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

合集下载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在最初的批评文章中,有的批评家把这种创作 倾向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这期间出现的名 称还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而“新 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
新写实小说之“新”

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 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 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 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2)先锋小说的一些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 纳。 首先,一些由“先锋”转向“新写实”的作家 在写实的大框架中,探究写实的多种“新”的可 能,力图产生新的效果。 其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 但他们受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表 现出与先锋文学的亲缘关系。 再次,由于对作品观照和解读的眼光不同,即 便是从最具“生活流”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现 代主义”因素。
1989年:《一点正经也没有》《玩的就是 心跳》(获89年度最好的小说)《千万别 把我当人看》 1990年后:《你不是一个俗人》《动物凶 猛》《我是你爸爸》
王朔是一种文化现象
王朔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1)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2)大众文化兴起;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 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 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 化产品。 大众文化的功能特征是:娱乐、消费、通 俗。 (大众文艺是指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大量复印、供大众阅读、 消闲、欣赏需求的各种文艺制品的总和。如畅 销书、通俗小说等。)
程,由纯情幼稚的“少女式”叙事,转而关注普通 市民的日常生活,细致入微地展示普通人生活中的 卑微、琐屑、烦恼和无奈。主要作品除了“人生三 部曲”,还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汉口, 永远的浪漫》等,行文平实细琐,轻浅唠叨,构成 了池莉在艺术上的基本特色和主要标志。 三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延续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这时的池莉不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底层市民的生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2、方方《风景》(1987)


▲残酷还原生存本相——以死者 视角展示生者的生存景观 “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 们……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 殴斗……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 感到不寒而栗。”
▲不回避粗鄙丑陋的生存景象描 写,不对生存态度和方式进行价 值评判。
七哥 人下人 人上人 二哥: 为摆脱困境而死
1、刘震云《一地鸡毛》(1991)
▲《单位》(公共空间):理想抱负、青
春个性……在单调乏味、沉闷压抑的 日常工作中委顿、流逝、磨损。 ▲《一地鸡毛》(私人空间):人生意义、 生活热情……在琐碎庸俗、烦恼厌倦 的日常生活中消解、减退、麻木。 ▲小林的梦(精神空间):上面盖着一堆 鸡毛,下面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


【3】关于“性”
◆对于“三恋”和“三垛”中大量充斥着的性描写, 曾招来尖锐的批评。如果按照一惯指导我们文学创 作和批评的“认识论”去审视这些性描写,必然就 会因为这些性描写孤立于社会环境、现实关系和道 德力量而指责作品的失真或缺乏典型意义。 ◆由于中国女性历来受到更为残酷的礼教束缚和人 性压抑,在屈辱的生存环境和非人的命运摆布中, 形成中国女性卑贱的奴仆心态和畸形的性爱意识, 因而在两性关系中,“女为男用”“传宗接代”就 成了女性身份的定义

(三) 对丑的展示及批判之凌厉
大转变始于1986年。
《他有什么病》
《鱼饵》《横过马路》 《日
子》 ◆早期优雅的语言形成她的风格,但渐渐粗 糙,凌厉,最后转向尖刻、恶毒。 ◆以歇斯底里的情绪发泄。狠狠的控诉方式 挖掘人心陷入贪婪、卑污的根源。
(四)大音希声——《无字》
◆《无字》对20年前震撼文坛的成名作《爱,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治意识形态,推进反“现实主义经典化”的策略 。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值不 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介入现实 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治化了,也把 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政治化了。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
认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 现实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
望和被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
作品再被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 被理论批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 家不断学习、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 的直接有利条件,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二)除幻、还原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New Realistic Fiction)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社会化大生活为背景,以尖锐的社会批判与深入的人性探索为特点,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种种问题与矛盾。

下面就新写实小说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 写实主义(Realism):写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创作方法,主张对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准确、深入的描写,力求使作品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沿袭了写实主义的传统,通过真实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生活的现实。

2. 创伤记忆(Traumatic Memory):创伤记忆是新写实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让读者重新回忆起个人和社会的创伤性经验。

新写实小说常将个人故事与社会事件相联系,使读者能够通过叙述中的个体经历来理解和体验社会的创伤。

3. 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文化记忆指的是新写实小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现象的记忆和再现。

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对文化的探索,新写实小说试图重新审视过去,呈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冲突。

文化记忆成为新写实小说重要的创作主题,使作品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批判。

4. 伦理关怀(Ethical Concern):伦理关怀是新写实小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伦理问题。

新写实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个体遭遇的描写,探讨人性的善恶、正义与道德,对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进行批判与思考。

伦理关怀使新写实小说具有了一种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5. 历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que):历史批判是新写实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入剖析和批判。

新写实小说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分析,对历史的记忆和再现进行剖析,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对历史进行思考和评价。

6. 地方叙事(Regional Narrative):地方叙事是新写实小说的一种特点,指的是以特定地方为背景进行叙事创作。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二 与革命现实主义相比较,新写实小说的 变异: 1,“大写的人”——“小写的人” 2,“生活的故事”——“活着的故事”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零散 化、平面感” 4,“细节真实” ——“真实细节” 5,“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 ——“冷静的 客观主义”
三 代表性作家作品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 好》; 方方:《风景》、《黑洞》、《落日》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官 场》、《官人》、《新兵连》 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叶兆言:《艳歌》;苏童:《离婚指南》。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刘震云:“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 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 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的日常生活琐事。”
《一地鸡毛》为我们揭示的生存本相:生 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 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人都挣脱不得, 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 切棱角,使他们在昏昏若睡的状态中丧失 了精神上的自觉。
“来自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 自己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人生原则的绝望”。 小林的精神发展轨迹,就是他的精神 世界逐渐抽空、个性逐渐消退的过程。 听任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滑向平庸和 贫瘠,人生的、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家庭内——恋爱、结婚、怀孕、生孩子、 带孩子,经济的拮据、住房的拥挤、菜价 的上涨,小夫妻间的打情骂俏、争争吵 吵 …… 家庭外——上班、下班、打瞌睡、磨洋 工、挤车子、谈妻子,工作的繁忙、奖金 的多少,单位的远近、职位的竞争,同事 之间争风吃醋明争暗斗,领导之间的争权 夺利尔虞我诈 ……
四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内容
1、新写实小说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 卑琐人生,在对他们卑琐人生的描绘中, 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二、创作背景或出现原因
• 1、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 有企业窘迫的生存现状在文学上的反映。 • 2、是90年代现实主义潮流回溯的表现,是 新写实小说的历史延续,继续表现出对底 层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 3、与90年代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疲 软的精神状态有关。
艺术特征
• (1) 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 法。横切面式的结构,浓缩化的艺术处理, 冷静、客观的艺术表达。 • (2) 反“神性”写作。平民化写作姿态, 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3、刘恒的小说
• 刘恒,本名刘冠军, 1954年生,北京人。 曾从事过工农兵三业。 主要作品有《狗日的 粮食》、《白涡》、 《虚证》、《伏羲伏 羲》、《教育诗》、 《黑的雪》、《逍遥 颂》等中长篇小说。 现主要从事编剧工作。
作品简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北 方农村。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 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 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 愿。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 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 去年落榜的学生。班主任是退休老校长,老师兼 职。正国因在部队当过养猪班副班长,被大家推 选为班长。跟正国同宿舍的几个室友也各怀不同 的“高考之梦”:已是孩子爹的王全是为了“读 书做官”,将来惩治贪官污吏;自称酷爱文学的 “干部子弟”耗子来补习班是为了追求漂亮女孩 悦悦,“考不上大学也要谈成恋爱”;没爹没娘 的孤儿磨桌自卑怯懦,考大学的动力是“不在毒 日头下割麦子”。
主要内容
• 这部小说写的是操作工印加厚一天的生活内容, 作者采取横切面的表现方式,将主人公的各种活 动和烦恼浓缩进一天,予以强化表现。从凌晨孩 子掉下床一直到晚上心事重重地入睡,主人公一 天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不是一天 两天如此,而是天天、年年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 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小林头有些发晕满 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这世界上的事 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 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这天 夜里,他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 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 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压无 边无际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他们吧!”
三、艺术特征(重点)
创作特征概括:
陈晓明 观点, 教材第 178页
陈骏涛: 生活原生 态,人物 深层意识, 叙述态度 变化。
王干:还原 生活本相 , 从情感的零 度开始写作, 作家与读者 的共同作业。
季红真:个体人 生现实境域视角, 注重人性深度, 回归故事,消解 性格。
(一)关注人类生存本相
二、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强烈的无处 (一)女人也是人(五四至80年代) 不在的性别 意识
忽视性别差异, 女性人物雄化

(二)女人就是女人(90年代)
以女性性别身份为荣成为写作时尚

(三)女人和个人相互支撑(世纪之交)
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个人性
三、“新女性小说”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教材第 181—183 页)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它还原生活本原,以
“生活流”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小林的琐
碎家庭生活。买豆腐、换单位、辞保姆、
买“爱国菜”、卖板鸭、上班、入托、偷
水等等等等,一件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反映出
社会普遍的混世哲学。

《一地鸡毛》所论的混世哲学,其实是一种 吃人哲学。反复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现代都 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无奈。人们像蚂蚁一 样,过着庸常的生活,在庸常的生活中堕落麻 木。“哀莫大于心死”,可是,文本在无奈中 却没有透露出悲哀。这样的生存状态和心 死有什么两样。小说的混世哲学是怎样蚕 食人的精神的呢?
叙述者的功能弱化。
四、意义与局限(难点)
(一)意义 1、现代性的承担:
贫困生活的叙事与生存窘况的情感体 验,烦恼根源寻找,经济对人的生活的影 响,呼应改革发展的现代性主题。


2、话语的转型:
使文学主题从社会政治性转型到 本体意义上的人的生存状态,给当代 文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认识世界的观 照方式,一种新的透视人的方式和角 度。
世俗性凡俗性体验, 普通小人物的生存 体验
(二)命名
1989年南京《钟山》第3期开辟“新写实小 说大联展”专栏,文学界开始接受这一称谓。
卷首语: (见课本第 178页)
新 写 实 小 说 之 “ 新 ”
1、叙事话语: 2、叙事立场: 3、叙事风格: 4、叙事法则:
由宏大叙 事回到日 常生活叙 事
理想的蚕食 人格的蚕食 价值的蚕食
(二)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
《风景》
一部微型 的武汉 “市民史”
“在浩漫的生存 “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日里 布景后面,在 的萌芽就是为了秋天里的飘落。殊途却同 深渊最黑暗的 “世界上有一些真正 所在,我清楚 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抢了别人的营养而 美丽的风景,但风 地看见那些奇 景中的人类形象丑 让自己变得肥绿肥绿的呢?” 异世界……” 陋不堪,还是别看
陈思和:《写在子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出版,第28页。 王宏图:《私人经验与公共话语——陈染、林白 小说论略》,《上海文学》1997年第5期。 陈晓明:《假想的胜利:个人化与多元化——关 于90年代中国文学主导倾向的思考》,《南方文 坛》1999年第6期。 王干戴锦华:《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大 家》1996年第6期。
思考题(考研题):
1、名词:个人化写作 (人大2003)


2、90年代晚生代女作家个性化写作的 主要特征。(南大2000) 3、谈谈你对九十年代小说“个人化” 的看法。(人大2000)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
一、新生代小说: 又称新状态小说,晚生代小说,是基于90年代社会文化 背景而产生的一种创作现象,既是边缘化文学语境的必 然产物,又是对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自然接续。创 作共性为在边缘处叙述,偏重于对生活本真状态的表象 化和欲望化叙述,写作立场由历史主体向个体经验位移, 文学面向现在写作,对生活片段的捕捉中含有寓言色彩。 风格上存在差异,有偏于文体实验的哲学型,如鲁羊、 毕飞宇、东西等;偏于私人体验的陈染、林白等私语型; 偏于当下生活的韩东、朱文、邱华栋、何顿等写实型多 种类型。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如美感的缺乏、叙述的粗 鄙化、及格局狭窄、自我重复等倾向。
(三)叙述上讲究完整的故事形态。

五、新生代小说的局限性:
成长中的叛逆者




林多米——《一个人的战争》 倪拗拗——《私人生活》 羽——《羽蛇》 她——《女人传》 六六——《饥饿的女人》 心理自传 精神独白
文化散文:

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散文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 创作现象,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疆界。这些散文的作者 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 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 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如以张中行,金克木为代表的 学者散文,他们主要以平实的笔调回忆故人旧事,融进 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智慧,透出一种世事洞明的通达与 平和。而以余秋雨为代表的“行走散文”在记述自己对 胜古迹的游历和感受时,力图将“人、历史、自然”混 沌地交融在一起传达出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因而具有 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和个体意识。这类散文后来被称为 “文化散文”。


三者的不同之处: 一、不同的叙事特征。 二、不同的表现对象。 三、不同的叙事风格。

(二)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守望空心岁月》 《玻璃虫》


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叙性。 2、“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 模式。
3、诗性语言。



参考文献:
1、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教学参考资料 》,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 录总汇(1978-2004)》大型工具书,河 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3、两性视野:/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太阳出世》
《单位》 《官场》 《一地鸡毛》
《狗日的粮食》 《伏羲伏羲》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二、个案解读
(一)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一地鸡毛》

“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是严峻。 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 生活琐事。”
法国埃莱娜· 西苏:女性写作——身体写作
3、90年代个人化写作或边缘化写作的促动。
(三)概念


是新时期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 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 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 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海男、徐坤、 其中林白和 陈染又以 徐小斌、池莉、毕淑敏、铁凝、卫慧、棉 “当代中国 棉、王安忆等女性作家群体。 大陆最激进


王纪人:《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 年代的文学写作》,《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 2期。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戴锦华:《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的女性写 作》,《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出版。 徐坤:《重重帘幕密遮灯——九十年代的中国 女性文学写作》,《作家》1997年第8期。 陈晓明:《无限的女性心理学:陈染论略》, 《小说评论》1996年第3期。
启示
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现代商业社会 里,文学创作与期刊杂志联合操作的结果, 在这方面,新写实小说开了新中国文学的 一个先河。
定义

新写实小说就是以较为客观、冷静的 叙述笔调,着重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 生存环境,力图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的 作品。
代表作家作品
《风景》 《桃花灿烂》
《烦恼人生》
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新写实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
思考题(考研试题) :
1、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 (武大98、01、02,华中师大01、人 大02、华师大03) 《烦恼人生》 (首师05、陕西师大06)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北 师2000) 3、结合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 区别。(陕西师大05) 4、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为例,简述“新写 实”小说派的创作特色,并谈谈他们审美上的缺 陷及原因。(南大2005)
第二节



女性小说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女性小说? 二、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三、“新女性”小说的创作倾向 四、个案分析
一、什么是女性小说?
(一)女性写作空间的开拓
(二)生成背景
1、80年代准女性小说的准备。
张洁《方舟》、王安忆“三恋 ”、铁凝的“三 垛”
2、90年代初期国外女性主义思潮的传入。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不再努力 去反映能展示生活的必然趋向,而试 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 和“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 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命体验。
衣食住行、娶妻生 子、婆媳口角、邻 里纠纷等等。
(二)叙事的零度情感
采用“零度介入”的叙事策略, 叙述人较少介入故事,一般看不 到叙述人的议论和直接的情感评 价。
三、新生代小说的写作类型



其一是哲学型 其二是私语型 其三是写意型 其四是写实型
四、新生代作家的整体创作特点:


(一)题材上迫近当下商业社会的生活。 (二)主题上呈现金钱叙事或欲望叙事。 1、金钱或欲望的合目的性; 2、金钱至上、欲望至上——为了金钱可 以不择手段、可以出卖肉体与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