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建造桥梁》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建桥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建桥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3、建桥梁教学目标:1、认识桥梁的分类。

2、小组合作建三种不同的桥梁。

3、研究不同桥面的承重力大小的实验。

4、知道拱吊桥、斜拉桥的承重力比平板桥的承重力大,而拱桥的承重力最大。

5、从架桥梁的过程中体会建桥的喜悦和艰辛,培养创新精神和大胆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建三种不同的桥梁和研究不同桥面的承重力大小的学生实验。

教学难点:建斜拉桥是要动脑筋客服桥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桥的有关知识教师:准备好制作和实验材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激兴趣上课之前哪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交通设施)。

适时评价2、看视频进行情感教育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播放视频学生谈感受(根据的学生的感受适时进行爱国教育)3、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我国古代的桥美如画,现代的桥气势如虹,尽显大国风范,这些都是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建桥梁。

(板书课题)二、了解分析桥1、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同学们刚才观看了视频,你能说说桥的最基本结构吗?桥面、桥墩(板书)2、了解三种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是围绕形状与结构展开学习的,根据形状与结构的不同桥梁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斜拉桥三种类型,下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这三种桥的结构。

小组观察并讨论小组汇报平板桥:桥面、桥墩拱桥:桥面、桥墩、拱斜拉桥:桥面、桥墩、拉索三、建桥梁同学们分析的真好,在你们的身旁有一个方便袋,里面装有一些材料,咱们这节课就利用里面的东西一起来建设这三种桥。

1、清点材料木块*6、卡纸*2、筷子*4 、线*2、胶带、剪刀、一元硬币若干2、明确建桥梁的注意事项3、开始建桥梁(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并说一下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的四、探究三种桥的承受力同学们桥梁建的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一起研究一下他们的承受力如何。

建造桥梁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建造桥梁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自定义标准将桥梁分类;能够开展研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2. 科学知识:学生知道拱桥的承受力最大,悬索桥次之,平板桥最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动手运用工具比感官观察来的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难点: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种形状的纸桥。

教学准备:1. 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梁图片;2. 硬纸板;3. 空牛奶盒;4. 牢固的细绳;5. 钩码;6. 筷子;7. 胶带;8. 剪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谈话:介绍家乡桥梁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桥梁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二、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1. 展示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桥梁的特点。

2.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桥梁分类的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类。

三、研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1. 引导学生了解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特点。

2. 分组实验:学生使用硬纸板、空牛奶盒、细绳、钩码、筷子、胶带、剪刀等材料,搭建平板桥、拱桥、悬索桥,并进行承受力实验。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桥梁分类的标准和承受力实验。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二、搭建桥梁模型1.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搭建一座符合要求的桥梁模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桥梁模型,并说明设计思路。

三、拓展与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座新型桥梁,并说明设计理由。

2.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桥梁设计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建造桥梁导学案》

《建造桥梁导学案》

《建造桥梁》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建造桥梁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建造桥梁的常见材料和工具。

3.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建造桥梁的过程。

导学内容:
1. 建造桥梁的基本原理
2. 建造桥梁的步骤
3. 建造桥梁的常见材料和工具
导学活动:
1. 观看视频:观看建造桥梁的视频,了解建造桥梁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实践活动:利用纸板、牙签等材料,进行小型桥梁的建造实践活动。

3.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建造桥梁的经验和感想,互相交流进修。

导学作业:
1. 撰写实验报告:写一篇关于建造桥梁实践活动的实验报告,包括材料、步骤、结果和心得体会。

2. 制作展示:将自己建造的桥梁作品展示给同砚和老师,分享建造过程和效果。

扩展阅读:
1. 《桥梁的故事》:了解世界各地闻名的桥梁,探索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2. 《桥梁的设计》:进修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桥梁的特点和用途。

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不仅进修了建造桥梁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提升自己,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愿大家都成为建造桥梁的小专家!。

建造桥梁教案及反思

建造桥梁教案及反思

5.3《建造桥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我们制造桥梁模型模拟了桥梁施工,我们的桥梁验收则模拟了桥梁工程验收。

知道桥梁建造是一个多系统的工程。

2.科学探究能按设计方案制作桥梁,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改进,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STSE乐于参加桥梁制作活动,积极合作,并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能按设计方案制作桥梁,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改进,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参加桥梁制作活动,积极合作,并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好的建桥的材料,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任务,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茅以升是怎样解决建桥中的技术难题的。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

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

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

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

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

沉箱上再筑桥墩。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

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3)交流。

听了茅以升建桥的事迹,说一说你的感受。

(4)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1. 制作我们的桥梁(1)按照自己组的设计方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建桥材料。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建桥?建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分工?(3)班级交流,教师提示。

《建桥梁》教学设计

《建桥梁》教学设计

《建桥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建桥梁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过程,并通过设计和建造小型桥梁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分类(2) 桥梁的设计过程和基本要求(3) 桥梁模型的设计和制作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桥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桥梁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桥梁设计和制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桥梁模型,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名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建设的兴趣和好奇心。

并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桥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分类。

介绍梁桥、拱桥、吊桥等不同类型桥梁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通过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桥梁的结构组成。

3. 桥梁设计教学(1) 引导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确定要设计的桥梁类型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学生根据选定的桥梁类型和应用场景,进行桥梁设计。

可以利用纸板、竹材等材料,通过绘图、剪切等方式进行模型设计。

(3)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以及美观性等因素。

(4)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4. 模型制作(1)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依照设计方案,开始制作自己的桥梁模型。

要注意材料的粘合方式和结构的稳定性。

(3) 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完整版)建桥梁教案

(完整版)建桥梁教案

建桥梁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姚久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受力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3.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3.欣赏各种桥梁,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研究桥梁的承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盒子2块、纸若干张、小刀、硬币若干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

(打一种建筑)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桥梁。

3.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桥梁?在电影或电视里见过的也可以说一说。

4.学生回答。

5.教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桥,很好,说明我们平时留心看了。

我们就应该这样,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二、新授:(一)认识桥的分类1.出示一组平板桥的图片,观察发现平板桥的特征。

①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一组桥梁图片。

请仔细观察,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平板桥。

(板书:平板桥)2.出示图片,发现拱桥的特征,重点介绍赵州桥。

①提问:这些桥在形状上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拱桥。

(板书:拱桥)④教师讲述:说到拱桥,我们不得不提起赵州桥,赵州桥是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⑤观看赵州桥的视频录像。

5出示图片,发现吊桥的特征。

①谁能发现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吊桥。

(板书:吊桥)6.小结:桥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只有三种基本的形状:平板桥、拱桥、吊桥。

小学科学6《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教案)

小学科学6《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教案)

小学科学6《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教案)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桥梁的作用和种类。

2. 学习通过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和制作一座小桥。

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桥梁模型、PVC管、木棍、瓶盖、胶带、剪刀等制作小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a. 展示实物桥梁模型,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b.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桥梁?桥梁有什么作用?c. 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桥梁,并讨论不同桥梁的特点。

2. 学习设计与制作小桥的方法(30分钟)a. 介绍制作小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b.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座简单的小桥,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c. 学生设计方案的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改进意见。

d.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制作小桥的步骤并展示PPT辅助教学。

3. 制作小桥(60分钟)a.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桥。

b. 教师和助教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安全和正确操作。

4. 小桥展示和评价(40分钟)a.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小桥,并进行简要介绍。

b. 学生通过观察评价其他小组的小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c.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形式和材料的小桥,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讨论如何制作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工程,了解桥梁建设的过程和现实应用。

五、教学总结:通过设计与制作小桥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桥梁的作用和种类,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设计和制作小桥,通过观察和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提升了他们对桥梁结构和设计的理解能力。

《建桥梁》教案设计1

《建桥梁》教案设计1

《建桥梁》教案设计《《建桥梁》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定义标准将桥梁分类;能够开展探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的试验。

2、科学学问知道拱桥的承受力最大,悬索桥次之,平板桥最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乐意与同学合作、沟通;体验动手运用工具比感官视察来的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难点: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种形态的纸桥【教学打算】不同形态构造的桥梁图片;硬纸板;空牛奶盒;坚固的细绳;钩码;筷子;胶带;剪刀【教学过程】一、相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1、谈话: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个临江而建的漂亮城市,母亲河闽江为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源水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有河流的地方我们时时能见到桥。

2、提问:课件上显示的是一座跨越闽江的大桥,你们相识吗?3、学生汇报沟通。

4、课件展示福州解放大桥图片,对其做简要介绍。

5、过渡:不仅福州有很多桥,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的桥梁,以各自的特色文明于世,接下来我们进入名桥观赏。

6、课件展示卢沟桥等名桥图片,简介后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遵照必须的标准给它分类吗?要说出分类的依据。

7、学生自定义标准给桥分类并汇报。

8、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假如按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钢桥、砖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假如按形态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悬索桥(吊桥)(依据学生的答复酌情概括)二、相识桥梁的形态与承重力的关系1、谈话:建筑桥梁的根本标准之一是坚实,也就是能承受很重的压力,简称为承重力。

现代桥梁的建筑材料根本上是钢筋、水泥等,在建筑材料差不多的状况下,请同学们预料一下,哪种形态的桥梁承重力最大?2、学生推测。

3、谈话:究竟哪种形态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试验来证明。

4、这是一个比照试验,试验中唯一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必需保持一样的条件有哪些?5、小结: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桥的形态,其他方面,包括建桥的材料、桥墩的距离都应当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班科学教学设计
主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五、我们来造桥3、建造桥梁
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共1课时




科学知识
学生按照桥梁设计方案,利用材料将自己的创意和构想转化成桥梁模型。
科学探究
学生在桥梁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对桥梁进行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调查真实工程,了解工程师在建造桥梁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知道桥梁建造是-一个多系统的工程。
发现稳定性存在隐患,进行改进。
三、评价斜拉桥
1、将斜拉桥放入实景中感受效果。
2、根据招标要求对斜拉桥进行评审。
3、宣布通过验收。
四、像工程师一样工作
1、播放视频资,了解工程师在建造新首钢大桥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知道建造桥梁是一个多系统的习材料,为《大自然的启示》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学生按照桥梁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利用材料将自己的创意和构想转化成桥梁模型。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明确本节课任务:
按照设计图纸建造斜拉桥。
出示制作材料和工具
分工合作制作斜拉桥
(一)、制作
1.主梁节段
2.索塔
3.斜拉索.
4.合作运用悬臂拼装法连接各段主梁、斜拉索。
(二)、测试改进不足,完善作品
课堂小结
造桥是一项严格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按实现的规划步骤,细致周到的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
建造桥梁
制作测试改进评价斜拉桥
1.主梁节段通过验收
2.索塔
3.斜拉索.
4.合作拼装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