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娘炮的句子
高级讽刺玩嘴派的经典句子

高级讽刺玩嘴派的经典句子1. 您可真是个玩嘴的高手啊,嘴皮子上下一碰,那道理就像变戏法似的全出来了。
就像上次小组讨论方案,您在那叭叭叭说个不停,啥实际的东西都没有,净是些大道理,还不如闭嘴呢。
2. 有些人啊,玩嘴玩得那叫一个溜,就跟那卖假药的似的,光靠一张嘴忽悠人。
我就见过这么个人,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多厉害,能搞定这个搞定那个,结果真到事儿上,人影都找不着了,哼!3. 玩嘴派的人可真“了不起”,像那只知道呱呱叫的蛤蟆,声音大得很,就是没点真本事。
我有个邻居就是,整天说要把小区环境改善,说得那叫一个好听,可真让他做点事,就找各种借口推脱。
4. 您这嘴啊,跟那风车似的,转得可快了,可都是在空转啊。
我记得公司有个同事,开会的时候就他话最多,讲得天花乱坠,什么创新方案啦,可一到实施的时候,啥都不懂,就会用嘴瞎比划。
5. 玩嘴的人啊,就像那纸糊的老虎,看着威风凛凛,一戳就破。
我曾经遇到个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口若悬河地讲投资经验,台下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结果好多人按照他说的做,赔得一塌糊涂。
6. 某些玩嘴派的人可真行,就像那些光开花不结果的树,光说不做。
比如说我之前的一个合作伙伴,说要一起把项目做到多大多大,天天给我画大饼,最后连个小饼渣都没看到。
7. 那些玩嘴的家伙,简直就是只会唱歌的百灵鸟,歌声好听,可干实事的时候就没影了。
我有个同学就这样,每次都说要好好学习,在大家面前说得头头是道,可一到考试成绩就露馅了。
8. 您可真会用嘴啊,就像那拿着假剑比划的小丑,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啥也不是。
像我参加的一个社团活动里,有个人一直在指挥大家怎么做,说得可专业了,真让他动手,啥都做不好。
9. 玩嘴派的人呐,就像那吹起来的气球,看着鼓鼓的,里面其实没多少真货。
我认识一个人在酒桌上夸夸其谈自己的人脉多广,等我真有事找他帮忙,他就支支吾吾,啥忙也帮不上。
10. 你这嘴跟那复印机似的,印出来的都是些空话。
我之前有个同事总是在领导面前承诺这承诺那,可那些承诺就像泡影一样,一个都没实现过。
讽刺损人的经典语句

讽刺损人的经典语句
以下是十条讽刺损人的经典语句及例子:
1. 你可真是个“大明白”啊,啥都懂,就像那赵括纸上谈兵!
例子:“哟,你在这高谈阔论呢,你可真是个大明白啊,那你咋不去实际操作一下呢?”
2. 他那嘴啊,跟个漏勺似的,啥秘密都存不住,真是绝了!
例子:“刚告诉他的事,转头就给说出去了,他那嘴啊,跟个漏勺似的,还能指望他干点啥?”
3. 她那矫情劲儿,就跟豌豆公主似的,一点点事就受不了啦!
例子:“不就碰了她一下嘛,至于这么大呼小叫的,她那矫情劲儿,就跟豌豆公主似的。
”
4. 这人做事咋这么不靠谱,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例子:“让他办个事,啥也没弄好,这人做事咋这么不靠谱,像个没头苍蝇似的。
”
5. 他那脾气,跟爆竹似的,一点就着,真吓人!
例子:“别惹他啊,他那脾气,跟爆竹似的,小心被炸到。
”
6. 她就是个戏精,整天在那演,不累吗?
例子:“看她那做作的样子,哎呀,她就是个戏精,整天在那演。
”
7. 他可真会算计,跟那铁公鸡似的一毛不拔!
例子:“一起吃饭还让别人掏钱,他可真会算计,跟那铁公鸡似的。
”
8. 这人咋这么爱出风头,跟那孔雀开屏似的!
例子:“什么场合都要显摆一下,这人咋这么爱出风头,跟那孔雀开屏似的。
”
9. 她那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吧!
例子:“都这样了还不觉得不好意思,她那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吧。
”
10. 他就是个糊涂蛋,啥都弄不明白!
例子:“问他啥都不知道,他就是个糊涂蛋,还能干点啥?”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语句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表述,能有力地讽刺和损那些有相应毛病的人,让人一听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娘娘腔经典句子

娘娘腔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娘娘腔经典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想让你一辈子安心,换我来提心吊胆。
2、他上了我的人,答应拿你给我抵一次债。
3、人的一生会做很多抉择,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有些非要等到时过境迁了,才能看清究竟是对是错。
4、张床还真大,左右都够不到边沿,够不到任何东西。
5、总有一天你会相信的,我邵群能为了你,彻底把自己改造一遍。
6、可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的意见对我很重要。
7、你怎么就不看看我,以前你的眼里只有我的。
8、世界上就这么一个李程秀,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9、这个人,说爱他。
把他推进了深渊,然后伸出手,说其实他爱他。
10、去奢望不属于自己这个世界的东西,难怪要摔得这么重,这么痛。
11、我不是,女人,我可以,养活,自己。
12、一段感情中如果缺少尊重和信任,那么必定是失衡的,一段失衡的感情,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批判娘炮的文言文翻译

夫世之风气,有盛衰,有清浊。
近世以来,风俗日下,尤以娘炮之风为甚。
娘炮者,男子之态,矫揉造作,无状之极。
余闻之,心窃痛之,故为之论。
夫男子者,天地之英,国家之柱石也。
自古以来,男子以刚健、勇猛、豪放为美。
故有云:“丈夫当如山中猛虎,雌虎不可与争。
”此言男子之威猛,不可一世。
然而,今之娘炮,却与此背道而驰,不思其过,反以为荣。
娘炮之弊,有三。
首弊者,丧志也。
男子者,当以立志高远,奋发有为。
娘炮者,耽于绮靡,沉溺于女红,不思进取,何以为男子?其次,害德也。
德者,立身之本。
男子之德,当以仁义为本,勇毅为辅。
娘炮者,柔弱无骨,不足以立身行道。
最后,败俗也。
风俗之败,始于娘炮。
娘炮之风,一旦流行,必致风俗败坏,道德沦丧。
夫娘炮之流,其行若女,其心亦女。
男子之身,本应承担家国重任,而今反效女态,岂不令人叹息?吾尝观娘炮之徒,举止轻浮,言语细碎,何异于妇人?然妇人之所以为妇人,以其温柔敦厚,能承夫君之志,相夫教子。
娘炮之徒,却反其道而行之,岂非丧尽天良?夫国者,由男由女,共成一家。
男子之责任,在于保家卫国,女子之责任,在于相夫教子。
二者相辅相成,国家方能昌盛。
若男子皆效娘炮,女子皆效娇弱,则国将不国。
是以,抨击娘炮,实为当务之急。
夫抨击娘炮,非一己之私怨,乃国家之利器。
吾愿天下之士,共起而抨之,使娘炮之风,断绝于世。
夫如此,则风俗得以改良,道德得以振兴,国家得以强盛,万世之基业,方可长存。
呜呼!娘炮之弊,莫大乎丧志、害德、败俗。
愿天下之士,共起而攻之,还我中华男儿之威猛,使我国家长治久安,永保盛世之景。
高中作文:对“小鲜肉”“娘炮”现象的看法及范文(1)

高中作文:对“小鲜肉”“娘炮”现象的看法及范文(1)作文训练:娘炮现象你怎么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年秋,XXX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
”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
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
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观点。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题呈现】最近,随着“开学第一课”引发争议,节目中多位“娘炮”男艺人也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
国内XXX和人民日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XXX狠批,XXX力挺。
XXX“新华视点”栏目播发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严厉批评。
仅仅过了不到三个小时,XXX评论便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对XXX评论进行回应。
针对公众热议的“娘炮”问题,你怎么看?【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
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度娘”。
但在“小鲜肉”明星的粉丝看来,外界误解了他们的偶像。
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偶像“娘”,反而觉得是“一种超越了性别的美”。
还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男子气概来束缚自己。
盘点侮辱女性的8大格言: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盘点侮辱女性的8大格言: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虽然女人们也曾当过皇帝,做过总统,但不得不承认,在世界历史上女性,她们一直是男性社会的鸦片,没有,不行;多吸,又每受其害。
古今中外的男人,无论贵为皇帝,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对女性又爱又恨,又想又怕。
众多诋毁拟制侮辱女性的著名言论,影射着男人对女性极为矛盾的态度。
摘录八条具有代表性的格言,且看男人对年轻女性心怀叵测的“妖魔化”。
(一)父亲至今匿名、母亲同人“野合”的“至圣”孔丘,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言下之意,女人是天生的“贱骨头”,见不得好处,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往往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治理效果最好,给点阳光就灿烂。
(二)著名的鼻涕大王刘备,每打败仗就逃跑,每次逃跑就丢下妻子。
他曾对关羽、张飞、赵子龙等铁哥们儿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言下之意,衬衫、短裤、背心、袜子……多的是,方便得很,用不着珍惜。
女人都是呼来唤去的免费小姐。
惟独孙权牺牲了自己亲妹妹,才叫玄德公体味到了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的幸福况味,若非孔明、赵云出名,这个毒辣的美人计就把未来的蜀汉皇帝给毁了。
(三)一辈子怕老婆且最终死在恶妇手上的托尔斯泰说:“等我一只脚踏进了坟墓时,再说出关于女人们的真话,说完立即跳到棺材里,'砰’的一声把盖子碰上——来捉我吧。
”言下之意,女人是人前佯装亲密摸老公的脸蛋儿,人后大发淫威拧丈夫的屁股,难怪文学巨匠那么“惧内”。
应付两面三刀的女人,真是苦啊!(四)沉迷于酒色,酷爱吃喝玩乐的年轻诗人拜伦则肆无忌惮地推崇土耳其人的做法,他羡慕地说:“想要女人,就拍一拍手——叫她们进来。
不想要女人,也拍一拍手——叫她们出去!”诗人以文化的名义把全世界变为了巨大的“青楼”,可以尽情享受女性所带来的快乐,也可以尽情无视女性所带来的烦恼。
(五)被冰心称为“才、情、趣”俱佳的著名作家梁实秋,毕生追求品位与格调,对于女性却有刻骨铭心的敬畏,他的文章里多次出现这个令人惊悚的俗语:比如《请客》开篇就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别让娘炮蔚然成风作文

别让娘炮蔚然成风作文【精选】【篇一:别让娘炮蔚然成风作文】对待“娘炮”应理性宽容随着“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多位“娘炮”男艺人遭到家长们的批判,“娘炮”一词引发热议,“打倒娘炮”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娘炮”真的如此十恶不赦乃至人人喊打吗?实则不然,“娘炮”并非罪恶。
对待“娘炮”,我们不仅要多一份宽容和尊重,更需冷静思考。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是网络上盛传的所谓“娘炮”形象。
“娘炮”的定义当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仅从外貌、举止等外在表现定义“娘炮”,未免太过浅表化。
魏晋时期,男子涂脂抹粉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是否也要翻开史书,攻讦他们一句“娘炮”呢?然而事实却是,这群敷粉的男子们,举止风雅,创造了魏晋风骨。
有着这般风姿傲骨的人,怎可用“娘炮”来诋毁呢?什么才是真正的“娘炮”是我们所真正要思考和探讨的。
定义“娘炮”不应仅仅浮于外在,更应该深入内心。
那些内心怯懦,缺乏担当与勇气的人,才是真正的“娘炮”。
“娘炮”的出现,原因很多。
一方面,当今社会中的老师多为女性,特别是幼儿园、小学等孩子成长、性格培养的关键阶段,男老师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孩子在女老师温柔的教导中,“女气”的倾向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孩子也与母亲相处为多,父母亲往往因承担工作重责而与孩子缺少互动,父性力量的缺失也是导致孩子不够阳刚的因素之一。
人民日报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呼吁审美多元,尊重为主,涵养气质莫失包容,此言得之。
对待“娘炮”现象,应持尊重包容理性的态度。
一个人,选择怎样的精神面貌,做出怎样的行为举止,只要不触及法律红线,就不应遭受他人无端的指责和干涉。
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曾言:“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历史中的先人们,为了我们的自由平等而奋斗。
今天的我们,难道要抛弃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和平等吗?知乎有网友道,他认识的一个温柔、白净的男孩子被冠以“娘炮”之名,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娘炮”现象作文导写与例文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 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 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 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 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 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 “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 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 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 —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 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 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 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 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 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 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标题拟写】 《“娘炮”之风当休矣!》 《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 《谁造就了“娘炮”?》 《把“娘炮”当审美有失“主流文化”价值观》 《对于“娘炮”,视而不见是一种宽容》
【例文】
“娘炮”之风当休矣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 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 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 趣味依然很有市场。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 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 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 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 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 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 “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 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 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 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娘炮的句子
在近年来有关“娘炮”的争论中,一部分人把“审美多元化”作为维护“娘炮”形象的理由。
那么问题来了,何谓“审美多元化”?
我们必须区分两个概念,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审美多元化”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审美多元化”,这两者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体掌控在财团手里,媒体的一切行为根本上都是为财团利益服务的。
虽然表面上看人民什么话都可以说(也不绝对,比如美国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提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媒体并不会把对自己不利的观点刊登在报纸上,而人民的价值观塑造又深受媒体影响,久而久之,人民就变成了愚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媒体掌控在国家手里,媒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当然,现阶段官媒中还存在不少走资派,这些人也是我们的敌人)。
虽然一些言论是不可说的,但是那些言论基本上都是腐朽落后的,说出来对人民群众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的言论还是不说为好。
总之,在手段和目的两个方面,资本主义媒体和社会主义媒体的差别是巨大的。
再回到“娘炮”问题上。
众所周知,“娘炮”的形象起源于韩国,而韩国并不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韩国允许美国驻军,韩国的媒体背后的财阀也都基本被美国人控制着。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推出“娘炮”形象是一种符合美国利益的行为。
而美国在亚洲推出“娘炮”形象,根本目的是要改变亚洲人的审美,让亚洲人对白人有着天然的崇拜,从而在精神上奴化亚洲人。
我们必须警惕这样的文化渗透。
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极权政府”的话,也有一半是说得对的。
这个政府是对于内外反动派实行专政或独裁的政府,不给任何内外反动派有任何反革命的自由活动的权利。
反动派生气了,骂一句“极权政府”。
其实,就人民政府关于镇压反动派的权力来说,千真万确地是这样的。
这个权力,现在写在我们的纲领上,将来还要写在我们的宪法上。
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
越是反动派骂“极权政府”,就越显得是一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