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音韵学复习题二

音韵学复习题二

音韵学复习题〔二〕一、填空题1.清代学者利用形声字考求先秦韵部,得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

2.清代学者首先从归纳、分析?诗经?用韵和其他韵文用韵着手,分古韵为十部。

3.江永分古韵为部,段玉裁分为部,孔广森分为部,江有诰、王念孙分为部,夏综分为部,章炳麟分为部,戴震分为部,黄侃分为部,王力分为部。

4.?中原音韵?有个韵部,个韵母。

5.反切注音的原那么是、。

6.关于上古声母,近人章太炎提出了的观点。

曾运乾提出了和喻四归定的观点。

7.关于上古声母,黄侃提出了的观点,王力对上古声母系统最后定为个声母。

8.上古韵部的转化,常见的有对转、和。

9.“阴阳对转〞首先由发现,继而由正式提出,后来,章太炎又开展了它。

10.近古音是指时期的语音,以? ?音系为代表。

11.?中原音韵?的作者是,成书于公元年。

12.“早梅诗〞的内容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支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它出自的? ?。

二、名词解释1.对转2.旁转3.旁对转4.古无轻唇音5.古无舌上音6.娘日归泥7.照二归精8.喻三归匣9.喻四归定三、运用音韵学知识解释以下语言现象1.?史记.齐太公世家?:“我远田氏矣。

〞服虔曰:“言我与陈氏宗疏远。

〞2.形声字:诺,从言,假设声。

3.?诗经?:“不宜空我师。

〞?毛传?以“空〞为“穷〞,为什么可以这样注释?〔空,东部;穷,冬部〕4.?说文解字?:“水,准也。

〞〔水,微部;准,文部〕为何可以这样解释?5.?公羊传?:“盖改葬也。

〞注:“改,更也。

〞〔改,见母之部;更,见母阳部〕6.扮,从手,分声。

读假设粉。

7.形声字“烨〞从华得声。

8.形声字“逸〞从兔得声。

诗词格律复习题一、填空题1.汉魏六朝至唐代的诗歌,根据其有无格律,可以分为和。

2.近体诗是指萌芽于时期,形成于,具有严整规律的诗体。

3.曹丕的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4.?诗韵?又称,由南宋平水人据?广韵?合并为韵,后被金人合为韵。

5.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第二句叫。

音韵学试题A、B

音韵学试题A、B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一、判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

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

(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概念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母小韵+ + ++ +韵类韵韵母韵部韵摄-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调E声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A、B、C、D、E);仿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按韵编排;B、工具书;C、字典;D、韵书;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共8分):中古现代例字摄韵等效摄豪一au 褒袍毛刀桃劳遭萧四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肴二iau 交胶教au包胞泡宵三au 朝超少iau标苗燎就一般的观点来说,()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韵字原先有i 介音,今天变化都非常整齐;而()韵字原先有i介音,其中舌齿音声母的字有些失落了i介音;()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其中喉牙音声母的字有些后来滋生了i介音。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探讨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更的学科。

2. 今音學:是探讨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3. 古音學:是探讨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协作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

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协作表。

5.阴声韵、阳声韵:依据韵母最终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一般话中的[a][ia][ai][ao]等。

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一般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

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用汉字表示。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

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很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协作的音节表。

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依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2、阳声韵
3、七音
4、清浊
5、假二等
6、早梅诗
7、阴阳对转
8、等呼9、阴声韵10、五音
二、填空题
1、十六摄的名称依次是:。

2、清代及以后研究上古韵部各家的分部情况:
顾炎武10 部、江永13 部、段玉裁17 部、
戴震25 部、王念孙22 部、孔广森18 部、
江有诰21 部、章太炎32 部、黄侃28 部、
王力30 部、罗常培、周祖谟31 部。

三、拼读下列反切(用拼音注明):
都宗切、强鱼切、徒红切、莫袍切、当孤切、博故切、朽居切、普官切、甫万切、德红切、户公切、仓先切、布干切、都寒切、徒兼切、徒古切、苦江切、七刀切、如延切、匹战切、
布回切、职缘切、布玄切、甫微切、扶云切、莫中切、私宗切、九魚切。

四、简答题
1、请写出十六摄及所包含的韵部。

2、请写出中古三十六字母及其发音部位。

3、简述《广韵》一书的体例。

4、请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母方面的变化。

5、举例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调方面的变化。

6、请写出王力先生归纳的“上古音韵部”。

7、请写出研究上古音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8、请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音韵学的体会。

音韵学试题

音韵学试题
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按韵编排;B、工具书;C、字典;D韵书;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
(共
8分):
中古
现代
例字



效摄

-一一
au
褒袍毛刀桃劳遭


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


iau
交胶教au包胞泡


au
朝超少iau标苗燎
各格
兼姑
佳诡乖;
(2)
、举

俱纪
几规
吉;
溪母:
(3)
、口

枯……
(4)
、丘

墟……
群母:
(5)
、其


5、在空上
】填写相应的
广韵
》平声韵目
(共
6分):
转,而东韵所属的通摄则属于转
4、据提示写出下列声类的第一个反切上字(共5分):
《广韵》独用同用四声配合表
上平声上声去声
1独用
2—钟同用
1董独用
1送独用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 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
三、填空。本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1、据反切系联法的有关知识填空(共3分):

音韵学复习题修改版答案

音韵学复习题修改版答案

音韵学复习题一、解释下列术语1、字母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例如“明”这个字母代表的声母是[m]。

2、阳声韵是音韵学上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如:an、en、iang、am、等。

3、七音所谓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4、清浊语音的清浊是针对声母的分类。

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谓浊,就是发音时声带振动。

5、假二等齿音一栏中的精组声母可以和一三四等韵相拼,庄组声母可以和二三等韵相拼,章组声母只和三等韵相拼。

这三组声母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以和三等韵相拼,而三等格只有一个,安排不下。

庄组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第二格,这叫做“假二等”。

6、早梅诗根据罗常培先生的研究,《中原音韵》共含有20个声母,这20个声母正好与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早梅诗”所代表的声母相同。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原诗如下: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7、阴阳对转·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

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

例如:三san-仨sa,两liaŋ-俩lia。

·按王力先生的古韵30部,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阴、阳、入相配,很有系统。

但在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阴声韵的字转变为阳声韵的字,阳声韵的字转变为阴声韵的字,这就是阴阳对转。

8、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一共是八个小类。

音韵学复习题2014

音韵学复习题2014

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

2.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3.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

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

5.阴声韵、阳声韵: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ia][ai][ao]等。

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

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用汉字表示。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

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

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

2019音韵学复习练习题

2019音韵学复习练习题

2019音韵学复习练习题一、什么是“韵部”和“韵摄”?举例说明之。

请具体谈谈《广韵》206韵是如何为16摄统摄的。

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一韵,也叫韵部,如《广韵》有206韵,或206个韵部(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

宋元的等韵学家把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字划分为一个韵摄。

如“元”、“寒”、“山”、“先”、“仙”等韵,韵腹比较接近,而且都收~n韵尾,归为山摄。

等韵学家将206韵的复杂情况进一步简化概括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16摄。

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以下各题中的音韵现象1. 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并定从崇船群”六个声母都是全浊声母,在普通话里,“并定”两个字的声母不送气,“从崇船群”四个字的声母送气,说明分化的条件。

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

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

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并定从崇船群”六个声母都是全浊声母的字,在普通话里按古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套。

“並定”两个字是仄声字,“从崇船群”四个字是平声字。

分化的条件是:按照“平送仄(上去入)不送”的原则,所以“並定”两个字的声母不送气,“从崇船群”四个字的声母送气。

2.十六摄里,哪些摄只有开口,没有合口?哪些摄只有合口,没有开口? 哪些摄既有开口又有合口?十六摄里,江、效、流、深四摄只有开口没有合口,通、遇两摄只有合口没有开口。

既有开口又有合口的十个摄是止、蟹、臻、山、果、假、宕、梗、曾、咸。

3.为什么不能说所有现在读细音的字都是从三等来的?举例说明。

现在读细音的字除了来自三等外,也有来自二等见系开口的大部分字演变到了普通话里却大多读成了细音;还有来自四等韵的字(除蟹摄齐韵合口)。

4.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对今调类的分合是否有影响?如有,是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

2. 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3. 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

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

5.阴声韵、阳声韵: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ia][ai][ao]等。

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

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用汉字表示。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

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

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

凡韵头或韵腹是圆唇元音〔u〕或〔o〕的,叫合口呼;反之,就叫开口呼。

等是古人用来区别韵母主要元音舌位高低前后和有无i介音的一个术语。

一般认为,一二等字没有i介音,三四等有i介音。

11.切一、切二、切三:是对王國維所摹写的出自敦煌的三種《切韻》殘卷的称呼。

三种材料中保存了唐本《切韵》的部分内容,其中,“切三”存字最多。

12.王一、王二、王三:是对现存唐代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三种版本的称呼。

1947年发现于故宫的称为“王三”,唐兰摹写的“裴务齐正字本”为“王二”,出自敦煌的为“王一”。

13、守温三十字母:唐末和尚守温提出汉语声母有三十个,守温三十字母大概代表了唐代语言的声母系统。

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的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最早提出了三十字母。

14.五音、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将五类声母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称为五音。

在唇、舌、齿、牙、喉五音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

15.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

通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

系联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

16.阴阳对转: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

按王力先生的古韵30部,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阴、阳、入相配,很有系统。

但在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阴声韵的字转变为阳声韵的字,阳声韵的字转变为阴声韵的字,这就是阴阳对转。

以此类推,还有阴入对转,阳入对转。

对转的条件必须是主要元音相同,只是韵尾在同一发音部位上发生阴、阳、入的变化。

例如:三-仨,两ŋ-俩。

17.韵部:是音韵学中比韵大的概念它不区分声调和韵头只区分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

18.小韵:韵书编排时把声母相同的同音字归到一起,用小圆圈隔开,这就叫做小韵。

19.旁转:指在上古语音中同一类的阴声韵与阴声韵、阳声韵与阳声韵、入声韵与入声韵内部,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可以互相转化。

20.古无轻唇音:是由清代钱大昕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就是说上古没有“非敷奉微”四纽,它们是中古时期才由“帮滂并明”四纽中分化出来的。

21.古无舌上音:是由清代钱大昕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上古音中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三母它们是后来才从舌头音“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

22.娘日归泥:是由近代章炳麟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上古音没有“娘”、“日”二母它们是后来从“泥”母中分化出来的在上古都属于“泥”母。

23.照二归精:是由近代黄侃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照系二等字“庄初崇山”在上古音中归入精系“精清从心邪”中后来才从中分化出来。

24.喻三归匣:是由近代曾运乾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喻母的三等字“於”母是上古音的“匣”母中分化出来的。

25.喻四归定:是由近代曾运乾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

他认为喻母的四等字“以”母是上古音的“定”母中分化出来的。

26.近体诗:近体诗是指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具有严整规律的诗体。

27.粘对:粘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句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即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和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完全一致。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即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28.犯孤平:在近体诗中,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那么除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了,就叫犯孤平。

29.拗救:在近体诗中,有些位置的平仄是不可随意改变的,该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违反了这些平仄格式就叫拗。

救是对拗的补救,即在其他位置上换用平声字。

30.工对、宽对、流水对:在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是用同类词语构成对仗,就叫工对。

在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是用词性相近的词语构成对仗,就叫宽对。

在近体诗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诗人巧妙地把一句话分为两句,使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承连贯,同时又在字面上形成对仗,就是流水对。

31.借对:在近体诗中,利用汉字所具有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来构成的对仗,可以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情况。

一字有两个含义,诗中表义用甲义,另外借其乙义来对仗就是借义。

利用同音异义词所构成的对仗就是借音。

二、简答与分析(一)汉字读音演变的历史分期及代表语音系统是什么?答: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时期—先秦两汉,主要指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中古音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以及其他韵书、韵图和古典作品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系统。

(二)用国际音标拼写下列汉语音节(声韵调要全,不拟答案)(1)中国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4)自己的姓名(三)反切产生前汉字的注音方法有哪些,对其不足做一些简单评价。

答:1.譬况法:即对发音时有关器官的动作及发音部位的状态进行描写。

2、直音法;(自己举例) 3、读若法;(自己举例)不足:后人看了比况,常常不知确切的发音方法,还是不知如何发音。

读若和只是近似的描写语音;很多字没有合适的同音字。

(四)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居许切jǔ莫故切mù巨员切án 素姑切sū徒管切àn 都管切ǎn 直呂切ù昌緣切ān 魚變切yàn 巨鳩切ú乃故切nù古勞切gāo 蘇內切ì倉回切ī甫微切fēi (五)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并注明中古声母古到切告gào,见母先稽切西xī,心母呼改切海hǎi,晓母莫包切毛máo,明母(明是浊声母)丘婴切轻qī(非清),溪母哀都切乌wū,影母子侯切緅zōu,精母(子是清声母)苏雕切萧āo,心母(雕今天是齐齿呼)户公切红hó,匣母(户是浊声母)当孤切都dū,端母陟鱼切猪ū,知母(中古无y)度官切团án,定母(度是浊声母)(六)简要说明《广韵》的地位和价值答:1、它是《切韵》系韵书的代表,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根据。

韵书是按字音分韵编排的工具书。

研究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韵书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由于隋唐其它韵书已经亡佚,所以要研究中古时期的语音,自然要以《广韵》为主要根据。

音韵学研究中一向用《广韵》作为考订中古音的主要材料。

2、它是研究上古音的阶梯。

魏晋以前没有韵书,研究上古音的学者,都是根据先秦韵语和谐声材料,从《广韵》的分合中上推建立起上古语音系统。

3、它是研究等韵学的参考书。

用图标的形式来说明解释韵书中的反切、表现韵书中反切的音韵地位。

早期的韵图是以唐宋韵书作为依据的,早期韵图的作用就是阐明这些韵书的反切系统。

要研究这些韵图,必须以这个时代的韵书《广韵》作为参考。

黄侃说:“音韵之学,必以《广韵》为宗,其在韵书,如《说文》之在字书,轻重略等。

”4.此书还是词义考释、名物训诂的宝贵资料库。

书中备载姓氏名号、地理沿革、引据详瞻、训解繁密。

(七)什么叫做尖团音?答:尖團音:精、见两组声母在[i]、[y]前念[tɕ]j、[tɕ‘]q、[ɕ]x叫團音,不念[tɕ]j、[tɕ‘]q、[ɕ]x而念[]z、[‘]c、[s]s的叫尖音。

(八)试述《广韵》全浊声母到现在普通话清音化的规律答:《广韵》三十五个声母中,全浊声母有十个:塞音:并(奉)、定、澄、群塞擦音:从、崇、船擦音:禅、邪、匣在现代汉语中均清化。

具体规律如下:全浊塞音: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

(平送气仄不送气)全浊塞擦音:从母字原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

从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q,仄声变为j。

崇母字平声读,仄声读。

船母平声今读和。

仄声今多读。

从古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的变化可以看出,现代普通话凡是读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中的平声字,凡是读不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的仄声字,这说明声调是声母变化的条件。

全浊擦音:变成相应的清声母,如匣母变为[x],后又一次分化,凡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j,但仍是擦音。

邪母变为[s],同样在[i][y]相拼时平声变为x,少数字还有演变为塞擦音的,如词、辞、囚等。

禅母的变化比较复杂,平声演变为(船)(蛇)两类,仄声职韵演化为(植),其他演化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