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方法1、团粒法:粉状的基础肥料借助于液相(水+蒸汽+肥料溶液)粘聚成粒,再借助于外力的挤压成型。

该法是我国目前复混肥料加工的主要方法。

2、料浆法:在这种工艺中,要造粒的物料是料浆形式,一般是由硫酸、硝酸、磷酸与氨、磷矿粉(或这两种物料以某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反应得到的。

3、掺全法:把颗粒度和强度接近的基础肥料(基本彼此间无化学反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拌混合。

4、流体法:分为液体(清液)肥料和悬浮流体肥料两种。

5、熔融法:氮素肥料尿素或硝氨和磷铵钾盐一起熔融后用塔式或油冷方式进行生产NP或NPK颗粒状复合肥。

6、浓液造粒法:该法是团粒法和料浆法的改进,尿素、硝氨以90%以上的浓溶液进入造粒系统,改善了造粒和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本法可以直接利用尿素,硝铵系统的浓缩液时行联产NPK复混肥。

7、挤压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便粉体基础化肥成粒的一种方法。

热稳定性差的基础化肥,如碳酸氢铵和基础肥制NPK时,都采取此法。

复混肥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1、掺混法生产工艺:对基础肥料的总的要求是粒度均匀,水份含量低,颗粒强度好,贮藏时不结块。

2、物理团粒法:是用物理的方法便非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物料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粒径大小,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肥料技术。

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团聚造粒(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挤压造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磷酸铵类产品)三种类型。

3、料浆法生产工艺:料浆是用硫酸、硝酸、磷酸或一些混合酸与氨反应的产物,有时也用酸与磷矿粉反应的产物。

在料浆中加入钾盐或直接把钾盐加至造粒机内,可制提NPK 三元复混肥。

料浆造粒的机理主要依靠料浆的涂布作用而使颗粒逐渐增大,并得到强度坚硬和流程性优良的颗粒肥料。

4、熔体造粒法:可分为造粒塔喷淋造粒工艺(高塔)、油冷造粒工艺、双轴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喷浆造粒工艺、盘式造粒工艺、钢带造粒工艺。

5、挤压法生产工艺: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

化肥生产工艺 (一)

化肥生产工艺 (一)

化肥生产工艺 (一)化肥生产工艺是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操作,通过加工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原料,制成针对不同作物的合适肥料。

合理使用化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作物抗病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化肥生产工艺的流程。

一、原料的准备化肥生产工艺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包括肥料原材料、软水和酸/碱。

肥料原材料包括氮、磷、钾、硫等肥料,而软水和酸/碱则用于调控反应体系的酸碱度。

其中氮、磷和钾肥料是制造化肥的三大主要原料。

二、反应器的设计反应器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产品和反应条件。

一些化学反应需要高压、高温等条件,因此需要选择具备这些条件的反应器。

低压环境下的反应器可以帮助维持慢速反应的速率。

三、主要反应针对不同的原料组合,化肥生产通常以以下反应为眼中。

1.焙烧法焙烧法的主要反应是由最早出现的化肥生产工艺——黑火药引申开的,是一种将黄磷和氨水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硝基磷的方法。

过反应的原料通过另一个反应获得一个基本磷酸钙的混合物,这样就会得到AAA型的磷肥料。

2.燃烧和蒸发法这种方法是在化学反应中加热氮肥料,使其分解释放出硫酸和一氧化氮,然后将它们放置到另一个反应器中,与磷肥料进行反应,得到了一克令人满意的磷酸铵。

3.nPnK复合肥料在此类工艺方案中,混合硫酸和磷酸钡,加热分解硝酸和氨水,并加入钾盐生成若干组分,最后合成后的肥料呈现nPnK的形式。

四、产品提取和运输反应结束后,如浸发工艺可获得钾盐和氨盐,硫酸盐和磷酸盐混合体积较大。

这需要经过适当提取,甚至是降解,得到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

随后将其装箱或装袋,船运到全球各地进行销售。

总之,化肥生产工艺的开展依赖于优秀的化学反应和工程技术,确保合适的肥料达到了相对简单、效益高的生产工艺。

有效的化肥制造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造富余资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创新始终是现代农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证化肥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制定和执行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和讨论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测化肥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材料的选择。

化肥的原材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

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原材料的检测应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的分析,确保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避免对最终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小节一:化肥生产的工艺流程化肥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处理、反应、分离和成品的收集等过程。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例如,在反应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浓度等参数,以确保反应的高效和完整性。

小节二:设备和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化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非常重要。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进行,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应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以预防和排除潜在的故障和危险。

小节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在制定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时,必须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此外,化肥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必须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排放标准,确保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节四:质量控制与检测化肥产品的质量是化肥生产的核心。

为了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方法。

质量控制应覆盖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小节五: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应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化肥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生产技术

化肥生产技术

化肥生产技术一. 背景介绍化肥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者加工处理的一种肥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化肥生产技术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步骤转化为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物质的过程。

本文将对化肥生产技术的关键步骤和规范进行探讨。

二. 原料准备化肥的原料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对于化肥的品质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规范:1. 选择高质量的原料,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2. 严格按照设计配比进行原料的称量和混合,避免过量或不足;3. 原料的储存和保管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防止污染和火灾等事故。

三. 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化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是实现原料转化的主要设备,其设计和运行对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在反应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 根据反应物的特性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规格;2. 设计和布置反应器的进出料口、加热、冷却和搅拌等装置,确保反应过程的均匀性和高效性;3. 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压力和pH值等参数,保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定期检查和维护反应器,清理堵塞物和腐蚀物,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 产品处理和包装化肥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产品的处理和包装,提供给用户使用。

产品处理和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规范:1. 将产品进行筛分和研磨,确保粒径的均匀性和适宜度;2. 检测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杂质含量,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3. 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确保产品的密封性和保质期;4.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肥产品,需要标注警示标志,防止误食或误用。

五. 能耗管理和环境保护化肥生产过程中,能耗管理和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合理管理能耗和保护环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以下是相关规范:1. 优化工艺流程和操作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2. 使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 控制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确保符合环境法规;4. 定期进行设备和管道的检修和清洗,防止泄漏和故障。

有机肥料生产工序描述

有机肥料生产工序描述

有机肥料生产工序描述
(1)工序名称:配料,工艺要求:①原辅料C/N比控制在 :1;
②含水量:原料配比含水量控制在50-60%,会用到:腐植酸和草木灰,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铲车。

(2)工序名称:发酵,工艺要求:按照C/N为:1的比例进行配料,并将菌剂喷洒在原料表面,使用铲车进行翻动后再次进行喷洒。

直至抽样化验堆肥起始微生物含量达个/g以上。

会用到:腐植酸和草木灰,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铲车。

(3)工序名称:喷浆造粒,工艺要求: 1)严格控制一次颗粒成球率,成球率 0%为理想状态,返料小颗粒占 0%。

2)肥料湿度大会形成打球,太干不能成形。

3)按照标准往混料器内打水,不得打溢。

会用到:发酵料,核苷酸液体,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喷浆造粒机。

(4)工序名称:烘干,工艺要求:烘干机头温度控制在
150-250℃,机尾温度控制在70-80℃。

会用到:喷浆颗粒,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烘干机。

使用的检测设备:数显温控仪。

(5)工序名称:筛分,工艺要求:粒径小于 mm。

会用到:烘干颗粒,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筛网。

使用的检测设备:无。

(6)工序名称:冷却,工艺要求:温度低于30度,会用到:筛分颗粒,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冷却机。

检测:手触。

(7)工序名称:包装,工艺要求:包装袋封口必须缝成一条线,线头必须留5㎝以内,重量差值在0.05kg以内。

冷却后的物料质量稳定。

使用的设备:灌装机和缝包机。

使用的检测设备:电子秤。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DOC 28页)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DOC 28页)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DOC 28页)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二分公司工艺科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份第一部分 化工基础知识计算一、流体密度的计算: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式中: ρ-----流体的密度,kg/m 3;M-----流体的质量,kg ;V-----流体的体积,m 3;流体的密度一般可在物理化学手册或有关资料中查得,如果查得的数据不是以SI 制表示的,可换算为SI 制。

(1) 液体的密度: a.纯液体的密度ρ 若知比重为d ,则ρ=1000d; 如:d 笨=0.88,则ρ苯=880kg/m 3b.液体混合物的密度ρm若某种液体是由N 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而成,其密度ρm 可由下式计算:1/ρm =x A /ρA + x B /ρB +……+ x N /ρN (2--2)式中: x A 、x B 、……x N -----各组分的质量分率。

ρA 、ρB 、……ρN ------各组分的密度。

例2-1:已知20°C 时水、甘油的密度分别为998kg/m 3、1260kg/m 3求50%甘油水溶液的密度。

解:1/ρm =0.5/998 + 0.5/1260 ρm =1114kg/m 3 (2)气体的密度:a.纯气体的密度ρ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 ρ=PM/RT式中:M-----气体分子量; P-----气体的绝对压强;T-----气体的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8.314kJ/kmol·Kb.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的计算与纯气体的密度计算式类似,只不过将M 改为M m 即可,而M m 为平均分子量,即ρm =PM m /RT 而 M m =M A Y A +M B Y B +……+M N Y N式中:MA 、MB、……MN----各组分的分子量;YA 、YB、……YN-----各组分的摩尔分率;二.流体静压强的计算: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谓流体的静压强,其数学表达式为:P=F/A (2--5)式中:P-----流体的压强,N/m2或Pa;A-----作用面的面积,m2;F-----面积A上的作用力,N;在工业生产上,有时把压强也称为压力,请予以注意。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一)化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其生产工艺流程也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环节众多、流程复杂的生产过程。

本文将对化肥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原料准备化肥的主要原料是氮、磷、钾等元素化合物。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质量检验和筛选,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并保证产品的质量。

2. 混合化肥生产中需要将不同的原料混合在一起,以制成最终产品。

混合的过程涉及物料输送、称量和混合,需要保证各种原料的比例和混合效果。

3. 研磨化肥生产中的研磨过程是将大块原料破碎成细粉末,便于后续处理和加工。

研磨过程通常采用磨机或者碾压机进行。

4. 融化融化是将磷酸盐、硝酸盐等化合物在高温下熔化,这种熔融物可以作为混合肥料的基础。

融化过程通常在高温下进行,需要特殊设备进行处理。

5. 蒸发蒸发是将水分从化肥中蒸发出来,提高化肥的浓度。

蒸发过程通常采用蒸发器进行,需要对温度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6. 干燥干燥是将化肥从湿度较高的状态转化为干燥的状态,便于储存和运输。

干燥通常采用干燥机进行,需要控制干燥机的温度和湿度。

7. 包装包装是将干燥的化肥包装成适当的包装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方便储存和使用。

包装过程通常采用包装机进行,需要对包装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8. 储存和运输化肥生产结束后,需要将产品储存和运输到各个市场上。

储存和运输做好保护工作,以防止化肥的吸潮和变质。

储存和运输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综上所述,化肥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和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化肥生产的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创新,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为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一、综合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料浆法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NPK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工厂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

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生产环节。

该法的优点是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 肥料,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此法的优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

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置及硫酸装置,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

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

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hydro、西班牙i n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avy/TVA 等。

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

2.固体团粒法以单体基础肥料如: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为原料,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或园盘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成粒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转鼓造粒机加入少量的磷酸和氨,以改善成粒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二分公司工艺科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份第一部分化工基础知识计算一、流体密度的计算: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M-----流体的质量,kg;V-----流体的体积,m3;流体的密度一般可在物理化学手册或有关资料中查得,如果查得的数据不是以SI制表示的,可换算为SI制。

(1) 液体的密度:a.纯液体的密度ρ若知比重为d,则ρ=1000d;如:d笨=0.88,则ρ苯=880kg/m3b.液体混合物的密度ρm若某种液体是由N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而成,其密度ρm可由下式计算:1/ρm=x A/ρA + x B/ρB+……+ x N/ρN (2--2)式中:x A、x B、……x N-----各组分的质量分率。

ρA、ρB、……ρN------各组分的密度。

例2-1:已知20°C时水、甘油的密度分别为998kg/m3、1260kg/m3求50%甘油水溶液的密度。

解:1/ρm=0.5/998 + 0.5/1260 ρm=1114kg/m3(2)气体的密度:a.纯气体的密度ρ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ρ= PM/RT式中:M-----气体分子量;P-----气体的绝对压强;T-----气体的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8.314kJ/kmol·Kb.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的计算与纯气体的密度计算式类似,只不过将M改为M m即可,而M m为平均分子量,即ρm=PM m/RT 而M m=M A Y A+M B Y B+……+M N Y N式中:M A、M B、……M N----各组分的分子量;Y A、Y B、……Y N-----各组分的摩尔分率;二.流体静压强的计算: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谓流体的静压强,其数学表达式为:P=F/A (2--5)式中:P-----流体的压强,N/m2或Pa;A-----作用面的面积,m2;F-----面积A上的作用力,N;在工业生产上,有时把压强也称为压力,请予以注意。

在工业生产上,经常用到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它们与常见的压强单位换算关系如下:1atm=101325Pa=760mmHg柱=10.33mH2O柱。

1at=1kgf/cm2=9.81×104Pa=735.6mmHg柱=10mH2O柱。

流体压强P除采用不同的单位来计量外还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绝对压强,或称为真实压,是以绝对零压为起点计算的压强。

或真空为起点计算的压强。

本课程中所有公式、方程中所指的压强,均为绝对压强,简称绝压。

表压强,简称表压,是指以当时当地大气压为起点计算的压强。

当所测量的系统的压强等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时,压强表的指针指零。

即表压为零。

真空度,当被测量的系统的绝对压强小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时,当时当地的大气压与系统绝对压之差,称为真空度。

此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真空表。

系统P>大气压时绝对压=大气压+表压系统P<大气压时绝对压=大气压-真空度三.流体比容的计算:单位质量流体的体积,称为流体的比容,数学表达式为:υ=V/M式中:υ----液体的比容,m3/kg ;M-----流体的质量,kg; V-----流体的体积,m3显然,流体的比容是其密度的倒数,即:υ=1/ρ四、流体流量、流速及管径的计算:1、流量单位时间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一般有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两种表示方法。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体积,以符号V表示,单位为m3/s质量流量:单位时间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质量,以符号w表示,单位为kg/s.2、流速单位时间流体的质点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称为流速,以符号u表示,单位为m/s。

粘性流体在管流动时,任一截面上各点的流速沿管径而变化,管中心处流速最大,越靠近管壁,流速越小,在管壁处流速为零。

为计算方便,通常所说的流速是指整个管道截面的平均流速,其表达式为:u=V/A式中:A-----与流动方向垂直的管道截面积,m2;V-----此截面的体积流量,m3/s;3、质量流量w,体积流量V,平均流速间的关系。

质量流量与体积流量之间的关系为:w=Vρ而u=V/A 即V=uA 代入(2-13)有w=Vρ=Auρ即w、V、u之间的关系,它是流体流动的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之一。

4、管径的选择=d=式中:d-----管道径,m; V------流体体积流量,m3/s; u------流体在管道的流速,m/s;根据流量和流速,可算得管道径,其中流量通常是为生产任务所决定,所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流速。

当流量V一定时,流速u越大,管径d越小,设备费用可减小,但此时流体流速相应增大,其在管道中流动阻力也越大,使操作费用(动力消耗)增加。

反之,流速减小,阻力降低,操作费用减少,但管径增大,设备费用增加。

设计管道时,尤其是输送距离较长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确定适宜的流速,使操作费用与设备费用之和为最低。

表2-1 流体在管道中的常用流速围水及一般液体1~3 压力较高的气体15~25粘度较大的液体0.5~1 8大气压以下饱和水蒸汽40~60 低压气体8~15 3大气压以下饱和水蒸气20~40易燃、易爆的低压气体(如乙炔等)<8 过热水蒸汽30~50五、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1、流动类型: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在直管流动时的形态如下:管径 d 、平均流速u、密度ρ、粘度μ,对流型的变化有很大影响,用雷诺系数表示Re=d·u·ρ/μ{ ≤2000 层流(滞流)Re= 2000~4000 过渡流≥4000 湍流雷诺数Re的大小,除了作为判别流体流动形态的依据,它还反映了流动中液体质点湍动的程度。

Re 值越大,表示流体部质点湍动的越厉害,质点在流动时的碰撞与混合越剧烈,摩擦也越大,因此流体流动的阻力也越大。

在实际生产中,除了输送某些粘度很大的流体外,为了提高流体的输送量或传热传质速率,流体的流动形态一般都要求处在湍流的情况。

Re值差不多都大于104数。

2、流体在圆管流动时的阻力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阻力可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阻力又称为沿程阻力,是流体在直管中流动时,由于流体的摩擦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流体通过管路中的管件、阀门、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等局部障碍,产生漩涡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1)直管阻力的计算通式:压头损失:ΔP=ρw= λ(L/d)( ρu2/2)其中:λ-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 -为直管径;ρ-为流体密度;u-为流体流速层流时的摩擦系数:λ=64/Re 湍流时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及相对粗糙度ε/ d有关。

可通过下表可查出湍流时的摩擦系数。

某些工业管道的绝对粗糙度(2)直管阻力的计算(当量长度法):将流体流过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拆合成直径相同、长度为L e的直管所产生的阻力即W f=λ(L e u2)/2d式中L e称为管件或阀门的当量长度。

同样,管件现阀门的当量长度也是由实验测定,有时也以管道直径的倍数L e/d表示。

下表列出了一些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

(2)流体在管路中的总阻力计算:化工管路系统是由直管和管件,阀门等构成,因此流体流径管路的总阻力应是直管阻力和所有局部阻力之和。

当管路直径相同时,总阻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六、泵的扬程计算(5 - 9)泵的扬程计算是选择泵的重要依据,这是由管网系统的安装和操作条件决定的。

计算前应首先绘制流程草图,平、立面布置图,计算出管线的长度、管径及管件型式和数量。

一般管网如下图所示,(更多图例可参考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D——排出几何高度,m;取值:高于泵入口中心线:为正;低于泵入口中心线:为负;S——吸入几何高度,m;取值:高于泵入口中心线:为负;低于泵入口中心线:为正;P d、P s——容器操作压力,m液柱(表压);取值:以表压正负为准H f1——直管阻力损失,m液柱;H f2——管件阻力损失,m液柱;H f3——进出口局部阻力损失,m液柱;h ——泵的扬程,m液柱。

h=D+S+h f1+h f2+h3+ P d-P sh= D-S+h f1+h f2+h f3+ P d-P sh= D+S+h f1+h f2+h f3+ P d-P s表5-7:常用管件和阀1工程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为湍流;当Re在2000~4000范围内,为过渡状态。

过渡状态计算λ时,工程上按湍流公式计算。

七、传热的相关计算:1、化工生产中的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无论是化学反应过程或是精馏等物理过程,都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为了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温度,常需要对无聊供给或取出热量。

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等也都涉及热量的传递问题。

化工生产对传热过程的要求有以下两种情况:1.强化传热过程,例如,氮肥生产中,氮、氢混合气要在500℃左右的高温下,才能合成氨,再通过冷却和冷凝把反应气中的氨以液体形式分离出来。

因此,就有原料气体的加热和反应气体的冷却等过程,上述过程要求加速传热以提高生产能力。

2.削弱传热过程,化工生产中,许多设备和管道是在高温或低温下操作的,为了减少热量(或冷量)的损失,需要保温以阻碍传热的进行。

2、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1).增大传热面积A从各型换热器的介绍可知,增大传热面积不能单靠加大设备的尺寸来实现,必须改进设备的结构,使单位体积的设备提供较大的传热面积。

当间壁两侧对流给热系数相差很大时,增大α小的一侧的传热面积,会大大提高传热速率。

例如,用螺纹管或翅片管代替光滑管可显著提高传热效果。

(2).增大传热平均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大小要有冷热流体的温度条件所决定。

从节能的观点出发,近年来的趋势是尽可能在低温条件下传热。

因此,当两边流体均为变温时,应尽可能从结构上采用逆流或接近逆流,以达到较大的m t∆。

如螺旋板换热器就有m t∆大的特点。

(3).增大传热系数K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过程的最现实和有效的途径。

应着重考虑无相变流体一侧的热阻和污垢热阻。

(1)加大流速、增大湍动程度,减小层流层厚度,可有效地提高无相变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例如,列管换热器中增加管程数,壳体中增加折流挡板等。

但随着流速提高,阻力增大很快,故提高流速受大一定的限制。

(2)增大对流体的扰动通过设计特殊的传热壁面,使流体在流动中不断改变方向,提高湍动程度。

如管装扭曲的麻花铁片、螺旋圈等添加物;采用各种凹凸不平的波纹状或粗糙的换热面,均可提高传热系数,但这样也往往伴有压降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