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专题

合集下载

练习初中地理计算专练(答案)

练习初中地理计算专练(答案)

初中地理计算专练一、专题内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七年级地理教材,特别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不少数学计算题。

从计算题型来讲,既有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也有较复杂的正、负数加减法、被除数为分数的除法及一元一次方程。

由于相关内容的教学,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即当地理科讲到相关计算题时,数学科尚未学习到这一内容或刚刚开始学习,学生对其尚未完全掌握,导致在解析地理计算题时产生很多困难和问题。

因而,在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将地理教材中的各类计算题归纳起来,进行专题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一)比例尺的计算:1.计算公式:公式推导:2.例题:(1)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现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1:500000B.1:200000C.1:5000000D.1:2000000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计算公式①中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即需要将150千米换算为15000000厘米。

列式即为:3厘米/15000000厘米=1/5000000,亦即1:5000000,答案:C(2)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为:A.1875千米B.18750米C.75米D.1875厘米解析:根据计算公式③可列式:实地距离=3.75cm÷1/500000=3.75cm×500000=1875000厘米=18750米,答案:B3.总结:(1)比例尺是指缩小程度,无单位。

(2)进行计算时,必须统一实地距离(千米)与图上距离(厘米)的单位,最后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单位一般为千米,不是千米的要换算为千米。

(3)在地图中量算图上距离时,要注意有时可能不能直接量算直线距离,如两地点沿公路的距离,则需要用一小段绳子沿图中公路线进行比量再拉直量算直线距离。

(4)公式③为被除数为一分数的除法,这一内容在当时的初一数学教学中尚未涉及,大多数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1)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经典例题〕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 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时时时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回答3—4题:3.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4.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日14时B.9日2时C.8日8时D.9日20时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 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如图所示,回答5-7题5.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6.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A.比斯开湾B.几内亚湾C.孟加拉湾D.墨西哥湾7.若R城位于太平洋东岸,与北京的纬度距离是85o,则R城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B.温带大陆性C.温带季风D.亚寒带针叶林〔实战演练〕1.某地距北极点4440km,地方时比北京〔116o E〕地方时早2小时16分,该地应在A.〔50o N、150o E〕B.〔50o N、86o E〕C.〔40o N、82o E〕D.〔40o N、150o E〕2.在一张地图上,同在60o N纬线上的两地图上距离为,,已知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

则此图的比例尺为:5000000 : 10000000 :1000000 :500000⒊位于21o34′N的某地计划建一批正南朝向的住宅楼,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土地,又要保证住户都能享受到冬季阳光,楼高与楼间距之比应为:2 : 2 :1 :14.在等高距为50m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220mB .320mC .180mD .300m5.每年6月22日前后的正午时刻,太阳直射到M城,同时M城正南Lkm的P地的正午阳光与当地垂直方向成o角下射,由此估算出地球的半径R为A .2L/15B .24L/π c .180 L/π D .12 L/π他利用旗杆上的拉绳测6.一个同学为测得当地的纬度α,出旗杆高为H,在春分日正午时刻量出旗杆影长为L,则tanα为/H /L C .2L/H /L地(0o、15o E)与B地(30o N、15o E)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之比为:1 :√ 3 C.√3:1 D.√2:18.我国古代某天文学家在某地测得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8o,冬至日为32o,则该地纬度为____,当时黄赤交角为_______。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On March 12, 2022, study standards and apply standards.时间计算专题一、地方时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计算T 求=T 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 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 地方时为多少二、区时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5、区时计算T 求=T 已知±时区差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三、国际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地方时;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2、平分白昼的那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那条经线为0时;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KA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5.日出时间为:日落时间=24-夜长;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高考计算题归纳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B.20日5时C.19日21时D.20日21时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二、由日照图推算日期、地方时或区时例22004年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三、由新旧一天的范围求某点时间例32000年吉、苏、浙卷: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左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2题:1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2北京为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四、由日出日落时间求经度例42004年天津文综卷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五、由钟表显示时刻求经度或时区例5: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同见下图3;回答1—2题;1.据图推测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六、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例62003年全国文综卷: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时时时时2.拍照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时时时时七、由日出日落时间推断季节例7:某青年在某一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06/N120018/E旅游,与北京时间7点正到达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图1信息;判断1-3题1.该青年出游的时间:A.劳动节B.国庆节C.春节D.圣诞节2.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外,正确的是:A.①B.②C.②③D.③④八、由日照图所示时间判断地理现象例82001年广东高考地理卷: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合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九、考察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与时间换算例9: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轮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十、由某地时间求全球新旧一天范围例10:当北京时间为8点时,地球上有为新的一天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全部例2007年高考海南新课程地理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N,°E、利雅得°N,°E、东京°N,°E、悉尼°S,°E、底特律°N,°W圣保罗°S,°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2007年3月1日19时B.2007年3月2日8时C.2007年2月28日21时D.2007年2月28日19时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B.14~15时C.15~16时D.20~21时。

地理计算专题

地理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
1、获得时间的方法 (1)、晨昏线法
读下图,完成: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 B )
A.12月22日12时
B.12月22日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22日0时
(2)、直射点法 【例题】读下面的日历所提供的 信息(图中的时间指“北京时间 ")完成: 1、日历所示的夏至时刻,太阳 直射点的位置是 ( C ) A.23°26′N,177°E B.23°26′S,177°W C.23°26′N,57°E D.23°26′S,57°W
地理计算专题
二、地理计算类型:
1.地图上的计算问题
2.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计算问题 3.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其他计算问题 4.与人文地理相关的计算问题
■地图上的计算问题
1.计算距离、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常用数据:
☆纬度1°对应的经线弧长约为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纬线弧长约为111千米; ☆同一条纬线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大约为111×cos纬 度,60度纬线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约是赤道上的一半 2.估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3.估算土地面积
2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BC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盐城)读1995年某国人口文化构成示意图,完成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约为 A A.11% B.15% C.20%
D.25%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计算
(3)等值线的相关计算;
(2007南京市期末卷)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19~20题。
19.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200m B.1500m C.1800m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外卖小哥打电话给小明问他应该把快餐送到幸福中学的什么地方,小明查询手机软件后,了解到了外卖小哥的位置。

读“幸福中学及周边区域略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幸福中学的北门至南门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A.7.5米B.75米C.750米D.7500米2.如果小明想把外卖小哥指引到幸福中学的南校门,小明可以对外卖小哥说()A.先向东走,在第一个路口向北走B.先向北走,在第一个路口向西走C.先向西走,在第二个路口向北走D.先向南走,在第二个路口向东走3.如果小明想在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图纸上绘制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云南省地图D.幸福中学地图【答案】1.C 2.B 3.A【解析】1.图中比例尺是线段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

若红星中学的北门至南门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5×150 =750米,故选C。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读图可知,红星中学的南校门位于长江路附近,外卖小哥沿自由路向北走,到文明路向西转,再走100多米到达学校南门,故B正确。

故选B3.比例尺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相同图幅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的地图,比例尺会越小,表示的内容会越简略,以上四幅地图中,世界地图的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故选A。

下图为新疆境内的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博斯腾湖位于()A.山顶B.山谷C.盆地D.山脊5.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甲、乙两城镇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那么两城镇的实际直线距离为()A.1千米B.4千米C.0.4千米D.0.1千米6.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水源B.矿产C.地形D.气温【答案】4.C 5.B 6.B【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因此,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推断博斯腾湖位于四周高、中间低的位置,是盆地部位;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比例尺的计算 ..................................................................................................................................【题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题型三】气温、降水的相关计算 ..................................................................................................................【题型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题型一】比例尺的计算【典例分析】比例尺有多种表示形式,读下列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1.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2.城市化率的计算: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增长率的计算:
城市增长率=(现在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100% 4.增长速率的计算:
增长速率=(现在数值-过去数值)/过去数值×100%
5.总产值的计算:
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总产值
6.土地利用率的计算:
土地利用率=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7.农业人口比例的计算:
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人口/总人口×100%
8.城市人口比例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9.铁路网密度的计算:
铁路网密度=铁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0.公路密度的计算:
公路密度=公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1.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电力消耗量=电力用量/人口数量
12.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量
1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14.人均GDP的计算:
人均GDP=GDP/总人口
15.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率=(现在GDP-过去GDP)/过去GDP×100%
16.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17.教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教育程度指数=(大学生人数/总人口)×100%。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地理坐标系统的转换。

3. 地图距离和面积的计算。

4. 地理数据的插值和空间分析。

5.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计算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践操作法:利用GI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学PPT和相关教材。

2. GIS软件和计算机设备。

3. 实际案例数据和地图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地理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地理计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3. 地理坐标系统的转换:介绍经纬度和平面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

4. 地图距离和面积的计算:讲解地图上距离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实际计算。

5. 地理数据的插值和空间分析:介绍插值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实际案例。

6.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讲解GIS的概念和功能,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运用地理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8. 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9.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任务。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地理计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质量,检查其对地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和口头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计算专题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地理计算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二、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①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o的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中心对称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1. 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

二是通过经度或纬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 度的经线长约为111 千米,经度差1 度的纬线长约等于 111 千米×cosφ(φ为所求地的纬度)。

2. 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 H为: d(n-1)≤ H < d (n+1)(其中d为等高距, n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某地区的最大海拔、最小海拔、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

①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②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③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④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3. 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①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

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15 度,时间上相差1 小时,4 分钟相差1 度。

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②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

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

③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④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核心解读]:Ⅰ.地方时计算步骤:①经度差计算:以0°经线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②时间差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注意: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若时间结果大于24,则钟点减24,日期加一天;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

区分大月和小月、闰年和平年的2月天数。

(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如2003年是平年)Ⅱ.区时计算步骤:①根据经度计算所在时区: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中时区除外)经度÷15,若余数>,则商+1为时区数;若余数<,则商为时区数。

②时区差计算:以中时区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③时间差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注意点同上)注意: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时区也较复杂。

需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

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

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Ⅲ.时间换算中增加飞行、航行等经过时间:出发地出发时间换算成目的地时间+飞行时间=目的地到达时间出发地出发时间+飞行时间=出发地时间换算成目的地到达时间Ⅳ.日期分界计算:两条日期分界线 两侧日期差异 特性日界线(理论上为180经线)东侧(西十二区)少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多一天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零时经线东侧多一天,西侧少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计算:全球多一天的范围是从地方时零时经线向东到日期变更线;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为零时。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通过海峡和大洋,使它避免穿过陆地。

所以过180°日期不一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题目中,不需要过于复杂。

Ⅴ.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如图)计算方法:①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②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度线,北纬(如400N )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0S )的夜长;Ⅵ.关键时刻的确定:(在时间换算中很有用) ①昼半球最中间经线NC ,其地方时是12时(正午); 夜半球最中间经线ND ,其地方时是0时或24时。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B ,为赤道日落点地方时是18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A ,为赤道日出点地方时是6时;③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24时; 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时;④ 物影为一天中最短(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或太阳位于 上中天),当地地方时为12时;NACD⑤北京时间为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不是北京116°E 的地方时; Ⅶ.日期的确定 ①根据直射点纬度:直射23°26’N ,为6月22日;直射23°26’S ,为12月22日; 直射0°,为3月21日或9月23日;直射任一纬度,根据直射点移动规律(23°26’/90天)推理日期; ②直射点纬度判断方法:根据太阳光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的夹角;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根据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如30°N 和30°S)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直射赤道;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根据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推算太阳直射点纬度。

③根据昼夜长短:北极圈内为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南极圈内为极昼,日期为12月22日; 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通过极点),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除赤道外的纬度6点日出或18点日落,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④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如图,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半年;⑤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为1月初; 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为7月初;经线纬线东经线纬线东晨线昏线昼夜夜昼晨线示意图昏线示意图①日期的变换有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

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 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换的原则是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东、西十二区这两个半时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

②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 180 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

180度时间如果为 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 T/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

也可以把T 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 -4。

如果使用的为区时,那么新的一天的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 度经线的区时T+个时区。

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 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 点。

5.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φ-δ︳(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其中β=︱φ-δ︳的求法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正午太阳高度: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 的计算:L=楼高×cotH°( 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度数。

[核心解读]:Ⅰ.理解变化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或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