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课件东南亚和南亚习题一轮复习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东南亚和南亚习题一轮复习PPT课件_优秀版
2.该水电站高430米的大坝用混凝土浇筑到顶,其主要目的是( D ) A.防涌潮侵袭 B.防阳光暴晒 C.防强烈地震 D.防洪
解析 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坝体高大稳固能起到防洪的作用,D对; 根据该水电站位置可知,其基本不会受到涌潮侵袭,A错;防阳光暴晒不是此举措的 主要目的,B错;该地并未地处板块交界地带,防震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
36..诱印发度巴半厘岛2.岛旱此季除次气享山候体干受滑热海坡程的度滩主高外要的原月,因份游包是括(客( 在) )当地可以欣赏( B ) 茶叶喜温、A喜.湿、稀喜疏酸性草土原壤,景多观分布在高B温.多雨雨且林排景水条观件良好的低山丘陵地区。 A本.题稀考疏查草水C原体.景的观相常互绿B补.给阔雨。林叶景林观 景观 D.荒漠景观
刷基础
第2节 东南亚和南亚
知识点1 东南亚
[山西长治二中2019高一期末]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 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 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 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4.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D )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月—次年1月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间,气候凉爽、日光明媚。结合气候资料图可
5.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C.常绿阔叶林景观 D.荒漠景观
该河水量和落差都较大,水量和落差不是其制约因素,D错。
4.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坝体高大稳固能起到防洪的作用,D对;
A.戈壁荒漠广布,勘探不便

中考地理教材复习第14课时 东南亚和南亚课件

中考地理教材复习第14课时 东南亚和南亚课件

知识点2 南亚
1.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 (1)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东临_孟__加__拉__湾__, 西临_阿__拉__伯_海。 (2)范围:包括_印__度__半岛和一些周围的群岛。
(3)国家:与中国接壤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南亚面积 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_印__度__,首都是_新__德__里_。
2.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不合适的是( B ) A.①山水相连,交通便利 B.②峡湾幽深,冰川广布 C.③古迹众多,风情多样 D.④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
焦点2 南亚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东临__孟__加__拉__湾,西临__阿__拉__伯__海。 (2)南亚位于_喜__马__拉__雅_山脉和_印__度__洋之间, 还有其他山脉将之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 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即__南__亚__次__大_陆___。 (3)南亚大部分位于低、中、高纬中的_低___纬度。
(4)泰国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有:距离近,节省时间,费用低; 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华人华侨比重大,交流方便。
变式训练1 (2019•岳阳)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探究某地区成为 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可能是( C )
A.欧洲西部 B.北非 C.东南亚 D.中亚
4.南亚的居民与宗教 (1)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以白色人种为主,均为发展中 国家。 (2)_佛__ 教(斯里兰卡和不丹)、_伊__斯__兰__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和印度 教(印度、尼泊尔)。
重点难点 素养拓展
精讲精练
焦点1 东南亚 【例1】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南部,是东南亚 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___河__流__沿__岸_和_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___。 (2) 曼 谷 是 一 个 水 灾 频 发 的 城 市 , 主 要 原 因 是 _位__于_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__地__势__低__平__,__排__水__不__畅__;__属__热__带__季__风__气__候__,__雨__季__长__,_ _降__水__丰__富__(_西__南__季__风__不__稳__定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主要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主要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主要复习学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主要复习学案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1)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长1080千米,呈西北宽、东南窄的喇叭形,水深25~150米,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利于航运。

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

第二节南亚一、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讲解要点: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1/4。

西亚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3/5。

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西亚的石油生产和销售原控制在西方垄断集团手中。

经过长期斗争,许多西亚国家掌握了开发本国石油资源的自主权。

石油带来了巨大财富,不少产油国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目前,西亚的一些产油国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努力使经济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2.地位:储量、产量、输出量最多(分别占世界的1/2、1/4、3/5)3.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东南亚和南亚习题课件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东南亚和南亚习题课件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⑤雨热同期
解析
茶叶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多分布在高温多雨且排水条件良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印度半岛主 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地区热量相差不大,热量不是主导因素,排除②;降水多时光照并不强 烈,排除③;③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且地形起伏大,排水条件良好,① ④对;雨热同期为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非③地独有及种植茶树的主导因素,排除⑤。故选D。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印度半岛气候干热程度高的时间段为3—5月。造成该时间段印度 半岛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半球移动,太阳辐射较强,气温升 高,但夏季风还没来到,多晴朗天气,C对,D错。受东北季风(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但不能导致气温高,A错。印度半岛该时间段受印度洋影响较小,B错。
东南亚和南亚习题课件高中地理一轮 复习(【P优P秀T实课用件课)件】
4.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人工提水
解析
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读图可知,在丰水期时,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 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蓄水,湖水大量补给水库;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 水库放水用于灌溉,故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A正确。地下水水位低 于水库,不能补给水库,B错误。雨水补给量少,人工提水成本高,C、D错误。
东南亚和南亚习题课件高中地理一轮 复习(【P优P秀T实课用件课)件】
刷提升
东南亚和南亚习题课件高中地理一轮 复习(【P优P秀T实课用件课)件】
第2节 东南亚和南亚
[四川广安2019高二月考]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 吴哥古迹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人工湖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 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它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回答下 面小题。

了解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精品复习学案加答案

了解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精品复习学案加答案

《东南亚、南亚、西亚》复习学案1、 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特征2、 列举东南亚、南亚、西亚的资源和物产3、 会简要分析马六甲位置的重要性和西亚位置的重要性4、 知道南亚和西亚的宗教、人口状况。

【复习重难点】1、 东南亚、西亚的位置、气候、农业、宗教2、 西亚的石油 【复习方法指导】1、 要做到心中有图,才不会茫然无措。

2、 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别,如:可以设计表格比对东南亚、南亚、西亚这三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物产、宗教等特征。

1、 东南亚3、西亚1、 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1)地形:中南半岛地势北部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特征。

(2)河流:受地形影响,河流自北向南流,有许多河流发源于我国,流出国境后形成国际性河流。

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中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河流沿岸形成冲积平原。

(3)城市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水源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 石油宝库:石油分布、产油国、输出路线 居民和宗教 知识点的联系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2、南亚各自然要素之间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南亚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同事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南亚的农业收益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下图:3、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1)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欧、非三洲交界处,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五海之间,位置十分重要。

(2)领土争端:西亚地区部分国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国界尚未划定,为争夺领土主权而产生争端,导致这些国家之间为领土而战。

(3)宗教错综复杂: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教派之间有不同的禁忌,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经常发生战争。

(完整版)东南亚南亚西亚复习-详细版

(完整版)东南亚南亚西亚复习-详细版
• 材料二: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的经营管理权正式转交给中国 。
1)A是 半岛,是亚欧大陆向 洋突出的部分。图中的8844米是 峰的海拔。 (2)B是 河,它是 (国家)重要的灌溉水源。 (3)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一年可分为三季,李总理访问印度时
正值 季。巴基斯坦西接西亚,以 教为国教。
6.印度尼西亚为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因为 A.石油资源丰富
√ B.位于板块活动剧烈地带
C.多岛屿 D.地势过于崎岖导致
6. (2012·龙岩学业考)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环
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②地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C.③地一年可分为热、雨、凉三季
D.④是印度河
7、当南亚地区盛行B图所示的风向时,对该地区
为①_丰__富__的___石__油___②___重__要__的___位__置_____
丰富的石油
沙特阿拉伯的油田
巨大的输油管线
伊拉克的石油加工
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东南亚海陆位置特点: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西亚----五海三洲之地
23.5°N

23.5°N
纬度较低__
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五一前后,上海市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参加订货会,并观光 考察。根据材料,回答1-4题。
1.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B )
A 雨伞 B 御寒衣物 C 摄像机 D 地图
2.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生活主食是(C )
A 面食 B 牛羊肉 C大米
D鱼
3.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B )
√ 水热条件
B.两地区的地形特征都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通用版届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教案

通用版届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教案

通用版届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教案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1.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整理复习课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整理复习课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土耳其的手纺羊毛毯
以色列节水农业
阿拉伯王国
伊斯兰教(麦加、耶路撒冷)
发源地
基督教(耶路撒冷) 犹太教(耶路撒冷)
佛教
OPEC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和统一成 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掠夺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它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现有14个成员国。它强 调维护各自和共同的石油利益,确保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稳定石油生产 国的合理收入, 有效地、正常地向消费国 供应石油。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 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多次 采取一致行动,取得了一 系列胜利。
用石油做武器的OPEC组织
西亚石油对外出口地图

西亚的石油主要流向哪些地区和国家?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红 河 湄 公 河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北高南低
伊 洛 瓦 萨 底 尔 江 温 江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山岭很多 平原较少 火山地震频繁
上游急 下游缓 多自北 向南流
河流湍急
多呈放 射 状
亚洲最大的国际河 流——湄公河:
3、东南亚重要的矿产 有 石油 、和 锡 。 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 、 有 印尼 、 和 文莱 。锡产量居世界 前列的是 马来西亚与泰国 。
天然橡胶:
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水稻
泰 国 、 缅 甸 、 越 南
思 考
四、东南亚的人口分布
东南亚人口 分布有何特 点?
东南亚地形
1、人口主要集中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 洲及沿海平原。 2、人口稠密。
2、纬度位置
23.5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教案案
老城中学甘红梅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简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案重点、难点:
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1、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
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

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
(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有何重要性?
3、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4、东南亚有哪些重要的物产?
5、南亚的地形结构与北美洲有何异同?
6、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7、印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3)、疑难解读:——————————————————————————————。

六、典例精讲:
例: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B.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和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D.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海上生命线”
解读:本题考查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是历年地理中考的热点问题。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由于日本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而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这一问题时,要结合读图,加以掌握。

答案:B。

七、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多属热带季风气候
B.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C.南亚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都很大
D.南亚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3、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
B.东南亚居民信仰佛教的很多,马来西亚把佛教定为国教
C.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椰子出口最多国家
D.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4、.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B.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石油、煤、铁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C.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孟买位于恒河河口附近,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5、孟加拉国水灾频繁的气候原因是()
A.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B.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C.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D.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6、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越南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7、印度河主要流经()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尼泊尔
D、孟加拉国
8、下列不是大洲分界线的一组是( )
(1)马六甲海峡(2)霍尔木兹海峡
(3)土耳其海峡(4)苏伊士运河
A、(1)(2)
B、(2)(3)
C、(3)(4)
D、(1)(4)
9、一艘运粮食的货轮正在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准备外运,船上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A、小麦
B、玉M
C、稻M
D、小M
10、“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一诗描述的是亚洲某一地方的地形特征,该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中南半岛
C、马来群岛
D、阿拉伯半岛
11、出产椰子、椰油最多的国家是()
A、菲律宾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12、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
A、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B、地形和纬度的影响
C、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
2011年元旦前后,上海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旅游。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A、雨伞
B、御寒衣服
C、摄像机
D、地图
14、下列商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会合同中的是()
A、棉花、小麦
B、橡胶、椰子
C、蔬菜、牛奶
D、黄麻、棕油
(二)、读图:
1.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①____;大洲②____;海峡③____;岛屿④____;
国家⑤____。

⑵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10多个国家,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身亡,使人类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浩劫。

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解释此次地震海啸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南亚地区图”,回答问题。

(19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 ___, B___。

河流:C_ __, D__ __。

山脉:E_____ , 平原:G ____。

高原:H______。

海湾:I______,J_____。

(2)H所在的半岛是_____,Array该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3)右图是该地区沿20°N
两山东西两侧沿海主要经济作物是___
②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
(4)印度人大部分信仰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称为“圣河”,
本国有类似中国十三陵的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___。

(5)克什M尔地区的争端表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国家间的冲突,其根源是_________“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留下的后患。

八、教案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