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抢救病人护理常规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急救护理措施
(一)先兆及轻症中暑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 料,休息后即可恢复。对存在循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除 上述措施外,可经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但注意滴速勿过快, 并加强观察,直至恢复。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二)轻症中暑 (三)重度中暑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乏力、多汗、眼花、
耳鸣、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心率、血压可无变化,体温正 常或略高。 (二)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 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 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一)病史评估 (二)辅史评估
评估中暑的原因、损伤时间以及有无紧急处理措施,既往史、 用药史。
四、护理评估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可见血液浓缩、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 2.生化检查 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酸激酶增高,电解质紊乱(如低
3.热射病 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患者在上述早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的典型表现,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可有皮肤干燥、灼热、谵妄、昏迷、抽搐、呼吸急促、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ARDS、DIC、多 器官功能衰竭。
四、护理评估
钠、低氯、低钾或高钾血症)。
3.尿常规 可见蛋白质、管型、红细胞、白细胞。 4.血气分析 可有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5.心电图 各种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6.特殊检查 ①怀疑DIC时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
急救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

第一章急救护理常规目录第一章急救护理常规 (1)第一节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2)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3)第四节急腹症护理常规 (4)第五节急性过敏护理常规 (5)第六节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6)第七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7)第八节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8)第九节中暑护理常规 (8)第十节昏迷护理常规 (9)第十一节休克护理常规 (10)第十二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12)第二章抢救流程图 (13)一、小儿心力衰竭抢救流程图 (13)二、小儿惊厥急诊抢救流程图 (15)三、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流程图 (16)四、小儿休克急诊抢救流程图 (17)第一节急诊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入院方式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科就诊。
病情危重者,直接送人抢救室,并通知医生。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
3、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性质和程序等。
4、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
5、外伤患者,查看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出血量。
6、查看患者的面色,询问大小便的情况,有无消化道等疾病。
【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焦虑、恐惧:(1)主动接诊患者,正确分诊;(2)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科的设施和布局,急诊科的就诊特点、有关治疗和作息的安排以及医院的相关规定时期,使其尽快就诊消除陌生和恐惧感。
(3)密切观察,正确执行遗属协助留取标本检验,维护秩序,减少外界的不良影响。
(4)协助家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让家属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感与无助感。
使其心理得到支持和安慰。
(6)倾听家属的诉说,并及时予以回答,尽量消除顾虑,促进理解。
2、知识缺乏:(1)告诉患者疾病的初步预防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2)在救护中向患者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得到理解,取得患者的配合。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盒深度,使用辅助呼吸机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侓失常的情况。
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急救措施标题:中暑急救措施引言概述: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中暑的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暑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以便匡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中暑的症状1.1 皮肤发热:中暑时,患者的皮肤会感觉异常炎热,甚至浮现红斑。
1.2 头晕眩晕:中暑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眩晕,甚至浮现意识含糊的情况。
1.3 呼吸难点:中暑患者可能会浮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二、中暑急救措施2.1 将患者移至阴凉处:首先要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2.2 适当降温:可以给患者擦拭冷水或者用冷毛巾敷在额头、颈部等处,匡助降低体温。
2.3 补充水分:中暑患者失去大量体液,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喝些盐开水或者运动饮料。
三、中暑后的处理3.1 歇息:中暑后患者需要充分歇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暴晒。
3.2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有恶化应及时就医。
3.3 补充营养:中暑后身体虚弱,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饮食均衡。
四、预防中暑的方法4.1 避免暴晒:在炎热天气中尽量避免长期暴晒,特别是中午时段。
4.2 补充水分:多喝水,特别是运动或者户外活动时要适量补充水分。
4.3 穿着透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和鞋袜,避免过于紧身或者不透气的服装。
五、就医建议5.1 寻求专业医疗匡助:如果中暑症状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5.2 遵医嘱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随意使用药物或者方法。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前预防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结语:中暑是一种常见但危(wei)险的急性疾病,正确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中暑带来的危害。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匡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暑急救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正确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中暑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轻则头晕、口渴,重则呕吐、昏迷等情况。
中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深入了解中暑的症状十分重要,同时必须清楚急救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暑急救措施应该如何正确实施。
第一步:将患者放在阴凉处休息无论何时,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首先要做的是将患者搬到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避免让他们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你可以选择一块草地或树阴下等地让患者躺下,并尝试为其提供足够的遮阳和凉爽的环境。
这是急救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得到挽救的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步: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引起的症状之一是水分和电解质的严重丢失,因此要确保患者充足地喝水和补充电解质。
在急救箱里肯定会有用于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药物,你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药物过敏的情况,然后确定是否使用这些药物。
同时,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水果或者其他高水分含量的食品,这样可以更快地帮助患者摄入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第三步:冷却身体中暑时温度过度升高,因此需要立即给患者进行冷却。
有人可能选择使用吹风机,但是这样做可能导致患者的体温更加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躺在地上,抬起双腿,然后用湿毛巾等物体轻轻地擦拭患者身体。
或者使用喷雾器和蒸发器等降温器材,气压冷却系统和换气无害系统可同时降温和去蒸发补充潮湿度,快速降温,减轻中暑症状。
第四步:紧急送往医院最后一步是将患者快速紧急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请确保患者继续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和紧急状态。
由于中暑可能影响心率,呼吸和疲劳等症状,正确的急救措施通常需要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要让患者平躺、不要吃东西、不要喝酒、不要吸烟等。
结论中暑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症状,因此在容易出现中暑的高温环境中,例如烈日下工作,登山,其他需要暴露在高温太阳下的行业或活动等等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中暑的症状,掌握正确的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抢救工作制度

中暑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对中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中暑患者的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中暑患者的抢救工作。
三、抢救组织与管理1. 各科室应设立中暑抢救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指挥本科室中暑患者的抢救工作。
2. 抢救小组成员应掌握中暑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抢救技能。
3.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中暑抢救药品和设备,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抢救流程与措施1. 发现中暑患者,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轻度中暑患者,给予口服补充盐水、清凉饮料,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对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进行以下抢救措施:(1)给予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电解质。
(2)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方法降低患者体温。
(3)对症治疗,如给予抗炎、抗过敏、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报告病情变化。
4. 对于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氧等治疗。
五、抢救药品和设备管理1. 各科室应根据中暑抢救需要,配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电解质补充液、退热药、抗过敏药、抗生素等。
2. 抢救药品应置于抢救室内,方便快捷地取用。
3. 抢救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功能完好。
六、抢救记录与总结1.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准确、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用药情况。
2. 抢救结束后,科室应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抢救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七、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暑抢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技能。
2. 科室应定期进行中暑抢救演练,检验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3. 医院应对医护人员的中暑抢救知识、技能进行考核,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宣传教育1. 医院应加强对中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救、互救能力。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脉搏加快、皮肤干燥热烫、体温升高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是中暑急救的知识点总结: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给患者解开衣领、松解腰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
3. 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水和盐,帮助恢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4. 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腋窝、脚踝等处,帮助降低体温。
5. 如果患者有意识丧失,要先将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
6. 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下面是一些预防中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在高温天气下,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特别是在阳光最猛烈的时候。
2. 外出时穿着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佩戴太阳镜。
3. 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水果和蔬菜,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4. 适量补充水分,多饮水,避免大量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5. 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适当休息。
6. 注意室内空调的使用,保持室内的清凉和通风。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高温下工作或运动的人群来说,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预防中暑也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注意避免在高温下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饮食和水分摄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希望大家都能够注意中暑的危害,并且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自己或他人。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有: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中暑通常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所导致,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身体的体温会持续上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此时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让患者转移阴凉处进行休息,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2.补充水分:中暑后体内热量较高,患者身体里的水分会通过汗液大量排除体外,此时机体处于缺水状态,患者通常会出现口渴、多汗等症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从而补充身体所缺失的水分,可以缓解口渴、脱水的情况。
3.按压:患者不慎中暑后,如果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患者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
4.送医:重症中暑的病人,也就是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重症中暑的护理进展

重症中暑的护理进展作者:李玉芯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探讨了重症中暑的救治和预防。
进行合理的预防是避免中暑的重要措施,综合救治能够提高中暑患者的生存率。
总结重症中暑昏迷病人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从实践中体会到,对重度中暑病人,应及早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积极给予支持疗法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同时加强体温、循环、呼吸等各系统功能监护,为抢救及时捕捉信息,做好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中暑;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1—01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疾病。
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其常见的诱因,为夏季多发病[1]。
依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几种类型[2]。
重度中暑往往由于病人出现了前驱症状或中暑症状未加以保护或采取措施发展而致。
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在临床上以超高热、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及DIC,病死率极高[3.4]。
1 早期快速降温对于重症中暑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降温,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5]。
中暑的死亡率高低与高热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比[6]近半数重症中暑患者体温高于40℃,通常要求1h内温度降至38.5以下。
降温速度决定患者的预后。
可采用物理与药物、体外与体内相结合的方式。
1.1物理降温:室温调节在20-22℃,①冰水或乙醇擦浴;②头部降温:电子冰帽的使用,水温的设置:3-15℃;③电子冰毯的运用,在使用电子降温毯或冰帽过程中,注意用毛巾保护皮肤和防止冷凝水浸湿床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抢救病人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所处环境,有无遮阳、通风、降温设施,是否高温作业等。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有无晕厥、高热、抽出昏迷,评估中暑类型。
3、评估有无、电解质失衡,有无脱水。
护理措施
1、立即置患者于通风、阴凉或有空调的环境(温度20~25℃),取平卧位休息。
2、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者,供给淡盐水口服或清凉饮料、人丹等;对于中度中
暑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对症处理。
3、给予理降温,头部置冰帽或冰枕,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全身
用冰水擦拭。
遵医嘱药物降温。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
采取降温措施后至少每30min测量肛温一
次并记录。
如果肛温将至38℃,暂停降温,并维持体温不回升;如降温过程中,患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血压明显下降,应停止降温。
5、对于病情危重者,给予心电监护,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7、供给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8、高热、惊厥、昏迷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惊厥护理常规、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中暑的常识。
2、交待高温工作者,避免劳累,戒除烟酒,衣着宽松。
3、告知患者先兆中暑的自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