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五章肌张力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五章肌张力评定

6.其他检查与评定方法
(一)伸展性检查 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
展度。检查时应将两侧比较,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 肢体相同部位伸展相比出现过伸展,提示肌张力下降。 (二)钟摆试验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 由摆动的状态来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 明显。(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的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 肌和腘绳肌。)
谢 谢!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周围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具 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第二节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评定肌张力是否异常,首先要从临床出发,从病 史、视诊、反射检查、被动与主动运动检查、功能评 定等方面详尽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尤其是从功能评 定的角度判断异常肌张力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原因;累及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发生的频率及程度;引发痉挛的原因等。
表现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4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低下
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 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见于脊髓损伤早期 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早期,及 周围神经损伤。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 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5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 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主动运动评定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情况。 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拮抗肌痉挛 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 原动肌力弱。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
15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开始,且速度要快
级 别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评 判 标 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开始的1/4,即肌肉在它最短的位置时出现阻力
17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改良的Ashworth 痉挛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肌张力程度 0 无痉挛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Ⅰ﹢
11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由检查者进行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根据检 查者感受到的感觉来判断,体会其活动度和抵抗时的 肌张力的变化。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量表

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量表

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紧张度的工具,通常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障碍。

这个量表通常采用0到5级的评分制度,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描述和对应的分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示例:0级:无肌张力增加。

肌肉柔软且能轻易移动。

1级:轻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稍显僵硬,但仍容易移动。

2级:中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较僵硬,但尚能移动。

在关节活动范围之内时,会遇到明显的阻力。

3级:重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非常僵硬,活动时阻力明显,但仍能进行一些活动。

4级:僵硬。

大部分肌肉或肌肉群不能持续活动,即使在重复运动时,阻力也很大。

5级:痉挛。

肌肉群完全不能活动,即使被动运动也非常困难。

这个量表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常由神经科医生或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触诊,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张力等级。

这种评估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判断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量表只是一个评估工具,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评估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这个量表的评分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医生或不同的时间而有所差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计划。

针对不同的肌张力等级,医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按摩、针灸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紧张度,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肉紧张度,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计划。

在使用这个量表时,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章 肌张力评定

第二章  肌张力评定

加,但受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
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 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僵直
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19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痉挛的益处
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
的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 可相对保持肌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
危险。
21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痉挛的弊端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由于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
功能。 由于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虽然大部分痉挛可无疼痛,但持续的屈肌痉挛可
导致疼痛。 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22
痉挛的评定量表
改良Ashworth分级法 Brunnstrom评定法 Fugl-Meyer评定法 股内收肌张力量表 临床痉挛指数 Oswestry 等级量表 改良Tardieu 量表 Rivermead运动指数 Tufts运动功能评定 九柱孔检查 改良Barthel指数 功能独立性评定
31
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肌张力的变 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 检查结果。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 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检查者活动受试者肢体时,应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 运动,并将两侧进行对比。
32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
16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站立 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第一章:肌张力的概述1.1 肌张力的定义解释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强调肌张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重要性。

1.2 肌张力的类型介绍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两种类型。

解释主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自主运动时的紧张程度,而被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被动拉伸时的紧张程度。

1.3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介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包括目测评估、量角器评估和肌电图评估等。

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二章:目测评估法2.1 目测评估法的原理解释目测评估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肌肉的外观和行为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形状和运动范围的重要性。

2.2 目测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目测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观察肌肉的运动和记录观察结果等。

强调观察时的细节和准确性。

2.3 目测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目测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量角器评估法3.1 量角器评估法的原理解释量角器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肌肉的运动范围和角度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角度的重要性。

3.2 量角器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量角器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量角器、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记录测量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量角器和准确性。

3.3 量角器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量角器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量角器、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肌电图评估法4.1 肌电图评估法的原理解释肌电图评估法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肌电图对于了解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的重要性。

4.2 肌电图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肌电图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肌电图设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分析记录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肌电图设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肌电图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肌电图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肌电图设备、注意肌肉的刺激和避免干扰等。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根据肌张力的程度和表现,医生可以将患者的肌张力分为几个等级。

常见的肌张力评定分级包括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松弛,没有明显的抵抗感。

轻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稍微有些紧绷,但能够自如地活动。

中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紧绷明显,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重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极度紧绷,几乎不能自如活动。

对于患有肌肉紧张症状的患者,肌张力评定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1 -。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可以根据不同的评定标准而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评定分级:
0级:肌肉没有收缩现象,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意识地尝试,都不能产生肌肉反应。

1级:肌肉仅有微弱的收缩,内在肌肉反射仍未能触发肌肉收缩。

2级:肌肉能够完成完整的收缩运动,但力量微弱,无法对抗重力。

3级:肌肉已经具有明显的力量,可以对抗重力,并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完成动作。

4级:肌肉具有较强的力量,可以对抗重力并在一定的阻力下完成动作,但仍有不足。

5级:肌肉具有最大程度的力量,可以对抗重力并在最大程度的阻力下完成动作,达到正常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注意事项 (1)对清醒受检者,评定前说明检查目的、 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紧张。 (2)评定时摆放好受检者体位,充分暴露 被评定肢体。 (3)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侧,两 侧比较。 (4)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及情绪激动时 进行检查。



二、仪器评定 1、定义 利用仪器如电生理测试仪、等速 测力仪及肌电图等来检查肌张力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肌张力手法评定。 3、设备与用具 电生理测试仪、等速测力 仪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 仪器测试肌张力的方 法比较复杂,通常由专门操作此类设备的 专业人员按照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操作。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肌张力分级:根据被动活动关节所感 受到的阻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Ashworth痉挛量表或改良Ashworth痉 挛量表:若受检者出现肌张力增高,为了 评定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多采用Ashworth 痉挛量表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二者 的区别在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在等 级1与2之间增加了1+等级,其它完全相同


5、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 (2)操作时注意检查室内的操作环境尽可 能一致,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3)结果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做出合理的 解释。

谢谢

(3)髋内收肌群肌张力分级:髋关节外展 时所感受到的阻力,是髋内收肌群肌张力 的特异性量表

(4)Penn痉挛频率量表:评定脊髓损伤患 者每小时双下肢痉挛出现的频率

痉挛频率量表:受检者每天痉挛发生的频 率


(6)踝关节痉挛:跖屈肌群痉挛者可采用综 合痉挛量表,包括跟腱反射、肌张力及踝阵挛, 总分7分或以下无痉挛,7-9分(不含7分)轻 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表1-4-6)。 跟腱反射:仰卧位,髋外展,膝屈曲。检查者 使踝关节稍背伸,保持胫后肌群一定的张力, 用叩诊锤叩击跟腱。0分:无反射;1分:反射 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反射活跃;4分: 反射亢进。

肌张力: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检查 者被动全范围背伸踝关节,感觉所受到的 阻力。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 降低(低张力);4分:正常阻力;6分: 阻力轻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范 围的被动活动;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 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 活动。


踝阵挛:仰卧位,下肢放松,膝关节稍屈 曲。检查者手托足底快速被动背伸踝关节, 观察踝关节有无节律性的屈伸动作。1分: 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 以上;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7)脑瘫婴儿的痉挛评定:可通过抱持、 触诊、姿势观察和被动运动评定。
肌张力评定





一、手法评定 1、定义 检查者被动活动受检者肢体所感受到的肌 张力变化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神经病变(如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 动神经元损伤或疾患)所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如增 高、降低或波动);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 力减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 用性改变所导致的肌张力改变。 (2)禁忌证:四肢骨折未作内固定,关节的急性 炎症,四肢肌肉急性扭伤等。 3、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