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限界标准

合集下载

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

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

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铁路交通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和货物运输需求。

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铁路车站站台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而测量站台限界是保证车站安全运营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一、定义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铁路车站时,通过测量站台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尺寸和距离,确定列车通过站台的最大限界范围。

限界是指列车在经过站台时所能容许的最大空间范围,包括水平方向的距离和垂直方向的高度。

二、目的铁路车站站台限界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列车在通过站台时不会与站台结构或设施发生碰撞或摩擦,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同时,通过合理设计站台限界,还可以提高列车准点率和站台服务质量。

三、测量方法1. 水平方向测量水平方向测量主要是通过测定站台边缘与轨道之间的横向距离来确定站台的宽度。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 铁尺法:使用铁尺量取站台端点与轨道间的距离,然后综合计算确定站台宽度。

- 激光测距法:使用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站台边缘到轨道的距离,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

2. 垂直方向测量垂直方向测量主要是确定站台的高度,确保列车能够平稳地与站台对接。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 站台高度测量仪:使用专用仪器进行高度测量,包括雷达式和光学式测量仪。

通过测量地面到站台顶部的距离,确定站台的高度。

- 水准仪: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测量基线,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确定站台的高程。

四、影响因素1. 列车类型和车辆尺寸:不同类型的列车和车辆尺寸会对站台限界测量产生影响。

例如,高铁列车通常具有较大的宽度和高度限制。

2. 设计标准和要求: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铁路设计标准和要求,确定站台限界的测量方法和数值。

3. 车站布局和功能需求:车站的布局和功能需求也会对站台限界测量产生影响。

例如,换乘站及其设施需要考虑更大的站台限界。

4. 土地和环境条件:土地和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分布等也会对站台限界测量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

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

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是指在铁路车站建设中,为了确保列车和站台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和规定对于铁路运输安全和乘客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

在铁路站台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限界标准,以确保列车和站台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首先,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包括了对站台边缘、站台顶棚、站台地面等各个部分的限界要求。

站台边缘的高度、站台顶棚的悬挑距离、站台地面的坡度等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这些限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列车与站台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列车与站台建筑之间发生碰撞或接触,从而确保乘客的安全。

其次,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还包括了对站台边界标线、站台安全门、站台护栏等设施的规定。

站台边界标线的设置、站台安全门的位置、站台护栏的高度等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这些设施的设置和规定,可以有效地引导乘客上下车,保证乘客在站台上的安全,避免乘客误入铁路线路区域,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还涉及到站台设备和标识的规定。

站台设备包括站台灯、站台广播、站台监控等设施,这些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确保乘客在站台上的正常使用和乘车体验。

同时,站台标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站台编号、站台方向指示、站台安全提示等标识,这些标识的设置和布局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便乘客能够清晰地了解站台信息,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总的来说,铁路站台建筑限界标准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规定,它关乎着铁路运输安全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在铁路站台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和规定,确保列车和站台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信号设备建筑限界测量说明及要求.

信号设备建筑限界测量说明及要求.

信号设备建筑限界测量说明及要求一、限界测量简介:(一)不同的线路及运行速度,对应的信号设备建筑接近限界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依据铁总科技[2014]172号文):1、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的基本建筑限界图图1 单位:mm信号机、高架候车室结构柱和接触网、跨线桥、天桥、电力照明、雨棚等杆柱的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

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天桥及雨棚等建(构)筑物。

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高度。

2、v >160 km/h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的基本建筑限界图图2 单位:mm 信号机、高架候车室结构柱和接触网、跨线桥、天桥、电力照明、雨棚等杆柱的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站台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

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天桥及雨棚等建(构)筑物。

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高度。

52003、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建筑限界图图3 单位:mm信号机、高架候车室结构柱和接触网、跨线桥、天桥、电力照明、雨棚等杆柱的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①站台建筑限界(侧线站台为1 750 mm;正线站台,无列车通过或列车通过速度不大于80km/h时为1 750 mm,列车通过速度大于80 km/h时为1 800 mm)。

②站内反方向运行矮型出站信号机的限界为1800mm。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也适用于桥梁和隧道。

y为接触网结构高度。

(二)测试计算方式1、示意图中斜面高度限界计算方法:根据图1、图2、图3所示,结合不同的线路,设备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限界要求。

如设规规定四显示带引导的进站信号机,在非电化区段,最下方灯位高度要求在>5000mm,速度≤160km/h,从图1中处于4500-5500mm区域,限界在2000-1400mm,形成一个底边是600mm、高度为1000mm的三角形,如在实际测量该进站高度是5150mm,该限界的最小值应是2000-(X/600=650/1000)=1610mm,或1400+(X/600=350/1000)=1610mm。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标准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标准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标准
标准轨距铁路的建筑限界标准是为确保列车、车辆和铁路设施之间的安全间距而制定的规定。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种铁路结构和设施的最大尺寸,以确保不会与列车或车辆发生碰撞或干扰。

建筑限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轨道限界:轨道限界规定了轨道之间的最小间距,以确保列车
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

2.水平限界:水平限界规定了铁路结构或设施与列车或车辆之间
的水平间距,包括站台、站房、信号设备、桥梁、隧道等。

3.垂直限界:垂直限界规定了铁路结构或设施与列车或车辆之间
的垂直间距,包括电线、电缆、信号设备、车辆装置等。

4.侧向限界:侧向限界规定了铁路结构或设施与列车或车辆之间
的侧向间距,以防止列车或车辆与站台、桥梁、信号设备等发
生碰撞。

5.动力限界:动力限界规定了列车或车辆的尺寸、形状和设备,
以确保它们可以安全通过轨道、隧道和其他结构。

6.其他特殊限界: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有其他特殊限界,如跨
越、穿越或相交的铁路线和道路之间的限界标准。

这些建筑限界标准是确保标准轨距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要素。

它们由国家或地区的铁路管理机构或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列车、车辆和铁路设施之间的协调和安全运行。

铁路建筑限界标准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因此具体的标准应当参考相关国家
或地区的法规和规定。

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范文

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范文

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范文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范一、引言站台限界尺是指规定列车在通过站台时所能斜切过的点、矩形或圆形的范围尺寸。

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列车能够安全通过站台,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对象、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对象1.站台限界尺的适用范围:站台限界尺的管理适用于各类铁路站台,包括高铁、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等。

2.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对象: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对象包括铁路局、车站管理处、站台管理部门、运输部门等。

三、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原则1.安全优先的原则: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应以确保列车安全通行为首要原则,不能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安全。

2.合理设计的原则:站台限界尺的设计应考虑列车类型、速度、长度等多种因素,确保合理适用。

3.符合国家标准的原则:站台限界尺的设计与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合法合规。

四、站台限界尺的管理措施1.规范设计制度:制定站台限界尺的设计手册,明确相关参数和要求,确保合理设计。

2.严格验收制度:对新建或改造的站台进行严格的站台限界尺的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定期检测制度:对已建成的站台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通行。

4.发布信息公示制度:将站台限界尺的信息向公众公示,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五、站台限界尺的管理人员1.技术人员:负责站台限界尺的设计、验收、检测等技术工作,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管理人员:负责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协调、督促等工作,具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3.安全人员:负责站台限界尺的安全培训、事故调查等工作,确保站台安全。

六、站台限界尺的管理责任1.铁路局:负责制定站台限界尺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各车站的执行情况。

2.车站管理处:负责本站台限界尺的实施和管理,保证本车站的安全。

3.站台管理部门:负责站台限界尺的设计、验收和检测等工作,确保站台的安全运行。

4.运输部门:负责站台限界尺的执行,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

铁路站台限界检查表

铁路站台限界检查表
车站站台限界验收记录表车站名称施工单位序号里程站台距轨面高度mm站台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mm验收结论结论
车站站台限界验收记录表
车站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里程
站台距轨面高度(mm)
站台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mm)
验收结论
结论:
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年月日
站台墙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和站台墙顶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分别为+15mm、0mm和±10mm,并不得侵入限介。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m抽查1处;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
1)、站台限界
1、站台距轨面的高度在200毫米,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应达到1500毫米。
2、站台距轨面的高度在200毫米~350毫米间,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应达到1725毫米。
3、站台距轨面的高度在350~1100毫米间,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应达到1750毫米。
4、站台距轨面的高度在10毫米。
设计图
站名
站台面距轨面高度(mm)
轨道中心距站台墙帽石边缘距离(mm)
袁寨站
500
1750
六十铺站
300
1750
南照站
300
1750
周集站
300
1750
冯井站
300
1750
吴集站
1250
1750
吴集站货物站台
1000
1750
马店站
300
1750

站台限界标准

站台限界标准

站台限界标准
站台限界标准是指火车或地铁站台上的特定安全空间范围,用于确保乘客和列车之间的安全间距。

站台限界标准通常由交通运营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制定,以确保站台上的乘客和列车之间的足够安全距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站台限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小站台宽度:站台的宽度应足够容纳乘客下车、上车和转移。

最小站台宽度的要求通常由当地法规或标准规定。

2. 最小站台长度:站台的长度应足够容纳最长的列车车厢停靠。

最小站台长度可能因列车类型、车厢数量和站台使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3. 安全距离:站台上的乘客和列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以避免人员受到列车运行和车门开关等设备运作的伤害。

安全距离通常以站台边缘为基准,具体数值由当地法规或标准规定。

4. 安全栏杆和屏蔽门:为了进一步确保站台的安全,一些站台可能会设置安全栏杆或屏蔽门,以防止乘客误闯或跌落到铁轨区域。

站台限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减少事故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

不同地区和交通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的站台限界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和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铁路限界标准是多少

铁路限界标准是多少

铁路限界标准是多少铁路限界标准是指铁路线路上的桥梁、隧道、站台、信号设备等设施所能容许通过的列车外形的最大尺寸。

它是保证列车行驶安全、保障铁路设施完整的重要标准之一。

铁路限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高度、宽度等多个因素。

首先,列车的长度是限界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铁路线路等级和运输需求,铁路限界标准的长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列车的高度也是限界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隧道和桥梁的净高度是限制列车通过的重要条件,因此列车的高度必须符合铁路限界标准的规定。

此外,列车的宽度也是限界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站台、信号设备等设施的设置都需要考虑列车的宽度,因此列车的宽度也必须符合铁路限界标准的规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我国铁路限界标准的具体数值为,限界净高4.8米,限界净宽3.2米,限界净长25.5米。

这些数值是根据国家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制定的,旨在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铁路限界标准的执行对于铁路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严格执行铁路限界标准可以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

合理的限界标准可以避免列车与桥梁、隧道等设施发生碰撞,保障列车和设施的完整。

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铁路限界标准也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

合理的限界标准可以保证列车的通行畅顺,避免因为尺寸不符合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运输延误。

总的来说,铁路限界标准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铁路限界标准,确保列车的尺寸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顺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台限界标准
站台限界标准是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中用以确保列车安全通过站台区域的一系列技术要求。

这些标准定义了列车在站台区域内运行时所需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以防止列车与站台、候车乘客或站台上的任何结构物发生碰撞。

站台限界标准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
1. 站台边缘距离:站台边缘到最近轨道的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足够大,以确保列车的车门可以安全打开,乘客可以安全上下车,同时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防止乘客不慎跌入轨道。

2. 站台高度:站台表面到轨道顶面的垂直距离。

这个高度需要与列车的车门高度相匹配,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车厢。

3. 动态限界:考虑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侧倾和摆动,动态限界是指列车在通过站台时必须保持的最小横向和纵向距离。

4. 静态限界:当列车停靠在站台时,车辆与站台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

5. 站台设施限界:站台上的任何设施(如候车亭、座椅、广告牌、标识牌等)都应位于限界线内,以确保不会与停靠或通过的列车发生碰撞。

站台限界标准的具体数值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轨道系统的设计以及使用的列车类型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新的站台或对现有站台进行改造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确保了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安全乘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