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二、出示教学目标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__层次和条理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__的结构层次。

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__说明的条理性。

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空间-→时间四、第二次尝试、理解__说明的生动性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

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解__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重点)2、学习概括__内容要点的方法。

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重点难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①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②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是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语言学习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标在开始语言学习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来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如课外读物、在线学习平台和语言学习应用程序等,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并巩固所学知识。

3. 创设真实语境语言是实践出真知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例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模拟真实情境对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一来,学生将有机会真正感受和理解语言的运用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4.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和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5. 反馈与评估及时而准确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在语言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难,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总结:语言学习教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设真实语境、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估,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恰当巧妙的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魅力是什么意思?(有吸引力)那什么样的语言有吸引力呢?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指名接力读,集体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总结方法——板书——集体朗读概括课文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在一块木牌上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人们无动于衷。

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慷慨解囊无动于衷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人们看到两块木牌上的字有什么具体反应?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来。

(一)学习“我什么也看不见”一部分: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1.衣着:(近义词)穿着着装(多音字)着火走着2.无动于衷的意思:衷,指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受触动换词练习: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不动声色麻木不仁熟视无睹面不改色泰然自若3.姗姗而去:姗姗是慢慢的意思,可以换成缓缓而去写出了贵妇人优雅离去的样子4.说明了什么?人们都很冷漠司空见惯木牌上的字一点儿都没有打动人们5.其实老人值不值得同情呢?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设计(5篇)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设计(5篇)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设计(5篇)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设计1班级:中三班科目:语言科学艺术执教人:一、活动名称:《我说你来学》二、活动目标:进一步体验科技产品的神奇和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喜欢探索和操作。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辨声音的能力。

了解录音机的主要用途,知道基本的操作方法,录音并分辨同伴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空白磁带一盘,录有故事及歌曲的磁带一盘。

双卡录音机、随身听。

四、活动过程:开始部分:请幼儿演唱一段喜欢的歌曲或讲一段自己喜欢的故事,教师在幼儿未察觉的情况下录音。

基本部分:1、教师:小朋友想听见自己的声音吗?播放刚才的录音,请幼儿猜一猜是谁的声音?由此引发幼儿的认识兴趣。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小朋友的演唱或讲述,并分辨是谁的声音。

3、教师幼儿共同欣赏录音机播放的歌曲,了解录音机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及主要种类。

(教师注意提示幼儿需要时应请家长帮助)结束部分:在教师帮助下,请幼儿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祝福的话录下来,送给其他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录音并一起分辨声音。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能熟练地、声音洪亮地朗诵诗歌。

2.能学习不同动物的动作,并学习词汇:飞飞、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仿编诗歌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PPT课件。

活动建议1.观看图片,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图片中都有谁?引导幼儿交流:你喜欢图片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2.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小动物们的动作。

播放课件,朗诵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里说到了谁?我学习了哪些小动物的动作?3.师幼完整朗诵的朗诵诗歌,表现出小朋友学习不同小动物的动作。

并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提问:诗歌里先说了什么?小鸟、老鹰、青蛙、鱼儿、马儿、花儿分别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现。

丰富词汇:飞飞、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1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引导: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1一、设计意图: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大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

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大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

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反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

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围绕"大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大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反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A 、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我爱妈妈》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妈妈》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妈妈》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我爱妈妈”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卡片、花朵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温馨的家庭氛围,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妈妈的感情。

2. 新课内容:介绍“我爱妈妈”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子。

3.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练习使用“我爱妈妈”的表达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感恩之情。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妈妈的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主动为妈妈做一件小事,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效果,评估学生对“我爱妈妈”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感谢信和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为妈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如手工制作的花束、贺卡等。

2. 组织一次“我爱妈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和感受,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听取他们的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母爱的故事书籍,如《妈妈的爱》、《母亲》等,以加深他们对母爱的理解。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了解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表达与倾听: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表达和倾听的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实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划分课堂小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品质: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进程1. 导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语言的魅力,解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设计《两个黄鹂鸣翠柳》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含义,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投影仪、幼儿用书第2册、挂图四幅、有关录音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用美丽的画面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逐幅画出示,请幼儿试着讲述上面有什么。

也可打乱顺序请幼儿理解后排序。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节并引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及含义。

(1)“请幼儿想一想这幅画画的是哪首古诗,请会的幼儿朗诵一下”(2)与幼儿一起分析诗的结构:“这首诗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提问“这句诗主要是描写的是什么?”“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小结:柳树上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

(4)用同样方式让幼儿自由讲述其他三幅图,教师小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理解的字进行解释。

二、放录音完整欣赏、朗读古诗《绝句》,充分感受诗的韵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和写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幼儿创编诗的欲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他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

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

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了,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四、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朗诵古诗,表现出诗人的欢快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