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常见疾病的防治以及儿童整体健康问题。

小儿病理特点是指儿童患病时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下面将从生理发育和病理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生理发育方面的特点:1.生理发育不完善:儿童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在出生后还需要进一步发育和成熟,因此,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儿童生理发育不完善密切相关。

2.生长速度快: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生长速度较快,身体的代谢率也较高,这使得儿童对疾病的反应和恢复能力较强。

3.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儿童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4.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情绪的变化可能对病程和疗效产生一定影响。

二、病理特点方面的特点:1.病因多样性:儿童的疾病病因较多,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外伤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且儿童由于身体的特殊性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成人不同。

2.病情变化快:儿童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也容易扩展,因此对处理及时、准确是十分重要的。

3.病程短:许多儿童疾病的病程相较于成人较短,但儿童疾病又易反复发作,且病情收缩困难,需综合调理才能彻底恢复。

4.并发症较多:由于儿童的机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对病变的容忍度较低,因此在儿童患病时常常伴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儿童患热病容易引起惊厥等。

5.患病率高:儿童患一些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婴幼儿腹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总之,中医儿科学研究儿童的生理发育和疾病的特点,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学的独特理论和方法,对儿童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于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状态。

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邪气易于鸱张,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为大。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在母体中孕育,约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多种疾病。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等。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易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事故。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1、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2)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2、小儿感冒的致病特点夹痰,夹滞,夹惊2、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保和丸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镇惊丸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热解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3、何为惊风?惊风的四证八候概念: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急危重征候。

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四证八候1四证:即痰、热、惊、风。

2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4、麻疹、风疹以及猩红热的鉴别表:(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2)好发年龄:6月~5岁;6月~1岁;1~5岁;2~8岁(3)潜伏期:6~21天;7~17天;5~25天;1~7天(4)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突发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5)出疹与发热的关系: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发热1/2~1天出疹;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6)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无;无;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7)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

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临床应用
1、新生儿护理
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要新生儿的体温、 体重、黄疸等基本情况,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 态,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保障小儿健康包括合理喂养、预防接种、早期教育等。对于一些遗传代 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在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治疗。
3、病例三:小华因脾胃虚弱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医采用健脾和胃、益 气养血的中药治疗,并调整小华的饮食结构。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小华的身体状 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得到了纠正。
五、结论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 和病理变化,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小儿疾病。中医治疗在小儿疾 病中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外治法等优势,对于小儿疾病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讲解 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中医儿科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中医儿科 人才奠定基础。
1、生长发育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成熟。孩子 们的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增长,骨骼和肌肉系统也不断完善。此外,孩子们的神经 系统也在不断发育,包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在逐步完善。
2、代谢和内分泌
小儿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新陈代谢旺盛, 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同时内分泌系统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例如,新生儿的甲状 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要其甲状腺激素水平。
1、整体观念: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身体,改善小儿体质,提 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通过对症治疗和身体调理的结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一、儿童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儿童生理特点之一是其生长发育处于不同的阶段。

儿童从胚胎期开始,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等阶段,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各系统功能未能完全成熟。

因此,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其生理状况、体格特征和疾病表现都会有所不同。

2.营养代谢极为旺盛-儿童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其营养代谢非常旺盛。

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的能量消耗较大,对营养摄入的需求也更高。

同时,由于消化系统和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儿童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能存在差异。

3.免疫力不完善-儿童的免疫力相对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排除能力较弱。

同时,由于婴幼儿在母亲子宫内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减退,因此,儿童在早期生活中易受感染。

二、儿童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特点:1.天地人三合-中医儿科认为,儿童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在外界环境方面,儿童易受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在遗传因素方面,儿童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等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2.幼稚脏腑功能-儿童的脏腑功能相对幼稚,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例如,儿童的脾胃功能未能完全成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容易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而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另外,儿童的肺功能也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寒邪和湿邪的侵袭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气血营养不足-儿童的气血营养相对不足,易导致体虚畏寒、发育迟缓等问题。

中医儿科中认为,儿童的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与脾胃功能弱和脾胃气血功能不足有关。

因此,在治疗儿童疾病时,需要着重调整脾胃功能和补充气血营养。

总而言之,中医儿科学对于儿童疾病的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

对于中医儿科医生来说,了解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以及儿童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非常重要,可以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的特点

中医儿科的特点

中医儿科的特点小儿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在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方面均有其特点,与成年人有所差异。

为了适应这些情况,就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小儿,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灵活运用辨证施治的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泛指小儿时期各脏腑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初生之萌芽,均未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气血津液未盛,经脉未定,腠理不密,卫气未固,容易导致外邪的侵入。

古人把这种生理现象,概括为“稚阴稚阳”,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说法。

“阳”是指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体物质。

所谓“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方面,均处于嫩弱尚未充实完善的阶段,因此,应加强护理,否则就容易引起疾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初生后,生机特别旺盛,具有发育迅速,日新月异的特点。

譬如,在智力方面,表现逐渐活泼;在饮食方面,逐渐增加,消化功能日益活跃;在肌肉骨骼方面,逐渐强壮,行走运动,日趋稳定;在脏腑气血方面,逐渐向成熟和完善方面发展。

年龄愈小,发育愈快,相对地需要更多的水谷精微之气来补充,故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说法。

这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内阴阳争胜,生机的阳总是旺盛的,而相对的营养物质的阴则常常感到不足;但因“脏腑娇嫩”,喂养过多又易致病,故对小儿的喂养工作既要加强,又要细致。

【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由于上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因此,外易被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

故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居多。

发病之后,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为解颅、五迟、五软等病态。

此外,由于小儿神气脆弱,突受异物刺激,或异声惊吓,易引起心神不宁、或肝风内动等,如热病易并发惊厥。

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对疾病的抵抗力又较差,故容易感受“时行疫病”(即流行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痄腮、百日咳等。

儿科学:小儿生理病理

儿科学:小儿生理病理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学说不同观点
2.生理特点 “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颅
囟经.脉法》 ——说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特点。 “纯阳”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
之体。纯阳学说是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客观存 在为基础,成为生理特点的理论依据之一
一、生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举例:感冒(实证)
外邪化热,炼液成痰,闭阻气道 肺炎喘嗽(实证)
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振 心衰(虚证)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传变迅速
易寒易热—寒热→不同性质的证候属性 “稚阴未 长”—阴伤阳亢—热证 “稚阳未充”—阳气虚衰—阴寒
举例:
表寒证
郁而化热 热极生风
高热抽搐(实热证) 正不敌邪
二、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时期抗病能力较差,容易被外邪
所伤,出现病情多变和迅速传变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肺、脾、肾三系疾病和传染病 方面
二、病理特点
病理基础
小儿病理特点,主要是由小儿生理特点所决定
的。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阳二气均属
不足,因此 ,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变迅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都在阴阳学说范畴内,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儿生理特点,同时也为阐明小
儿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 与
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
的形体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
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
食管:弹力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不全;
胃:婴儿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不完善,胃容量 很小;

小儿生理病理 -中医儿科学

小儿生理病理 -中医儿科学

小儿的生理特点
二、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的另一个特 点,这和上述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体格、智力及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 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古 代医家对小儿的这种生理现象称为“纯阳”。《 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 为纯阳,元气未散”。《温病条辨·解儿难》也 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 身耳,非盛阳之谓。”所谓“纯阳”,是指小儿 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 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荫,蒸蒸日上,欣欣向 荣之势,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阳亢阴亏 之体。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心的生理特性
小儿阴常不足,木火同气,心肝之火易亢。 肾阴之水不足,水不制火,心少克制,心火易 炎,因此小儿心气旺盛有余,故有“心常有余” 的生理特点。然心之有余又是相对的,稚弱的, 并非强实的,成熟的,完善的,小儿气血尚未 成熟,故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稚 弱。
小儿的生理特点
总之,我国历代儿科医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临床实践,关于“稚阴 稚阳”和“纯阳”之体的两个理论观点,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两气均较幼稚不足;后者则是指在生长发 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与成人迥然不同。
第二节
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五脏的特点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血脉 2.藏神 3.心的生理特性 4.心的病理特性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
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儿童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
和治疗方法。

儿童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人
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儿童的疾病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病
理特点的角度,详细介绍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

首先,儿童的机体发育尚不健全,脏腑功能相对较弱。

这使得儿童往
往容易感染、易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诸如感冒、发热等常见病就比较
多见。

此外,儿童的肾气尚不充盈,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差,很容易出现寒
热错杂的病症,如寒热交替、发热伴寒战等。

其次,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不成熟,抵抗外力的能力较差。

因此,在骨折、扭伤等外伤性疾病中,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此外,由于儿童
喜欢活跃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摔伤、擦伤等。

再次,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均衡,易
导致一些生长发育障碍。

例如,发育期骨骺处于活跃状态,骨的生长速度
较快,此时若出现一些病理因素的干扰,就容易导致骨生长发育障碍,出
现骨折或畸形。

此外,儿童的消化系统也处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所以儿
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厌食等,比成人更为常见。

此外,儿童的体质较为脆弱,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因此,在一些传染性疾病中,儿童往往容易成为易感染的目标,如麻疹、水痘、天花等。

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得他们对疫苗的抵
抗力较弱,容易发生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儿科学小儿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机体的发育不成熟、
抵抗能力低下,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脏腑功能不均衡等方面。

了解这
些特点,将有助于中医医生在儿科临床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

同时,鉴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中医儿科应注重针对儿童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使用过度药物,减少药物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