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第3页-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第3页-城市规划师考试浑南新区位于沈阳城区南部,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新区与母城隔河相依,环抱母城南部,与母城交映生辉。
本着“线形城市的带状组团结构,公交主导的出行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规划理念,由北京、上海、台湾、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竞标产生的规划设计方案,其主要功能单元为为五个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商务会展区、教学研发区、生活居住区、旅游观光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用地16平方公里,由长白工业区、高新区浑南产业区和未来产业区三部分构成。
产业主要设计了863软件园、AMT园、信息产品制造园、新材料产业园、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汽车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商务会展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金融商贸区,体现浑南新区高科技、现代化、国际化特征,将规划建设成为具有金融、贸易、商业、文体娱乐、商务服务、政府服务、科教会展、通讯服务等功能配套的综合区域。
生活居住区规划用地5.2平方公里,具有住宅、幼儿园、学校、购物、邮电、电信、有线电视、银行、旅馆、饭店、娱乐、停车场、小型公园等配套服务设施。
教学研发区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实行开放、资源共享模式,为国际一流水平和规模的大学科研、教育园区。
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场馆、音乐厅、学生公寓、职工住宅、高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综合配套设施。
旅游观光区参照世界著名滨水城市的治河模式改造浑河,把浑河及其两岸建成集自然、休闲、娱乐、防洪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带。
规划建设大型公园绿地、大型综合性游乐场等建筑景观与浑河河岸自然景观。
4、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连接点或是中断处,因为需在此作出抉择,因此不容质疑地对城市的观察者有一定的重要性。
城市内主要的火车站一直是重要的城市节点,因为对公交道路的市民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时占据了巨大的立面体量.另一种主题集中的节点是广场,它可能是城市意向中最鲜明的节点。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社会背景
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密度相 对较低,过去曾有几年,伦敦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减少并且流向周边地区。 伦敦是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毁坏了伦 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之后伦敦成立了城市改建委员会,规定了放宽街道等措施,并颁布了 《重建伦敦市法令》。这场大火为伦敦提供了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机会。
第四,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获益的那些地区,特别是东 伦敦的部分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先考虑和支持。
目标:
规划目标:
目标1:为伦敦地域范围内的增长提供有效支持,但不侵占开放空间;
目标2:将伦敦建成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城市; 目标3:将伦敦建成一个拥有雄厚多样的经济增长基础的更繁荣的城市; 目标4:推进社会的融合,消除隔离和歧视; 目标5:提高伦敦的可达性; 目标6:将伦敦建成一个更具吸引力、设计得更精致的绿色城市。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规划

水体景观
钱江新城水体景观主要从观水和亲水两个层面来处理。针对钱塘江防浪墙的特点,运用城市阳台的理念,形成江边生态带,最大限度地接近水体;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丰富水系,沟通诸多水体,体现杭州以“水”闻名于世的城市特征。 新城绿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区内水系的布局,强调绿化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注重商业旅游功能与绿化功能的复合,关着力营造诗意般的城市栖居空间。给杭州市多了一道风景线。
总结:轨道交通支撑的竖向立体交通开发,各交通无缝对接,强调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轨道交通线
轨道交通线
公交中心站
公交中心站
交通组织与停车
步行系统
车行系统
4.中轴线 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穿越核心区中央地带,全长1.5公里。
行政中心
文化中心
中央公园
城市阳台
功能定位
整个核心区功能定位为:杭州市市级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体现二十一世纪杭州现代化城市景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特点保留及延承
1、保留 “双轴、双核、两带、七片”的规划布局结构。 即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沿富春江路构成核心区以商务、滨河休闲活动功能为主的发展次轴线,结合城市主次干道将规划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七个片区,包括四个商务办公片区、两个居住片区和一个会展片区,同时两条楔型绿带穿插入各片区,成为市中心高密度建筑开发的缓冲带,在空间上又起到界定、虚实对 比的作用。 2、保持分等级的道路结构和到达式的交通组织特性,主次干道格局、坐标不再改变。 3、注重新、老中心交通、功能、旅游和景观联系,并强调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发方式,为改善中心区生态环境,限制两个中心高开发强度的无限延伸而造成更大的交通、环境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4、保持钱塘江边的三个“城市阳台”特色,并与楔型绿地、主轴线沟通形成完整、连续、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 5、以高层建筑群构建新城天际轮廓线,并通过与钱塘江垂直方向的纵向组群式布置形成错落有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滨江景观,最大限度地将钱塘江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6、保留结合水系形成的“两轴、两带、三廊、四点”的绿地结构。 7、保证预留的发展备用地,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8、结合轨道交通站场附近发展步行商业设施。 9、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引导,鼓励办公综合体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允许容积率、建筑高度有一定的容许浮动范围,整个核心区范围绿地指标综合平衡等。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水磨镇

在景观设计方面,构筑以寿溪湖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以水系统和 广场系统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体系,营造既滨水又可以亲水的公共活动场所 ,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同时,将广场和重要公共建筑安排在滨水地 段,为各种公共活动提供舞台,提高滨水空间的活力
• 以寿溪湖为核心的设计,打造了以湖面为中心的 滨水山地旅游小镇。设计结合自然河道——寿溪 河,采取外河内湖的构思,形成一动一静两部分 水面。枯水期时,汇集山间溪流到大湖面,并利 用景观化的小岛起到扬沙阻沙的作用,使湖面始 终平静清澈,积蓄水量形成水瀑景观与低水位的 寿溪河保持动静的对比,形成动态美;丰水期时, 河流水面上升,河湖连成一体,成为完整的大水 面,形成静态美;遇到洪水时,扩容蓄水面,提 高了蓄洪能力
从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
项目背景及简介
• 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离成都80km,处于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与都江堰-青城 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面积为3㎞2震前被定位为工业区,镇中心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 磨镇灾后重建在满足迅速恢复的基本要求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水磨镇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挖掘自然景观 和历史文化资源,退二进三,将水磨镇定位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将“生态”与“文化”作为灾 后重建的核心理念,使水磨镇由震前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工业重镇转变为环境友好、独具羌藏 特色、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旅游小镇,借此实现震后的跨越式发展和创造性复兴。
水磨镇灾后重建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
结语
• 城市建设实践一再表明,城市发展仅为建设层面的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确定是远远不够 的,并不能给城市直接带来一个高品质和适宜的人居环境,但城市设计更多考虑和致力 于三维乃至多维的建筑空间环境、场所性、地域性及人性化的问题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建筑12x xxx 120807013x“自下而上”城市设计以常熟市李市村为例一、城市简介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代管县级市。
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李市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接昆山市石牌镇,常昆高速公路与锡太一级公路交汇于村南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据《常昭合志》载:“李市跨东山泾(旧属双凤乡),距城约四十里,街五、六道,居民六、七百户,有城隍庙、石桥一、木桥六。
附近小村庄曰‘山泾’(居民数十户)”。
李市村是以水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江南小镇,历史上曾是繁荣一时的商业、农业中心。
(李市村区位分析图)二、历史背景李市村源自明朝,详细的历史渊源已经难以探寻。
据当地老人叙述,明代正统年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一位李姓商人坐船经过此地,迷路长达九天之久。
于是“位置偏僻、水网发达”的李市地区就成为其“躲避乱世,经营生意”的风水宝地。
日后李市村成为李氏大族的定居村落,又因其家族财力雄厚、贸易发达,吸引了周边居民来此买卖和定居,蔚然成市,渐成小镇。
李市也因此得名。
另有一种说法称明朝有一位李姓官员告老后居于此地,并建有一宅曰“李墅”,此地后来人口渐多,集市繁华,于是得名“李市”。
三、城市平面在村落“生”之构思时,首先考虑的是选址。
选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构思者对村落外部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文、风向、光照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与取舍,选择最符合构思意图的地方作为村落基址。
李市村地处常熟地区,水系发达,河道密集。
当地河流有陈泾河、市河、三泾河、吴泾河、清小湾、赤沙塘、黄瓜浜、白米浜等等,其中陈泾河、市河、三泾河、黄瓜浜穿李市村而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交通组织与停车
步行系统
车行系统
总结:轨道交通支撑的竖向立体交通 开发,各交通无缝对接,强调步行系统的连 续性
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 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穿越核心区中央地带, 全长1.5公里。
202X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单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钱江新城核心区 城市设计
CONTENTS
01 区域位置图 02 点击添加文本 03 点击添加文本 04 点击添加文本 05 点击添加文本 06 功能定位
钱江新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城区的东南部,总 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分二期滚动实施。一期 规划范围东临钱塘江、南至复兴大桥、西邻秋涛路、 北靠钱江二桥和艮山西路,约15.8平方公里;二期规 划范围东至九田路-和睦港、北至艮山东路、西至钱 江二桥、南至钱塘江,约5.2平方公里。
总结:利用不同功能定位,打造不同高度建筑,形成整个区域的天际线, 塑造城市形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总结:突出轴线主题,强调 历史与未来的结合,建筑与 景观的结合。
规划主要考虑公共方便到达,地面空间与地下功能空间 的紧密联系。
总结:地下商城与地面地下交通融为一体,为人们购物、 会友、娱乐、休闲、公务活动提供了保障,带动城市的繁 荣,各种功能的高效连接,强调地下空间的整体利用。
规划控制内部商务办公区建筑为高层与超高层,形成地标建筑,主轴建 筑与地块周边建筑低于商务办公建筑,形成高低起伏的天际线。
杭州市市级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 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体现二十一世纪杭州现 代化城市景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
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
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
成的。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
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
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
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西利亚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
1956年政府决定迁都,
并选定这个地点。
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的规划中奖。
他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
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
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
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
在城市道
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
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
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
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
雅设计的。
他的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对巴西利亚的城
市设计褒贬不同。
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
的意义”。
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
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规划设
计的昌迪加城一样,既是60年代城市设计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争论的两座名城。
城市设计实例很多,这里只能举几个著名的实例加以介绍。
至于城市中各个部分的设计,
如市中心、广场绿化、居住区以及古城保护等细部空间的设计优秀实例更是不胜枚举。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
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
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
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
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
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
北京城市的整体
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
譬如在功能上
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
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
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
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
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
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
是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
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
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
遗址,要妥善保护。
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
我们应该
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华盛顿(Washington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
(L’anfant)规划。
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
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
城市设计巧妙地
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
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
轴以宽阔绿化为主。
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林肯纪念堂和倒影池,次轴线
南端正对白宫处建成杰弗逊纪念堂,林荫道两侧建造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
在空
间设计上,除方尖塔是制高点外,国会大厦高45米,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古典柱式。
由于有大片绿地、水面,
因此整个空间布局开放、舒展、活泼,体现了城市的性质和主题。
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与北
京严肃、封闭的城市布局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两座城市规划设计的共同点是城市布
局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优秀城市设计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1.城市设计案例
2.城市综合体设计案例
3.调解优秀典型案例
4.商业步行街设计案例
5.城市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