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系统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的组成

卫星通信的组成

卫星通信的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1. 卫星端: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通信卫星、跟踪遥测指令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通信卫星上装有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电源分系统、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和控制分系统。

2. 地面端:地面端通常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和地面卫星测控站。

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对在轨卫星进行跟踪、遥测、遥控,根据业务需要对卫星进行灵活有效的操作,包括轨道控制、位置保持、启用和关闭转发器等。

3. 用户端:用户端包括各类用户终端设备,如手持终端、车载终端、机载终端、固定终端等。

这些终端设备通过与卫星或地面站进行通信,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站之间转发信号,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地面端负责对卫星进行控制和管理,并与用户端进行通信。

用户端则通过各种终端设备接收和发送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卫星通信系统还包括了星间链路、多星组网等技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覆盖范围和容量。

同时,卫星通信也与其他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的通信方式。

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一、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球上的用户终端、地面站、卫星和控制中心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的。

1.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最终用户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手机、电视等,用于接收和发送通信信号。

2. 地面站:地面站是连接用户终端和卫星的中间节点,负责将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转换成卫星可以传输的信号,并将从卫星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用户终端。

地面站一般由天线、发射接收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3. 卫星: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位于地球同步轨道或其他轨道上,可以接收地面站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其他地面站。

卫星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传输能力,可以实现全球通信覆盖。

4. 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核心,负责卫星的轨道控制、通信链路管理、资源分配和故障监测等工作。

控制中心通过与地面站和卫星的通信,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二、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卫星通信系统相对于其他通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广域覆盖: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覆盖,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只要能够接收到卫星的信号,就可以实现通信。

2. 高速传输: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速度较快,可以满足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由于卫星处于高空轨道上,信号传输的距离相对较短,因此传输延迟较小。

3. 通信稳定: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通信连接,不受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

即使在灾害或战争等极端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仍能保持通信畅通。

4. 弹性扩展: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通信需求灵活调整卫星的数量和覆盖范围。

当用户数量增加或通信需求变化时,可以通过增加卫星数量或调整卫星位置来满足需求。

5. 多业务支持: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业务,包括电话通信、数据传输、广播电视、互联网接入等。

不同的业务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集成传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课件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课件
在民用领域,卫星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是最常见的应用 ,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和便捷的通信服务。
02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 理
卫星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原理
无线电信号传输
卫星通信系统利用无线电波进 行信号传输,将信息编码为无 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到
空间中。
信号反射和折射
卫星通信系统利用地球表面或高度 大气的反射和折射实现信号传输, 使得远离地球的区域也能够接收到 信号。
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总结词
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适用于应急通信和军事通信等特殊应用场景。
详细描述
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卫星在地球的非静止轨道上运行,与地球保持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与地球表面进行 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灵活性好,可以随时调整卫星的位置和姿态,适用于应急通信和军事通 信等特殊应用场景。但是,由于卫星轨道资源的限制,建设成本较高。
信号传输频段
卫星通信系统工作在特定的频段, 包括微波、毫米波和激光等,这些 频段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较高的传输 速率。
卫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
01
02
03
调制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采用数字调 制技术,将信息编码为数 字信号,并通过调制技术 将其加载到载波上。
解调技术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 行解调,提取出原始信息 ,并将其解码为原始信号 。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课 件
目录
• 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 卫星通信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与局限 •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卫星通信系统的定义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 包括地面和空中)的通信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无线电通信 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趋势
未来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4.1、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向多波束、大容量、智能化发展; 4.2、低轨卫星群与蜂窝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全球个人通信; 4.3、小型卫星通信地面站将得到广泛应用; 4.4、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承载数字视频直播(DvB)和数字音频广播(DAB); 4.5、卫星通信系统将与IP技术结合,用于提供多媒体通信和因特接入,即包括用于国际、国内的骨干络, 也包括用于提供用户直接接入; 4.6、微小卫星和纳卫星将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转发通信以及星间组通信。
谢谢观看
3.4、络建设速度快、成本低:除建地面站外,无需地面施工。运行维护费用低;
3.5、信号传输时延大:高轨道卫星的双向传输时延达到秒级,用于话音业务时会有非常明显的中断;
3.6、控制复杂:由于卫星通信系统中所有链路均是无线链路,而且卫星的位置还可能处于不断变化中,因 此控制系统也较为复杂。控制方式有星间协商和地面集中控制两种。
卫星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
01 简介
03 系统特点 05 成功案例
目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分类 04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 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由于卫星工作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轨道上,因此覆 盖范围远大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但卫星通信要求地面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因此不易普及使用。
铱星系统
铱星系统属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Motorola提出并主导建设,由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的66颗卫星 组成,这些卫星均匀的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轨道高度为780 km。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 采用地面集中控制方式,具有星际链路、星上处理和星上交换功能。铱星系统除了提供业务外,还提供传真、全 球定位(GPS)、无线电定位以及全球寻呼业务。从技术上来说,这一系统是极为先进的,但从商业上来说,它是 极为失败的,存在着目标用户不明确、成本高昂等缺点。目前该系统基本上已复活,由新的铱星公司代替旧铱星 公司,重新定位,再次引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一种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利用
地球上的通信站与卫星进行通信,再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全球范
围内的通信。

它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高可靠性和持续连接的特点,是现
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由地面控制站、卫星及通信设备组成。

地面控制站负责
管理整个系统,并通过射频系统与卫星进行通信。

卫星作为通信中继器,
负责接收、放大和转发信号。

通信设备包括地球站、航天器和卫星地面站,用于连接用户和卫星。

1.广域覆盖能力: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即使在边远地区也能进行通信。

2.高可靠性:由于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点接入的特点,即使一些通信
节点故障,通信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进行。

3.持续连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持续的通信连接,不受地理位置
和时间的限制,方便用户进行长时间的通信。

4.大容量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较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可以同时
传输多个通道和大量的数据。

5.灵活性: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适用于不同
规模和需求的通信应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1.高成本: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包括卫星的制造和
发射、地面控制站的建设和维护等。

2.延迟问题:由于信号需要经过地面站、卫星和地面站的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存在一定的信号传输延迟,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3.天气影响:卫星通信系统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如暴风雨或大雪,信号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或中断。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高度适中,适用于导航、移动通信等应 用。
低地球轨道
卫星高度较低,适用于对地观测、短报文通 信等应用。
高椭圆轨道
卫星运行轨道呈高度椭圆状,适用于侦察、 导弹预警等应用。
通信链路
射频链路
负责传输信号,包括上行链路(地面站到卫星)和下行链路(卫星到地面站) 。
信令链路
负责控制和管理信号传输,确保通信过程的正常进行。
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提供稳定 的通信服务。
移动地面站
安装在车辆、船舶或飞机上, 实现移动通信。
个人地面站
便携式地面站,便于个人随身 携带和使用。
网关地面站
负责将卫星信号接入传统通信 网络,实现卫星与地面网络的
互联互通。
空间段
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运行与地球自转同步,覆盖范围广,适 用于通信、气象等应用。
中地球轨道
卫星定位服务
利用卫星信号提供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导航、物流等领域。
互联网接入
卫星宽带
通过卫星为偏远地区和海洋区域提供 互联网接入服务,满足用户上网需求 。
卫星数据中继
为飞机、船舶等移动平台提供数据中 继服务,保障实时通信。
军事通信
战略通信
为军事战略指挥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星上处理与星间通信
要点一
总结词
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更加依赖星上处理和星间通信技术 ,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星上处理技术将数据处理的任务从地面站转移到了卫星上 ,使得卫星能够实时处理和转发数据,减少了地面站的压 力。星间通信技术则通过卫星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了更 加灵活的路由和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启了卫星通信的历史。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文档资料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文档资料
• 解决边远地区通信服务、企业专网、洲际通信、 国防通信,与地面通信网结合解决广域无缝覆盖。
15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的关系: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扩大地面移动通信的地理
和业务覆盖范围,除提供常规的移动通信业务 外,还可向空中、海面和复杂地理结构的地面 区域的各类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从应用来讲,地面移动通信网主要集中在高业 务量的应用环境,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最适合 于低业务量地区、航海、航空及地面网欠发达 地区的应用环境,并且在地面网络过载或发生 故障时作为其迂回网络。
换言之,卫星通信是在地球站上,包
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中的无线电通信站 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的通 信。
卫星通信是个人通信网的组成部分,
是地面通信网的补充。
2
1.1 卫星轨道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球体,忽略 太阳、月球和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卫星运动 服从开普勒(Kepler)三大定律。
(8)现有卫星通信系统为适应新技术发展和系统对容量的 更大要求形成了新的演变方案,如Iridium系统将其运行 的卫星数目从66颗增加至96颗。
(9)天地网络不断融合。卫星通信与有线电视、宽带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
(10)新技术广泛应用。如星上交换与处理、多波速天线等。
24
附录:通信卫星的分类
300~3000吉赫(GHz)
10
1.3 卫星通信的工根作据IE频EE段521-2002标准,L
<<<<1223>>>>频段综LSCX工。合作具上频 频 频 频:体述段段段段地要::::说求1468,,.///6247目应/1GGG前将.HHH5zzz大卫雷Z也波电导频卫采K句K通3是时和为的电是段范即展7率频比EGi0aa多星.g达使段波航带星用话常HI7用又高1无视M指。围英的代波R受段较KBz5m数的主等用是波系,地,说用KPH作是频线领aeC据频而则语”表段甚特国。大XG~波较e波卫z工要波。这指段统在面且,于电航(电域1波I~H、率在为中着也高高际,KE用用用。段d大段星作3应段个频。等卫站一z该卫u台空波。HE段现无在某7的被Km频频有多0,于于于的,波(通频EF~用,0范率可。星应直的波星1及和,特通,在线8些“称((关采1)上MMMM8V频加段5信段~:是1围在被电用被正段通电航常高常频~广路场e作2HUH法用SSS1不.行率上卫2系选x1中频SSS1的用2视中广上直信FHz视海用频的率泛由合37律赋t-同频,,,~的G)范K星e2F统G在0G继率是频于广,泛方接。2台 的于 主下为使n、中0H)保 形/u的率GGG频HH围2单是微0d、4GD指率播该使(高波z广沟移要行3EEE0用无,zK是z护波2是~为e段。为AH转0选的波OOO)卫标频。和频用于段8d-G播通动用频,的线X0指,束aBz,7卫卫卫。XG”2发K择无频~H星的b波准带各段。K接.,频通于、率,7波蓝鼠9波H覆13电u星星星o多z器波~线在段~通无2段,0类首收波波z同道信短卫为表v段牙标长4盖离8~0测测测数的e功段电以或信0线的X小先.天段10段。和途星7示中、)等4范,G控控控一,波8M.率。波下特、频2型被线,的G广通“G的H围卫H。。。5段换段一波频高H率Hz效频~播信扩zX星。zz般,,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DVB-S
DVB也称数字视频广播,是欧洲ETSI(欧洲电信标准)所定 义的,它是一种基于信源编码为MPEG-2的数字广播技术。 DVB数据广播技术规范在设计上可让运营商经卫星、有线 或地面链路下载软件、经广播频道提供Internet业务(全 部链路使用IP)、提供交互式电视等等。 DVB-S是DVB标准在卫星通信方面的一个标准,目前已获 得广泛应用。 DVB与IP技术的结合也是DVB技术发展的趋势。
(3)卫星通信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地域辽阔 •960万平方公里 •东西北跨度达5000公里以上 •地形复杂,山区占31%,高原26%,丘陵10%,平原仅占 31% •人口众多 •15亿人口 •8亿农村人口 •15%行政村无电话
(3)卫星通信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 经济增长迅速 • 西部和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 特殊行业发展需求 • 卫星通信的应用机遇极其广泛,从公网至专网,从 天上至地面,从海洋, 至大漠之中, 及高山之巅,遍 及每个角落及各行各业,诸如,银行、保险、证券、 期货、石化、水利、电力、煤炭、铁路、交通、通 信、民航、航天、天文、烟草、气象、地震、工矿、 农林、教育、科研、卫生、环保、新闻、经贸、计 委、公安、安全、国防,…… 等等,乃至家庭与个 人,几乎无所不及。尤其在一些特殊行业需求更大。
•太阳干扰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及地球本身自转,每年春分和秋分前 后,在静止卫星星下点进入当地中午前后的一段时间里, 卫星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 时,可能也会对准太阳。这时强大的太阳噪声使通信无法 进行,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日凌中断,也叫太阳干扰。 太阳干扰造成的卫星通信中断每年发生两次,每次延续约 6天,每天出现中断的最长时间与地球站天线口径、工作 频率有关。例如, 10 m天线在 4 GHz工作时,太阳干扰 期间一天中出现太阳干扰的最长时间约为 3 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5
三、接收分系统
1.功能:将天线分系统送来卫星发回的射频信号进行低 功能: 功能 噪声放大、分离、下变频为中频信号(载波~ 噪声放大、分离、下变频为中频信号(载波~般为 70MHz)、再解调成基带信号,然后输送给终端分系 )、再解调成基带信号 )、再解调成基带信号, 统。 2.要求:高灵敏度,低噪声。 要求:高灵敏度,低噪声。 要求 3.组成: 组成: 组成
21-5
21.2 通信卫星
一、通信卫星的轨道与类型 1. 卫星的轨道
卫星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0° 1)赤道轨道(卫星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
2)极轨道(卫星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 极轨道(卫星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夹角在0° 3)倾斜轨道(夹角在 °和90°之间) °之间)
21-6
21.2 通信卫星
2.卫星的类型 2.卫星的类型 1)赤道轨道卫星 2)极轨道卫星 3)倾斜轨道卫星 4)低高度轨道卫星 5)中高度轨道卫星 6)高高度轨道卫星
42%左右 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积的42% 7)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积的42%左右 )
8)非同步卫星(卫星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不相同) 非同步卫星(卫星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不相同)
21-11
二、通信卫星的组成
5.电源分系统 主要功能:给卫星上的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的。 主要功能:给卫星上的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的。 对电源分系统的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在卫星寿命期 电源分系统的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的要求 间内保持输出足够的电能。 间内保持输出足够的电能。 主要组成:太阳能电池、化学电池及电源控制电路。 主要组成:太阳能电池、化学电池及电源控制电路。 1)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辐射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有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辐射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光电器件组成,大多采用N 光电器件组成,大多采用N-P型单晶硅薄片贴在星体表面的绝缘 膜上或专用的帆板上,将各片的电极适当分组串、并联起来, 膜上或专用的帆板上,将各片的电极适当分组串、并联起来,构 成输出功率较大的太阳能电池阵。但它的输出的电压很不稳定, 成输出功率较大的太阳能电池阵。但它的输出的电压很不稳定, 电压数值不一定满足要求, 电压数值不一定满足要求,须经电压调节器后才能使用 。当卫星 没有发生星蚀时,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电能, 没有发生星蚀时,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电能,并通过充电控制器给 蓄电池充电; 蓄电池充电; 2)化学电池:大多采用镍隔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并接。星蚀时, 化学电池:大多采用镍隔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并接。星蚀时 由蓄电池供电,以保证通信卫星正常工作。 由蓄电池供电,以保证通信卫星正常工作。
21-9
二、通信卫星的组成 3. 跟踪、遥测与指令分系统 跟踪、 遥测设备: 1)遥测设备:用各种传感器和敏感元件等器件不断测得有 关卫星姿态及星内各部分工作状态等数据,如电压、 关卫星姿态及星内各部分工作状态等数据 , 如电压 、 电流、温度等。 这些数据经处理后, 电流 、 温度等 。 这些数据经处理后 , 通过专用的发射 机和天线发给地面的跟踪、遥测指令系统。 机和天线发给地面的跟踪、遥测指令系统。 指令设备:接收地面跟踪、 2)指令设备:接收地面跟踪、遥测指令系统发来的控制指 令 , 处理后向控制分系统发出有关卫星姿态和位置校 星体内温度调节、主备用部件切换、 正 、 星体内温度调节 、 主备用部件切换 、 转发器增益 换档等控制指令信号。 换档等控制指令信号。
21-17
五、控制分系统
功能 控制分系统是用来监视地球站的总体工作状态、 控制分系统是用来监视地球站的总体工作状态、 通信业务、 通信业务、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现用与备用设备 的情况、对地球站的通信设备进行遥测、 的情况、对地球站的通信设备进行遥测、遥控以及现 备用设备的自动转换、对各部分电路进行测试等。 用、备用设备的自动转换、对各部分电路进行测试等。
21-16
四、终端分系统
功能 把一切经由地球站上行或下行的信号(电报、 把一切经由地球站上行或下行的信号(电报、电 传真、电视、数据等)进行加工、处理, 话、传真、电视、数据等)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对 上行信号进行加入报头、扰码、信道纠错编码等, 上行信号进行加入报头、扰码、信道纠错编码等,对 下行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去扰码、去报头, 下行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去扰码、去报头,对接收 国际电视节目的卫星信号可能还要进行制式转换等。 国际电视节目的卫星信号可能还要进行制式转换等。
21-1
第21章 卫星通信系统
学习目标 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了解通信卫星类型 了解通信卫星类型 掌握通信卫星的组成,了解通信卫星各分系统的作用 掌握通信卫星的组成,了解通信卫星各分系统的作用 通信卫星 掌握地球站的组成,了解地球站各分系统的作用 掌握地球站的组成,了解地球站各分系统的作用 地球站
21-14
二、发射分系统
1.功能: 1.功能:将终端分系统送来的基带信号调制为载 功能 波为中频的(如载波为70MHz 频带信号, 70MHz) 波为中频的(如载波为70MHz)频带信号,然 后对该中频已调载波进行上变频变换成射频信 号,并把这一信号的功率放大到一定值后输送 给天线分系统向卫星发射。 给天线分系统向卫星发射。 组成: 2. 组成: 要求:发射功率大、频带宽度500MHz以上、 500MHz以上 3. 要求:发射功率大、频带宽度500MHz以上、增 益稳定以及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高。 益稳定以及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高。
21-3
21.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卫星通信的网络结构 1.星形结构 1.星形结构 2.网状结构 2.网状结构 3.星形与网状的混合结构 3.星形与网状的混合结构
21-4
21.2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各地球站要构成双工 通信,要向卫星发射信号,也要接收从卫星转 发来的其他地球站发给本站的信号。
21-2
21.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设备通信卫星、地面设备地球站、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设备通信卫星、地面设备地球站、跟 由空间设备通信卫星 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等四大功能部分组成 。 1)空间设备也就是通信卫星是由若干个转发器、数副天线与位 )空间设备也就是通信卫星是由若干个转发器、 置和姿态控制、遥测和指令、电源分系统组成, 置和姿态控制、遥测和指令、电源分系统组成,其主要作用 是转发各地球站信号。 是转发各地球站信号。 2)地球站由天线、发射、接收、终端分系统及电源、监控和地 地球站由天线、发射、接收、终端分系统及电源、 面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收用户信号。 面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收用户信号。 3)地面的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监控管理分系统并不直接用 地面的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 于通信,而是用来保障通信的正常进行。 于通信,而是用来保障通信的正常进行。 4)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道 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与控制。 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与控制。
21-10
二、通信卫星的组成 4.控制分系统 4.控制分系统 主要功能:在跟踪、 主要功能:在跟踪、遥测指令系统的指令控制下完成 对卫星的各种控制,包括对卫星的位置控制、 对卫星的各种控制,包括对卫星的位置控制、姿态控 温度控制、 制、温度控制、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及主备用设 备切换等。 备切换等。 主要组成:一系列机械的或电子的可控调整装置组成, 主要组成:一系列机械的或电子的可控调整装置组成, 如各种喷气推进器、驱动装置、加热及散热装置, 如各种喷气推进器、驱动装置、加热及散热装置,各 种转换开关等等。 种转换开关等等。
21-12
21.3 地球站
地球站组成 天线分系统 发射分系统 接收分系统 终端分系统 控制分系统 电源分系统
21-13
一、天线分系统
1.功能:完成发送信号、接收信号和跟踪卫星的任务, 1.功能:完成发送信号、接收信号和跟踪卫星的任务, 功能 即将发射系统送来的大功率微波信号对准卫星辐射出 同时接收卫星转发来的微波信号送到接收系统。 去;同时接收卫星转发来的微波信号送到接收系统。 由于卫星转发来的微波信号很微弱,所以天线尺寸做 由于卫星转发来的微波信号很微弱, 得大一些,天线直径一般20m到30m,使接收弱信号的 得大一些,天线直径一般 到 , 本领强一些。 本领强一些。 2.组成:天线、馈线设备和跟踪设备。 2.组成:天线、馈线设备和跟踪设备。目前主要用性能 组成 较好的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 较好的卡塞格伦天线。 3.要求:合乎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具有足够的带宽;具有 要求:合乎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具有足够的带宽; 要求 较高的增益;低的等效噪声温度; 较高的增益;低的等效噪声温度;良好的旋转性能以 及足够的机械精密度等。 及足够的机械精密度等。
21-8
二、通信卫星的组成
2. 通信分系统(通常所说的转发器) 通信分系统(通常所说的转发器) 主要功能:在通信卫星中直接起中继站作用, 主要功能:在通信卫星中直接起中继站作用, 完成接收、 处理、发射信号作用。 完成接收、 处理、发射信号作用。 对转发器的基本要求: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 对转发器的基本要求: 真,以足够的工作频带和输出功率为各地球站 有效而可靠地转发无线电信号。 有效而可靠地转发无线电信号。转发器通常分 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类。 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类。
21-18
六、电源分系统
功能 供应地球站内全部设备所需的电能, 供应地球站内全部设备所需的电能,通常 设有应急电源设备和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设有应急电源设备和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应急电源设备
21-19
本章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设备通信卫星、地面设备地球站、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等四大功能部分组 成。跟踪遥测指令站是用来接收卫星发来的信标和各种数据, 然后经过分析处理,再向卫星发出指令去控制卫星的位置、 姿态及各部分工作状态。地面的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监 控管理分系统并不直接用于通信,而是用来保障通信的正常 进行。 通信卫星主要由天线分系统、通信分系统(转发器)、 遥测与指令分系统、控制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典型的国际国内A、B型大地球站由天线分系统、发射 分系统、接收分系统、终端分系统、控制分系统和电源分系 统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