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

合集下载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1、“三恋”:探讨人性的奥秘
(1)表现人的生命本能冲动的心理流变 (2)对人的生命本体和命运的关注 (3)细腻的女性心理分析
(4)《岗上的世纪》:直接进入人的生命本 能。 2、注重女性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 《弟兄们》、《我爱比尔》


(3)细腻的女性心理分析
《锦绣谷之恋》采取
现实,叩问人生,具有形而上的哲学 思考。 池莉则比较拘泥于现世,专注与对具 体实在的人之生存状况的描绘,世俗 味较浓。
(5)、语言不同
方方的语言老辣、诙谐、纵横挥洒、
粗犷而有力度。 池莉的语言轻灵含蓄,在对生活自 然情趣的描绘中透出机智、幽默。
第三节:女性小说
一、张洁
(一)、一个痛苦Fra bibliotek2、人性的勘测
人的观照,人的剖析,人的拷问。
3、母性的质疑 (1)、一个永恒的话题 冰心轻声吟颂“慈母赞”,张爱玲奋
笔勾画“恶母图”。 (2)、解构母性神话。
五、阅读与思考
1、乔以钢:《多彩
的旋律——中国女 怎样展示上海文 性文学主题研究》, 化精神的? 南开大学出版社 5、简析陆文婷、 2003年版。 秦波的形象。 2、张洁的小说艺术 风格有何变化? 6、为什么说司猗 纹是一朵“恶之 3、《小鲍庄》是如 花”? 何剖析民族文化心 理结构的?
新写实小说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及其特征 一.新写实小说兴起的背景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心理学的影 响 2.对文革时期伪现实主义虚伪、做作的背 弃和对八十年代中期先锋文学脱离大众 的一种补救
二、新写实小说的命名
“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现
实主义自然化” 89年第3期,江苏《钟山》杂志设立“新 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新写实小说就是以较为客观、冷静的叙 述笔调,着重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 生存环境,力图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 的作品 主要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 叶兆言等

15.新写实小说

15.新写实小说

2021/4/9
11
6.新写实与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第一,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 写的人”所取代。
第二,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 “活着的故事”所取代。
第三,革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化、纵深感被 零散化、平面感所取代。
第四,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 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第五,革命现实主义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为 冷静的客观主义所取代。
2021/4/9
9
5.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
(1)新写实小说对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 的反拨。
从思想层面上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 大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为一 般大众所难接受,而新写实则表现出对世俗 人生、大众趣味的亲和;
从技术层面上看,先锋小说刻意于技巧上的 翻新,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的对抗,而新 写实小说则以传统的写实为基础,表现出对 大众阅读习惯的认同,甚至投其所好地制造 出在内容上“可读”的文本。
2021/4/9
4
在最初的批评文章中,有的批评家把这种创 作倾向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这期间出 现的名称还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 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 等。而“新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
2021/4/9
5
1988年10月,《钟山》与《文学评论》 联合召开了“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 的讨论会。自1989年第3期开始,《钟山》 开辟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 宣称“在多元化的文学格局中,1989年 《钟山》将着重提倡一下新写实小说”。
2021/4/9
12
7.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而生的新历史小说,是新写 实小说家把目光转向历史题材的结果,如叶兆言的 ‘“夜泊秦淮系列”:《状元境》、《十字铺》、 《追月楼》、《半边营》等,苏童的“妇女生活系 列”:《红粉》、《妻妾成群》等,刘恒的《苍河白 日梦》,刘震云的“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 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治意识形态,推进反“现实主义经典化”的策略 。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值不 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介入现实 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治化了,也把 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政治化了。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
认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 现实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
望和被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
作品再被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 被理论批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 家不断学习、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 的直接有利条件,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二)除幻、还原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15.新写实小说

15.新写实小说
33
池莉 1987年发表的 烦恼人生》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 谈爱情》 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 太阳出世》,被称为"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她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 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 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况.
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 二,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
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 1.出现背景 ①写实小说自身的发展(内因) ②对先锋小说的不满(外因)
2
2.概念
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的一些小说, 如《狗日的粮食》,《风景》,《烦恼人 狗日的粮食》 风景》 生》,《塔铺》等,出现于1986-1987年间, 塔铺》等,出现于1986-1987年 被作为"新写实" 被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性的一批文本, 与"先锋"小说的出现是同一时间.但作为 先锋" 一种文学现象受到注意,并引发热烈讨论, 稍后于对"先锋" 稍后于对"先锋"文学的关注.
38
以《枣树的故事》知名,在这个中篇里,讲 枣树的故事》 述了一个名叫岫云的女子的故事.在艺术方 法和小说文体上,他其实有更大的包容性; 这给热衷于归类的研究者出了难题. 他的《状元境》 他的《状元境》,《追月楼》,《半边营》 追月楼》 半边营》 等中篇,被称为"夜泊秦淮" 等中篇,被称为"夜泊秦淮"系列,表现了 浓厚的"文人" 浓厚的"文人"情调.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艳歌》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艳歌》,《挽歌》, 挽歌》 《去影》,《绿色陷阱》等.除了中篇以外, 去影》 绿色陷阱》 还发表了长篇《死水》 还发表了长篇《死水》,《一九三七年的爱 情》.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第八章 新写实小说
• (1)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 《新兵连》、《单位》、《官人》等)关 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特定环境对 人的挤压和人在这一环境中的个性的扭曲 和异化。这一类作品,在主题上具有存在 主义哲理的深度。 • (2) 刘震云的小说,客观、冷静,但又饱 含讽刺、批判,常具喜剧般的效果。
新写实小说的余波
艺术渊源及影响
• 在艺术上,《风景》接受了法国左拉的自 然主义的艺术影响,描写凡俗人生,刻画 野蛮残酷、粗鄙丑陋的生存景观。在文化 意义上,《风景》使生存本身以一种放大 式的立体姿态逼人关注,令人思考,突出 了生存本身的意义。
《风中黄叶》(2000)
• 作品解读:作品讲述了一个双重人格的女人的故 事。主人公黄苏子白天在公司上班,是典型的白 领丽人,晚上则换上另外一副装束,开着自己的 小车去卖淫,并且毫不计较卖淫的对象与报酬。 早年她在家中是个受压抑的存在,上学后凭借努 力成为父亲的骄傲;考上名牌大学后表现出色、 工作单位分配好让人无法企及。但她内心一直非 常茫然。中学时期曾向其写过情书并遭其父亲羞 辱的许红兵,已经经商成功,怀着报复心理前来 对她诱骗,进行性报复。在自暴自弃的心理下, 黄苏子走上了卖淫的不归路,并最终死在一个与 她父亲年龄相当的嫖客——捡破烂老头的身下,完 成了一曲女性的生命悲歌。人格的分裂是作品中 几个主人公的共同特征。
• 4、新写实小说对现实缺乏批判性的妥协认 同的姿态,在体现作家们现实关怀的同时, 也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 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代表作家作品
1、方方的《风景》(1987)
作者简介:方方,女, (1955—),原名汪芳。原 籍江西彭泽县,生于南京。 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 1975年开始写诗。1982年发 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 1987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 《风景》。主要作品有《祖 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 水》、《白梦》、《白雾》、 《白驹》《乌泥湖年谱》、 《风中黄叶》、《水在时间 之下》等一系列作品,多以 表现和刻画知识分子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池莉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她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 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 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况。
34
36
池莉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80年代初期的学步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成名期。
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37
叶兆言(1957-),南京市人,
祖父为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后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的小 说集有:《艳歌》、《夜泊秦 淮》、《枣树的故事》、《路 边的月亮》、《绿色陷井》、 《采红菱》等。
6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
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 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 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 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 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 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虚证》:郭普云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23
艺术特色
1.对人类生存现实及其困境的深切关注 2.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探讨人物心理
3.把温情的悲悯和苦涩的幽默糅为一体
24
刘震云
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
《官场》,和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另 出版有《刘震云文集》。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塔铺》、 《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 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 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 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 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11
6.新写实与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第一,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
写的人”所取代。 第二,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 “活着的故事”所取代。 第三,革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化、纵深感被 零散化、平面感所取代。 第四,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 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第五,革命现实主义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为 冷静的客观主义所取代。
在新写实小说“还原生活原生态”的旨趣中
明显地表现出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的倾向。
9
5.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
(1)新写实小说对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
的反拨。 从思想层面上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 大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为一 般大众所难接受,而新写实则表现出对世俗 人生、大众趣味的亲和; 从技术层面上看,先锋小说刻意于技巧上的 翻新,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的对抗,而新 写实小说则以传统的写实为基础,表现出对 大众阅读习惯的认同,甚至投其所好地制造 出在内容上“可读”的文本。
35
进入90年代,她对当代都市生活的理解趋
于复杂,对世俗“现实”认同的态度也有了 调整;在文体上则转向都市言情小说的流畅 和趣味的追求。这表现在《紫陌红尘》、 《一去永不回》、《让梦穿越你的心》等作 品中。池莉的小说,还有“历史题材”的 《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 还有作品《生活秀》、《来来往往》、 《小姐你早》、《看麦娘》等。
长女性人物的细腻心理的表现。 在有关旧时中国家族的叙事中,流露着 忧伤、衰败的情调和气息。 苏童的小说,既注重现代叙事技巧的实 验,同时也不放弃“古典”的故事性, 在故事讲述的流畅、可读,与叙事技巧 的实验中寻求和谐。
44
苏童小说的特点
其一,有意设置多重人称,模糊叙事 人与作者之间的界限,造成作品的间离 效果,借以显现出奇幻而神秘的色彩。 其二,采用零散的、断断续续的故事 结构,打破了经典现实主义那种具有完 整故事的结构方式。 其三,善于在小说中编织总体的隐喻结 构,隐喻的组合构成其小说艺术的又一 特点。
乡为蓝本,包括《萝卜套》、《杀》、 《陡坡》、《狼窝》、《力气》、《四 条汉子》、《伏羲伏羲》、《连环套》 等作品,写出了洪水峪一带农民的苦难、 仇恨和欲望,他们在极度贫困的挤压下, 寻找人赖以生存的几根柱子:“粮食” (《狗日的粮食》)、“力气”(《力 气》)和“性”(《伏羲伏羲》)。
22
《狗日的粮食》:杨大宽、瘿袋老婆 《伏羲伏羲》:杨金山、王菊豆、杨天青 《黑的雪》:李惠泉、赵雅秋
38
以《枣树的故事》知名,在这个中篇里,讲
述了一个名叫岫云的女子的故事。在艺术方 法和小说文体上,他其实有更大的包容性; 这给热衷于归类的研究者出了难题。 他的《状元境》、《追月楼》、《半边营》 等中篇,被称为“夜泊秦淮”系列,表现了 浓厚的“文人”情调。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艳歌》、《挽歌》、 《去影》、《绿色陷阱》等。除了中篇以外, 还发表了长篇《死水》、《一九三七年的爱 情》。
10
(2)先锋小说的一些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
吸纳。 首先,一些由“先锋”转向“新写实”的作家 在写实的大框架中,探究写实的多种“新”的 可能,力图产生新的效果。 其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 但他们受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 表现出与先锋文学的亲缘关系。 再次,由于对作品观照和解读的眼光不同,即 便是从最具“生活流”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现代主义”因素。
42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但待到1987年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才受到注意。主 要作品还有中短篇小说《罂粟之家》、 《妻妾成群》、《红粉》、《园艺》、 《离婚指南》,长篇小说《米》、《我 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紫檀 木球》、《碧奴》等。
43
他的小说,大多取材“历史”。 对于“意象”的经营极为关注,尤其擅
7
3.写作倾向
①“小人物”的普通生
活 ②“还原”的叙述方法 ③“零度介入”
8
4.新写实小说与寻根小说
一方面延续了寻根文学的精神内核,如
把目光向“下”看、向“后”看,热衷 于对生存本真状态的关注; 另一方面又摈弃了寻根文学的浪漫化期 待,更关注人们窘迫的物质生活现状以 及与之相应的性格与生理状态,嘲弄各 种超越于现实的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
3
被称为“新写实”的作家,除池莉、方方、
刘震云、刘恒以外,还有叶兆言、苏童、范 小青、李锐、李晓、杨争光、迟子建等。 刘震云的《塔铺》、《新兵连》、《单位》、 《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 日的粮食》、《伏羲伏羲》,通常被看作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39
叶兆言小说主要题材
一是爱情小说,主要有《艳歌》、《人
类的起源》等。 二是“风月”故事,包括《去影》等小 说。 三是刑侦犯罪小说,有《走进夜晚》、 《重见阳光的日子》等。 四是反映市井生活的小说,有《不娶我 你后悔一辈子》、《哭泣的小猫》、 《小杜向往的浪漫生活》等。
40
叶兆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13
二、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刘恒
刘震云
方方
池莉
叶兆言
苏童
14
刘恒
《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和《白
涡》等,可以看到作家对于生存的基本 欲望(食、性、权力等)的关注,并流 露了人很难摆脱欲望陷阱的宿命情绪。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15
16
17
18
19
20
21
刘恒的小说“洪水峪系列”他以自己故
4
在最初的批评文章中,有的批评家把这种创
作倾向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这期间出 现的名称还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 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 等。而“新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
5
1988年10月,《钟山》与《文学评论》
联合召开了“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 的讨论会。自1989年第3期开始,《钟山》 开辟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 宣称“在多元化的文学格局中,1989年 《钟山》将着重提倡一下新写实小说”。 同年10月,这家杂志还和《文学自由谈》 (天津)联合召开“新写实小说”讨论 会。
首先是以戏拟的方式重构历史。 其次是在叙事的实验中重述历史。
再次是用白描叙写世俗人生。
41
苏童(1962-),江苏苏州
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 范大学。主要作品集有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妻妾成群》、《米》、 《妇女乐园》、《祭奠红 马》、《我的帝王生涯》、 《红粉》、《飞越我的枫 杨树乡村》等。另出版有 《苏童文集》。
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2.方方驾驭题材的能力是不凡的。不是停留在对现 实矛盾的描绘上,而是极力传达出当代人受传统和现 实影响所产生的撕裂感。 3.方方小说结构的成熟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 作家的成长进程。她早期的小说,大多采用单线叙述, 结构随意、松散;后期经常采用多元视点、时空交错 的复合式结构; 4.方方的语言才能也是多方面的,她既能用武汉方 言来描摹武汉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也能用古韵 犹存的江汉平原方言来表现江汉平原的乡土世风人情。 在她对语言的多方探索中,有两套话语系统尤具特色: 其一是智慧的调侃与幽默。其二是优雅的诗性语态。

45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洪水域系
列”、“故乡系列”、“三白系列”、 “人生三部曲”、“夜泊秦淮系列”、 “枫杨树系列” 2.新写实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关系分别是怎 样的? 3.掌握本章相关作家的创作分期、艺术 特色与主要作品及其人物形象。
46
25
26
《手机》
27
28

29
30
方方
代表作:1987年《风景》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祖父在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