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论文

合集下载

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_微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_微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_微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一):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实践探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环保理念在我国逐渐广泛推进深入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水源污染问题的加重,人们开始重视对水源的治理。

笔者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角度出发,阐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分析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式,在文章的最后,重点分析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水污染;水治理;应用在水污染现象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治理提出新要求,为保证水环境的健康,为保证用水安全人们创新了污水处理技术,开始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运用在水环境治理中,充分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来治理水污染。

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运用来看,该技术属于新兴技术,被积极推广运用之后在具体的运用中采用物化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限定在区域之内,高度富集来处理废水。

1.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运用的技术原理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被积极推广运用有很高的价值。

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采取物化的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限定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富集,之后对污水进行处理。

运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不易溶解的固定化小球,依赖微生物密集程度高和活性强的特征,连续使用净化污水。

在经过固定化处理之后的微生物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是酸碱度比较高的环境。

在污水处理的时候能够实现固液分离,微生物还有比较强抵抗能力。

从技术分类来看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的固定化生物技术手段比较多,比如吸附法。

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共价结合法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该技术的运用对固定化载体材料造成的影响比较大,需要在使用的时候有很好的把控能力。

2.水污染治理现状2.1人口密集污染水源较多我国多数城市,人口集中,对水源的需求比较大,同样也是水污染严重的区域。

人们生活环境存在污染的同时、生活场所也被严重污染。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引言:微生物是指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析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食品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生物技术和能源开发等方面。

概述: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和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文内容:一、食品生产安全1.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发酵、酿造、奶酪制作等。

a.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和乳酸菌,提高食品品质。

b.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可以降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如快速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

a.多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出现提高了食品安全的可控性。

b.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菌。

二、环境保护1.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如土壤修复、水体处理等。

a.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降低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b.微生物的活性能够促进土壤和水体的循环和再生。

2.微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如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a.微生物参与了各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转化与储存。

b.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氮、磷、硫等元素的转换。

三、健康医疗1.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如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

a.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b.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上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微生物在抗生素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如益生菌和抗菌剂。

a.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b.抗菌剂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四、生物技术1.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如重组蛋白生产和基因治疗等。

a.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用于合成人类所需的蛋白。

b.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治疗可以有效矫正遗传性疾病。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简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生物体。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单细胞结构,无细胞核,一般通过分裂繁殖。

真菌与细菌相似,也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但它们有细胞核和细胞壁。

病毒是最简单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细胞结构,需要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通常具有多细胞结构。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微生物还是水环境中的关键成分,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维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另外,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微生物还参与了有机物的氮、磷、硫等元素的释放和再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酶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特征,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土壤肥力的调节和农作物的生长促进。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学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涉及到食品安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许多领域。

微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结论微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安全的论文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安全的论文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安全的论文1. 引言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是能够在人类体内引起疾病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例如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

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本论文将探讨病原微生物的特征、传播途径以及如何保护人类免受它们的威胁。

2. 病原微生物的特征1.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在多种环境中。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或直接破坏宿主细胞来引起感染。

2.病毒:病毒是一种依赖宿主细胞复制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自身。

3.真菌:真菌是多细胞生物,通常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它们可以引起宿主机体的真菌感染,并导致多种疾病。

4.寄生虫:寄生虫依赖于宿主生物来生存。

它们可以通过进入宿主体内并繁殖来引起感染。

3.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例如感染者的皮肤或体液)来传播病原微生物。

例如,接触感染者的手后未进行适当的卫生措施可能导致传染。

2.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病原微生物。

例如,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病原微生物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3.食物传播: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病原微生物。

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洁净的食物处理或储存条件传播给人类。

4.向量传播:通过媒介生物(例如蚊子或跳蚤)传播病原微生物。

这些生物可以携带病原微生物并将其传播给人类。

4. 保护人类免受病原微生物威胁的措施为了保护人类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免疫力,以抵抗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这种预防措施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纸和消毒剂等,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食品安全:确保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包括良好的食品储存和烹饪实践,以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合集五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合集五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摘要:通过分析微生物与食品、医药卫生、工业及农业的关系来说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食品,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关系引言比起搏击长空的雄鹰和遨游大海的鲸鱼,微生物对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除了生病的时候,平常很难会想起它。

实际上,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绝不比高等生物疏远,甚至更加密切。

微生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他们清洁环境并使土壤肥沃,他们在食品工艺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制造维生素。

它们能够在体内外与我们和平共处,其中一些甚至还保护我们免受别的有害微生物的侵犯,当然这也并不排除有些微生物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和对于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贡献潜力,都有着光辉的记录并将继续创造者新的功绩。

在现代科学中,对人类健康关系最大、贡献最为突出的应该算是微生物学了。

所以现代微生物学时一个具有许多不同专业方向的大学科,它对食品、工业、农业生态环境及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1.1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利与弊你能够想象依靠微生物解决温饱问题吗?你能够想象细菌会成为我们的重要食品吗?随着人类的基因图组绘制的日趋完善和克隆技术的不断改进,上面所提出的假想真的有可能在某天变为现实。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预言:“微生物有可能帮助我国过农业关。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可使人类告别向土地要粮的历史。

当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并不只是有利的一面。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

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一):基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

结合高校微生物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开展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作为林业院校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理论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接受应用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林木种质创新、应用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技能;同时学习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微生物学课程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实习的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的人之间完美对接,基于此,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确定微生物学课程目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重点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服务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微生物等相关课程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基于此,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企业所需人才为培养方向,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结合微生物检测、质量安全控制等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2以学生实践能培养为目标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重点实验技能。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较多,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琼脂、线绳怎么包扎的简单问题。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GJ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xusbrevifoli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xomycesndrene 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rium。

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ZG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cillustroph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enibcilluspolymyx)、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subtilis)、Penibcillusehimensis。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第一篇:微生物与生活论文微生物与生活一、微生物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体内的有益菌,体外的各种细菌,都是微生物,我们吃的蘑菇也属于微生物······生活中离不开微生物,酱油,味精,啤酒,醋等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药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食品中的好多添加剂,也都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只是充当分解者的角色,他还是生产者(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等)···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微生物,会是多么的恐怖啊。

另一方面许多可怕甚至恐怖的疾病,比如SARS、爱滋、疯牛、口蹄疫、禽流感……等等。

这些病都是由一些微生物引起的。

这是因为生态平衡下的正常菌群和宿主机体,只要有一方发生较大的不可逆,就有可能造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

其原因有菌群失调,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等。

而且,我们用的化妆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在生产、储藏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化妆品中常见细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污染机会较多。

饮水机污染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卫生问题。

这主要是大肠杆菌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发酵也因条件苛刻而可能产生倒罐现象,它会给人类的经济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所以说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也有有害。

按我国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将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不难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二、微生物与生态微生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分解系统中的有机物,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发展史
关键词:微生物史前应用发现了解生理学前景在这大千世界,有着难以统计的生物生活在我们周围,其中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最多,但是由于其形态微小,长时间以来一直无法对其有所深刻了解;虽然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只是处在浅显的了解和一些基本的应用;一直到17世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人们才真正的开始进入到微生物的世界,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

微生物从应用到发现再到了解,人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之间跨度达8000多年;而在这悠久的发展史中根据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微生物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从远古时期的人们开始应用微生物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这段时间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只是依据长时间的实验了解某一些微生物的习性从而达到服务人类的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

第二、微生物的认识时期;时间从此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到19世纪中期,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但更多的是处于微生物的形态方面和基本生活习性。

第三、微生物的深入了解时期;该时期从19世纪中期一直到现在或之后更久,此时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生理学上面。

第一阶段
人类应用微生物的历史相当久远有8000多年。

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

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知道制酱制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

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

公元六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

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

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细菌一词。

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科恩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
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1840年库津(Akutzing)发现酒变质是由一种生物引起的。

第三阶段
1857年,路易斯.巴斯德用加热杀死培养基中生物的方法,证明发酵过程的本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过程;另外,实验结果也证明酒变质是由其他生物引起的;含糖培养基中一种生物可以引起乳酸发酵,另一钟生物可引起酒精发酵,从而认为“在化学上不同的发酵是由生理上不同的生物所引起”它使微生物学的研究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微生物生理学时期,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的科学基础。

1861年,巴斯德又发现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发酵出的物质不同,切某一物质需经有氧和无氧两过程,从而把发酵分成有氧发酵和兼性发酵。

科赫首先证明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发明了分离和培养纯菌的方法,同时提出著名的证病律。

1866年,沃罗宁发现豆科植物根瘤中有细菌。

1888年,贝杰林克从根瘤中分离根瘤菌,1894年,维诺格拉德斯基分离出能固氮的巴氏梭菌。

两人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也为土壤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1年,凡尼尔发现细菌光合作用的机制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微生物研究上的诸多难题得以解决,使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如:1952年,N.Zinder等描述沙门氏菌的转导作用;1967年,Goulian等体外合成生物活性DNA成功;1975年G.Kohler和stein建立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大克隆抗体,引起免疫学的革命;1982年Okayama建立高效克隆全长双链cDNA的方法等。

微生物学的展望
在过去的20世纪微生物研究走过了辉煌的历程,重要性的象征之一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奖中有1/3是关于微生物学或微生物生理学问题研究科学家。

下面将简单勾勒一下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第二、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第三、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第四、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微生物学(第五版中文版)(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材译文)
作者:美国:普雷斯科特,译:沈萍彭珍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121700
微生物生理学主编:杨生玉王刚沈永红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0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