准评估模块(EVM )外观及布局图1.2 DSP 开发调试环境硬件连接示意图发布的Code Composer Studio开放型集成DSP 开发环境(IDE )功能强大、直观、易用。
具有编程、编译、链接、在线调试等功能。
CCS2.0开发调试软件的主界面如图1.3。
图1.3 CCS2.0开发调试软件的主界面DSP 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是内部总线上的核心模块,负责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
即取数,逻辑运算,送回数据。
由三部分组成:输入比例部分(定标器)、中央算术逻辑部分(CALU )、乘法器。
TMS320LF240x 系列CPU 模块的内部功能结构如图1.4。
图1.4 CPU 模块的内部功能结构TMS320LF240x 系列DSP 有2个16位的状态寄存器ST0和ST1,含有状态位和控制位。
ST0和ST1可以被保存到数据存储器(SST )或从数据存储器中加载(LST ),从而可以保存和恢复子程序的机器状态(现场保护)。
实验2:CCS软件仿真实验

五(B) 、 ASM语言补充实验
修改程序,完成计算:
四(A) 、 C语言实验步骤(4)
4.添加文件 5.编译下载可执行文件CProgram.out 6.观察寄存器窗口
【View】->【Registers】->【Core】
将CProgram.c、CProgram.cmd添加到工程CProgram.pjt。
7.观察运行结果(参照Ⅲ-20) 8.内存映像文件 9.对照观察map文件和cmd文件 *参照实验指导书Ⅲ-20~ Ⅲ-21实验内容
点击菜单中【Project】->【New】
四(A) 、 C语言实验步骤(2)
3.编写程序 (1)C程序 --新建代码编辑窗口
--代码输入 --保存为CProgram.c
四(A) 、 C语言实验步骤(3)
3.编写程序 (2)命令文件 --新建代码编辑窗口
--代码输入 --保存为
C:\ICETEK-F2812-A-EDUlab\DSP281x_examples\Lab0102CProgram\CProgram.cmd
命令文件:文件名.cmd
命令文件为连接程序提供程序和数据在具体DSP硬件 中的位置
内存映SP存储器的使用和利 用情况,便于进行存在存储器优化工作。
三(A) 、 C语言实验原理(2)
程序设计要求:
四(A) 、 C语言实验步骤(1)
1.设置软件仿真模式,启动CCS 2.建立新工程
二、实验设备
硬件: PC机 1台 ICETEK-F2812-EDU实验箱 1台 软件: 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 CCS集成开发环境
CCS软件应用试验报告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DSPs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二DSP数据存取实验姓名:郑灵敏学号:211114385系别:信息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年级:2011 级同组姓名:林越211114371实验时间:2014年11月10号2014年11 月13 日实验2:DSP数据存取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TMS320VC5509A的内部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及指令寻址方式。
2.了解ICETEK–VC5509-A板扩展存储器空间寻址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ICETEK-5509-A(6.1)实验箱扩展存储器空间寻址方法,及其应用。
4.学习用Code Composer Studio修改、填充 DSP 内存单元的方法。
5.学习操作TMS320VC55xx内存空间的指令。
2.实验设备计算机,ICETEK-VC5509-A实验箱(或 ICETEK 仿真器+ICETEK– VC5509-A 评估板+相关连线及电源)。
3.实验原理TMS320VC55xx DSP 内部存储器资源介绍:TMS320VC55xx 系列 DSP 基于增强的哈佛结构,可以通过三组并行总线访问多个存储空间。
它们分别是:程序地址总线( PAB)、数据读地址总线( DRAB)和数据写地址总线( DWAB)。
由于总线工作是独立的,所以可以同时访问程序和数据空间。
4.实验步骤4.1实验准备连接实验设备;关闭试验箱上的扩展模块和信号源电源开关。
4.2设置CCS 3.3在硬件仿真方式下运行。
4.3启动CCS 3.3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4.4打开工程文件:工程文件为:Memory.pjt。
4.5编译、下载程序:4.6程序区的观察和修改:4.6.1运行到main函数入口:选择菜单Debug->Go Main,当程序运行并停止在main函数入口时,展开“Disassembly”反汇编窗口,发现main函数入口地址为 0x100,也就是说从此地址开始存放主函数的程序代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P 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 CCS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 DSP简单程序(三个数累加求和)的建立和调试。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 ccs 软件、 DSP实验箱 ( 这个可以没有 ) 。
三、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实现计算DAT0 + DAT1+ DAT2。
四、实验步骤1、修改软件的“setup ”设置,使CCS软件工作于“软件仿真器”模式,然后运行CCS软件。
2、新建一个项目:点击Project-New,将项目命名为ex1 ,并将项目保存在自己定义的文件夹下,注意文件夹一定要用英文名,不要将文件夹取名为中文名,因为CCS软件不能识别以中文命名的文件夹。
3、新建一个源文件:点击File -New-Source File可以打开一个文本编辑窗口,点击保存按键,保存在和项目相同的一个文件夹下面,保存类型选择 *.ASM(如果源文件是 C 语言编写的,保存类型选择 *.C,本实验中的例程是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所以选择*.ASM 为保存类型),我们在这里将保存名字命名为ex1.asm。
4、在项目中添加源文件:在新建立了一个源文件以后,要想使用要将源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去。
添加方法是在工程管理器中右键单击CCS编译器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还需ex1.pjt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AddFiles ,然后将刚才建立的ex1.asm 文件添加到该项目中去。
5、编写源程序:在工程管理器中双击ex1.asm ,将出现文本编辑窗口,在该文本编辑窗口中输入如下内容:.title "ex1".mmregs.def _c_int00DAT0 .set 60HDAT1 .set 61HDAT2 .set 62HDAT3 .set 63H.text_c_int00: B startstart:LD#0000h,ALD #004h,DP STM #1000h,SP SSBX INTM ;;;置数据页指针置堆栈指针状态寄存器置位RSBX CPLST #0036h,DAT0 ;把0036h放到"DP(9位地址)+偏移地址(指令中7 位地址) " 的 16 位地址中去ST #0049h,DAT1ST #1330h,DAT2LD DAT0,A ;三数相加操作: DAT3 = DAT0 + DAT1 + DAT2ADD DAT1,AADD DAT2,ASTL A,DAT3NOPNOPNOPNOP;loop: B start.end提示:( 1)源代码的书写有一定的格式。
每一行代码分为三个区:标号区、指令区和注释区。
标号区必须顶格写,主要是定义变量、常量、程序标识时的名称。
指令区在标号区之后,以空格或TAB 格开。
如果没有标号,也必须在指令前面加上空格或TAB,不能顶格。
注释区在标号区、程序区之后,以分号开始。
注释区前面可以没有标号区或程序区。
另外还有专门的注释行,以* 打头,必须顶格开始。
(2)一般区分大小写,除非加编译参数忽略大小写。
(3)标点符号有时不注意会打成中文全角版本号导致错误。
6、编写链接配置文件:只有汇编源程序是不够的,一个完整的DSP程序至少包含两个部分:主程序、链接配置文件(*.cmd)。
链接配置文件有很多功能,这里先介绍最常用的也是必须的两条: 1. 存贮器的分配 2. 标明程序入口。
由于每个程序都需要一个链接配置文件,每个程序的链接配置文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都略有不同,下面就为本实验的程序编写一个链接配置文件,其它实验的链接配置文件都可以参考该实验的例程来完成:/*ex1.cmd */-o ex1.out/*产生可执行下载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m ex1.map/*产生存储器映射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MEMORY{PAGE 0:EPROM: origin=0E00h,len=100hPAGE 1:SARAM: origin=0060h,len=0020hDARAM: origin=0080h,len=100h}SECTIONS{.text :>EPROM PAGE 0.data :> EPROM PAGE 0.bss :> SARAM PAGE 1STACK :> DARAM PAGE 1}7、对项目进行编译和链接:把ex1.asm、 ex2.cmd 依次添加到项目后,点击 Project - Compile File ,在项目编译成功之后点击Project-Build选项对该项目进行链接,生成*.OUT 文件。
8、装载可执行文件:要让程序代码在DSP内部运行必需将生成的*.OUT 文件装载到DSP内部,装载方法是点击: File -LoadPrograme 再选择生成的ex1.out文件就可以将程序装载到DSP的内部存储器中。
9、运行程序并查看结果:a)首先打开CPU寄存器:点击View-Registers-CPU Registers ,如下图所示,弹出“ CPU Registers ”对话框,可看到 CPU个寄存器的当前值。
b) 然后点击 Debug- Run 让程序在 DSP内部运行,最后点击Debug-Halt ,再观察“ CPU Registers ”中累加器 A 的值,是否为DAT0 + DAT1+ DAT2.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加法、 BNAZ、RPT、MVPD等 DSP指令的使用。
2、掌握“宏”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子程序”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
4、分析“宏”和“子程序”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 ccs 软件、 DSP实验箱 ( 这个可以没有 ) 。
三、实验内容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修改程序,设计一个三数相加求和的“宏”来计算DAT0 + DAT1+ DAT2的值。
52、新编写一个多数求和程序,要求通过“子程序”调用来计算y=x i的值,程序中用.bss指令来i1开辟六个字的存储空间来存放 x1, x5和 y 。
四、实验步骤1、分析实验要求,分别编写“宏求和”、“子程序求和”程序ex2-1.asm 、 ex2-2.asm 。
2、参照“实验一”编写链接配置文件ex2-1.cmd 、 ex2-2.cmd 。
3、对项目进行编译和链接:把汇编源文件和链接配置文件依次添加到项目后,点击Project-Compile File,在项目编译成功之后点击 Project - Build 选项对该项目进行链接,生成 *.OUT 文件。
4、装载可执行文件:要让程序代码在DSP内部运行必需将生成的*.OUT 文件装载到DSP内部,装载方法是点击: File -Load Programe 再选择生成的*.out文件就可以将程序装载到DSP的内部存储器中。
5、运行程序并查看结果:a)查看 CPU寄存器方法参考“实验一” ;b)查看数据空间首先打开欲查看的数据空间:点击View- Memory,弹出“ Memory Window Options ”对话框,输入欲查看的地址,比如0x00000060。
然后点击 Debug-Run 让程序在 DSP内部运行,最后点击 Debug- Halt ,再观察“ Memory ”对话框,看是否与预想结果一样:编写程序如下:ex2-1.asmex2-1.cmd/*ex2-1.cmd */-o ex2-1.out -m ex2-1.map /*/*产生可执行下载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产生存储器映射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MEMORY{PAGE 0:EPROM: origin=0E00h,len=100h PAGE 1:SARAM: origin=0060h,len=0020hDARAM: origin=0080h,len=100h}SECTIONS{.text :>EPROM PAGE 0.data :> EPROM PAGE 0.bss :> SARAM PAGE 1STACK :> DARAM PAGE 1}ex2-1 运行结果:ex2-2.asmex2-2.cmd/*ex2-2.cmd */-o ex2-2.out -m ex2-2.map /*/*产生可执行下载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产生存储器映射文件,文件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而定*/*/MEMORY{PAGE 0:EPROM: origin=0E00h,len=100hPAGE 1:SARAM: origin=0060h,len=0020hDARAM: origin=0080h,len=100h}SECTIONS{.text :>EPROM PAGE 0.data :> EPROM PAGE 0.bss :> SARAM PAGE 1STACK :> DARAM PAGE 1}ex2-2 运行结果:实验三一、实验目的1、掌握 MVPD、MAC、MAX等一些高效率指令的使用。
2、掌握算法优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 ccs 软件、 DSP实验箱 ( 这个可以没有 ) 。
三、实验内容编写两个子程序分别实现“乘法累加”运算和“寻找乘积最大值”运算。
四、实验步骤1、分析实验要求,编写两个子程序。
.title "ex3.asm".mmregsSTACK .usect "STACK",10H; 堆栈的设置.bss a,5;为变量分配 6 个字的存储空间.bss x,5.bss y,1.bss z,1.def _c_int00.datatable:.word 1,1,1,1,5.word 5,4,3,2,2.text_c_int00:B startstart: STM #0,SWWSR;插入0个等待状态STM #STACK+10H,sp; 设置堆栈指针STM #a,AR1;AR1指向 xRPT #9; 下一条被重复执行10 遍MVPD table,*AR1+;把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器LD #0,A;A清零CALL SUM;调用求和函数CALL SEARCH;调用求最大值函数end: B endSUM:STM#a,AR3STM#x,AR4RPTZ A,#3MAC*AR3+,*AR4+,ASTL A,@yRETSEARCH: LD *AR1+,TMPY *AR2+,BMAX ABANZ SEARCH,*AR3-.end2、参照“实验一”编写链接配置文件ex3.cmd 。
3、对项目进行编译和链接:把汇编源文件和链接配置文件依次添加到项目后,点击Project-Compile File,在项目编译成功之后点击Project- Build选项对该项目进行链接,生成*.OUT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