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

合集下载

关于《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关于《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关于《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必备1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必备1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必备13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三、巩固联系四、作业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引入新课2、出示两道文字题(!)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2)8吨是4吨的几倍?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

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1、书本53页练一练2、练习十二1、2练习十二3、4、5《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

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1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学生的已知经验里对比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在配制安利的洗涤剂的瓶子上按照几比几来配制,学生也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一开课,我直接出示,让学生按照2:1来摸红色和黄色的球,学生很轻松的说出红球2个黄球1个,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情况。

进而,让学生总结出只要满足红球是黄球的2倍就满足红球和黄球的比是2:1,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这一环节,就是比的意义第一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然后教师反过来问道,那黄球和红球的比是几比几呢?黄球是红球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这一环节就巩固了比的意义第二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分数关系。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的非常深刻,也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练习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2《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过程:活动一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

这就是比(板书课题)活动二: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1)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a:b=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2)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3)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4)质疑:对本节课的内容你又不清楚的地方吗?活动三1.填空:(1)完成一项工程,甲8天完成,乙12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是():()。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1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二、教学例1(一)、呈现例1: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

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板书: 1002=50(千米)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 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

)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时,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用红笔画线,标上比。

)什么叫做比?(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4、练一练。

(投影)(1)书法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比(),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比( )。

(2)小红3小时走11千米,小红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这个比表示( )。

提问:写比时要注意什么?(要看清谁比谁,按顺序写。

)不按顺序写会出现什么结果?(改变比的意义。

)(三)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各部分名称和表现形式都应发生变化。

(可让学生看书自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比2 记作3∶22比3 记作2∶3100比5 记作100∶5∶叫做比号,读做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提问:比的前后两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交换了位置,比的意义就变了。

)比值可以是哪些数?(分数、小数、整数)练习:你会求比值吗?(板书)100∶2=1002=50(老师说明:求比值和解答应用题不同,不写单位名称。

)(四)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老师出示投影。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还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比同除法的关系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提问:在除法中,为了使除法有意义,提出了什么要求?(除数不能是0。

)那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不可以)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3∶2可写成成比值又可以看成比,做比时读作2比3,做比值读作三分之二。

其它几个比做比值时必须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老师按学生回答,填写投影片)师:分数是一个数,所以比同分数也是相当于的关系。

(五)反馈练习1、第56页的做一做,学生动笔在本上做。

2、(投影)把下面的比写成分数形式。

3、选择答案。

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这个小组所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是4、判断正误:(举反馈牌)(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2)机床上有一个齿轮,20秒转49周,这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和时间的比是20∶49。

师:写比要注意比的顺序,前、后项不能颠倒。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书上第55页至56页的知识。

(让学生打开书看)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七)布置作业(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从除法应用题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

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体现了概念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

篇二:教学目标:篇二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篇三:教学内容:篇三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篇四:引探总结篇四师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质疑: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足球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比和比值有什么不同?……篇五:《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五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

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学生谈收获。

篇六:《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六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认识比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4、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答:78= 135= =( )() =()( )指名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即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下面请大家看这个例子(出示P52的例如):一个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

谁能提出关于长和宽的倍数关系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长是宽的几倍?53=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师: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表示两个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板书:两个数相除),有时我们也把这样两个数量的关系换一种说法。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初步感知。

1、揭示比的意义。

师:例如,长是宽的倍我们可以这样说,长和宽的比是5比3。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5比3)(学生跟着老师练说)那么,按照这种说法,宽是长的还可以怎样说?同坐试着说,再指名说。

(板书:宽和长的比是3比5)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出示P52的又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也就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来表示。

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02=45)谁能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归纳比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比?(学生可通过或讨论、或看书得出比的意义,教师接着两个数相除后面板书: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一练。

(1)、有5个红球和8个白球,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比,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比。

(2)、一个美术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女生8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比。

男生和美术兴趣小组总人数的比是比。

2、通过自学,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出示自学提纲:①用数学方法如何写比,如何读呢?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③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各是什么?填入表中。

④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2)学生自学课本或分组讨论。

(3)集体讨论第①个问题并板书:5:3 3:5 90:2师:比还有一种写法,你知道是怎样写的吗?(教学比的分数形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叙述: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5:3也可以写成,仍读作5比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