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讲义

合集下载

最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讲义专业知识讲座

最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讲义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结语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总的来说,意大利电影总是奢华的、与现实距离甚远的。 默片时代的意大利的史诗电影为其后电影的发展电影了基
础,直到二战结束,新现实主义电影兴起,意大利电影的 风格才为之一变。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一、默片仿。时文档代如的有不意当大之处利,请电联影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意大利电影在二十世纪最初十年中发展极为繁盛,影片数
量巨大,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并且远销国外,成为欧洲电影 业比较兴盛的国家之一。
从电影的类型来说,默片时代的意大利电影最引人注目的
们对一部电影具有了宏大的气势和格局,都喜欢 冠上史诗字样,例如战争史诗、英雄史诗等。
判断标准:
具有“史”的内容,一般都是对于一个完整事件
的历史描述
高投入、大制作的商业片(人物众多、场面宏大、
片时较长、制作精良)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2、默片仿时。文代档如意有大不当利之的处,史请联诗系片本人或网站删除。
的电影城,并委派他的儿子维多利奥进入电影业,此人后 来因为《飞行员鲁西阿诺·塞拉》一片成为著名导演。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发展概况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电影工业:一个中心(罗马)和一个学校(电影实验中
心)。
影片类型:法西斯宣传片;史诗片和情节剧;实验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有很多反法西斯的青年导演十分
维斯康蒂有意把小贩、妓女和侍者等普通的居民放到墨索

第七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七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作者和作品
(一)罗贝尔托.罗西里尼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从根 本上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影片的 真实性、现代性和“当代感”突破了银幕的老框框, 是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开山之作,成为新现实主义的 第一炮。 影片剧本是罗西里尼和阿米台依根据一个抵抗运动 领导人的口述,几乎是逐字逐句记录下来的,后者 向他们逐日讲述那些为准备解放而进行的秘密斗争。 罗西里尼在解放之后,立即着手拍摄这部影片,他 在一无拍片许可、二无资金的条件下,在事件发生 的地点,拍了这部重现当时情景的影片。影片在第 一届电影节上获得大奖——金棕榈奖。



《罗威雷将军》(]959)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罗西里尼后来还拍摄了《德意志零年》(1948)、 《欧洲51年》(1951)、《意大利万岁》(1953) 、 《斯特隆波利火山》(1959)、 和《罗马的夜晚》 (1960)等影片,这些只在电影工作者范围内得到 重视的影片,大部分在商业上并不成功。 从1964年开始,他转向教育性电视系列片,例如: 《铁器时代》(1964)、《路易十四的执政》 (1966)、《人为生存而斗争》(1967)、《圣 徒传》 (1968)、《苏格拉底》(1970)、《圣阿 戈斯蒂诺》(1972)、《小夜曲》(1972)、《笛卡 儿》(1974)和《救世主》(1975)。
新现实主义之前

勃拉塞蒂是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为数不多的意 大利导演,主要作品有: 《尼禄》(1930) 《1860年》(1933) 《老卫兵》 (1935) 《萨尔瓦特 罗莎情史》(1939) 《云中四部曲》(194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它对 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八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八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一、产生的背景

1、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
二战的结束; 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结束; 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底层众生活的痛苦与艰难。
“我们常常谈到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态度,谈到观众对待影片的态度,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艺术力量的标准,这就是观众对艺术家 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的态度。当银幕的情节与人民固有的现实主义思想 方法相吻合时,作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实际上意味着影 片在观众中获得了成功。”(格拉西莫夫)
三、产生经过

1、创作源泉
1910到1920年间的几部现实主义的 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马尔 托里奥的《迷失在黑夜中》,爱德华-德- 菲里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2、先声
1942年 卢奇偌-维斯康蒂的《沉沦》
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 勃拉赛蒂的《云中四部曲》
尽管当时对于“现实”的理解众说纷纭, 但是建立拒绝浮夸、肤浅的风气,建立面 向大众的、真实的电影的情绪是一致的。


在新现实主义之前,第一次先锋运动已明显表 现出脱离民众的倾向;而其后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把镜头转向社会底层,大量 表现一些社会边缘人群,如《母狗》中的小职员和 妓女,《雾码头》中的逃兵和黑手党,《托尼》中 的劳工杀人犯,《底层》中的流氓世相等。但作者 的视点仍然是高人一等的,是作为一个万能的第三 者立场来叙述。或者利用这些小人物形象,来阐述 自己的理念。 而新现实主义的导演是真正站在民众的立场, 诚心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疾苦和快乐,用 镜头如实地记录他们的生活。
《温别尔托-D》(1951年)
(四)德-桑蒂斯
《艰辛的米》(1948年) 《橄榄树下无和平》(1949年) 《罗马十一时》(1952年)

第七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七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七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

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

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

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

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

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首先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

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这在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主人公也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

这本身就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

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

意大利电影

意大利电影

古希腊
掷铁饼者
铜奔马
新西兰橄榄球队的队员正在试图 突破南非橄榄球队队员的防线。
莱顿
音乐课
马蒂斯
舞蹈
影视艺术的动态性具体表现在: 1、影视艺术表现的人和物是处于运动状态中的。 2、影视作品要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如推、拉、摇、 移、跟等多种方式,让观众体会摄影机运动所营造 的动感和动势、节奏和韵律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复 杂、深刻微妙的美学意义。
三、影视艺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关系
1、逼真性与假定性是一种辩证统一 2、不同的艺术,对假定性的要求不同,假定 性的表现也不同 3、在不同题材、风格、样式的影视作品中对 真实性和假定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三节 新现实主义之后的意大利电影
一、内心的写实 安东尼奥尼 费里尼
二、其他作品 艺术的造型性与动态性
一、影视艺术的造型性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视听综合艺术,主要是以活动
的画面作为表现手段,通过直观生动、具体可感的
艺术形象,诉诸观众视听感官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光、色、声音等元素作为造型语
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二、影视艺术的动态性
影视艺术是通过不断运动着的画面来表现运动着的 人和事物,正因为有了动态性这一特征,影视艺术 画面的造型才与绘画、摄影、雕塑等有了本质区别, 而且在延续的时间中以运动的画面获得叙事功能, 通过所创造的栩栩如生的艺术情景和艺术形象,真 实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
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2、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一、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影视艺术作品以其直观可感、清晰可见的具体形象
最大限度地还原客观物质世界,接近物质现实的本
来面貌,高度逼真的还原物体本身。

第九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九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 民族的电影文化。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 影文化。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 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 的成就。同时,他们 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 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 创造出更 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意大利新现实主 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 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 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 界电影的 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三、长镜头的运用
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 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 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 更符合生活。 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 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这 种没有被分割得很碎的视觉处理,似乎使每一个镜头都成 为完整的一段。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 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 观性。
第九章 意大利新现实 主义电影
第一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及其 背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 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意大利杰出 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 的 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 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 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 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一批批新 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他 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 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 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 出 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 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 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 中反映出来。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以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为例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以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为例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以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为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以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为例引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在意大利兴起的一股重要电影流派,该流派以真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战后意大利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在这个流派中,导演托纳多雷(Federico Fellini)凭借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视觉艺术,成为了该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本文将重点研究托纳多雷导演的“时空三部曲”所展现出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背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涌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意大利经历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和社会变革,这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该电影流派以真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探讨了社会中的贫困、失业、道德堕落等问题。

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托纳多雷导演的“时空三部曲”包括《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八半》(8 1/2)和《罗马》(Roma)。

这三部电影都是导演托纳多雷对意大利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首先,我们来看《甜蜜生活》。

这部电影以一个名叫马斯特尼(Marcello)的记者为主角,揭示了罗马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影片通过马斯特尼的视角,展示了一系列肤浅、空洞的生活和纵欲场景。

导演通过电影细致入微的画面、独特的镜头语言,传达了对现代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甜蜜生活》让观众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追求和人性的堕落。

接下来是《八半》,这是一部对导演自身创作危机的自传式电影。

影片以导演嘉西亚诺·费里尼(Guido Anselmi)为原型,通过他的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现了导演的创作困境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八半》不仅是一部反映电影产业问题的作品,也是对人性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托纳多雷在这部电影中通过多重意象和非线性结构,对人类存在的矛盾和迷茫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最后是《罗马》,这部电影是托纳多雷对罗马这座城市的又一次呈现。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讲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讲义
A 代表影片 《你往何处去》 《庞贝城的陷落》 《卡比利亚》
B 特征 追求视觉奇观,场面宏伟华丽 明星担当主角 剧情曲折离奇 开创了运动摄影的新方法:导轨的运用
结语
总的来说,意大利电影总是奢华的、与现实 距离甚远的。 默片时代的意大利的史诗电影为其后电影的 发展电影了基础,直到二战结束,新现实主 义电影兴起,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才为之一变。
2、1945-1948: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品,如《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偷自行车 的人》等。 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是对二战期间平民百姓的 反法西斯斗争和战后诸多社会问题的真实描 述,带有社会批判意向。 这一时期的电影带有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 风格
3、1948-1951(1956):变异和超越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影虽然还是以平民的生活为题 材,但是在批判的力度、电影的风格上都有 了很大的变化,注重从人道主义和人性的角 度表现普通人的生活。 这一时期几位后来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的导 演崭露头角,代表性的人物是安东尼奥尼。
五、代表影人影作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 队》、《德意志零年》——“战争三部曲”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桑德斯:《橄榄树下无和平》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桑蒂斯:《罗马11时》
六、继承与演变
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方 式和影片风格被基本保持下来,但是,与40 年代电影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不同,这一时期 的电影主要继承了其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个 人问题。 从处理手法上来讲,电影不再通过描述斗争 来展现社会现实,而是深入探索当代生活对 人们的心理影响,并尝试用纪录的、现实的、 诗意的甚至实验的手法来表现。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背景
1、电影工业基础 意大利在二战结束以后,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影生产 基地。 2、新现实主义电影主张的先声 早在1942年,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张就已经在酝酿 形成之中,1942年,由卢奇诺·维斯康蒂拍摄的《沉 沦》、德·西卡拍摄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和勃拉 塞蒂拍摄的《云中四步曲》等,几部影片的出现, 使人们看到了意大利电影的悄然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