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度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认识,掌握制图规范,能够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加工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关注环保和资源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3章。

- 力学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简单机械结构的受力计算。

- 材料力学: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

- 机械原理:机械传动、联接、支撑、密封等基本原理。

2. 机械加工工艺: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对应教材第4-6章。

- 铸造工艺:砂型制作,铸造缺陷分析,铸件结构设计。

-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缺陷,焊接结构设计。

- 车削与铣削:车床、铣床操作,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加工精度控制。

3. 机械制图:制图规范、图纸阅读与绘制,对应教材第7-9章。

- 制图规范:制图符号、线型、比例等基本知识。

- 图纸阅读:了解图纸内容,分析图纸结构。

- 制图技巧:运用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机械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含CAD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含CAD图)

学号:08929024****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08农机(二)班年级:0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姓名:***指导教师:王利华完成日期:2010年**月**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3)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 (3)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6)轴的设计计算 (1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28)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1)连轴器的选择 (32)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33)润滑与密封 (33)设计小结 (33)参考资料目录 (34)设计计算及说明结果一、设计任务书 1.1传动方案示意图图一、传动方案简图1.2原始数据传送带拉力F(N)传送带速度V(m/s)滚筒直径D (mm )36001.02801.3工作条件二班制,使用年限为10年,连续单向于运转,载荷平稳,小批量生产,运输链速度允许误差为链速度的%5 。

1.4工作量1、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轴的设计计算;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选择和轴承寿命校核;6、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7、减速器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8、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9、设计小结; 10、参考文献;二、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传动方案见图一,其拟定的依据是结构紧凑且宽度尺寸较小,传动效率高,适用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虽然所用的锥齿轮比较贵,但此方案是最合理的。

其减速器的传动比为8-15,用于输入轴于输出轴相交而传动比较大的传动。

设计计算及说明结果(第八版)》表15-3,取0112A =,得569.2072046.4112n P A d 33I I 0min ===mm 输入轴的最小直径为安装联轴器的直径12d ,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12d 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2ca A T K T =,查《机械设计(第八版)》表14-1,由于转矩变化很小,故取 1.3A K =,则 2ca A T K T ==1.3X59.16=76908N.Mm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13-7,选HL3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工称转矩为2000N.m ,而电动机轴的直径为38mm 所以联轴器的孔径不能太小。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概述 (3)二、优化方法介绍 (3)(一)、一维搜索方法 (3)(二)无约束优化方法 (5)1)共轭方向的生成 (6)2)基本算法 (6)3)改进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7)三、优化设计实例 (10)1)模型 (10)2)变量 (10)3)优化设计源程序 (10)4)分析结果 (20)四、课程总结 (20)《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优化设计作为一门为工程设计提供手段的学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针对具体的课题,通过一些设计变量而建立起目标函数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应用优化方法为工程设计寻找出最优解是现代优化设计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与方向。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设计变量;目标函数;数学模型;优化方法一、概述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将最优化原理与计算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的手段。

利用这种新的设计方法,人们就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因此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成为现代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二、优化方法介绍(一)、一维搜索方法一维搜索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试探法,这类方法是按某种给定的规律来确定区间内插入点的位置,此点位置的确定仅仅按照区间缩短如何加快,而不顾及函数值的分布关系,例如黄金分割法,裴波那契法等。

另一类一维搜索法称作插值法或函数逼近法。

这类方法是根据某些点处的某些信息,如函数值,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构造一个插值函数来逼近原来的函数,用插值函数的极小点作为区间的插入点,这类方法主要有二次插值法,三次插值法等。

在此重点讨论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法适用于[a, b]区间上的任何单谷函数求极小值问题,对函数除要求“单谷”外不作其他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

因此,这种方法的适应面相当广。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05010092《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学分4学时:(60+8)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本课程是为仪器仪表类及相近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学时为68学时。

作为专业骨干课程,本课程是在具备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它融合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零件的精度设计于一门课程,对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工程材料以及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诸方面进行阐述,是该专业本科学习期间的一门综合性机械类课程。

在课程科学知识体系上,充分考虑仪器仪表类专业精密机械设计的特点,削减了对仪器仪表专业应用性较弱的知识点,贯彻落实“少而精,教给手”的教育理念,著重培育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工程化和标准化设计能力。

充分利用一流设计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环节,注重精密机械设计特点,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设计者素质的培育。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1)使学生基本掌握精密仪器仪表中通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2)并使学生掌控通用型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育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科学知识,化解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以及对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4)并使学生介绍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试验方法;初步具备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5)使学生了解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精度设计和互换性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二、课程基本建议本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结合,采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由院实验中心组织任课老师和实验员负责实验的准备和实施,通过形式生动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加工课程设计

机加工课程设计

机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加工工艺。

2. 学生能够掌握机加工中常用的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机械加工中涉及的材料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机床,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进行精度检测。

3. 学生能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加工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加工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机床及其操作:讲解各类机床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3. 常用工具和量具:介绍车刀、铣刀、钻头等常用工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以及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量具的测量原理。

4. 加工工艺:分析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

5. 零件加工:教授学生运用机床对轴类、齿轮类等典型零件进行加工。

6. 质量检测:介绍加工零件的精度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对加工质量的控制意识。

7. 故障分析与处理:分析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教授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课时:机械加工基本概念及机床介绍。

2. 第3-4课时:常用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

3. 第5-6课时:加工工艺分析及零件加工。

4. 第7-8课时:质量检测及故障分析与处理。

机械精度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机械精度是机械加工工艺的核心之一,也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机械精度不仅包括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还包括机械结构的精度要求。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精度设计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熟悉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优化;•了解机床加工工艺过程和要求;•熟悉三维建模软件,可以进行建模和分析;•能够进行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

三、课程设计内容1.课程设计背景介绍(10分钟)。

2.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要求;–精度设计的方法。

3.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优化(50分钟):–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结构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4.机床加工工艺过程和要求(30分钟):–机床加工的工艺过程;–机床加工的工艺要求。

5.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60分钟):–三维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三维建模的要求;–三维建模实例教学。

6.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60分钟):–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原理;–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软件概述;–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实例教学。

7.课程总结和答疑(20分钟)。

四、课程设计步骤1.围绕课程设计目标进行课程准备。

2.介绍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精度要求和设计方法。

3.设计机械结构并进行优化,要求学生遵循相关设计原则和方法。

4.介绍机床加工工艺过程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机床加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5.介绍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三维建模软件的操作。

6.进行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掌握机械结构的仿真分析方法。

7.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答疑。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讲授、实践、讨论交流。

2.评价方法:作业、实验、考试等评价手段。

3.评价标准: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和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设计1.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设计一台能够切削各种金属材料的牛头刨床。

该牛头刨床应具备高效率、高稳定性、切削精度高的特点,便于操作和维护。

2.设计原理牛头刨床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加工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旋转锯齿式的切削工具,将工件表面上的金属材料逐渐削除,使得工件表面变得更加平整,并且加工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牛头刨床是一种中等负荷,高精度的机床。

牛头刨床通常由牛头床身、床身导轨、剪刀手柄、剪刀架、加工刀具等组成。

牛头刨床的加工过程是由电机驱动削刀旋转,刀架在滑轨的带动下来回作直线摆动,使牛头刨床作工件表面直线切削运动,从而切出工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设计要求3.1工件加工精度应达到5μm。

3.2牛头刨床的加工速度应达到1000mm/min。

3.3牛头刨床的集成度要高,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易于维护。

3.4牛头刨床应能满足加工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

3.5牛头刨床应具有高稳定性,能够保证工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设计方案4.1结构设计根据以上的设计要求,本设计方案选择使用牛头床身、床身导轨、剪刀手柄、剪刀架、加工刀具等组成。

牛头床身是整个牛头刨床的主要支撑结构,可以承受切削力和副作用力,保持机床的稳定性。

床身导轨主要用于支撑剪刀架和平台,保证刀架的平直移动。

剪刀手柄和剪刀架负责牛头刨床的切削过程,加工刀具可根据需要更换。

4.2电气控制设计本设计方案使用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牛头刨床的控制。

单片机通过输入脉冲信号,控制螺旋传动装置,从而改变刀具的进给量,达到精确控制切削深度和速度的目的。

4.3软件设计本设计方案采用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电脑辅助设计。

对机床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机床的装配和结构分析。

5.结论通过本次牛头刨床的设计,可以使得产生出一款结构紧凑、使用便捷、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床。

在未来的制造业中,牛头刨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精度设计》课程设计班级:机自15-1学号:姓名:***师:***完成日期:2018-1-25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始资料减速器结构及公称尺寸二、设计任务(1)分析装配体结构图使用要求并进行精度设计,内容包括:装配图中配合关系,主要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

(2)选择适当比例尺,利用计算机二维绘图软件绘制零件图,并标注精度要求。

(3)针对主要零件选择一个重要尺寸,设计其检测时使用的专用量规,并绘制该量规的工作图。

三、设计成果(1)零件图(A2或A3)1张(3)专用量规工作图(A2或A3)1张(4)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字左右)1份四、成绩评定成绩:□合格(总分≥60分)□不合格(总分<60分)指导教师:冷岳峰日期:摘要减速器是一种相对机密的机械,使用其目的在于降低转速,增加转矩。

按照传动级数不同可以分为单机和多级减速器:按照齿轮形状可以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进轴式减速器。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

在现代机械应用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次课程设计以使我们掌握精度设计的方法为目的,以减速器的输出轴精度确设计为蓝本,让我们进行精度设计的锻炼与实际运用。

本文对二级减速器测绘的结果进行说明,画出了测绘过程的零件图,并根据测量值利用反比法求出其精度等级,其中包括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的设计。

其次还对卡规进行设计。

最后将设计编写成说明书。

关键词:减速器;卡规;表面粗糙度;几何精度;尺寸精度AbstractReducer is a relatively confidential mechanical, the purpose is to reduce speed, increase torqu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teps can be divided into single and multi-stage reducer: According to the gear shape can be divided into cylindrical gear reducer, bevel gear reducer, cylindrical - bevel gear reducer; 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expansion type, shunt Type and with the shaft reducer. The reducer is a kind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consisting of gear drive, worm drive and gear-worm drive enclosed in a rigid housing. It is often used as a decelerator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working machine. In modern machinery applications is extremely versatile. The course design to make us master the method of precision design for the purpose of reducer output shaft precision is indeed a blueprint for design, let us exercise precision desig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ary reducer mapping, draw the parts of the mapping process map, and the use of inverse ratio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level, including the geometric accuracy, dimensional accuracy, surface roughness design. Followed by the card design. Finally, the design written instructions.目录1减速器精度设计 (5)1.1减速器各部件使用要求及分析 (5)1.1.1轴上与联轴器相连的部分 (5)1.1.2圆柱齿轮使用要求 (5)1.1.3滚动轴承使用要求 (5)1.2尺寸精度设计 (6)1.2.1基准值的选择 (6)1.2.2标准公差的等级选择 (6)1.2.3选择配合种类 (7)1.3几何精度设计 (7)1.3.1公差项目选择 (7)1.3.2基准选择 (8)1.3.3公差原则的选择 (8)1.3.4几何公差的选择 (8)1.3.5公差值的选择 (8)1.3.6未注公差 (8)1.4表面精度设计 (8)2量规的设计 (10)2.1量规的设计原则及其结构 (10)2.1.1设计原则 (10)2.1.2结构形状 (10)2.2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11)参考文献 (13)1.减速器精度设计1.1减速器各部件使用要求及分析1.1.1轴上与联轴器相连接的部分联轴器连接两轴共同回转以传递运动和转矩,实现轴与轴之间的连接、分离,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和终端。

且联轴器需拆装和更换,输入轴部分所选择的联轴器为TL8型弹性柱销联轴器轴径为φ40mm,因为使用键连接,所以轴径选择为φ40mm。

键和键槽配合选用基轴制,且平键为标准件,查表4.7-2和书34页得键的标准公差等级为8级1.1.2圆柱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是指齿轮在一转范围内,速比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可用齿轮一转过程中产生的最大转角误差表示。

通常,对于速比恒定的齿轮传动,理论上要求在主动轮等速转动时,从动轮也做相等速度转动。

也就是说,在任一时刻,从动轮的转角偏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均为零。

实际上,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加工后得到的齿轮,其齿廓相对于旋转中心分布不均,且齿廓线也不可能是理论的渐开线,在齿轮传动中必然引起传动比的变化。

(2)传递运动的平稳性传递运动的平稳性是指齿轮在转一齿的范围内,瞬时传动比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

因为这一变动将会引起冲击、震动和噪声。

它可以用转一齿过程中的最大转角误差表示。

实际齿轮传动中由于受齿廓偏差、齿距偏差等影响,传动比在任何时刻都不会恒定,即使只转过很小的角度都会有转角误差。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是要求一对齿轮啮合时,工作齿面接触良好,载荷分布要均匀,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4)齿侧间隙的合理性齿侧间隙的合理性是指一对齿轮啮合时,非接触面一定要有足够间隙。

1.1.3滚动轴承的使用要求(1)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滚动轴承是一个标准部件,通常皆成对使用。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按滚动体形状,可分为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

考虑减速器中的轴承要承受轴向力,这段轴上的轴承选择圆锥滚子轴承。

(2)滚动轴承的互换性为了便于在机械上安装轴承和更换新轴承,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外壳孔之间的外互换采用完全互换;而基于技术经济性的考虑,滚动轴承各组成零件之间的内互换一般采用分组装配法,为不完全互换。

滚动轴承正常工作时,必须满足下列两项要求:①必要的旋转精度。

②合适的游隙。

(3)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决定。

前者是指轴承内径d、外径D、宽度B的尺寸公差及圆锥滚子轴承装配尺寸公差。

后者是指轴承内、外圈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轴承滚道的侧向摆动,轴承内、外圈两端面的平行度等几何公差要求。

1.2尺寸精度设计1.2.1基准制选择由于减速器非标准件,加上经济方面的因素,最终选择基孔制,则孔的公差代号为H。

1.2.2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Φ50轴颈:该轴颈与与精度6X的30310圆锥滚子轴承配合,参照表3-14标准公差等级选用IT6,在以表3-5可知公差值为0.019mm;Φ60轴颈:该轴颈安装传动齿轮,该齿轮即传递运动又传递动力由表6-4可知齿轮精度等级为IT7,参考表3-14该轴颈标准公差等级选用IT6,由表3-5可知公差值为0.019mmΦ70轴颈:该轴颈不与任何零件配合,为非配合尺寸,由经济条件参照表3-14标准公差等级选用IT18公差值为4.6mm;Φ60轴颈:该轴颈不与任何零件配合,为非配合尺寸,由经济条件参照表3-14标准公差等级选用IT18,公差值为4.6mm;Φ48轴颈:该轴颈与轴承端盖配合,参照表3-14选用精度等级IT9,由表3-5可知公差值为0.062mm;Φ40轴颈:该轴颈与联轴器配合,参照表3-14选用精度等级IT6,由表3-5可知公差值为0.016mm;1.2.3选择配合种类Φ 50轴颈:该轴颈与轴承配合,需要传递运动和转矩,并且在轴承磨损之后可以取下更换,还需满足拆卸要求,因此选用过度配合,差表3-18得公差代号为k,该轴颈的配合代号为Φ 50H7/k6 Φ 60轴颈:该轴颈与齿轮配合,需要传递运动和转矩,并且可以满足拆卸要求,因此同样为过渡配合,查表3-18得,公差代号为n,该轴颈的配合代号为Φ 60H7/n6Φ 48轴颈:该轴颈与轴承端盖配合,有普通润滑油润滑支撑,采用间隙配合,查表3-18可得,该轴颈的公差代号为f,该轴颈的配合代号为Φ 60f9Φ 40轴颈:该轴颈与联轴器配合,需要传递运动和转矩,并且要满足拆卸要求,采用过渡配合,差表3-18可得,该轴的公差代号为m,该轴颈的配合代号为Φ 40m6综上,Φ 50,Φ 60,Φ 48,Φ 40标注在零件图上。

1.3几何精度设计1.3.1公差项目选择与圆锥滚子轴承相配合的轴颈的圆柱度,与圆锥滚子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对其(公共)轴线的圆跳动,与传过渡配合动件齿轮相配合表面对其公共支撑轴线的圆跳动,与轴承相配合的定位轴肩的端面圆跳动,与传动件齿轮相配合定位轴肩的端面圆跳动,与键相配合的键槽的对称度。

1.3.2基准选择以安装时Φ 50,Φ 60,Φ 40三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

1..3公差原则的选择考虑Φ 50,Φ 60,Φ 40的配合关系,采用包容要求,其余公差项目采用独立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