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管理办法
公司企业微信平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企业微信平台的使用,提高沟通效率,保障公司信息安全和员工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涉及企业微信平台的申请、使用、维护和监督等方面。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企业微信平台的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公司机密和员工隐私。
2. 效率原则:提高沟通效率,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3. 规范原则:规范企业微信平台的使用行为,维护公司形象和秩序。
第二章平台申请与注册第四条公司员工需向人力资源部申请企业微信账号,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第五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员工申请,确保账号申请符合公司规定。
第六条员工完成企业微信注册后,需按照规定设置个人资料,包括姓名、部门、职位等。
第三章平台使用与管理第七条企业微信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沟通、协作、信息发布和员工交流。
第八条员工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利用企业微信进行违法、违规活动。
2. 不得泄露公司机密、商业秘密和员工隐私。
3. 不得发布虚假、低俗、有害信息。
4. 不得利用企业微信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九条企业微信管理员负责以下工作:1. 监督企业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确保遵守本制度。
2. 定期清理企业微信平台,删除无关、过期信息。
3. 协助解决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信息发布与保密第十条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实事求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2. 及时性,确保信息传递及时。
3. 针对性,确保信息针对性强。
第十一条公司机密、商业秘密应通过加密或脱密处理,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理:1. 警告、通报批评;2. 纪律处分;3. 严重违规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企业微信部门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微信部门管理,提高沟通效率,规范微信使用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技术部等。
第三条企业微信作为企业内部沟通的重要工具,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第二章微信群管理第四条微信群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如“销售部群”、“财务部群”等。
第五条微信群管理员由部门负责人指定,负责群内信息的审核、发布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群成员应实名加入,并在加入群聊时修改昵称为“部门姓名+姓名”。
第七条群内严禁发布以下内容:(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二)涉及公司机密、商业秘密、客户隐私等敏感信息;(三)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四)广告、推销等商业活动;(五)未经许可的个人信息泄露。
第八条群成员应遵守群规,积极维护群内秩序,对违反群规的行为,管理员有权进行警告或移出群聊。
第三章微信信息发布与交流第九条群成员在发布信息时,应确保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构、夸大或歪曲事实。
第十条群成员在交流过程中,应尊重他人,文明用语,避免恶意攻击、诽谤、侮辱等行为。
第十一条部门负责人及管理员应及时关注群内动态,对重要信息进行转发、提醒或解答。
第十二条群成员对工作问题、业务需求等,应及时在群内提出,管理员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给予及时回应和处理。
第四章微信使用时间与场合第十三条微信使用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四条微信使用场合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工作时间,员工应专注于本职工作,不得长时间刷微信;(二)会议、培训等集体活动期间,员工应关闭微信,避免干扰;(三)下班后,员工可根据自身需求使用微信,但不得影响休息。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企业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理:(一)警告:对轻微违规行为,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二)罚款:对违规行为造成一定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可给予罚款;(三)停职:对严重违规行为,如泄露公司机密、损害企业形象等,可给予停职处理;(四)辞退: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员工,企业有权辞退。
公司企业微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企业微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沟通效率,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企业微信的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微信的使用,保障公司利益,促进公司内部沟通协作。
第二章管理组织第四条公司成立企业微信管理小组,负责企业微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企业微信管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一)组长: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二)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微信管理员组成。
第三章企业微信账号管理第六条企业微信账号由公司统一分配,不得私自申请或使用他人账号。
第七条员工加入企业微信时,需提供真实姓名、部门、职务等信息,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第八条员工离职时,应主动退出企业微信,并经企业微信管理员确认删除账号。
第四章企业微信使用规范第九条企业微信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沟通、协作和信息发布,不得用于个人事务。
第十条员工在群内交流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发布违规信息。
第十一条企业微信内不得发布以下内容:(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二)涉及公司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敏感信息;(三)色情、赌博、暴力等不良信息;(四)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
第十二条员工应保持企业微信头像、昵称的规范,不得使用不雅、侮辱性等字样。
第五章信息安全与保密第十三条员工应严格遵守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不得将企业微信用于传播涉密信息。
第十四条员工在群内交流时,不得透露公司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敏感信息。
第十五条企业微信管理小组负责定期检查企业微信使用情况,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第六章罚则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企业微信管理小组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警告;(二)停用企业微信账号;(三)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对造成公司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违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微信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微信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所有使用企业微信的员工。
第三条企业微信是本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和管理的工具,员工应严格按照本制度使用企业微信。
第二章使用原则第四条诚信原则: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应遵循诚信原则,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利用企业微信进行欺诈行为。
第五条效率原则:员工应充分利用企业微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第六条安全原则: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企业及个人隐私。
第七条协作原则:员工应积极利用企业微信与其他部门、同事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企业工作。
第三章使用范围第八条企业微信主要用于以下范围:1. 内部沟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日常沟通。
2. 工作协作:项目讨论、任务分配、进度跟踪、问题解决等。
3. 信息发布:发布公司新闻、活动通知、政策解读等。
4. 外部协作: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的外部沟通。
5. 员工培训:发布培训通知、培训资料、在线培训等。
第四章使用规范第九条用户名和密码管理:1. 员工应使用真实姓名注册企业微信,确保信息准确性。
2. 员工应妥善保管企业微信账号和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
3. 员工如发现账号异常,应及时向管理员报告。
第十条消息发布规范:1. 消息内容应简洁明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2. 消息发布前应仔细核对信息,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3. 不得发布涉及公司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
4. 不得发布低俗、暴力、违法等不良信息。
第十一条聊天群管理:1. 员工加入聊天群前,应了解群规,遵守群规。
2. 群主负责管理聊天群,确保群内秩序良好。
3. 群内不得发布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不得进行广告、推销等活动。
4. 群内不得恶意攻击、侮辱他人,保持文明交流。
第十二条频道管理:1. 员工可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加入或创建频道。
2. 频道创建者负责频道内容的管理和维护。
企业员工微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微信的管理,规范员工使用微信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企业形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员工使用微信应遵循诚实守信、合法合规、尊重他人、保护隐私的原则。
第二章微信账号管理第四条员工微信账号由企业统一分配,不得私自更换、转让或借用他人账号。
第五条员工应妥善保管微信账号及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因个人原因导致的账号被盗用,责任自负。
第六条员工不得使用微信进行违法活动,不得发布、传播有害信息,不得损害企业利益。
第七条员工不得在微信中发布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个人情感、家庭生活等。
第三章微信使用规范第八条员工在工作时间使用微信,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不得长时间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二)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处理个人事务;(三)不得在工作时间内与其他企业员工进行商业竞争;(四)不得在工作时间内泄露企业机密信息。
第九条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微信,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不得在工作时间内频繁查看微信,影响工作效率;(二)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参与网络赌博、炒股等风险活动;(三)不得在工作时间内与其他企业员工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四章微信交流规范第十条员工在微信交流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他人,文明用语,不得使用侮辱性、攻击性语言;(二)保护他人隐私,不得泄露他人个人信息;(三)不得发布、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四)不得参与网络欺诈、诈骗等违法行为。
第五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一条企业设立微信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员工微信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处罚措施:(一)警告:对轻微违规行为进行口头警告;(二)通报批评:对情节较重的违规行为进行书面通报批评;(三)罚款:对严重违规行为,根据企业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四)解除劳动合同:对严重违规行为,如泄露企业机密、参与违法行为等,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微信管理制度

企业微信管理制度
目标: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微信的使用,确保其安全、高效、合规。
1. 企业微信的使用范围:
- 企业微信仅限于公司内部员工使用,禁止向外部人员提供账
号或分享内部信息。
- 禁止使用企业微信进行不当的商业宣传活动。
2. 企业微信的安全管理:
- 员工应保护个人账号及登录信息的安全,不得私自泄露或向
他人共享。
- 禁止将企业微信账号登录信息保存在公共设备或他人的设备上。
- 丢失或遗忘账号密码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 企业微信的合规使用:
- 员工不得发布、传播以及接收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或内容。
- 禁止利用企业微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
恐怖等违法信息。
- 企业微信的使用应遵守公司的信息保密制度和相关政策。
4. 企业微信的管理权限:
- 公司管理层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企业微信进行设置和管理。
- 员工根据工作职责和需要,获得相应的使用权限。
- 非管理层员工应遵守企业微信的使用规定,不得擅自修改设
置或超越权限使用。
5. 企业微信的监督和违规处理:
- 监督人员有权对企业微信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和监控。
-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扣减奖金、停职、辞退等处理措施。
6. 企业微信的备份和保护:
- 公司将定期对企业微信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和可恢
复性。
- 员工不得私自将公司重要信息存储在个人设备或云端服务上。
以上为企业微信管理制度,敬请遵守并做到守法合规使用。
企业微信使用和管理规定

企业微信使用和管理规定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企业微信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遵守相关规定,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和维护工作秩序。
2. 企业微信的使用范围企业微信仅限于公司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使用,用于沟通、协作和共享工作相关信息,禁止用于个人事务或违法活动。
3. 账号注册和管理3.1. 员工入职时,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注册企业微信账号,并分配给员工。
3.2. 员工离职时,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注销员工的企业微信账号,并确保其访问权限被撤销。
4. 信息安全和保密4.1. 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应当遵守公司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4.2. 禁止通过企业微信传播、分享或存储任何非法、淫秽、暴力等违法信息。
4.3. 员工不得将企业微信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5. 合规和法律责任5.1. 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5.2. 禁止在企业微信中传播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或侵犯他人权益。
5.3. 如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违反法律法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使用限制6.1. 员工不得在企业微信中发送商业广告、推销信息或其他垃圾信息。
6.2. 禁止使用企业微信进行个人交易、赌博或其他非工作相关活动。
6.3. 员工不得滥用企业微信的权限,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或修改。
7. 违规处理7.1. 如员工违反本规定的任何条款,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除绩效奖金、降职、辞退等。
7.2. 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司将依法向相关部门报案,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 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公司保留对本规定进行解释和修改的权利。
员工应不时关注公司内部通知,了解可能的规定更新。
---以上为企业微信使用和管理规定的内容,旨在明确员工在使用企业微信时应遵守的规定和注意事项,以保障信息安全和工作秩序。
请各位员工认真遵守,并对规定内容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
公司企业微信管理办法.pptx

中,需保持我行服务专业性、服务标准性和服务连贯性。所有企业微信零售对客营销人员需使用标准化的职业 照片作为个人企业微信头像,原则上对客户消息的回复率100%。
第十六条员工通过企业微信发送的所有内容,均应符合包括我国法律、监管机构条例以及本公司现行的各项规 定和办法在内的准则,严禁出现违法或不合规内容。已经在本公司官方渠道(如手机银行、公众号等)发布过的产 品、文章、海报等素材原则上可直接在企业微信中使用。本公司所有企业微信使用人员需对自己发送的触客内容的 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合规性、有效性负责,对明确拒绝接收营销信息的客户应标记并避免再次发送。
(四)朋友圈消息创建人需对发表朋友圈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合规性、有效性负责,满足金融监 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要求,确保不过度营销,维护客户
体验,提升客户价值,并负责相关客诉处理工作。
第四章企业微信集约化运营
第二十条企业微信集约化运营是指由公司/分公司设置专门的企微集约化运营团队建立专门账号对特定客群进行 企微添加和集中化运营。针对集约化运营的企微账号,公司/分公司集约化运营团队负责该部分账号的新增、删除、 信息修改等工作。
合理设置素材上下架时间,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确保素材内容已经过本公 司相关审核,并满足金融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要求,同时需对相关产品做好一线传导工作;
(二)公司产品部门有全公司性任务下发需求需至少提前一周向公司个人金融部提交申请加入运营排期,任务 素材需经过相关审核,申请表详见附件
第十二条员工首次加入企业微信应以本人的公司邮箱前缀作为企业微信账号。员工在企业微信中需使用真实姓 名、职务、地址信息,分公司使用人员职务、部门的变更需由分公司的管理员进行调整。如涉及跨分公司或公司跨 部门的人员变动,需报送公司个人金融部进行企微部门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微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为加强公司办公自动化水平,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信息共享和交流,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决定启用企业微信审批管理系统。
1.2企业微信功能包括部门沟通、行政审批、日常考勤、通知发布、通讯录管理、公费电话等功能,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增加更多功能。
1.3保证企业微信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企业微信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有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
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企业微信的管理、规划、实施、培训和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管理系统成员、信息维护、权限设置等;
(二)按照相关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制度在系统中进行搭建、测试;
(三)负责企业微信公文种类流程的修改、修订及发布工作;
(四)征询各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各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培训各使用部门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
(六)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章基础管理
3.1审批人必须保持打开企业微信,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处理相应审批事项。
3.2各审批流程所涉人员,在接收到待办事项后,应在1个小时内处理审批事项。
凡因非客观因素不能及时审批的,应不超过1个工作日;若遇紧急业务,流程发起人可通过短信或电话告知审批人员。
3.3 为保证及时收取审批事项及通知文件,所有人员原则上应该全天在线。
3.4各部门领导及员工在处理文件填写意见时必须将意见写清楚,交给谁办理,如何办理,此文件是如何落实的,将落实意见一并写上进行归档。
3.5 员工须保管好自己的账号密码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防止他人非法使用,更不得授权他人使用审批、代打卡等。
由于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由本人负责。
每位企业微信使用人都要熟练掌握企业微信的使用方法,使用OA 系统进行单位内部的各项日常办公。
3.6每位用户要保证通过企业微信发布、流转的信息和文件的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并对所发布的内容和审批的内容负责。
在企业微信中的意见和审批与书面签署具有同等效力和权威,相应人员应予以执行和遵守。
3.7因个人原因未登陆和使用企业微信,不能及时处
理相关工作,造成的责任由自己负责。
3.8 企业微信中的各分类公告及新闻均由有权限人员予以发布和更新,具体内容由本单位负责人确定,新闻内容不应涉及相关商业机密;人事公告或日常行政公告等由综合行政部负责统一发布和管理。
3.9企业微信实行实名制,使用人须保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负责。
3.10 各审批流程及审批权限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执行,中间审批环节人员收到申请后应视实际情况及时驳回或转批,不得越权审批。
第四章流程规定
第五章罚则
5.1办公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处理延误造成工作积压的3次以内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三次以上的每次考核100元(延误是指以系统的记录时间计超过公文处理时限仍未处理待办事宜)。
5.2 对长期不使用企业微信、不按统一要求提供共享数据;网上办公数据不准确,随意删除安全策略系统,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视状况处以50---500元罚款。
5.3 侦测、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刺探网络配置、服务器配置和数据库信息,造成公司保密文件泄密的对责任人处以行政处罚并处罚款500—1000元,损失重大的开除公司。
5.4 遗失或泄漏账号、密码等安全认证信息,造成公司损失的,对责任人处以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罚并处罚款500-1000元,损失重大的开除公司。
第八章附则
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综合办,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生效。
淄博齐悦国际大饭店有限公司
综合办
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