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

合集下载

城轨车辆车体结构

城轨车辆车体结构

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预处理
去除车体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质,确保表面处理质量。
喷涂工艺
采用先进的喷涂设备和工艺,确保涂层均匀、附着力强、耐腐蚀性 好。
表面装饰
根据设计要求,对车体表面进行装饰处理,如贴膜、喷绘等。
质量检测与评估方法
无损检测
采用射线、超声、磁粉等 无损检测方法,对车体焊 缝进行内部缺陷检测。
刚度。
满足强度要求
对关键承载部位进行强度校核,确 保车体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安全可靠 地运行。
考虑疲劳强度
针对车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交变 载荷,进行疲劳强度设计和评估。
耐撞性设计考虑
能量吸收结构
在车体前端设置能量吸收区域, 通过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
护乘客安全。
防爬装置
在车体侧面设置防爬装置,防止 在侧面碰撞时车辆相互攀爬,降
现状
目前,城轨车辆车体结构已经实现了轻量化、高强度、耐腐 蚀等目标。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城市的需求,车体结构也呈 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A型车、B型车、C型车等。
未来趋势与挑战
未来趋势
未来城轨车辆车体结构将继续向轻量化、高强度、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车体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
低事故严重性。
紧急疏散通道
确保在碰撞事故发生后,乘客能 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到车外。
04 关键部件及连接技术
车门系统
车门类型
01
包括塞拉门、内藏门、外挂门等,不同类型的车门具有不同的
开启方式和结构特点。
车门驱动方式
02
主要有气动、电动和人力驱动三种方式,现代城轨车辆多采用
电动驱动方式。
车门控制系统

单元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3车体

单元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3车体

4.3.2 车门
1、客室车门
(2)客室车门的结构形式
按照驱动系统动力来源的不同,分为: 电控气动式车门 电控电动式车门
按照车门的运动轨迹以及与车体的安装方式,分为: 内藏门 外挂门 塞拉门 外摆门
4.3.2 车门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门
1、客室车门
(2)客室车门的结构形式 电控气动式车门
内藏门具有如下特点: ① 驱动机构占用车辆上的空间小; ② 质量较轻; ③ 手动开、关门所需力量较小。
4.3.2 车门
1、客室车门
(2)客室车门的结构形式
外挂门
外挂门与内藏门的主要区别在于门叶和悬 挂机构始终位于侧墙的外侧,车门传动机 构原理与内藏门完全相同。
外挂门具有如下特点: ① 与其他形式的车门相比,采用外挂门形式
③ 警告灯/蜂鸣器:在每扇客室车门的上方车体内外部各装设有一个警告灯, 开关门时警告灯将会亮并闪烁。
④ 障碍物探测:关门防夹(关门时的障碍物探测),开门时障碍物探测。
4.3.2 车门
1、客室车门
(3)客室车门的控制
乘务员钥匙开关
⑤ 车门切除: 一旦运营中有车门开关故障时,驾驶员 可以应是逆时针,车内切除应是顺时针, 否则会造成切除机构损坏)。
4.3.3 车内其他设施
3、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属于车辆辅助负载的 一部分,主要分为司机室照明、头 尾灯、运行灯、客室照明、车侧灯 五大部分。除车侧灯外,其他部分 均由司机室控制开关独立控制。
4.3.3 车内其他设施 3、照明系统
(1)客室车门; (2)司机室车门; (3)司机室通道门; (4)紧急疏散门。
4.3.2 车门
按功能分为: 客室侧门 客室端门 驾驶室侧门 驾驶室后端门 紧急疏散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非常重要。

车体结构不仅影响车辆的外观和舒适性,还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能。

本文将从车体整体结构、车体材料、车体重量和车体附属设备四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车体整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主要由车体壳体、车体底盘和车体屋盖三部分组成。

车体壳体是车体的主体结构,承担着车辆的荷载和保护乘客的功能。

车体底盘是承载轮对和悬挂系统的基础部件,其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车体屋盖则是覆盖在车体顶部,旨在提供乘客休息和储物的空间。

二、车体材料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材料决定了车体的强度、重量和耐久性。

目前常用的车体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部件,如车体壳体和底盘。

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形性,适用于车体屋盖等外壳部件。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量化的特点,适用于提高车辆整体的耐久性和乘坐舒适度。

三、车体重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重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车体重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运行效能。

因此,车体结构的设计需要在强度和重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使车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车体重量。

四、车体附属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还包括一些附属设备,如车门、窗户、灯光和通风系统等。

这些设备主要用于提供乘客进出车辆的通道,保证车内的采光和通风,以及提供车辆行驶时的灯光照明。

车辆的附属设备需要与车体的结构相适应,确保设备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同时,附属设备的设计还需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姓名:学校:学号:班级:内容摘要文章简要地从车体的结构、材料和车体与限界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车体截面形状的合理性,车体结构形式和车体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车体对限界的部分影响。

关键词:车体结构车体材料限界引言车体是车辆中装载乘客的部分,它也是司机驾驶列车的场所,属车辆的上部结构。

其底架下部及车顶上部要安装大量机电设备,构成车辆主体。

车体与乘客的安全与舒适息息相关,故车体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

它要承载各种静动载荷、各种振动,适应最大运行速度;还要隔音、减振、隔热、防火,并在事故状态下尽可能保证乘客安全。

一、车体结构(一)车体的形状分析在我们分析研究车体时,首先我们要对车体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把握。

那么车体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形状。

我们通常见到的车体,其横截面都是方形的,顶部是个圆弧。

那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而不是别的形状呢?我们先来假设一下,看别的形状是否可行。

我们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

那我们把车体做成一个圆柱是否可行呢?对于货运车,货物是可以有效利用所有的有效空间的。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用于客运的。

人不同于货物,人不可能堆叠起来,不可能使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因而用圆形车体是毫无意义的。

同时,圆形车体对于加工墙体和车顶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对侧墙和车顶的设备安装增加了很大难度。

与此同时,这样形状的使得车辆限界增大,对道路的要求更高。

因此不仅对施工增加了难度,还使得施工的成本增大。

综上所述,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形状被抛弃,而使用了现在的车体形状。

圆弧的顶更好地契合设备限界,竖直的墙更符合其应用,也更容易加工。

(二)车体的主要组成1、车顶车体外顶板两侧有两个小圆弧,这个部分采用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中部的大圆弧部分为带有纵向加强杆件挤压成型的车顶板。

客室内顶板由中间的平板和平板两侧的多孔通风口板这三个部分组成。

2、侧墙、端墙车体的侧墙左右各有五扇车门和四个车窗,被分割成六块分部件,各分部件亦为整体的挤压铝型材。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首先,城市轨道车辆的车体通常由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具有较轻的重量和高的强度,能够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撑和碰撞吸能性能。

车体结构以箱型结构为主,具有强度高、刚性好的特点,能够抵抗外部冲击和扭曲变形。

此外,车体采用分割式结构设计,方便维修和更新车辆的各个组件,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次,城市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包括车头、车体和车尾三个部分。

车头通常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和防撞装置,以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运行,同时提供紧急制动功能,确保乘客的安全。

车体部分由若干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连接节进行连接。

车厢内部设有座椅、扶手、垂直支撑杆等设施,以提供乘客的座位和站立空间,并通过各种装饰和灯光设计,提供舒适和宜人的乘坐环境。

车尾部分通常安装有备用能源设备和故障排除系统,以应对紧急情况和故障发生时的处理。

另外,为了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城市轨道车辆还采用了一系列的防振、减噪和减震设计。

例如,车轮和轨道之间安装了减震橡胶垫,用于减少车辆和轨道之间的冲击和振动。

车厢底部和车体的结构也采用了一些减震和吸震材料,以降低乘客的震动感和噪音。

车厢内的扶手和座位也采用了防滑和减振材料,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

此外,城市轨道车辆还配备了先进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以保持车厢内的舒适温度和空气流通。

车体上还安装了紧急开门装置和灭火设备,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火灾防控。

总之,城市轨道车辆的车体设计和结构旨在提供乘客的安全、舒适和便利性。

通过采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车体具有较轻的重量和高的强度,能够抵抗冲击和变形。

同时,车体还配备了各种防振、减噪和减震设计,以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轨道车辆的车体设计和结构将进一步满足乘客的需求,并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加高效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车体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车体
内交通,所以车辆 外观造型和色彩必须考虑城市文化、环境美化,与城 市景观相协调。 2.车体的结构形式 (1)底架承载结构 全部载荷由底架来承担的车体结构, 称底架承载结构,也称自由承载结构。 (2)侧墙和底架共同承载结构 由侧、端墙与底架共同 承担载荷的车体结构,称侧墙和底架共同承载结构, 也称侧墙承载结构。
(3)整体承载结构 在板梁式侧、端墙上固接由金属板、 金属梁组焊接而成的车顶,使车体的底架、侧墙、端 墙、车顶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开口或闭口箱形结构, 此时车体各部分结构均参与承受载荷,因而称这种结 构为整体承载结构。
钢制车体整体承载结构
车体的一般结构形式:
1—缓冲梁(端梁) 2—枕梁 3—小横梁 4—大横梁 5—中梁 6—倒梁 7—门柱 8—侧立柱 9—上侧梁 10—角柱 11—车顶弯梁 12—顶端弯梁 13—端立柱 14—端斜撑
城市轨道车辆构造
车体
一、车体的作用与分类 二、车体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1.车体的基本特征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一般为电动车组,有单节、双节、三节 式等;有头车(即带有驾驶室的车辆)和中间车,以及动车与拖 车之分,其车体结构也就有其多样性。 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服务于城市内的公共交通,乘客 数量多,旅行时间短,上下车频繁,因此车内设置的座位数 量少、车门数量多而且开度大,服务于乘客的车内设备简单。 3)对车辆的质量限制较为严格,特别是高架轻轨,要求列车 质量轻、轴重小,以降低线路设施的工程投资。
4)为减轻列车自重,车辆必须轻量化,对于车 体承载结构一般采用大型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 高强度复合材料或不锈钢等,采用整体承载筒 形车体结构,车辆的其他辅助设施也尽量采用 轻型材料和轻量化结构。 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一般运营于城市人口稠密 地区,并用于乘载旅客,所以对车辆的防火要 求严格,特别是地铁车辆。 6)对车辆的隔音和降噪有严格要求,以最大限 度降低噪声对乘客和沿线居民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车体(PPT41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车体(PPT41页)

不锈钢
材料
C(max) Si(max) Mn(max)
Ni
Cr
S(max) P(max) N(max)
SUS301L 0.03
1.00
2.00 6.00~8.00 16.00~18.00 0.030 0.045 0.20
SUS304
0.08
1.00
2.00 6.00~10.50 16.00~20.00 0.030 0.045
梁材料均为强度等级最高的SUS301L-HT,门角处采用 SUS301L-DLT,端墙的板、梁均采用点焊结构,骨架几何模 型如图2-11所示。
任务一 车体的结构
模块化结构的优点 ①容易保证整车质量; ②有利于国产化的实施; ③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施工难度,可以减少工装设备, 简化施工程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④维修方便。
任务一 车体的结构
模块化结构的优点 ①容易保证整车质量; ②有利于国产化的实施; ③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施工难度,可以减少工装设备, 简化施工程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④维修方便。
3800 mm
12600 mm 800 kN 650 kN
2012 mm 1550 mm
任务二 铝合金车体
一、铝合金的材料特性
1.质轻,更容易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2.强度好。纯铝的抗拉强度约为80 MN/m2,是低碳钢的1/5。 3.耐蚀性能好。铝合金的特性之一是接触空气时表面会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膜能防止腐蚀,所以耐蚀性能好。 4.加工性能好。车辆用型材挤压性能好,二次机加工、弯曲 加工也较容易。 5.易于再生。铝的熔点低(660°C),再生简单。在废弃处理 时也无公害,有利于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总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车辆,它们被用于在城市之间或城市内运输乘客。

这些车辆的构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车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通常由强度高的钢材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安全性能。

车体通常具有流线型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车辆的车体外部还会涂有特殊的防腐涂料,以保护车体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2. 轮组系统:轨道交通车辆的轮组系统包括车轮、轴承和轴箱等组件。

车轮通常由坚固耐磨的合金钢制成,以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时的冲击力。

轴承则被用于支撑车轮,并减少摩擦阻力。

轴箱则被安装在车体下部,用于将轴承和车轮与车体连接起来。

3. 牵引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牵引系统用于向车辆提供动力。

常见的牵引系统包括电动牵引系统和内燃牵引系统。

电动牵引系统通过电动机和电池组提供动力,而内燃牵引系统则使用燃油发动机来驱动车辆。

这些牵引系统通常还包括变速器和传动装置,以调节车辆的速度和扭矩。

4. 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控制系统用于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并控制车辆的行驶。

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计算器和执行器等组件。

传感器用于收集车辆的运行数据,计算器则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执行器用于控制车辆的操作,例如加速、减速和制动等。

5. 客舱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客舱设计通常会考虑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客舱内部通常会安装座椅、扶手和把手等设施,以提供乘客的舒适支撑和稳定性。

此外,车厢内也会配备紧急疏散设备,例如灭火器和逃生门,以应对紧急情况。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包括车体结构、轮组系统、牵引系统、控制系统和客舱设计等方面。

这些构造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为了提供安全、高效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分析和结构说明姓名:学校:学号:班级:内容摘要文章简要地从车体的结构、材料和车体与限界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车体截面形状的合理性,车体结构形式和车体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车体对限界的部分影响。

关键词:车体结构车体材料限界引言车体是车辆中装载乘客的部分,它也是司机驾驶列车的场所,属车辆的上部结构。

其底架下部及车顶上部要安装大量机电设备,构成车辆主体。

车体与乘客的安全与舒适息息相关,故车体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

它要承载各种静动载荷、各种振动,适应最大运行速度;还要隔音、减振、隔热、防火,并在事故状态下尽可能保证乘客安全。

一、车体结构(一)车体的形状分析>在我们分析研究车体时,首先我们要对车体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把握。

那么车体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形状。

我们通常见到的车体,其横截面都是方形的,顶部是个圆弧。

那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而不是别的形状呢我们先来假设一下,看别的形状是否可行。

我们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

那我们把车体做成一个圆柱是否可行呢对于货运车,货物是可以有效利用所有的有效空间的。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用于客运的。

人不同于货物,人不可能堆叠起来,不可能使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因而用圆形车体是毫无意义的。

同时,圆形车体对于加工墙体和车顶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对侧墙和车顶的设备安装增加了很大难度。

与此同时,这样形状的使得车辆限界增大,对道路的要求更高。

因此不仅对施工增加了难度,还使得施工的成本增大。

综上所述,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形状被抛弃,而使用了现在的车体形状。

圆弧的顶更好地契合设备限界,竖直的墙更符合其应用,也更容易加工。

(二)车体的主要组成1、车顶车体外顶板两侧有两个小圆弧,这个部分采用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中部的大圆弧部分为带有纵向加强杆件挤压成型的车顶板。

客室内顶板由中间的平板和平板两侧的多孔通风口板这三个部分组成。

2、侧墙、端墙车体的侧墙左右各有五扇车门和四个车窗,被分割成六块分部件,各分部件亦为整体的挤压铝型材。

客室内的侧墙、端墙都是阻燃的密胺树脂胶合板,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

"3、地板直流传动车的地板先在底板上纵向布置橡胶条,再铺设多层夹板,用螺钉将多层夹板固定在底架上,然后在多层夹板上粘接灰色PVC材料地板。

交流传动车将多层夹板改换成表面很平坦的铝合金轻型型材,然后在铝型材表面直接粘贴PVC塑料地板,这就避免了塑料地板起泡和脱落的弊病。

4、车体组成的综合要求首先,在保证车体坚固的基础上,要求车体越轻便越好,因为较轻便的车体能够减轻车体对底架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车体大量使用铝型材。

其次,(三)车体的结构形式1、底架承载结构全部载荷由底架来承担的车体结构,又称自由承载结构。

2、侧墙和底架共同承载结构由侧、端墙与底架共同承担载荷的车体结构,又称侧墙承载结构。

》3、整体承载结构在板梁式侧、端墙上固接由金属板、金属梁组焊接而成的车顶,使车体与底架、侧墙、端墙、车顶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开口或闭口箱形结构,此时车体各部分结构均参与承受载荷,因此称之为整体承载结构。

(四)车体的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车体的结构形式选择主要取决于其材料的加工难易程度以及车体承载的重量。

那么车体重量主要是因为其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因而合理选择车体的结构形式,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车体材料的问题。

而因为整体承载结构相对于另外两种结构而言,承重更加均匀,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整体承载结构。

二、车体材料(一)常用车体材料及其特点1、耐候钢车体耐候钢车体采用扮靓组合整体承载全焊接结构。

制造厂需要先将购进的冷轧定尺板材或将热孔卷料开卷、矫平,切断的板材经磷化预处理。

车体采用大部件组装方式。

与铝合金、不锈钢车体相比,其有材料费、制造费低以及工艺性好、造型容易的明显优势。

但也存在重量较大、耐腐蚀性不大好而导致运营成本高的劣势。

其可做到车体气密结构良好,耐热性高,焊接性好,但是维修较困难。

"2、不锈钢车体不锈钢车体也是采用板梁组合整体承载全焊接结构。

由于其板材更薄,其须采用大量薄板轧压成补强型材与外板点焊连接形成空腔,借以提高外板的刚度、强度。

其板的拼接采用搭接缝焊。

这是其技术关键。

其优点有轻量化效果好,耐热性和焊接性良好,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性优越。

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造型困难,要有塑性加工技术,车体气密结构困难,材料价格高。

3、铝合金车体铝合金车体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板梁、大型开口型材和大型中空闭口型材及其组合形式。

板梁式铝合金车体在结构形式上类似于耐候钢车体,但是为了提高断面系数,要加大板厚。

其薄板焊接非常困难,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且变形大矫正困难,因此必须采用接触焊。

开口型材将板、梁合成一体,简化了车体制造工艺,提高了质量,但成本也相应增加。

其车体零件数量少、焊接工作量少,且容易实现自动化,大大降低了车体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但也需要大型挤出设备和大型模具,因此制品成本昂贵,设计断面变化也受到制约。

其的车体刚度比耐候钢车体和不锈钢车体都要小,因而要加大板厚和尽量加大车体断面,以此提高车体抗弯刚度。

同时,铝合金车体耐腐蚀性差,所以大部分都需要涂漆。

而且,铝的熔点较低,所以发热设备都需特别注意加装隔热板,以防发生火灾。

\(二)车体材料的选择三种材料的车体各有其优缺点,针对不同的要求条件,就要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车体材料。

1、耐候钢车体适用分析耐候钢车体在三种材料的车体中的优点是:车体密封性好,材料熔点高,材料工艺性好。

因为有这三个优点,在某些情况下,耐候钢车体是最佳的选择。

(1)车体密封性好在地上地下联运或者山区中,有大量的隧道。

列车需要频繁地进出隧道,而显而易见地,隧道内的空气环境比较糟糕,所以需要列车车体密封性好。

耐候钢车体就适用于这种情况。

(2)材料熔点高列车的地板下往往吊装这高压大电流的发热设备,比如制动电阻箱。

这时采用铝合金车体,安全隐患就会相对较大。

应采取耐候钢或者不锈钢车体。

(3)材料工艺性好列车在运营时难免会发生故障,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事故。

耐候钢车体的材料工艺性好,在出现故障后,其可维修性相对要优于其他两种车体。

在出现事故后,其也更易于修复和恢复。

在对这方面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采用耐候钢车体。

?同时耐候钢车体因为有这这个特点,其外观工艺性也较优越,可以更加美观。

其也更易于安装隔音材料,因为这种车的车内噪声较小。

2、不锈钢车体适用分析相比于耐候钢车体和铝合金车体,不锈钢车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其材料优越的耐腐蚀性。

(1)材料耐腐蚀性优越不锈钢车体优越的耐腐蚀性可以使列车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如以下几种情况:空气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与盆地;工业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工业区;更多地在地面与高架上运行;存放于室外;风沙较大的地区;不涂漆、车辆段不设涂漆设备的情况。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可以适用外,不锈钢车体在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其因为腐蚀带来的维修量也要小于其他两种材料的车体。

(2)材料低熔点类似于耐候钢车体。

3、铝合金车体适用分析)铝合金车体相较于其他两种车体,可以实现轻量化。

因此铝合金车体普遍比较轻便,其能耗也因为其轻便而大大降低。

另外其线路维修量较小,车体密封性良好。

(1)车体轻在适应站间距离小,或者要求列车的启动制动加速度大,旅行速度高的情况下,选用铝合金车体是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其车体轻,能量消耗相对较小。

它也适用于列车编组动拖比较小,要求能耗较小的情况下。

又因为它的车体轻,它的噪声和线路维修量也较小。

(2)线路维修量少在线路曲线多、半径小,或者坡度大、长的路段,线路维修显得比较困难,这时选用铝合金车体就相对较好。

(3)车体密封性好同耐候钢车体。

三、车体与限界&(一)车体对限界的部分影响车辆限界直接关系到线路的施工量和运行的安全性。

因而车辆限界要设计的合理,不能够太小也不能太大。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确定,不仅制约车辆的外形尺寸,还关系到隧道、高架桥等各种建筑物的轮廓尺寸,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有着重大的影响。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对该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只简单介绍车辆限界中车体的影响。

车体的轮廓和尺寸是直接影响限界的要素。

另外,车体的承载方式和材料选择会使车辆有不同的维修要求和偏移量,这是车体影响限界两个重要因素。

结论由以上分析论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三个结论:首先,整体承载结构是适用最广泛的车体结构形式;其次,对于不同的要求应选择不同的车体材料,相对而言,铝合金能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有利于客运向高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目标的实现;最后,车体对限界的影响主要在轮廓与尺寸、维修要求、偏移量,这三个方面。

由于只是简单地进行分析论述,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于这三个方面,还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1]吕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