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更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中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需要根据小儿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感冒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
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等,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风热感冒则是由于外感风热引起,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等。
治疗风热感冒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等,方剂如银翘散。
咳嗽也是儿科常见病症。
如果是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用中药有杏仁、紫苏子、半夏、陈皮等,方剂如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咳嗽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口渴咽痛,常用中药有桑叶、菊花、桔梗、瓜蒌等,方剂如桑菊饮。
对于内伤咳嗽中的痰热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咳出,常用中药有黄芩、栀子、鱼腥草、浙贝母等,方剂如清金化痰汤。
小儿腹泻也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中医认为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等。
对于寒湿泻,表现为大便清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常用中药有藿香、紫苏、白芷、厚朴等,方剂如藿香正气散。
湿热泻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量多次频、气味秽臭,常用中药有葛根、黄芩、黄连、茯苓等,方剂如葛根芩连汤。
如果是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常用中药有神曲、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方剂如保和丸。
而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食欲不振,常用中药有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方剂如参苓白术散。
小儿厌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儿科中医是以中医理论与方法治疗儿童疾病的专科。
相比于西医儿科,儿科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治疗一些西医难以解决或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儿科中医的优势病种,具体分析如下:1.小儿咳喘小儿咳喘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常用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来治疗咳喘,但往往只能缓解病情,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以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患儿的病情,并根据患儿的体质差异,采用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2.小儿湿疹小儿湿疹是指皮肤潮湿、出现红斑、糜烂、瘙痒等症状的疾病。
西医常通过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来治疗,但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而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来治疗湿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中医穴位按摩等,通过调节患儿的体质,温里力强,使湿邪得到驱除,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3.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加、呈水样、稀烂、呈较黄色等症状。
西医常用止泻药和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方法治疗,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强调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采用中药调理、脐疗、针刺等方法来治疗。
中医认为腹泻大都与脾胃功能不正常有关,通过中药调理能够达到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患儿的体质,从而根治疾病。
4.小儿夜啼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啼哭、难以安抚的症状。
西医常通过确定原因,如饥饿、疼痛等来进行治疗,但往往无明显效果。
儿科中医认为夜啼是由于脾肾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中药调养脾肾、调理气血,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儿的体质,达到安抚患儿的效果。
总结来说,儿科中医对于一些西医难治或无法根治的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
不同于西医的病因学,儿科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因、病机,针对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体质,改善患儿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一、常见儿科疾病概述儿科是针对0-18岁的儿童进行医学诊疗服务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大量常见的儿童疾病。
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师注重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体质特点和体内能量平衡等方面,从而对不同类型儿童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二、感冒与发热感冒和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往往由外邪侵袭引起,并以风寒、风湿等不同外邪形式进行分类。
中医辨证根据宝宝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来进行辨证施治:1.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流清鼻涕、喷嚏和轻微头晕,可能伴有发热及畏寒等;治疗时应采取祛邪解表之法,如桂枝汤、葛根汤等。
2. 风湿感冒:多见于湿热环境下,表现为鼻塞、有黄痰、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运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法进行湿去之施治。
三、儿童腹泻儿童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
中医通过提取儿童不同类型的腹泻特点来准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1. 餐后腹泻:当宝宝在进食后出现频繁大便,质地水样较稀,并伴有食欲不振和虚弱无力等症状时,可能属于消化吸收功能弱而导致的餐后腹泻;治疗时应健脾益胃、调理消化之法。
2. 湿淋汤型腹泻:表现为呈液体或半液体样式的稀黄色便,可能伴随有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常采取清利湿温肠之法,如小承气汤进行治疗。
四、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在幼儿期。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哮喘时注重整体观察,将许多因素纳入考虑:1. 天气变化及季节:中医认为天气湿冷或者春秋季节较为湿润容易引发哮喘,治疗时需要祛湿并健脾以提高机体能抵御外邪;2. 肺与脾胃关系:中医认为肺主呼吸,而脾主运化水湿。
因此,治疗哮喘时需注意健脾益肺。
五、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中医通过分析宝宝消化系统功能的特殊性和体质特点来进行诊断和治疗:1. 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当宝宝长期食欲不振,且伴有大便稀溏等消化问题时,可能属于脾胃虚弱型;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提高消化功能。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儿童生长发育不完全,阳气虚弱,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袭。
因此,儿童常常患有一些常见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1. 发热病
中医治疗原则:
- 风热外感者: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 阳明病证者:泄热通便,降火利肠。
2. 咳嗽
中医治疗原则:
- 风寒咳嗽者:宣肺化痰,祛风散寒。
- 热痰壅肺者: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3. 腹痛
中医治疗原则:
- 寒症腹痛者:温补脾肾,祛寒止痛。
- 阳明亢实者:清热泻火,理气止痛。
4. 呕吐
中医治疗原则:
- 脾胃虚弱者:调和脾胃,健运化湿。
- 肝胃实热者:清热降逆,和胃止呕。
5. 脑膜炎
中医治疗原则:
- 外感风热者:清热解毒,宣散风热。
- 痰火壅盛者:化痰清热,凉血宁心。
6. 湿疹
中医治疗原则:
- 血热湿蕴者: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 脾虚湿阻者: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差异,更加注重病因辨证和整体调理,因此建议儿童患病时及早就医,以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根据统计数据,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中,主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湿疹等常见儿童疾病。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具体病例记录:
1. 患儿,男性,2岁,发热3天,体温达到39℃。
中医诊断为风热外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
用连翘、银花等泡水,每日3次,连服3天,体温逐渐降低,症状缓解。
2. 患儿,女性,1岁,咳嗽1周,痰黄粘稠。
中医诊断为痰热壅肺,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
用川贝、葶苈子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连服1周,咳嗽明显减少,痰液变少。
3. 患儿,男性,6岁,腹泻2天,每天多次,大便稀水样。
中医诊断为湿热腹泻,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
用黄连、石斛等药物煎服,每日3次,连服3天,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大便恢复正常。
4. 患儿,女性,3岁,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斑。
中医诊断为湿热郁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用黄连、苦参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外敷煎汤洗澡,连续用药2周,瘙痒明显减轻,红斑逐渐消退。
以上仅为100例中医儿科医案记录的一部分,不同病例根据具体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在儿童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中医治疗
儿童疾病时,应该寻求合格的中医医师指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

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西医病名:小儿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
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1. 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2. 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 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四)证侯诊断1. 常证(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中医儿科常见病

色潮红,口干便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细数,指纹淡紫。
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多汗,易感冒,
纳呆便溏,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 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体胖嫩,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
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 委淡漠,小便减少,舌质淡紫,脉细弱疾数,指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X线胸片见炎性阴影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肺系 疾病
肺炎喘嗽
外因为感受风 邪,或他病传 变; 内因为小儿肺 脏娇嫩,卫外 不固。
起病急,有气喘、咳嗽、痰鸣、发热
等症。
肺气郁闭,痰热是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纹紫滞,可达命关。
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
安,神昏谵语,双目上视,四肢抽搐,舌红,苔 黄,脉细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反复呼吸道 感染
内因是禀赋虚 弱,肺脾肾三 脏功能不足,
卫外不固。 外因是喂 养不当,精微 摄取不足;调 护失宜,外邪 乘虚侵袭;用 药不当,损伤 正气;疾病所 伤,正气未复
。
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日以上。②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 哮喘:反复发作,但发作时呼吸困
、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 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音,其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儿科常见病有如下几个:
1.小儿肺炎: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
喉中痰鸣为主要症状,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
2.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3.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喘息性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常因气
候变化而发作。
4.小儿厌食: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
为主的症状。
5.小儿感冒: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季多见。
6.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
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丢失。
7.小儿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因体内维生
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8.小儿鹅口疮: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
引起。
9.小儿抽动障碍:以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
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10.小儿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受伤,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而
出现面黄肌瘦、毛发枯黄、羸弱矮小、精神萎靡、饮食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11.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小
儿。
以上便是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