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

第3课远去的路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去的路)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⑵、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远去的路》(共17张PPT)

《米德尔哈尼斯大道》霍贝玛
家何这中又引画
产体幅横将向家
生,画向视画利
了支中的线面用重撑,线向的了 Nhomakorabea要着仿条上中道
的整佛将牵心路
影幅有观引。两
响画一者。同旁
。面个的画时向
。由目面,远
[ -
这 幅 画
三 维 网
光 吸 引
右 侧 转
这 些 高
处 延 伸
的 构 图 对
格 组 成 的
到 道 路 两
弯 处 的 小
《远去的路》
生活中的路
思考:
在大自然中,离你近和远的景 物有什么变化规律?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阿尔勒的卧室》梵高
什这晚一作独
么种期个我特
梵处,标们的
高理他准明透
被可经的显视
称以常矩会也
为表打形有是
表现破,这这
现画构更样幅
主家图像一作
义自的是种品
的我规一感的
先强矩个觉不
锋 之 一 。
烈 的 情 感 ,
这 也 是 为
, 拒 绝 通 常 的 透 视 法 ,
梯 形 。 在 梵
高 创 作 的
:
这
个 房 间 貌 似 并 不 是
同 寻 常 之 处
, 透 过 画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采用的是平面透视的原理哦,把一切透视都集中在耶稣头上, 在视觉上使他成为统辖全局的中心人物;同时达·芬奇还巧妙地延伸了壁 画地空间。整个画面远远望去,感到纵深很远,从耶稣背后的窗口,可以 看到耶路撒冷美丽的黄昏景色。
耸 的 树 干
的 树 木 ,
后 世
的 艺 术
看 不 见 的 几
六上美术第三课添画人像哆啦a梦

六上美术第三课添画人像哆啦a梦添画人像是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且有趣的一部分。
在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的第三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添画人像-以哆啦A 梦为例。
哆啦A梦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动漫角色,他的形象独特、可爱,所以它也是我们练习添画人像的好对象。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哆啦A梦的形象,介绍了哆啦A梦的特点和线条的构成。
他告诉我们,添画人像需要我们准确地观察形象,而哆啦A梦的形象相对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
然后,老师向我们演示了如何开始添画哆啦A梦的人像。
首先,老师提醒我们要将哆啦A梦的形象划分为几个基本的几何形状,例如:正方形的头部、圆形的脸、椭圆形的眼睛、弯曲的嘴巴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形象,老师鼓励我们将这些基本形状用胶带粘在画纸上,以便更好地勾画出哆啦A梦的形象。
接下来,老师教给我们如何使用线条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
他告诉我们线条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可以用来描绘表情、轮廓以及细节。
他示范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线条来描绘哆啦A梦的眼睛、脸庞、耳朵、嘴巴等。
他强调了线条的粗细、长度和方向对于形象的表达非常重要。
同时,他也提到了如何使用阴影和光线来增加形象的立体感。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鼓励我们观察哆啦A梦的形象,尽可能多地捕捉细节,并将它们准确地转化为线条。
他还提醒我们要注意比例,不同部位的大小应该符合实际。
此外,老师还提供了一些画画技巧,例如:用橡皮擦除不满意的线条,重新描绘需要修正的部分等。
他鼓励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而是要勇于尝试和改正错误。
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老师鼓励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添画出一个独特的哆啦A梦形象。
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意,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添画人像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个人特点。
通过这堂美术课,我学到了如何添画人像,尤其是哆啦A梦的形象。
不仅仅是技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我现在更加喜欢绘画,不断地尝试新的风格和技巧。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 添画人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分析,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寻找方法,大胆创新。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造型、比例等问题时,教师要加以个别指导并给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作出有新意的艺术作品。
学习目标
1、感受艺术大师的表现风格
和艺术特色,运用各种绘画工具
和表现方法添画人像。
2、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
体验的过程中,利用线描、黑白、
色彩等表现方法完成艺术创作。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
同人物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表
现人物画的兴趣,获得和大师一
起完成作品的喜悦心情。
目标图示
学习重点
分析画家作品的人物特征和表现方法,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人物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添画。
学习难点恰当运用各种表现方法,使画面富有新意。
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准备各种画家的肖像作品,
按图画纸大小进行彩色打印。
搜集人像作品图
片,也可网上查询彩
色打印。
搜集资料,
为课堂实践作
准备。
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1.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
中,你都学过哪些绘画方法?
2.这些绘画方法会用到哪
些工具?
今天,我们就要用各种工具
和绘画方法进行人物的创作。
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学生回答:线描、
中国画、水粉、素描、
纸版画等。
毛笔、水彩笔、油
画棒、彩色铅笔、签
字笔、油性笔、水粉
颜料等。
通过提问,
唤起学生对绘
画方法和工具
特点的回忆。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3课 水墨人物 ∣ 浙美版 (共19张PPT)

指 墨 画 欣 赏
结语
大师 的 正 真 成为 • 希望
敢想敢试敢做 求变求异求新
• 潘天寿的指画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 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 《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 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 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 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 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 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 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秘诀二
• 枯湿浓淡 水墨交融
秘诀三
• 随类赋形 指掌兼用
再看看已经成为小大师的同学大作
可以开始了吗?
• 作业 选取自己喜欢又能表现的事物,完成一幅指墨作
品。 要求:充分尝试运用指墨技法,画面饱满,形象
生动,富有情趣。
注意: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保持桌面、地面和衣 物的整洁;画细致部位注意控制水分。
• 手指没有毛笔的尖、齐、圆、健特性,但手指落墨时会产生一种毛笔 难以达到的拙态韵味,因此要充分发挥指画稚拙、朴实、挺健的特点, 不必追求毛笔作画那样的效果。同时,指墨画创作也离不开生活,大 凡画中之形,都孕育于自然,在技艺勤耕探索之中,只有不断观察自 然,体验变化,培养画外功夫,才能做到指传心意,落墨挥洒,得心 应手。
听我说:指墨画大师
• 第二位大师
•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 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 专教授,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为捍 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 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 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 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 教育家,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 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 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 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美术教学课件

2
要求: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谢谢观赏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上册 第10课 长沙市稻田中学 陈娟娟
请任选一组词语进行行为艺术表演。
才
艺
要求:自创动作,要有肢体的动态
小
与面部的表情。
舞
台
我发现
《 信 天 游 》 雕 塑 肖 小 裘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上册 第3课
了解家园 记录家园 学生作业
博才阳光实验小学 刘妍
什么是家园?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服务中心 体育 娱乐器械
家家园园这这个个大大空空有间:里有: 文化
饮食
休闲 绿化带
摄影作品 草稿图
谁能告诉我 该画哪儿啊?
选择有特色的物体作为视觉中心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角
我能行
尝试用泥做一个有表情的头部。
我思考
《太阳和月亮》 于庆成
头像组合
谢谢观赏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上册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长沙市稻田中学 张佳
一、速写作品欣赏
《拾穗者 》 1857 米勒(法国)
速写作品欣赏
《拉网》1961 叶浅予(中国)
速写作品欣赏
《你追我赶》1973 吴山明(中国)
三角形
除了正方形纸框,三角形纸框也能做成漂亮的纸图形,你 还能想到其他的形吗?
树叶形
简单的异形纸方框也可以制作成纸图形。
在纸框的棱上剪后折压,可以先向里折,再向外折一部分, 能产生丰富多样的形状。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看还能发现更多 的折压方法吗?
单元形的拼摆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添画人像

(2)人像动态表现:教师需强调人物动作对整体画面的影响,教授如何观察和分析人物动态,以及如何通过线条、明暗等手法表现动态感。例如,通过示范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人物动作与身体结构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表现人像动态。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添画人像
一、教学内容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添画人像》: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人像绘画进行深入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回顾人像的基本结构和比例;2.学习人像的动态表现,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动作,添画人像;3.探索人像表情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4.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水彩等,进行人像添画的实践;5.欣赏与分析优秀的人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像添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人物绘画的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人像作品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人像绘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描绘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像比例、动态表现和表情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像绘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现人物的不同表情和动态。
(3)人像表情描绘:表情是人物绘画中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不同表情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技巧描绘出丰富的表情。如通过模仿、观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开心、生气、惊讶等基本表情的绘画方法。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6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去的路》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学会表现远处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实践、欣赏和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对于观察和表现景物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表现远处景物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构图表现远处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远处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践练习法:学生通过实际绘画,掌握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2.准备远处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远处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远处景物的美。
同时,提问学生对远处景物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如色彩、构图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绘画练习,体会和掌握表现远处景物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自己独特的远处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录像资料。
第13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二、信息汇总,分享交流:
三、师生互动,分析比较:
四、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五、交流评价,自主反思:
六、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七、课堂小结:
1、分组展示。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 (组内交流讨论)
方法与
过程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过程中获取构图的景物。
2、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情感与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观察生活,提高学生取景构图的能力。
难点:讲解形色知识,掌握绘画中的用笔用色的表现技巧。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色彩画工具等。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社区橱窗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自评,自己对自己塑造部分的满意程度及感想。互评,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建议。师评,根据学生分工合作的情况及作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1、设疑导人。老师这几天拍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使我觉得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离我们是那么那么地近。看过之后,你们会觉得很是亲切,也许还会引起你许多的记忆呢!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情感与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观察生活,提高学生取景构图的能力。
难点:讲解形色知识,掌握绘画中的用笔用色的表现技巧。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色彩画工具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前调查,
收集信息:
一、欣赏影片,认识领悟:
2、自我推荐。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
3、信息反馈。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1、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课件中的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一幅图可能有几个视觉焦点。)
课件图片资料、录像资料。
课件图片资料。
录像资料。
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播放轻音乐。
实物投影仪展示。
第17页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本课绘画中的用笔用色的表现技巧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我通过欣赏课本中同一画面内容、不同表现效果的多幅作品供学生分析、讨论,通过辨析,使学生获得有关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语言在绘画表现中对表现效果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作业之后,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社区景色、自己的作品,从中渗透评价。暗示在生活中要善于去捕捉最重要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视觉的焦点,只有这样,画面才能确立自己的中心,才能把最生动感人的一面刻画出来。
论:1、将一些构图取景不成功、中心不明确的社区人或事的照片,利用CAI课件,与学生互动。解决在画面中怎样安排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怎样传达自己意图的问题。2、继续使用上一节课的CAI课件,对两张范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事物深入具体地描绘的能力,提高表现能力和空间意识。(1)学生对两幅画进行对比分析、交流。(2)学生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归纳,将感受升华为理论技法。
板
书
设
计
3、美丽家园
色彩(冷暖)
明暗(深浅)
空间(前后)
线条(轻重)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第18页
2、欣赏新人类社区设计图。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图片、录像资料。
ppt课件。
ppt课件演示步骤。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第1
堂
评
价
这课主要描绘社区人物与活动。由于学生对社区的印象是琐碎的、无意识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本社区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在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社区”主题的信息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信息交流的氛围。随后我将话题引到“我与社区”的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社区中的生活体验。捕捉社区景色的最动人之处。
2、学生回答,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导人正题:社区里有生活着的人们,时有发生的社区新鲜事儿,还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
图片、资料。
第16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二、创设情境,欣赏感受:
三、引发交流,分析评述:
四、提供指导,深入体会:
五、尝试体验,创作表现: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说一说,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 (两张作品:一张画只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深入刻画,有明显的对比。)(2)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改怎么样?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平涂的画修改加工,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a.色彩(冷暖);b.明暗(深浅);c.空间(前后);d.线条(轻重)。
板
书
设
计
3、美丽家园
色彩(冷暖)
明暗(深浅)
空间(前后)
线条(轻重)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第15页
课题
3、美丽家园
授课班级
六年级1~4班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2课时
总授课
总第6课时
内容设计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1、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与构图能力。
2、充实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描绘能力。
六、交流欣赏,评价总结:
看:1、通过CAI课件出示一些社区人们工作、学习、休息、休闲娱乐的特写照片,以及社区活动(如运动会、游艺会、联欢、集体募捐等)的场景、录像。2、引导学生观看,唤起学生对自己社区的相关情形的记忆,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说:1、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之间自主交流,说说在自己心中社区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新鲜事。 (注意从正面去引导,避免社区不良事情的负面影响。)2、学生以单个讲述、分小组讲述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评,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一、学习回顾,导人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社区活动的照片、资料,以及本社区的一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承:教师对上一课时的学习略作回顾小结。
导:1、我们的社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有繁华的商业景观,有高耸入云的楼房,这些在上一节课都互相介绍过,也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过。那么,除了这些,我们的社区里还有别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课题
3、美丽家园
授课班级
六年级1~4班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1课时
总授课
总第5课时
内容设计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1、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与构图能力。
2、充实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描绘能力。
方法与
过程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过程中获取构图的景物。
2、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画:通过前面的感受、交流、体会,学生开始尝试着创作。
作业要求:尝试画一画,在你心中社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新鲜的事。利用CAI课件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渲染气氛,激发灵感。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评:1、自评:学生给自己这幅画、这堂课打个分,回顾一下这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进行,教师巡视并收集个别信息。2、互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进行交换评价,并选出1-2幅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师评。3、师评:以展出的作品为主,教师巡视所看到的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辅,进行师评,侧重于学生在绘画中的构图、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