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厨房中的家用器具》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厨房中的家用器具》教案及反思一、核心素养目标1.劳动观念(1)培养学生对家务劳动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让学生明白厨房劳动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尊重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使用厨房器具时注意安全操作,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浪费。
2.劳动能力(1)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厨房家用器具,了解其功能和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厨房器具,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1)养成良好的厨房劳动习惯,如保持厨房整洁、正确摆放器具、及时清洗餐具等。
(2)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使用厨房器具时认真操作,避免损坏器具和发生安全事故。
4.劳动精神(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厨房器具进行创意烹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意识,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浪费食物。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厨房中的家用器具》是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以家务劳动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厨房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认识和使用厨房中的家用器具是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厨房器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2.教材内容结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厨房中的家用器具,如炉灶、锅具、刀具、餐具等。
(2)了解厨房器具的功能和用途。
(3)学习厨房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4)进行厨房器具的实际操作,如烹饪简单的食物、清洗餐具等。
3.教材特点(1)贴近生活实际。
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厨房器具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泥笔筒》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泥笔筒》教案及反思一、核心素养目标1.劳动观念:通过制作泥笔筒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劳动能力:掌握泥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如揉、搓、捏、压等,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劳动习惯与品质:培养学生耐心、细心、专注的劳动习惯,以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劳动品质。
4.劳动精神: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创新创造的劳动精神。
二、教材分析《泥笔筒》是苏科版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材以泥工制作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泥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通过制作泥笔筒,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泥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如揉、搓、捏、压等。
(2)设计并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泥笔筒。
2.教学难点(1)如何将泥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稳定的泥笔筒结构。
(2)如何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使泥笔筒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泥笔筒,掌握泥工制作的技能和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泥工工具(如泥刀、擀面杖、模具等)、陶泥、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垫板、湿布、围裙等。
六、教学过程(两 2 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七、板书设计《泥笔筒》板书1.泥工工具和材料:泥刀、擀面杖、模具、陶泥等。
2.泥工基本技能:揉、搓、捏、压等。
3.泥笔筒的制作方法:(1)设计方案(2)制作底部(3)制作壁部(4)装饰作品4.作品评价标准:形状、大小、装饰、稳定性等。
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实践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叠衣服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叠衣服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技能,并分享劳动的喜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劳动任务,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叠衣服等。
2. 学生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技术实践课教材。
2. 教具:书包、扫把、簸箕、衣服等。
3.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故事讲述一个勤劳的小学生,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2. 技能讲解:教师分步骤讲解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叠衣服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劳动技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操作步骤。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讲述一个勤劳的小学生故事,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技能讲解:教师分步骤讲解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叠衣服的方法。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泥蔬果》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3)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泥蔬果》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
节
例如,苹果是圆形或椭圆形,外皮光滑,颜色有红色、绿色等;香
蕉是弯曲的长条形,外皮黄色,有棱纹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了解蔬果的特征,以便在制作泥蔬果时能够
准确地表现出来。
2. 讲解泥蔬果的制作技法
教师亲自示范揉、搓、捏、压等基本技法。
如揉泥成球来做苹果的身体,搓泥条做香蕉的形状,捏出草莓的尖
头等,同时介绍如何使用工具来刻画细节。
设计意图:直观地向学生传授制作泥蔬果的技法,让学生快速掌握
制作的关键步骤。
(三) 学生制作部分
1. 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制
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选择蔬果进行制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制作的蔬果,然后开始制作。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3.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给予
指导。
如有的学生泥太干,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加点水;有的学生制作的蔬
果形状不准确,教师可以给予形状调整的建议。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四) 展示与评价部分
1. 学生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制作的泥蔬果作品展示在讲台上。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
成就感。
2. 评价标准介绍
教师介绍评价标准,包括是否准确表现出蔬果的特征、制作技法的。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10节课)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10节课)一. 教材分析《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将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包括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劳动和技术,对于清洁卫生、环保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手工制作和技能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劳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劳动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
2.教具:清洁工具、环保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3.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

教学重点:了解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搓、捏、压、刻、刮等
教学难点:从美学角度赏析泥塑水果。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制作泥塑蔬果的过程图片。
2、布置学生带自然泥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猜几个谜语好不好,①架上爬藤结绿瓜,绿瓜顶上开黄花,生着吃来鲜又脆,炒熟做菜味道佳。(打一蔬菜)黄瓜②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衣服有绿又有红,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脸红红人人爱。(打一水果)苹果
4.创作大比拼
①让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蔬果作为模版,自己捏捏。
②小组成员仔细观察,友好交流,分工合作,材料共享,共同创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用具时注意安全。
五、作品展示
1.把所有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欣赏。
2.同桌、前后桌,互相轻声交流,喜欢哪件作品。
六、总结:
1.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做出了许多漂亮的泥塑蔬果,用紫砂泥不仅可以做蔬果,还可以做出其他工艺品。回家做一做,做前必须学会会观察哦!
2、利用废旧材料缝制一幅实用鞋套,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
3、指导观察技术信息中的插图说说你从插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小学教案设计
课题
我喜爱的蔬果
课时
安排
2
备课成员
主备人
教学
内容
我喜爱的蔬果
教学
目标
1、通过泥塑苹果,初步了解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搓、捏、压、刻、刮等等,感受创作的乐趣。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他造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身边的技术第二课纸工制作:房子相框第三课温馨可爱的纺织品第四课纸工制作:动物笔筒第五课钉纽扣(学习穿针、打结)第六课纸工制作:水晶笔筒第七课缝沙包(学习基本针法)第八课小鱼缸第九课缝手套第十课神奇的泥巴第十一课捏泥碗第十二课储蓄罐第十三课泥条盘笔筒第十四课三轮摩托第十五课泥片制笔筒第十六课企鹅第十七课美丽的泥花瓶第十八课茶壶第一课身边的技术教学内容:通过妈妈带着孩子了解办公室的技术这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技术。
并知道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学到好多新知识。
学会电脑上网查询,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出示一些图片,现代办公技术,厨房设备,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的情景。
学生准备:收集人们衣食住行和技术有关的信息,每人带一种玩具。
教学安排:1课时找教案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有关录像,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2.激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的事情,因此也成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涂片等照原样印在纸上的机器。
二、巩固理解1.观看录像:现代办公技术的用途。
2.我们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技术,铅笔的制作与使用也都包含着技术。
3.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技术呢?4.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技术,哪怕是玩,也离不开技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第四课:自制收纳盒教案

4)深入探究,强调注意
5)反思小结,达成共识。贴要美,隔要匀,装要平。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分工合作 规范操作,突出安全防护等
四、展示评价,总结得失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自评,互评相结合,评出最佳巧手和团结协作奖。
1.将缝制过程以及注意点与同桌说一说。
2.比比谁的沙包外形美观,严实耐用,在书上空格处打上钩。
教学内容
家政自制收纳盒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废弃物品可以改造成有用物品,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积极情感。
2.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将家中废弃的盒子改造成收纳盒的方法与步骤,并能用学到的方法与技巧制作一个收纳盒。
教学难点
弄清并掌握内部隔板的制作方法和组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收纳盒、创可贴等。
学生准备:鞋盒、硬纸板、包书纸、固体胶、尺、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新。
1、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2、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遇到什么问题?
3、有些零碎的小物品怎么整理和归纳放置吗?
4、出示收纳盒,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谈谈其用处。
二、自主探究,学习制作
1.想一想
1)你见过的收纳盒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仔细寻找一下,在你家里有没有直接能拿来制作收纳盒的东西?
3)做这样的可以分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工具和辅助材料?
2、了解步骤,制定制பைடு நூலகம்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家政
一、单元解读:本单元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所学急速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通过学习手缝和基本针法,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设计和制作1-2 件小物品,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细致认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我是家庭小主人。
2. 洗茶具。
3. 洗衣服。
4. 自制收纳盒。
三、教学注意事项: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有所偏重。
2、结合教材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实践,并牢固掌握家政相关知识和操作本领。
3、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不超过六人为宜。
4、坚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家政(一)——我是家庭小主人
教学内容:家政第一板块——我是家庭小主人第1 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基本的家务劳动。
2. 学习自我服务以及与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学会生活。
3. 在学习家务劳动时,体验成功,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学一学,写一写”,等五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懂得与家人分担家务劳动的必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技能。
学会分担和分享。
教学准备:
相关投影图片。
劳动工具若干。
教学过程:
课后后记:
家政(二)——洗茶具
教学内容:家政第二板块——洗茶具
教学目标:
1. 学习清洗茶具的方式方法。
2. 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做一做”,一议”,等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清洗茶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1 学习清洗茶具的方式方法。
2. 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教学准备:
相关投影图片。
茶具、洗涤工具若干。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评一评,议
课后后记:
家政(三)一一洗衣服
教学内容:家政第三板块一一洗衣服第1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清洗衣服的方式方法。
2. 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主动分担父母劳动的意识。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讲一讲”,等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洗涤衣服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1学习清洗衣服的方式方法。
2.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教学准备:
相关投影图片。
衣物、洗涤工具若干。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