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方法

合集下载

(三)保护浇注连铸坯质量新技术

(三)保护浇注连铸坯质量新技术
(2)结晶器振动:铸坯表面薄弱点是弯月面坯壳形成 的“振动痕迹”。振痕对表面质量的危害是:1)振 痕波谷处是横裂纹的发源地,2)波谷处是气泡、渣 粒聚集区。为此,采用高频率小振幅的结晶器振动 机构,可以减少振痕深度。
• (3)初生坯壳的均匀性: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坯壳 不均匀会导致铸坯产生纵裂和凹陷,以致造成
从工艺操作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无渣出钢:转炉采用挡渣球,电炉采用偏心炉
底出钢,防止出钢渣大量下到钢包。 (2)钢包精炼:根据钢种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以
均匀温度、微调成分、降低氧含量、去除气体夹杂 物等。
(3)无氧化浇注:钢水经钢包处理后,钢中总氧含 量可由130ppm下降到20ppm以下。如钢包→中间包 注流不保护或保护不良,则中间包钢水中总氧量又 上升到60~100ppm范围,恢复到炉外精炼前的水平, 使炉外精炼的效果前功尽弃。
➢连铸机的高生产率( 作业率、拉 速、设备可靠)
➢连铸坯的质量( 铸坯洁净度、铸 坯表面缺陷、铸坯内部缺陷)
一、 提高连铸机生产率
1.1 提高连铸机作业率 目前在钢铁工业发达国家, 现代化大型板坯连铸 机的作业率已达90%以上, 方坯连铸机的作业率 也在90%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了95%。
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措施:
( 1 ) 提高连浇炉数。国外钢厂板坯连浇炉数在 1500炉以上, 方坯在1000 炉以上。
( 2 ) 提高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在日本结晶器寿命 由200~300 炉提高到1 000~3 000 炉。
( 3 ) 结晶器下部钢板采用多层电镀、先镀Ni 再镀 磷化物和Cr, 并改变镀层范围和厚度。
( 4 ) 改变结晶器冷却槽的形状和间隔, 铜板表面弯 月面附近温度可降到100 ℃左右, 寿命大大提高。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一、引言连铸是现代钢铁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艺。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劳动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

在连铸过程中,一些夹杂物的产生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并严重影响设备寿命。

如何减少夹杂物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成为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1.原料质量不稳定连铸坯的原料主要是钢水,而钢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夹杂物的产生。

如果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氧化物等,就会增加夹杂物的产生几率。

而且,原料的成分不稳定也是引起夹杂物产生的一个因素,一旦成分变化,就容易导致夹杂物出现。

2.连铸设备使用不当连铸设备的使用不当也是夹杂物产生的重要原因。

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到位、温度控制不稳定等都会导致夹杂物的产生。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容易使得钢水和坯料中的气体凝固,形成夹杂物。

3.连铸工艺参数不合理连铸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了夹杂物的产生。

如果连铸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结晶器冷却不均匀等,都会导致夹杂物产生。

结晶器振动频率、结晶器倾斜角度、结晶器冷却水温度等参数的选择也会影响夹杂物的产生。

4.人为因素在连铸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也是夹杂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操作工不熟练、设备检查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夹杂物的产生。

而且,人为因素不可控因素多,所以造成夹杂物的产生很容易。

三、改进措施1.原料质量监控首先要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及时清洁处理原料,确保原料的成分合理、纯净。

加强对原料的把控,对于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杂质要及时剔除,确保连铸坯的质量。

2.加强设备维护连铸设备是关键的生产装备,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

定期检查、保养设备,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减少因为设备问题导致的夹杂物的产生。

3.优化连铸工艺对于工艺参数的设置要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连铸速度、结晶器振动频率、结晶器倾斜角度、结晶器冷却水温度等参数,保证连铸坯的质量。

要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温度、速度等参数的稳定。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二冷段和末端区的电磁搅拌可有效抑制枝晶搭桥形成封闭 的液窝。
连铸主要工艺参数
① 拉坯速度及其控制 ② 铸坯的冷却(结晶器冷却、二次冷却)
连铸坯的内部凝固是在出结晶器后进行的,后继的二次水冷、 弯曲矫直等直接影响内部质量。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工艺措施:
① 控制二冷段的传热,使铸坯均匀凝固,提高等轴晶率; 偏析、缩孔、缩松
② 降低浇钢的过热度; ③ 使用性能好的保护渣,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污染; ④ 控制拉速,保证连铸机正常运行; ⑤ 电磁搅拌(二冷段和末端区)。 偏析、缩孔、缩松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工艺措施:
① 控制结晶器的传热,使初凝固壳均匀; 裂纹、凹陷
② 控制结晶器的振动;
振痕、横裂纹
③ 使用性能好的保护渣;
气孔、夹杂
④ 优化结晶器结构;
倒锥角度,弧形壁
⑤ 电磁搅拌;
气孔、夹杂
⑥ 软接触电磁连铸。
振痕、裂纹
电磁搅拌的部位:
结晶器电磁搅拌:
(1)借助旋转电磁场使连铸 机结晶器内的金属液产生平 面旋转,去除杂质、气体。
结晶器电磁搅拌:
(2)扩大等轴晶区改善宏观 偏析,减少粗大柱状晶区 。
软接触电磁连铸:
软接触电磁连铸:
(1)减轻结晶器振动对弯月 面的影响,液态渣膜连续均 匀。
软接触电磁连铸:
(2)减小初凝壳对结晶器的 连铸坯的内部缺陷
裂纹 气孔 夹杂 缩孔、缩松 成分偏析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1. 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裂纹 气孔 夹杂 振痕、凹陷 成分偏析
连铸坯的缺陷及控制
1. 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连铸坯的质量控制系统专业:班级:姓名:XXX目录1连铸坯纯净度与产品质量 (1)1.1纯净度与质量的关系 (1)1。

2提高纯净度的措施 (2)2连铸坯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连铸坯的几何形状质量 (3)2。

1.1 铸坯形状缺陷类型 (4)2。

1。

2 铸坯形状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4)2.1.3 铸坯鼓肚 (4)2.1.4 铸坯菱变 (4)2。

1。

5 铸坯变成梯形坯 (5)2.2 连铸坯表面质量 (5)2。

2。

1 连铸坯表面振痕 (5)2。

2。

2 振痕形成机理 (5)2。

2.3 振痕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6)2。

2。

4 影响振痕深度的因素 (6)2.2.5 减少振痕深度的措施 (7)2。

2.6 铸坯表面裂纹 (7)2。

2。

7 表面纵裂纹 (8)2。

2.8 铸坯角部纵裂纹 (11)2。

2。

9 表面横裂纹 (12)2。

2.10 角部横裂纹 (14)2.2。

11 铸坯表面星状和网状裂纹 (15)2。

2.12 铸坯表面夹渣(杂) (16)2.2。

13 铸坯气孔和气泡 (17)2。

2.14 铸坯表面凹陷 (17)2。

2.15 铸坯表面增碳和偏析 (18)2。

2.16 重皮和重结及结疤 (19)2.3 连铸坯内部质量 (19)2。

3。

1 铸坯内部裂纹 (19)2。

3.2 皮下裂纹 (20)2.3.3 中间裂纹 (20)2.3.4 矫直裂纹 (21)2。

3。

5 压下裂纹 (22)2.3。

6 断面裂纹-——-中心线裂纹 (22)2。

3。

7三角区裂纹 (24)2。

3.8角部附近的裂纹 (25)2.3。

9白点及发纹 (25)2。

3。

10铸坯中心偏析、疏松和缩孔 (25)2.3。

11铸坯内部夹渣(杂) (26)3连铸坯星状缺陷 (27)3.1 鼓肚变形 (27)3。

2 菱形变形 (28)3.3 圆铸坯变形 (28)致谢 (29)摘要连铸坯质量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连铸坯质量控制

连铸坯质量控制

连铸坯质量控制连铸坯质量控制概述连铸坯是铸造工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热加工和成形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因此,对于连铸坯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连铸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控制方法。

重要性连铸坯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优质的连铸坯可以减少缺陷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机械性能;另一方面,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影响因素连铸坯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 原料成份和纯度2. 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3. 结晶器结构和冷却水温度4. 结晶器护盖的材质和形状5. 连铸速度和拉速6. 过度超熔度和段距这些因素的合理控制和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连铸坯的质量。

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步骤连铸坯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质量检验:对原料的成份、纯度及其它关键指标进行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浇注质量控制: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以避免过热或者过冷引起的坯体缺陷。

3. 结晶器质量控制:结晶器的结构和冷却水温度对坯体的结晶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加强结晶器的质量控制。

4. 连铸速度和拉速控制:坯体的连铸速度和拉速会影响坯体的晶粒细化程度和坯体的机械性能,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5. 坯体表面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护盖材料和形状的选取,合理调整过度超熔度和段距,以提高坯体表面的光洁度。

质量控制指标连铸坯的质量控制需要依据具体产品的要求和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指标。

普通来说,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1. 外观质量:包括表面光洁度、无裂纹、无疤痕等;2. 坯体几何尺寸:包括宽度、厚度、长度等;3. 结晶质量:包括坯体的晶粒细化程度、晶界清晰度等;4. 坯体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以上指标应根据产品要求,通过实验和测试方法进行监控和评估。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一、引言
连铸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连铸坯的质量影响着钢质的稳定性、物
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等方面。

因此,连铸坯质量控制一直是钢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连铸坯质量的影响因素
1.原料质量:包括钢水、氧化渣等的质量;
2.坯型结构和尺寸:坯型结构和尺寸的设计直接影响坯料的冷却效果和
内部应力状态;
3.坯料表面状态:表面缺陷会在浇铸过程中暴露出来,影响坯料的质量;
4.坯料内部缺陷:坯料内部缺陷会影响钢材的使用寿命和物理性能;
5.连铸工艺参数:包括浇注速度、结晶器温度和冷却水流量等。

三、连铸坯质量控制的措施
为了控制连铸坯质量,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原料质量控制:保证钢水、氧化渣等原料的质量,避免对坯料质
量的不利影响;
2.优化坯型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坯型结构和尺寸,使坯料均匀冷却、
内部应力均匀分布;
3.改进坯料清理技术:减少表面缺陷的产生;
4.加强坯料表面处理:处理坯料表面缺陷,消除缺陷部位;
5.控制连铸工艺参数:调整浇注速度和结晶器温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坯料
成分,改善坯料品质。

四、
通过加强原料质量控制、优化坯型设计、改进坯料清理技术、加强坯料表面处
理和控制连铸工艺参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连铸坯质量。

同时,连铸坯质量控制也是钢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钢材质量和降低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连铸坯夹杂物是指在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或内部产生的杂质、夹杂等缺陷。

这些夹杂物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能源浪费。

对连铸坯夹杂物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铸造温度控制不当在连铸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导致金属流动迅速,易产生气泡、气孔和夹杂物。

尤其是温度过高时,金属流动性增强,易使附着在壁面的夹杂物被带入坯内。

2. 浇注速度过快浇注速度过快会导致金属在注入过程中发生湍流,从而带进大量氧化物和夹杂物,严重影响坯体质量。

3. 模具表面清洁度不足如果模具表面不干净或有杂质,会直接影响坯体表面质量,产生夹杂物。

4. 冷却不均匀冷却不均匀会导致坯体收缩速度不一致,易产生裂纹和夹杂物。

5. 金属液处理不当金属液中如果存在杂质或气体,会在连铸过程中被带入坯内,造成坯体夹杂物。

二、改进措施1. 严格控制铸造温度控制铸造温度是连铸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控制温度能有效减少夹杂物的产生。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合理选择合金配比和调整造坯温度,实现杂质减少和坯体质量提高。

2. 合理控制浇注速度通过调整浇注速度,控制金属流动的平稳性,避免湍流的产生,减少氧化物和夹杂物的带入。

3. 加强模具表面清洁定期清洁和维护模具表面,保证模具表面清洁平整,避免杂质的带入,减少夹杂物。

5. 加强金属液处理加强金属液的过滤和净化,排除其中的杂质和气体,减少夹杂物的产生。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连铸坯夹杂物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生产环境。

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对于企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连铸坯夹杂物的产生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夹杂物产生原因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研究十分必要。

通过严格控制铸造温度、合理控制浇注速度、加强模具清洁、控制坯体冷却速度和加强金属液处理等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夹杂物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提高铸坯质量的措施

提高铸坯质量的措施

一、判断题1、提高铸坯质量的措施,主要是采用提高铸坯柱状晶的比率。

( )2、小方坯使用刚性引锭杆时,在二冷区上段不需要支承导向装置,而二冷区下段需要导板。

( )3、等表面温度变负荷冷水是指二冷区各段给水量保持不变而达到铸坯表面温度均衡的目的。

( )4、钢水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部份。

( )5、CAS—OB 工艺是指在钢包内吹氩搅拌并合金化。

( )6、浇注过程中结晶器水蓦地压力上升,流量减少的原因是水管破裂或者脱落。

( )7、铸坯含 C 量小于或者等于 0.17%时,方能允许进冷库冷却。

( )8、结晶器长度,主要取决于拉坯速度,结晶器出口安全坯壳厚度和结晶器的冷却强度。

( )9、全面质量管理的五大要素是人、机、料、法、环。

( )10、炼钢中[Si]+[O ]= (SiO )是吸热反应。

( )2 211、含碳量在 0.17~0.22%的碳素钢铸坯对热裂纹的敏感性最大。

( )12、事故冷却水的水流量应不小于正常水流量的 1/5。

( )13、事故冷却水的冷却部位有结晶器冷却水和机械闭路水。

( )14、连铸计算贡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主机控制和程序控制两种类型。

( )15、按正弦方式振动的结晶器,其结晶器内铸坯的平均拉速为结晶器振幅×振动频率。

( )16、钢水的浇注温度就是液相线温度。

( )17、CaF 在结晶器保护渣中主要起到调节碱度作用。

( )218、弧形连铸机的铸坯变形量=铸坯厚度×1/弧形半径。

( )19、弧形连铸机铸坯夹杂物往往会萃在 1/4 处的内弧位置。

( )20、连铸二冷水冷却强度越大,铸坯中心等轴晶越发达,而柱状晶越窄。

( )21、径电磁搅拌的铸坯等轴晶率提高,柱状晶率降低。

( )22、普碳钢按技术条件所分的甲类钢是指保证化学成份,但不保证机械性能的钢。

()23、钢包底吹氩透气砖放在底面正中比放在偏心处搅拌效果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方法
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 优化铸造工艺:合理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冷却条件,确保铸造过程中连铸坯内部温度均匀,并避免温度梯度过大造成的结构变化。

2. 提高连铸机设备性能:增加转速变换频率、提高铸坯拉速和调整结晶器倾斜角度等,能够使连铸坯的结晶过程更加均匀,减少内部缺陷的产生。

3. 控制铸态组织:合理选择铸态结构和组织控制技术,避免连铸坯内部产生大片偏析、夹杂物等缺陷。

可以采用定向凝固技术、过冷等离子体熔炼技术、空载预轧等方法,减少组织缺陷。

4. 优化坯料质量:对坯料进行合理选择和处理,确保坯料化学成分和内部缺陷达到要求,减少连铸坯内部产生缺陷的概率。

5. 加强质量控制:加强连铸过程中的在线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连铸坯内部质量问题,避免次品的产生。

可以利用各种无损检测手段对连铸坯进行检测,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

总之,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需要从铸造工艺、设备性能、铸态组织、坯料质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共同改进和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