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第一篇: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大全)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复出作家:艾青、汪曾祺、蔡其娇、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流沙河、公刘。
知青作家: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安忆、郑义、梁晓声、孔捷生、陈建功、张抗抗、阿城、铁凝、芒克、江河、舒婷等等。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后现代主义原生态价值立场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不再书写民族的寓言和神话而是回到个人话写作状态,他们放弃了理想和崇高的深度模式而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和对“人的价值立场谈化”等方面进行关注,这些无不体现出新写实小说中浓浓的后现代意味。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大众性、平面性和消解性,自我的荒谬与萎缩、自我的零散化、平面化和自我的失名,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二元对立及其意义分解,返回原始和怀旧情绪,嘲弄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等。
这些总的概括说就是呈现主体消解、价值立场的谈化、平面化、零散化等倾向。
后现代主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文学领域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涉及的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学里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创作,其中就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
一、“原生态”生活的还原1.对“原生态”生活的全面展示无论是《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还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夫妇,还是《艳歌》中迟钦亭等,对于他们的挫折、尴尬、屈辱、卑劣、成功、喜悦,新写实作家们注重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叙事的干预,呈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原生态”的叙事特征。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志趣广泛的青年,但恶劣的居住条件、拮据的经济状况、妻子的刻薄挖苦、孩子的抚养,等等,使他不得不在一系列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如蝼蚁般忙碌。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正文: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正确答案:A2.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正确答案:A3.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A. 刘恒B. 方方C. 刘震云D. 池莉正确答案:C4.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 胡适B. 梁实秋C. 黄遵宪D. 李叔同正确答案:C5. 《迷舟》的作者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A6.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 孙甘露B. 格非C. 叶兆言D. 苏童正确答案:C7. 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 《小说林》B. 《热风》C. 《大众文艺丛刊》D. 《文学杂志》正确答案:A8.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 赚钱D. 迎合读者正确答案:B9. ()首先提出,“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的作用是沟通思想、传授知识,因此文字一定要为群众所懂得。
A. 梁启超B. 黄遵宪C. 裘廷梁D. 陈荣衮正确答案:C10. 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B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是《团圆》中的人物的是:A. 王芳B. 王复标C. 王东D. 小虎正确答案:ABC2.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 《妻妾成群》B. 《褐色鸟群》C. 《米》D. 《我的帝王生涯》正确答案:ACD3.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
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丁 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630)[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小说[摘 要] 新写实 以其龃龉的话语方式,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中图分类号 I207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1999)06-0093-04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在中国文学语境中, 新写实 小说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语方式。
当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小说家接二连三地将自己的作品推至读者面前时,人们难以掩饰住既往小说阅读经验受到冲击与震撼而产生的困惑。
虽然不少论者将它们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 或干脆称它们为 现实主义的力作 , 因为这些作品都采取了写实为特征的表现手段,注重生存本相的还原。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与新时期伤痕、改革、反思、寻根思潮中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说 新写实 小说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嬗变,勿宁说它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话语模式的深度拆解。
理由如下。
一、小说时空:由 精神幻象世界 到 世俗生存世界现实主义是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主潮,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50年代初就有三种意见,一是以茅盾、巴金为代表的基本上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二是以胡风、路翎为代表的张扬 主观战斗精神 的现实主义;三是以来自解放区的大批作家为代表的歌颂新人物、新世界的现实主义。
由于权威意识形态的规定以及受苏联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在文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念模式,如 服从政治路线、服从政治需要的文学属性观念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观念 、 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等。
这些观念的推行,导致了17年小说的一元化及程式化,出现了许多政治传声筒式的作品也就毫不奇怪。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
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电影新写实主义又叫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其特点在关怀人类对抗非人社会力的奋斗,以非职业演员在外景拍摄,从头至尾都以尖锐的写实主义来表达。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特点“非典”新闻是故事的源泉高群书曾说:“我的影片基本都是一个新闻事件来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的。
”其实,以新闻事件来作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数不胜数,然而高群书的新闻事件却都是非典型的新闻事件。
如其以前拍摄的《金豌豆》、《中国大案录》所选的事件都是一些对国家历史影响不大的事件,包括《东京审判》。
这些新闻事件虽不是当时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但是这些事件、这些非典型性新闻却蕴含着很深的内容在其中。
因此,与《三峡好人》的大故事背景相比,高群书从一个并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故事开始下刀,这样的角度,最能够贴近生活。
有个性的角色高群书所选的事件不仅很有特点,而其中的人物也很具个性,这是“新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一大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单位》中没有特别的情节安排,其中的情节就是自然会发生的,在单位中,小林的经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迫于生活所迫,面对生活的房子、孩子的压力,他不由得不按照社会的规则改变,寻求职业的改变,这样的角色很典型,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还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猛然的从心里涌出一种心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就是记流水账的方式但却不缺幽默,同时又给人思考。
就内容而言,《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更为严肃,对人本身的关注很少,是非观念很强,故事性不强,带说教意味,让人觉得很枯燥。
而《单位》虽然是流水账式的方式,但无限接近现实生活,给人以共鸣。
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