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合集下载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第一篇: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正文: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丁 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630)[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小说[摘 要] 新写实 以其龃龉的话语方式,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中图分类号 I207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1999)06-0093-04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在中国文学语境中, 新写实 小说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语方式。

当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小说家接二连三地将自己的作品推至读者面前时,人们难以掩饰住既往小说阅读经验受到冲击与震撼而产生的困惑。

虽然不少论者将它们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 或干脆称它们为 现实主义的力作 , 因为这些作品都采取了写实为特征的表现手段,注重生存本相的还原。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与新时期伤痕、改革、反思、寻根思潮中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说 新写实 小说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嬗变,勿宁说它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话语模式的深度拆解。

理由如下。

一、小说时空:由 精神幻象世界 到 世俗生存世界现实主义是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主潮,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50年代初就有三种意见,一是以茅盾、巴金为代表的基本上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二是以胡风、路翎为代表的张扬 主观战斗精神 的现实主义;三是以来自解放区的大批作家为代表的歌颂新人物、新世界的现实主义。

由于权威意识形态的规定以及受苏联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在文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念模式,如 服从政治路线、服从政治需要的文学属性观念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观念 、 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等。

这些观念的推行,导致了17年小说的一元化及程式化,出现了许多政治传声筒式的作品也就毫不奇怪。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单位》中没有特别的情节安排,其中的情节就是自然会发生的,在单位中,小林的经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迫于生活所迫,面对生活的房子、孩子的压力,他不由得不按照社会的规则改变,寻求职业的改变,这样的角色很典型,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还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猛然的从心里涌出一种心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就是记流水账的方式但却不缺幽默,同时又给人思考。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与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与对比的方法,对以描写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为主的现代写实小说和当代新写实小说两种不同时期文类的共性与差异性的阐释,对文学史叙述模式中文类问题的研究做了进一步微观的探讨,旨在发现两者兼容的断裂性与互文性,而不是排斥性。

这对现当代文学经典性与探索性问题,尤其是对外来文化影响与本土化写作资源的承接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对比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

由于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社会昏暗、民不聊生,所以写实小说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所承受的灾难,并对当局的残暴统治进行了批判,同时剖析了国民性格上的弱点和劣根性。

以鲁迅为代表的当时诸多文学家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向当时腐败无能的政府和人吃人的社会制度进行强烈的反抗,并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意识。

当代新写实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同样将写作对象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上,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的奔波和辛苦,来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面貌。

只不过当代新写实小说并不像现代写实小说那样包含作者对叙事的介入,而只是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将对故事和人物的评判交给读者。

本文将对这两种不同时代的写实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一相同的描写对象无论是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还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诸多小说作家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都是把写作对象放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通过描写这些地位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向读者还原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比如在《孔乙己》中,鲁迅以孔乙己常去的酒店作为平台,描写了常去酒店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人。

虽然光顾酒店的有地主、当官的等有身份、有钱的人,但更多的无疑是类似孔乙己之类的社会普通劳动人民。

小说中对以孔乙己为首的普通社会人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描绘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所接触到的各种炎凉世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写实小说与新写实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区别
叶帅
摘要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十九世纪开始广泛的应用与世界各国的写作之中,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旧称写实主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小说即新写实小说。

两类小说的典型人物都是为反映现实生活而塑造的,这些典型人物也是为读者深深回味的对象。

本文将主要从路遥的《人生》与揭开新写实小说之幕的方方《风景》入手,试论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的区别。

关键词传统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
一、“本质论”与“非本质论”的典型人物塑造
恩格斯对“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现实主义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是反映客观现实,但是它们所反映的现实是生活中的部分真实,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如路遥《人生》中对主人公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巧珍爱情中的细节并未进行细致描写,包括巧珍在遭到高加林抛弃后回到农村决定嫁给马栓的过程和高加林走后村子里父母乡亲的生活变化,都未进行视角的观察与深入。

《人生》的笔墨主要诉诸于高加林人生的两起两落,从高考落榜生到乡村教师,从乡村教师被撤职到田间种地,又从田间转入城市做记者,最后又因“走后门上任”被撤职回农村的波折起伏的人生变化。

新写实小说则大多以社会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客观真实的再现人生,写的都是零零碎碎身边的琐事2。

新写实小说侧重于描写最普通的小人物的生活,尽量淡化社
1摘自1888年4月初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信
2摘自金仕霞《新写实小说的“新”》
会背景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冲突。

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在芸芸众生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点是和传统写实小说的重要区别。

如方方《风景》中描写生活在武汉最底层“河南棚子”一家的琐碎事,他们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性格不同儿女的成长、职业、婚姻;没有大起大落的事件也没有震撼心灵的功绩。

这即体现了传统写实小说典型人物的“本质论”和新写实小说典型人物“非本质论”的区别。

传统写实小说以重大事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质”即是可针砭时弊的生活内容,“本质”即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

而“非本质”是人琐碎的日常事物,没有社会内容的家庭纠纷,新写实小说从芸芸众生中获取典型人物,关注的即使这部分的“非本质”生活。

二、塑造典型人物的“美”与“丑”
文学艺术追求美,以“美感”建立文学,浪漫主义对美极度推崇。

现实主义对美的理解远比浪漫主义开阔,但基本看法没变。

传统写实小说或多或少在小说中有意识的塑造“美的”人物。

如路遥《人生》中虽有高明楼这类为个人利益违反国家政策并且以权谋私的反面人物,但也塑造了善良温和心中充满爱的巧珍、朴实爱孩子的德顺老汉、老实朴素爱子的高家父母等大量极美的人物。

这些人物代表了人间最真挚的爱和善良。

而在新写实小说中读者很难看到令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充斥于他们作品中的是大量的“不美”甚至“丑”的东西。

像方方《风景》中的“母亲”这一形象,生了八个儿女却对他们的成长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没有一丝关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涂脂抹粉与男人关系暧昧,颠覆了母亲在在文学中“爱与美”的形象。

典型人物“美”与“丑”的塑造是两类小说写实的需要,但在力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新写实小说“审丑”的程度比传统写实小说更浓。

这也是传统写实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典型人物的重要区别。

三、“细微主观”与“零度主观”塑造典型人物
写实主义力求营造真实,细致入微的描述以求小说的背景和叙事达到逼真的境界。

传统写实小说中存在着“集体虚构想象”特点,其中带入了作家的“细微主观”叙事特点i。

比如说路遥的《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作为年轻一代的农民代表,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它关于农民摆脱土地的主题,与爱情婚姻的伦理道德主题相关联,契合着“新时期”人的解放和道德观更新这类主题,为历史提供了集体想象的模版。

不管路遥怎样凭着“艺术经验”来讲述这个故事,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主体讲述的话语,使读者总是感受到知识分子在背后的部分。

例如,《人生》中高加林在被撤销乡村教师身份回田间种地一段时间内,其内心痛苦的独白,对不公平待遇和丑恶的现实不满的情绪,都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问题心声的吐露。

新写实小说在过程中对描写的人物不做主观善恶的伦理判断,他们对笔下的各种生活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介入自己的主观情绪,留给读者自我判断的空间,几乎达到一种“零度主观”。

3例如方方《风景》中近乎流水账式的对家里父母和七个兄弟姐妹不同成长与生活的描述,以一个“七哥”贯穿全文。

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一定程度上忽略或淡化了生活中重大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关系,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人物性格,不如传统写实小说中典型人物性格的激情与震撼。

3摘自金仕霞《新写实小说的“新”》
综上所述,传统写实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新写实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有着本质与非本质、审美与审丑、微主观与零度的区别。

但这些特点分别突出了两类小说的特色,从而在文坛上显示出不同特点却同样美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路遥《人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年2月
金仕霞《试论新写实小说的“新”》(《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四期)
王德威《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陈晓明《中国新写实小说精选》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
i摘自王德威《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