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电泳制胶
琼脂糖凝胶电泳制胶

琼脂糖凝胶电泳制胶方法
1,制备1%琼脂糖凝胶(大胶用70ml,小胶用50ml):称取0.7 g(0.5 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70 ml(50ml)1×TAE,瓶口倒扣小烧杯。
微波炉加热煮沸3次至琼脂糖全部融化,摇匀,即成1.0%琼脂糖凝胶液。
2,胶板制备:取电泳槽内的有机玻璃内槽(制胶槽)洗干净,晾干,放入制胶玻璃板。
取透明胶带将玻璃板与内槽两端边缘封好,形成模子。
将内槽置于水平位置,并在固定位置放好梳子,将冷却到65℃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液混匀小心地倒入内槽玻璃板上,使胶液缓慢展开,直到整个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胶层。
3,室温下静置直至凝胶完全凝固,垂直轻拔梳子,取下胶带,将凝胶及内槽放入电泳槽中.添加1×TAE电泳缓冲液至没过胶板为止。
琼脂糖凝胶电泳步骤

琼脂糖凝胶电泳一、步骤:1、制胶(1%):将加入30ml 1×TAE缓冲液和0.6g琼脂糖的三角瓶在微波炉加热至沸腾,摇匀至无颗粒。
2、倒胶:先插梳子,再倒胶。
胶冷却至60℃左右(不烫手)加染料后(胶-GelRed:1ml-1ul或30ml胶+3ulGelRed)缓缓倒入电泳槽(先胶布封口,放好梳子),待胶凝固后取出梳子。
3、加样:1µl RNA + 2µl loading buffer混匀。
(点样孔置负极端即黑对黑,红对红)。
4、电泳:稳压条件下120V电泳,待溴酚蓝移动至接近胶前沿(约1cm)时停止电泳(约25min)。
5、观察结果:紫外分析仪上254nm观察,DNA存在处显亮绿色荧光条带,观察酶切后与未酶切质粒的DNA带位置,拍照。
二、注意事项:1、凝胶制备过程中,溶解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
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影响电泳结果。
2、巨大的DNA链用普通电泳可能跑不出胶孔导致缺带。
高浓度的胶可能使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造成条带缺失现象。
3、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性能下降,可能使DNA电泳产生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带迁移的现象。
4、如果电泳时电压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出现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带迁移的现象。
特别是电压太大可能导致小片段跑出胶而出现缺带现象。
5、变性的DNA样品可能导致条带模糊和缺失,也可能出现不规则的DNA条带迁移。
在上样前不要对DNA样品加热,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可以防止DNA变性。
6、太多的DNA上样量可能导致DNA带型模糊,而太小的DNA上样量则导致带信号弱甚至缺失。
制胶跑胶步骤

制胶跑胶步骤制胶和跑胶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尤其是在DNA或RNA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过程中。
以下是进行SDS-PAGE(钠十二烷基硫酸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一般步骤:1. 准备试剂:首先需要制备制胶所需的试剂,包括30%丙烯酰胺溶液、1.5M Tris-HCl (pH 8.8)、1.0M Tris-HCl (pH 6.8)、10% SDS、10%过硫酸铵(APS)、TEMED 等。
2. 清洗玻璃板:使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玻璃板,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最后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并晾干。
3. 组装电泳装置:将清洗干净的玻璃板按照说明书指示组装到电泳装置中,确保密封良好,防止漏胶。
4. 制备分离胶:根据目标蛋白的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丙烯酰胺浓度制备分离胶。
将30%丙烯酰胺溶液、1.5M Tris-HCl (pH 8.8)、10% SDS、去离子水以及少量的10% APS和TEMED混合均匀。
5. 灌注分离胶:将混合好的分离胶溶液缓缓倒入玻璃板之间,留出适当的空间用于加样。
然后在其上方轻轻覆盖一层去离子水或异丙醇以压平胶面。
6. 制备浓缩胶:待分离胶凝固后,倾倒掉上层的水或异丙醇,用滤纸吸干残留液体。
然后制备浓缩胶,通常使用较低的丙烯酰胺浓度。
混合30%丙烯酰胺溶液、1.0M Tris-HCl (pH 6.8)、10% SDS、去离子水以及少量的10% APS和TEMED。
7. 灌注浓缩胶:将混合好的浓缩胶溶液倒入玻璃板中,插入梳子形成加样孔。
等待浓缩胶凝固。
8. 准备样品:将含有蛋白质的样品与适量的上样缓冲液混合,通常含有SDS 和染料,如溴酚蓝。
然后在沸水中煮沸几分钟使蛋白变性。
9. 安装电泳装置:将凝固的胶板装入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电泳缓冲液 (通常为Tris-甘氨酸-SDS缓冲液)。
10. 上样和电泳:拔去梳子,用注射器吹打加样孔以去除气泡和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将预处理过的蛋白样品小心地加入到加样孔中。
蛋白sds-page凝胶配方及制胶

蛋白sds-page凝胶配方及制胶
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电泳技术,用于分离和定量蛋白质。
以下是制作SDS-PAGE凝胶的基本配方和制胶步骤:
配方:
1. 1%丙烯酰胺(Acrylamide)溶液:将3.7g丙烯酰胺和60μl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在0.5ml双蒸水中,搅拌均匀。
2. 2.5%BT(Bis-Tris)溶液:将0.1g BT和0.25ml TBE(三酸乙酸盐电泳缓冲液)混合均匀。
3. 10%过硫酸铵(AMS)溶液:将10μl AMS溶解在1ml双蒸水中。
4. 5xTBE电泳缓冲液。
制胶步骤:
1. 将电冰板预热至30℃。
2. 将1%丙烯酰胺溶液和2.5%BT溶液混合,100V恒压电泳10-15分钟,直至胶液凝固。
3. 将胶板取出,放入考马士亮蓝R-250中染色约2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背景无色。
4. 将胶板再次放入考马士亮蓝R-250中染色约2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背景无色。
5. 将胶板放入考马士固蓝R-250中染色约2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背景无色。
6. 将胶板干燥后,即可用于蛋白质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注意事项

琼脂糖凝胶电泳注意事项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子量分析方法,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前的准备:准备好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并确保它们的完整和有效。
检查电泳槽、电泳仪等仪器设备的电源和线路是否正常。
还需要制备好样品,样品的制备要根据需要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确保样品能够成功进入凝胶。
2. 胶液制备:根据需要的凝胶浓度制备好琼脂糖凝胶胶液。
在制备胶液时需要注意搅拌均匀,避免出现结块。
另外,胶液的pH值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说,大部分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中
性或弱碱性的胶液,对于酸性的胶液,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电荷改变,影响分离效果。
3. 样品加载:将样品加入凝胶的孔洞中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避免影响电泳的稳定性。
对于“攻角”加载,应在准备好样品砷光谱时插入凝胶,确保样品均匀地分布在孔洞中。
4. 电泳条件:根据需要的分离效果和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
在电泳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引起胶液溶解或样品蛋白质的降解。
另外,在电泳前应检查好电泳槽的电极是否正常,电泳槽是否漏电,以及电泳缓冲液是否足够。
5. 凝胶染色:电泳结束后,需要对凝胶进行染色以观察蛋白质的分离情况。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共彩蛋白染色、银染色等。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染料的使用量和染色时间,避免出现过深或过浅的染色情况,以及染料渗透凝胶过程中可能导致分离带模糊。
总之,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时需要细致地做好每个步骤的准备工作,注意电泳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一、胶体的制备胶体是一种由微小颗粒组成的分散环境,颗粒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它们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而不会沉淀或凝聚。
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能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溶胶-凝胶法、还原法、共沉淀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溶胶-凝胶法和还原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经典的胶体制备方法,它利用化学溶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
该方法将适当比例的金属离子加入到含有淀粉或硅酸盐的溶液中,待溶液经富含结晶核的热处理后,胶体颗粒就由小分子“自发”组合而成。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能够生成形态各异、形状均匀的纳米颗粒,而且制备过程简单、容易控制。
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长时间的制备过程,而且得到的胶体产品往往体积较大,不便于应用。
2. 还原法还原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它是制备淀粉、碳酸钙、氧化铁等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
还原法包括两种方法:化学还原法和光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指使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颗粒,还原剂可以是还原气体、还原液、还原固体等。
一般来说,还原剂中的草酸、吡啶、乙醇等有机化合物能够促进金属离子的还原,并促进纳米颗粒的形成。
光化学还原法利用光辐射,将光子能量转化为激励能量,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非常容易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但是光化学还原法需要特殊的光源和光敏剂,成本较高。
二、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力驱动胶体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移动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胶体科学中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生物分离、纳米加工等领域。
在电泳过程中,一定电场在带电胶体粒子间建立电张力差,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由电泳迁移运动向一定方向移动,最终在电极上沉积形成定向结构。
在电泳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电场力电场力对电泳效果非常关键,过小的电场力无法推动颗粒移动,而过大的电场力则会导致颗粒粘聚或沉淀,因此需要精确调整电场力以获得最佳电泳效果。
凝胶电泳制胶过程

凝胶电泳制胶过程
1. 先将琼脂糖加入Tris缓冲液,加入足量的琼脂糖粉末,按照不同的浓度要求设置不同的体积。
2. 加热混合物使其溶解,将混合物保持在高温下,并用滤纸过滤,使混合物清晰。
3. 把混合物倒入电泳槽中,等待凝胶冷却成固体状态。
4. 凝胶成型后,注入Tris缓冲液使其淹没凝胶,并将电极引线连接到电泳槽的两端。
5. 取样的DNA或RNA被加入到凝胶的凹槽中,接着,开启电源,使DNA/RNA 分子在电场中移动。
6. 当DNA/RNA分子逐渐极化,由于不同大小的分子的移动速度不同,因此会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带状图案。
7. 最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在DNA/RNA带上观察到位置明亮的带,即可得到DNA/RNA分子的制胶图谱。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操作规程(12%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标准操作规程(12%胶,)1电泳各试剂的配制1.1凝胶贮液:Acrylamide/Bis (30%T,%C)——为聚丙烯酰胺取丙烯酰胺acrylamide g、双丙烯酰胺N′N′-bis-methylene-acrylamide g至100mL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刻度,摇匀,过滤。
4℃避光储存。
即10%的过硫酸铵 10%APS(临用现配)称取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100 mg,加1mL去离子水溶解。
Tris-HCl,pH称取Tris base g 于量瓶中,加去离子水80mL,用HCl 调节pH ,再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00mL。
4℃储存。
%(w/v)溴酚蓝:溴酚蓝,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Tris-HCl,pH :称取Tris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 g 于量瓶中,加去离子水60mL,用HCl 调节pH ,再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00mL。
4℃储存。
10%(w/v)SDS:称取10g SDS至100ml量瓶中,加90ml去离子水,缓慢搅拌至溶解,再加去离子水至刻度。
凝胶配制按下表比例配制凝胶分离胶及浓缩胶按上表比例配好后,均需脱气15 min。
临灌胶前,往分离胶中加入100 μl 10%APS及10 μl TEMED;往浓缩胶中加入100 μl 10%APS及20 μl TEMED(各试剂按比例增减)。
其中:TEMED为催化剂10×电极缓冲液,pH称取Tris base g、Glycine(甘氨酸) 144 g、SDS g于1000 mL量瓶中,溶解,加去离子水至刻度,不调pH。
4℃储存。
临用前,取出放至室温,10倍稀释,混匀,即为电极缓冲液。
样品溶解液S去离子水;0.5M Tris-HCl,pH ;glycerol (甘油)10% (w/v) SDS%(w/v)溴酚蓝总体积为 mL。
室温储存。
临用前加50 μl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于950 μl样品缓冲中,即为样品溶解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胶电泳制胶
凝胶电泳制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分离和检测DNA、RNA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本文将介绍凝胶电泳制胶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
凝胶电泳制胶主要基于凝胶的特性。
凝胶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可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分子在其内部进行分离。
常用的凝胶材料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和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复合凝胶等。
在凝胶电泳制胶过程中,首先将凝胶原液均匀地注入制胶模具中,然后在模具两侧固定导电板,使之与电源相连。
接着,待凝胶完全凝固后,取下模具,即得到凝胶板。
二、步骤
凝胶电泳制胶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制胶模具:选择适当的模具尺寸和形状,常见的有平板模和斜板模。
清洗模具并涂抹硅油,以便取出凝胶。
2. 制备凝胶原液: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凝胶材料,如聚丙烯酰胺凝胶。
根据所需凝胶浓度,称取凝胶原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
3. 注入凝胶原液:将凝胶原液缓慢均匀地注入制胶模具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 固化凝胶:待凝胶原液完全凝固后,取下制胶模具。
可将凝胶板浸泡在缓冲液中,以去除残留的离子。
5. 凝胶电泳操作:将待测样品加入凝胶槽中的样品孔,接通电源进行电泳。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压和时间。
6. 凝胶染色和观察:电泳结束后,可以通过染色方法对分离的分子进行染色,如乙溴化乙锭染色。
然后使用透射式或反射式凝胶电泳成像仪观察和记录结果。
三、应用
凝胶电泳制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常见的应用有:
1. DNA分离和检测:凝胶电泳制胶可用于分离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并通过染色或探针杂交等方法检测目标DNA。
2. RNA分析:通过凝胶电泳制胶,可以分离和检测不同长度的RNA 分子,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等方面。
3. 蛋白质分离和鉴定:凝胶电泳制胶可用于分离和检测不同大小和电荷的蛋白质,常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质鉴定。
4. 分子标记和DNA测序:凝胶电泳制胶可用于分离和检测DNA分子标记,如DNA大小标记和DNA测序。
5. 基因突变检测:通过凝胶电泳制胶,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如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总结:
凝胶电泳制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制备凝胶板,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离和检测。
凝胶电泳制胶的步骤包括准备制胶模具、制备凝胶原液、注入凝胶原液、固化凝胶、凝胶电泳操作和凝胶染色与观察。
凝胶电泳制胶在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分离和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凝胶电泳制胶,可以开展基因突变检测、蛋白质组学研究、分子标记和DNA测序等重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