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案例式教学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案例式教学一、课程简介《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一门工程类必修课程,主要涵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应用,学习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成型工艺的优缺点及选择方法。
二、课程目标1.学习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结构以及应用。
2.熟悉常见的制备工艺及其原理,例如液相法、气相法、固相法等,并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领域。
3.掌握各种材料的加工、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挤出、压缩成型、注射成型等,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4.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材料和成型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汽车车身结构材料选择某汽车厂生产一种小型轿车,需要选择车身结构材料。
根据车身结构的要求,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身的整体刚性;(3)具有较低的密度,以减轻车身自重,提高燃油经济性。
需根据这些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分析:根据要求,选择轻量化高强度钢材料。
轻量化高强度钢材料可以提高车身整体刚性,同时由于具有较低的密度,可以减轻车身重量。
此外,高强度钢材料的抗腐蚀性也比较好,可以满足车身的寿命要求。
2.注塑成型参数的优化某电子厂需要生产一种塑料零件,需要使用注塑成型工艺。
根据经验,选取了一组常规参数进行注塑成型,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短射、缺陷等问题,需要对注塑参数进行优化。
首先,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
短射、缺陷等问题一般是由于注塑成型时塑料流动不畅造成的。
因此,需要进行模具设计的优化,包括增加冷却水道、调整流道设计等。
其次,可以从注塑参数入手,例如调整注塑温度、压力、注塑时间等参数。
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添加剂改善塑料流动性能,例如界面活性剂、内润滑剂等。
四、案例教学的优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60实验学时: 4开课单位:机械电子工程系授课对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工实习等。
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凌爱林主编《工程材料及长形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 王爱珍主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3.刑建东主编《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本课程是数控专业学生必修课。
课程主要讲述材料及零件的力学性能、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金属热处理、工程材料的表面处理、合金钢、工程铸铁、非铁金属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新型材料及应用、工程材料的选用、铸造成型、锻压成形、焊接与胶接成形、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成形、零件毛坯的选择、金属切削基础与装配技术简介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的各种成形原理、方法及应用范围;掌握工程材料成形的结构工艺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设计、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教材选择和分析教材选择:A.凌爱林主编《工程材料及长形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B.王爱珍主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C.刑建东主编《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分析:课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应恰当取舍教学内容,根据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时的安排,实际教学中从教材的整体内容出发,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
四、课程体系基础知识部分依然是教学内容的关键,如:铁碳合金相图、碳钢的编号、分类和性能,热处理方法、目的等,讲到每一个知识点,都用相应的工程实例来分析。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教学大纲(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Forming Technology)课程代码:31010280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学时/学分:60/4适用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简介:《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是研究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工艺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以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重点介绍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加工工艺、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
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成形方法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成分、性能、改性方法和用途;了解常用热加工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
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现代机械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
能运用工程材料及改性的知识,正确选用零件材料和改性方法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热加工工艺知识,选用毛坯成形方法;初步具有运用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对机械技术工作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造。
2、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有所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影音文件和图片资料,增强直观性,加深理解。
同时注重每个章节的小结,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助于记忆。
四、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6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绪论了解0.5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51.1刚度、强度、塑性掌握 11.2冲击韧性掌握1.3疲劳强度了解 0.51.4硬度理解2.金属及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42.1金属的结构与结晶理解 22.2合金的结构与相图掌握 23.铁碳合金相图 43.1铁碳合金的组元及基本相理解 13.2 Fe-Fe3C相图掌握 2.53.3含碳量对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了解 0.54.钢的热处理 104.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理解 14.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掌握 34.3钢的退火与正火掌握 14.4钢的淬火与回火掌握 24.5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理解 14.6钢的表面热处理掌握 25.工业用钢 65.1概述理解 25.2结构钢掌握 25.3工具钢掌握 1.55.4特殊性能钢理解 0.5 6.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6.1铝及铝合金了解 16.2铜及铜合金了解 0.56.3滑动轴承合金了解 0.5 8.铸造 108.1合金的铸造性能理解 28.2常用铸造合金掌握 28.3砂型铸造掌握 28.4铸件工艺的制定原则及结构了解 28.5特种铸造了解 2 9.金属压力加工 89.1金属塑性成形理解 29.2锻造掌握 49.3板料冲压掌握 2 10.焊接 610.1金属熔焊掌握 210.2电弧焊掌握 110.3其他焊接方法了解 110.4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掌握 110.5焊接结构设计了解 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五、作业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1、课外作业:每章结束后,要求布置作业一次,以综合应用题为主。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60实验学时: 4开课单位:机械电子工程系授课对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工实习等。
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凌爱林主编《工程材料及长形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 王爱珍主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3.刑建东主编《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本课程是数控专业学生必修课。
课程主要讲述材料及零件的力学性能、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金属热处理、工程材料的表面处理、合金钢、工程铸铁、非铁金属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新型材料及应用、工程材料的选用、铸造成型、锻压成形、焊接与胶接成形、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成形、零件毛坯的选择、金属切削基础与装配技术简介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的各种成形原理、方法及应用范围;掌握工程材料成形的结构工艺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设计、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教材选择和分析教材选择:A.凌爱林主编《工程材料及长形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B.王爱珍主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C.刑建东主编《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分析:课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应恰当取舍教学内容,根据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时的安排,实际教学中从教材的整体内容出发,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
四、课程体系基础知识部分依然是教学内容的关键,如:铁碳合金相图、碳钢的编号、分类和性能,热处理方法、目的等,讲到每一个知识点,都用相应的工程实例来分析。
材料成型工程课程设计

材料成型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成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不同材料成型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3. 了解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4. 熟悉材料成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材料成型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成型任务;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材料成型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环境保护,遵循绿色制造理念;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讲解材料成型过程中应力、应变、温度等基本概念,分析各种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2. 常见材料成型工艺:介绍压缩成型、注射成型、吹塑成型、真空成型等常见成型工艺,分析各种工艺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材料成型工艺3. 材料成型设备:讲解成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成型设备类型及其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材料成型设备4. 成型缺陷及解决方法: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如气泡、变形、裂纹等,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课程整体设计

《工程材料及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应用开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人:所属系:合作人:制订时间:2014年2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是是机械、材料等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研究如何将工程材料加工成为毛坯或机器零件的工艺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获得常用工程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初步具有选用材料、确定毛坯成形方法、零件加工方法及制订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掌握各种毛坯成形方法及零件的加工工艺基础,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新的成形工艺的应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适应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第一节课梗概1、从古至今,材料的发展过程通过展示从古至今,材料在整个人类发明史上的地位,了解材料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材料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让同学们了解材料的重要性,激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介绍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分析学习能力高,所以对每一单元要进行案例考核,并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
3、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七、考核方案1、考核方法1)课程考试成绩95%(1)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上课出勤、学生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期末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90%。
2)实验成绩实验技能操作和学生协作表现作为实验成绩占5%。
八、教学材料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刘春延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实践教学综合实验指导,吴润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工实习,孙以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及热加工,陈培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基础,齐乐华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是机械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以及材料成型工艺与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了解不同材料的应用范围与制造工艺,以及掌握常见的成型工艺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因此,本文档旨在针对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这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应用领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造和加工工艺;•掌握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常用成型工艺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合适材料并进行加工;•能够使用金属、非金属的成型工具进行加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内容1. 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1.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材料的物理性能(导电性、导热性等);•材料的化学性能(腐蚀性、耐高温性等);•材料的结构和组织;•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
1.2.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1.3. 材料的加工和制造:•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
2. 材料成型工艺和工具2.1.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工具:•拉伸(拉力试验机);•挤压(挤压机);•压缩(压力机);•弯曲(弯曲试验机);•冲压(数控冲床);•粉末冶金(压制机)。
2.2. 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工具:•热压(高温烧结炉);•热塑性处理(注塑机);•挤压(挤压机);•拉伸(拉力试验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理论授课:1.1. 视频授课:通过视频讲解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以及材料成型工艺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1.2.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成型工艺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理论掌握和知识的补充。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案例式教学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案例式教学《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工程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工程材料的选用、性能、加工成型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案例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介绍《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践经验。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一种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材料的特性和成型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1.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工程案例,比如材料失效导致的事故,或者材料选择不当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行业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选用和成型技术的应用。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时,可以将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调研等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讨论分析不同案例所涉及的材料特性、成型工艺、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入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工程案例,或者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案例。
让学生通过案例初步了解问题,并产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案例分析和讨论在引入案例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教学设计
1. 前言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工程专业学生的加深对材料和成型工艺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好地掌握材料和成型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
1.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理解材料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2.掌握塑性变形、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等材料失效的机理和特点;
3.学习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各种成型工艺的适用条件和
特点;
4.学会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成型工艺。
3.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3.1 材料基础知识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3.材料中的缺陷和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
3.2 材料失效机理和成型工艺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材料疲劳断裂和塑性变形失效机理;
2.热成型、冷成型、挤压、锻造等成型工艺原理;
3.变形加工、焊接等其他成型工艺;
4.各种成型工艺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3.3 材料和成型工艺的选型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成型工艺;
2.针对不同工程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蚀和防爆措施。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成型工艺的原理;
2.借助实验室的实际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材料试验和成型工艺操作,
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3.集中讲解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环境下的着装防护要求,引导学
生选择正确的工程材料和成型工艺;
4.考虑来自学生的反馈,修正教学方法并拓展相应的教学领域。
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式:
1.统一制定课程考核标准,通过笔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材料
和成型工艺的掌握程度;
2.设计小组作业和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考虑学生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包括安全标准和对操作知识的考核;
4.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修正和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和手段。
6. 总结
本文通过探讨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于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