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的声学性能与噪声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的声学性能与噪声控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带来的噪声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居住环境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的声学性能和噪声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钢轨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钢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这主要包括辐射噪声和冲击噪声。
辐射噪声是由于列车运行时轮子与钢轨之间的接触面形成的,并通过钢轨的传导性质向周围空气或地面传播而产生的噪声。
冲击噪声则是由于列车通过轨道接头或其他不平坦部分时,钢轨与车辆接触产生的冲击振动传导而产生的噪声。
这些噪声不仅会对周围居民造成不适,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失眠、焦虑等。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钢轨噪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声学性能。
声学性能是指钢轨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特性。
衡量声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声辐射强度、声谱特性、声音传播特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减少钢轨噪声的有效途径。
为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钢轨噪声,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首先,改良钢轨材料和结构,降低钢轨的噪声辐射。
可以选择具有良好声学性能的材料,例如用高耐磨性、降低振动、减少噪声辐射的材料替代传统钢轨。
此外,优化钢轨的结构设计,减少钢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例如,在接头处增加吸音材料,减少冲击噪声的产生。
其次,通过路基和降噪设施的改善来控制钢轨噪声。
道路和建筑物是噪声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可以通过改善轨道周围的路基条件,减少振动传播和噪声辐射。
在需要的地方安装隔音墙或隔音挡板,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通过管理和运营的手段来控制钢轨噪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安排列车运行时刻表,减少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数量和频率,可以降低列车运行带来的噪声。
在设计新建轨道交通线路时,也应充分考虑噪声控制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线路布局和车辆型号,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是城市交通系统不可避免的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舒适和安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主要来自列车行驶时轮轨交互作用、电动机和制动器的运转以及隧道内的回声等。
噪声主要以空气声、结构辐射声、接触声和车内噪声的形式传播。
根据研究表明,轨道交通的噪声对人体听力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并且也会干扰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主要来自列车的运动、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辆的不平衡等。
振动对城市建筑物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损和安全隐患。
振动还可能对地下管线和地基造成破坏,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措施的采取:
1. 采用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包括轨道和车辆的减振和隔振措施、隧道内壁的吸声处理、电动机和制动器的消声、列车轮轨交互作用的降噪措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噪声和振动在源头上的产生和传播。
2. 优化轨道交通系统设计:通过优化轨道和车辆的设计,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采用更加平滑的轨道曲线和过渡段设计,减少列车在行驶时的摩擦和震动。
3. 加强维护和管理: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的设备,减少设备的故障和噪声振动的产生。
4. 加强噪声和振动监测:建立噪声和振动监测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交通需求的增加,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噪音和振动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噪音和振动对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
引言: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其噪音和振动问题一直受到关注。
噪音和振动不仅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因此,寻求噪音和振动控制的有效方法成为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噪音控制技术1. 噪音源控制轨道交通的噪音主要来自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因此,降低列车噪音源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在设计阶段,应优化列车的悬挂系统、牵引系统和减震装置等,减少列车本身产生的噪音。
另外,通过减少制动时的摩擦和使用噪音较低的轮胎材料,也能有效地降低列车噪音。
2. 隔音措施隔音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噪音控制的技术手段。
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可采用隔音材料进行车厢和车身等部位的隔音处理,将列车内部噪音源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
同时,合理设计车厢的内饰结构和装配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噪音传递。
3. 屏障和绿化带的设置在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设置屏障和绿化带,对减少列车噪音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设置高度适当的隔音屏障和绿化带,能够有效地阻挡噪音的扩散,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二、振动控制技术1. 刚度和减振装置设计振动控制的关键在于减小振动的产生和传递。
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通过优化结构、增加刚度以及合理布置减振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列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产生。
同时,可对隧道的结构进行减振设计,使得振动的传递减少到最小。
2. 道床和轨道基础设计道床和轨道基础的设计对于振动控制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材料、正确布置基础,能够提高轨道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列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道床进行隔振处理,也能有效减少振动的传递。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快捷,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其噪声和振动也日益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主要来源于铁轨和列车的运行过程。
其噪声和振动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频噪声城市轨道交通高速运行时,车辆与铁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高频噪声。
这些噪声主要包括车轮与轨道交互作用产生的钢轨噪声和车体结构振动产生的空气噪声。
2、低频振动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城市轨道交通的较大噪声和振动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和听力系统受损,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1、合理设计轨道和车辆合理设计轨道和车辆是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的关键。
设计轨道时应注重平整度的提高,同时注意减小曲线半径和缩短坡度。
另外,在设计车辆时应注重降低车辆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2、采用降噪隔振措施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可以采用隔振和吸音等技术手段,如采用弹性垫或橡胶减震器隔离车体与车轮间的震动,采用吸声材料降低车辆的噪声。
3、加强维护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与车辆、轨道的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对车辆和轨道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损坏的轨道和车辆,可以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是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轨道和车辆、采用降噪隔振措施、加强维护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建设健康、安全、环保的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噪声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噪声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为有效确保交通载客量和出行便捷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但是,由此引发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应充分考虑沿线建筑物及居民生活,落实噪声污染控制,确保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发挥其优势,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噪声关键影响因素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噪声;控制措施1.噪声污染的危害(1)噪声污染对听力造成损伤噪声污染直接作用于人的耳部,对人体最明显的危害是使人的听力受到损伤。
当人们突然进入强噪声环境时,双耳会瞬时感到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在人们离开强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后,听力会逐渐恢复正常。
假如人们长时间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很可能会诱发内耳器官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
(2)噪声污染能诱发多种疾病噪声污染经过听觉器官后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会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造成脑胀、头痛、失眠、耳鸣、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噪声污染也会导致人们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噪声污染对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3)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工作产生干扰噪声污染对人类的睡眠影响极大,会导致惊醒、多梦、睡眠质量下降等。
噪声污染会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分散,造成反应行为迟钝,较容易疲劳,使得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较以往正常情况有所上升。
2.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产生途径以及影响因素2.1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产生途径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预测中,要有效地预测噪声,需要对噪声的来源有清楚地了解,这样,预测的时候,具体的内容等会更加明确。
就现阶段的分析研究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产生主要有以下途径:(1)钢轨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振动。
钢轨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振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摩擦振动具有可控性,比尔对钢轨的铺设进行控制,对钢轨的材质等进行控制,摩擦水平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兴建和扩展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噪声问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噪声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噪声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引起疲劳、失眠、头痛等症状。
其次,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人们的听力也会受到损害。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噪声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产生,例如采用隔音设计的轨道和车辆,安装隔音设施等。
其次,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合理规划站点的位置和布局,也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影响。
此外,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噪声进行限制,也是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重要手段。
噪声研究案例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和评价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噪声控制标准和措施。
此外,欧洲的一些城市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噪声控制策略。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工程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加强监测管理等手段,可以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噪声控制技术和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Zhao W, Guo K, Feng Y. Study on urban rail transit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24, 137: 126-136.。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研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5)1.4 结构安排 (6)2.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特点及影响 (7)2.1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来源分析 (9)2.2 振动噪声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 (11)2.3 振动噪声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12)3.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技术 (14)3.1 车辆减噪的有效措施 (15)3.1.1 车両结构设计优化 (16)3.1.2 材料降噪技术 (17)3.1.3 噪音补偿体系 (19)3.2 线路路基的振动噪声控制 (20)3.2.1 地下工程隧道噪声控制技术 (21)3.2.2 线路穿越区域噪声影响评估与控制 (23)3.2.3 路基结构改造及声屏障技术 (24)3.3 车站噪声治理措施 (25)3.3.1 车站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27)3.3.2 车站内部声学治理技术 (28)3.4 基于信息技术辅助的振动噪声治理 (29)4.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管控模式 (30)4.1 国家及地方标准及规范 (32)4.2 振动噪声监测评估体系 (33)4.3 综合治理目标体系及策略制定 (34)4.4 协同治理模式及机制 (35)4.4.1 政府主导、企业承建、公众参与的协调治理模式 (36)4.4.2 市政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步规划与整合机制 (38)4.5 重点区域管控模式 (39)4.5.1 邻近高密度的居民区的噪声管控模式 (40)4.5.2 遗产保护区车辆噪声管控模式 (41)5. 未来发展方向 (43)6. 结论与建议 (44)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
研究首先将回顾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问题的研究背景,说明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铁、有轨电车等。
其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噪声和振动。
这些噪声和振动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损害。
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至关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列车牵引和制动系统、隧道通风系统以及车站乘客活动等。
在地铁和有轨电车的运行过程中,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是主要的噪声来源。
列车牵引和制动系统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而振动则主要由列车行驶时的轮轨交会引起,同时也会受到列车的牵引和制动力影响。
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耳朵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和睡眠障碍等。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振动能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局部振动,导致疲劳和不适感,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骨骼、关节等伤害。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结构,使其受到破坏。
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轨道和车辆设计。
通过改进轨道和车辆的减振和隔声性能,减少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和制动噪声,降低振动。
(2) 采取隔音隔振措施。
在轨道、车站和隧道等重要区域设置隔音隔振设施,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如在轨道旁设置隔音墙、在隧道内安装减振装置等。
(3) 控制列车运行速度。
适当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减少车辆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和制动噪声,同时减小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影响。
(4) 定期检测和维护轨道和车辆。
进行定期的轨道和车辆检测和维护,确保轨道和车辆的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正常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09253045王益男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其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噪声问题就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解决噪声问题需要从它产生的根源和传播途径,利用声学原理和现代交通专业相结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声学系统一、序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流动人口也大量涌进城市,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目前,我国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74座,其中超过两百万的城市33座。
现代城市亟需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现代交通体系,要形成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低污染、准时快捷等优点,能有效发挥城市交通和市际交通的整体效益,促使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体系。
发展的重点。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已经困扰我们很长时间了,但也正是由于它出现的比较早,而且情况比较普遍,现在出现的治理方法有很多很多种,而我要研究的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一种不同于道路交通的噪声,即轨道交通噪声。
现在道路交通状况容纳量已经接近饱和,在我国大城市内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层出不穷。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出路,而且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必将积极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从地下走向地面,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污染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居民的出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问题现状首先我们来看现在存在的轨道交通噪声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现在的确带给城市和居民极大方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诸如噪声、。
振动、电磁辐射、景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都运行在人口稠密地区,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铁路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振动干扰,而轻轨交通的环境影响集中反映在噪声问题上。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27日期间噪声投诉统计显示,,共有5l件投诉记录。
其中针对5号线投诉共29件针对13号线投诉共11件,八通线投诉9件,针对2号线投诉1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问题,我国政府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从降低行车速度到使用降噪零部件,我国政府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必然的,但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其带来的噪声问题。
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控制措施也是多方面的。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应当从两个方面考虑,即控制噪声源和噪声的传播途径。
首先应当考虑降低噪声源,分清哪些因素是产生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各种不同的噪声源分析其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对噪声源的控制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则需考虑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来减少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如何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对轨道交通噪声机理与控制的某些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外对轨道交通噪声的研究中涉及到诸如噪声源的定位、声屏障的计算、地面结构的振动、轮轨的优化设计等多个方面。
世界各国都在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轨道结构,或开发全新轨道结构,以减小由于轮轨作用带来的噪声和振动危害。
如瑞士采用弹性短轨枕轨道(又称低振动轨道)来降低轨道噪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采用这种方法,轨道总延长达数百公里,在加拿大的温哥华,轨道交通车辆直接驶入大厦,可见其噪声控制达到了很高水平。
三、问题分析各国都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但到底怎么解决是个很好的办法,首先要从问题的根源来分析。
轨道交通噪声问题根源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引起的噪声和振动问题。
国内部分学者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但多以定性分析、预测为主,并没有一个好的完整的解决思路。
从参考文献中得知,架轻轨噪声除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外,,还有桥梁结构噪声,与地下轨道和地面轨道交通相比,其噪声辐射面大、影响范围广。
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都是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运输方式,地铁列车通过时振动会通过岩土传递到地面及建构筑物内,振动传递的噪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具体的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是通过声源、传播途径、接受点3个方面进行分类和研究。
了解声源、传播途径、接受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降低、衰减噪声的措施和途径,对现存噪声进行防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城市轨道交通按产生噪声的声源可分为轮轨噪声、车辆非动力噪声、牵引动力系统噪声、高架轨道噪声、地下铁道的地面承载噪声及客运站人群噪声等。
1、轮轨噪声钢轨与车轮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响。
车轮和轨道相接触处产生力的相互作用,造成车轮和轨道的振动而向外辐射声波。
轮轨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噪声源。
轮轨噪声主要有摩擦噪声、撞击噪声和轰鸣噪声。
2、车辆非动力噪声主要是指制动系统在实施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振动,它激发制动闸瓦片、闸瓦托架以及制动盘等产生自激振动形成噪声。
此外,还有制动悬挂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在运行中相互撞击产生的噪声等。
3、牵引动力系统噪声牵引系统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包括牵引电机及其冷却风扇、齿轮箱以及空气压缩机的噪声。
近年的研究表明,使用车裙与车下吸声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可降低此类噪声。
4、高架轨道噪声当列车行驶在高架线路上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通过轨道传递给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将噪声向周边地区进行传播,形成较高的噪声。
抑制高架轨道噪声一方面可从降低钢轨振动的技术着手,另一方面从限制传递给高架结构的振动考虑。
沿轨道侧面设置声屏障,可以降低钢轨噪声向周围地区的传播。
5、地下铁道的地面承载噪声地下铁道轮轨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被传递给隧道结构,继而又传向周围的土壤。
振动通过土壤再向邻近的建筑物传播,从而导致地下及墙壁的振动和噪声向建筑物内房间的第二次辐射。
它是一种低频声响,就如同外界振动使房间中的窗户所发出的“喀喀”声响。
地面承载噪声和振动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干扰源,它也是公众向交通部门抱怨的一个主要对象。
6、客运站人群噪声由于客运站内有大量的人口集散流动,人群噪声是客运站内部的主要声源之一。
轨道交通噪声分析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线路方面、列车方面以及环境方面。
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铁路噪声的分析预测将产生重大变化。
四、问题解决途径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首先要明确一些声学原理。
声学系统一般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器三个环节组成的,即:声源.传播途径.接受器。
对于所需要的声音,必须为它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于噪声,则必须设法抑制它的产生、传播和对听者的干扰,根据上述三个环节,分别采取措施。
(1)治理噪声源:要彻底消除噪声,只有对噪声源进行控制。
要从根源上消除噪声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受到各种条件和环境的限制。
但是,对噪声源进行一些技术改造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应用新材料、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
近些年,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应运而生,用一些内摩擦较大、高阻尼合会、高强度塑料生产机器零部件已变成现实。
对于旋转的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等等。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
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液压代替有梭织布机等等。
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零部件加工精度的提高,使机件间摩擦尽量减少,从而使噪声降低,提高装配质量,减少偏心振动,以及提高机壳的刚度等,都能使机器设备的噪声减小。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进行降噪。
这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包括: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利用地形和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利用绿化降低噪声:采取声学控制手段。
这是噪声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阻尼隔振等等。
(3)接受器的保护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噪声特别强烈,在采用上述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噪声时,就需要从接收器保护角度采取措施。
对于人,可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
对于仪器设备,可将其放置在隔声间或隔振台上。
声源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同时作用,传播途径也不同,且并非固定不变;接受器可以是人,也可能是若干灵敏设备,对噪声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所以在考虑噪声问题时,既要注意这种统计性质,又要考虑个体特性。
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应从声源特性调查入手,通过传播途径的分析、降噪量的确定等一系列步骤,确定最佳方案,然后对噪声控制工程进行评价。
下图是参考文献中的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五、结论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低污染、准时快捷等优点,能有效发挥城市交通和市际交通的整体效益,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重点。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同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因素。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噪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评价预测和控制方法,研究防治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的方法。
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评价应以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基本评价指标,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作为评价标准。
(2) 城市轨道交通按产生噪声的声源可分为轮轨噪声、车辆非动力噪声牵引动力噪声、高架轨道噪声、地下铁道的地面承载噪声及客运站人群噪声等。
(3) 轨道交通噪声预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线路方面、列车方面以及环境方面。
由于具体线路、车辆方面的影响因子是相对稳定的,比较好控制其影响。
而环境条件的变化带来各种不同环境因子的变化,环境因子对于噪声的传播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声指向特性、距离衰减、空气衰减、地形因子和声屏障衰减等。
个人总结大半个学期的交通环境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充分弥补了我以前的知识缺陷。
以前的课程学习大多是专业角度的研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研究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现在这个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主题的社会里,明确并注意到环境问题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正确的。
最后谢谢老师大半个学期的指导和帮助,我会在以后的课程中吸取学习这门课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求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1 曾智超《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综合影响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72 彭华,杨广庆.《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铁道工程学报.2001.(12):383 黄涛.《轮轨振动与噪声辐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l-84 林国斌,高淑英.《德国铁路环境噪声评价规范的研究与借鉴》.《噪声与振动控制》,1998(2):18-22.5. 刘加华,练松良.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交通运输学报.2002,2(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